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orth Alp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orth Alps. Show all posts

September 30,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九日,下ノ廊下(下)

今天的行程從阿曽原温泉小屋出發,續走水平步道,抵達黑部峽谷鐵道的終點站欅平駅。路程需時約四個半小時,路況與昨日相同,步道開挖在山壁之間,下臨深邃的溪谷。早上小屋主人問我今天要去哪裡,回答說要回富山市觀光。主人祝我城市旅遊愉快後,我心想若真的要走下去,還有哪裡可以去呢?出欅平後可走祖母谷上白馬岳或唐松岳。回頭走仙人谷可上仙人池,再上劔澤回室堂平。但走了九天真的累了,是該回到文明的懷抱了。


水平步道

September 29,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八日,下ノ廊下(上)

下ノ廊下是黒部峡谷的一部分,起自黒部ダム終於鐘釣。沿途經過無數斷崖,包括白竜峡、十字峡、半月峡、S字峡、飛竜峡、猿飛峡等峽谷。當年日本電力公司,為了開發黒部川的電力資源,貫穿了一條道路,藉此一般人也可盡情欣賞峽谷的風光。這條步道由黒部ダム進入,經過阿曽原温泉之後,止於欅平,長約三十公里。因為冬季雪封山谷,遲到晚夏時節才能行走。必須經過關西電力公司的檢修,確定可以通行後才開放,每年大約在九月上旬過後才可利用。適逢紅葉季節,秋色染紅的山壁有如日式的彩繪屏風,美麗的溪谷總是吸引無數登山客。


下ノ廊下

由於黑部水壩海拔 1550 公尺,欅平車站的海拔 590 公尺,所以大部份的登山者都選擇由上游走到下游。從長野縣的信濃大町或是富山縣的富山市,經由阿爾卑斯路線抵達黑部水壩,進入步道後中途以阿曽原温泉小屋為基地,走到欅平之後,搭乘黑部峽谷的小火車離開。

下ノ廊下

立山黑部的阿爾卑斯路線,是國人前往日本旅遊時喜愛的目的地之一。從長野縣的信濃大町與富山縣的富山市之間,經由巴士、地面纜車、空中纜車、步行、電車等八種交通工具,讓人可以從平地直上高山,享受海拔從低到高的各種風光。其中必經的黑部水壩,遊客更是摩肩接踵。在壩頂上漫步,看那憑空誕生的黑部湖,讚嘆於人力改變環境的偉大工程之時,熟悉的鄉音總能風送到耳。但是若將視線轉向下游,陽光透過觀光放水的霧氣,形成跨越溪谷兩道彩虹,在其後方,可曾想像到峽谷的深處,竟然藏著一條步道呢!


黑部水壩的觀光放水

September 28,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七日,黒部湖

發源於北阿爾卑斯山脈鷲羽岳的黒部川,將山脈切穿成兩岸,形成雄偉的峽谷,稱為黒部峡谷。峽谷分成三段,薬師沢以上稱為奥の廊下,以下至黒部ダム稱為上の廊下,最下游稱為下ノ廊下,廊下之名貼切的形容 U 形的峽谷。黒部川短短的八十五公里,卻有將近三千公尺的落差,富含水力資源。戰後日本經濟起飛,電力需求暴增,黒部川原有的三個電廠已經不敷使用。於是相中了這條河川的優良條件,不計工程的困難與經費,克服了地熱與湧水層出不窮的破碎地層,在立山與赤沢岳之間,花費七年的時光,建造了一條水壩與發電廠,這水壩就稱為黒四(くろよん)ダム。水壩攔水形成的人造湖,名之為黒部湖,從此峽谷的激流飛瀑,馴化為平靜的嶙峋波光。


於平の渡場

經過了六天森林界限上的稜線風光,地景從今日開始轉變為溪谷地形,先沿著黒部湖右岸走到與針の木谷匯流處的平の渡場,搭乘免費渡輪到達左岸,再循左岸的步道,沿湖走到黑部水壩。平の渡場的航運期間從每年 6 月 20 日至 10 月 31 日,每日的 06:20、10:20、12:20、14:20(7~9月)、17:20 從針の木谷發船,航行時間約十分鐘,不收費。

September 27,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六日,鷲羽岳、水晶岳

鷲羽岳位於日本富山縣與長野縣的交界,海拔標高 2924 公尺,其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主稜線的裏銀座,北連野口五郎岳,南通三俣蓮華岳。由三俣蓮華岳觀之,山形有如振翅的老鷹,因此而得名,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山腹東南麓有個稱為鷲羽池的火口湖,為過往火山活動的遺跡。鷲羽岳也是黑部川的源頭,山頂高出森林界限,因而展望絕佳。


鷲羽岳

水晶岳位於日本富山縣,海拔標高 2986 公尺,擁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然而基石沒有放置在最高點的南峰,而是位於海拔 2978 公尺的北峰。水晶岳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往黑部峽谷延伸的支稜上,北連赤牛岳,南方以赤岳銜接裏銀座,是黑部源流區的最高峰。因出產水晶礦石而得名,由於肌理色深,而有「黒岳」的別名,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


水晶岳

兩山位於北阿爾卑斯山脈最內部的區域,難以當日往返,一般都與裏銀座縱走合併,由高瀬水壩起登,行至槍ヶ岳,沿途順路登頂,至少需要四天三夜的路程。昨日成功攀爬黒部五郎岳之後,雖然已經走遍了立山連峰,但北阿爾卑斯山脈還剩下這兩座百名山尚未登頂。下回再來可要安排多日數的縱走,便決定利用這次順路的機會,計劃完登北阿爾卑斯山脈所擁有的十五座百名山。

因此預計從三俣山荘出發,依序攀登鷲羽岳、水晶岳之後,繼續走赤牛岳的稜線,再從読売新道下山。読売新道是 1961 年読売新聞社為了紀念北陸支社的開設而開拓的步道,從水晶岳開始,經由赤牛岳、抵達黑部川的東谷出合。西側為立山到藥師岳之間延伸的稜線,東側是從針ノ木岳到野口五郎岳的稜線。從這兩條北阿爾卑斯的主稜線之間,下達深邃的黑部峽谷,可說是為北阿爾卑斯山脈之中,最內部的路徑之一。雖然步道的整備完善,但從水晶小屋與奥黒部ヒュッテ之間並無避難小屋,沿途無水源也沒有撤退路線,行走時必須準備充足且萬分注意。

September 26,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五日,黒部五郎岳

黒部五郎岳位於日本富山縣與岐阜縣的交界,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的立山連峰,東邊經三俣蓮華岳連上裏銀座,西邊經北ノ俣岳連接薬師岳。海拔標高 2840 公尺,其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黒部」為地名,「五郎」為「ゴロゴロ」的音轉,兩詞合起來就是位於黒部,山上有大石頭骨碌骨碌滾落的意思。然而這是從富山縣的角度來看,岐阜縣則認為它是「中ノ俣川」的源頭,稱之為「中ノ俣岳」。

黒部五郎岳的山頂東邊,存在一個巨大的圈谷,從三俣蓮華岳最容易欣賞這個特徵。由於地處深山中的深山,是日本百名山之中,當日往返難度指數最高的一座。大部份行程的安排,可選擇從西邊的折立入山,爬上太郎平後經北ノ俣岳、赤木岳而登頂。也可從東邊的新穂高温泉,爬上双六谷之後,翻越三俣蓮華岳而至。從岐阜縣的林道走飛越新道可達北ノ俣岳,但登山口無大眾交通工具可達,且沿途只有避難小屋,使用者較少。主稜線從太郎山到三俣蓮華岳,又稱為「ダイヤモンドコース」(Diamond Course),也叫做「西銀座」。然而相較於表、裏銀座,雖然較少攀岩路段,山勢也較為平緩,但由於實在是太偏僻了,登山客數量較少。


從鷲羽岳的角度眺望黒部五郎岳

黒部五郎岳位於黑部源流的南緣,圈谷內殘雪溶解較遲,滋潤著豐富的高山植物,小溪恣意橫流在散佈著大石的廣大草原上,被列入日本花之百名山。

September 25,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四日,薬師岳

薬師岳位於日本富山縣的東南部,海拔標高 2926 公尺,其上有一顆二等三角點,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的立山連峰。薬師岳因其上供奉著薬師如來而得名,自古也是信仰登山的對象,日本全國有許多以薬師岳為名的山峰,以這一座的名氣最大,海拔也最高,更被列名為日本百名山之一。

薬師岳的東面山麓,擁有三個圈谷,由北到南分別是金作谷,中央,南稜圈谷,這些圈谷群也被登錄為日本的國家天然紀念物。薬師岳與其北峰之間,夾峙著優美的圈谷,山體往外擴展成廣大的金字塔形狀,由遠方眺望氣勢非凡。山麓充滿豐富的高山植物,夏天時繁花似錦,被列入花之百名山。


於越中沢岳眺望薬師岳

然而攀登薬師岳並不容易,從位於有峰水壩的折立登山口起登,高度落差將近 1600 公尺,當日往返有一定的難度。幸而主峰下方有薬師岳山莊,南方山麓的太郎兵衛平也有太郎平小屋,太郎山與主峰之間的鞍部,則有薬師峠營地,可作為登山的中繼點。是以單登薬師岳多以這些山屋為基地,安排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行程。從稜線縱走的選擇,可由南方的黑部五郎岳,或北方的立山室堂平過來,東邊經過雲ノ平也可上溯藥師沢而至。只是黑部五郎岳與雲ノ平本身就是相當內部的山岳,除了縱走之外,較少人為了單走薬師岳而選擇這些路徑。至於從室堂平縱走,沿途經過五色ケ原、スゴ乗越,也是需要四天三夜的長途跋涉。

常規的立山~薬師岳縱走,從立山到五色ケ原、五色ケ原到スゴ乗越、スゴ乗越到太郎兵衛平,都是大約一日的路程。昨夜留宿於五色ケ原,今日則打算直攻薬師岳,將兩日行程壓縮為一天,光是地圖上標示的行走時間,不含休息都要十二個小時。為何如此操勞,是因為氣象預報明日為雨天,不想冒雨攀登薬師岳的緣故。

September 24,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三日,立山

從室堂平眺望立山,有如一睹屏風般的高牆,牆上有三個小山頭,從右到左分別為雄山、大汝山與富士ノ折立,立山即為這三座山峰的總稱。立山的最高峰位於大汝山,海拔 3015 公尺,也是立山連峰的最高點。然而立山的一等三角點放置在雄山,所以一般攀登立山,只要攀登雄山即可。立山再與淨土山和別山合稱為「立山三山」。


於室堂平之ミドリガ池眺望立山

作為信仰的對象,立山攀登的歷史起源甚早,過去朝聖者必須從山麓的芦峅寺出發,抵達室堂平的這段路長達三十公里,需要走一天的時間。立山既有美麗高山植物,也有怡人舒適的溫泉。在三千公尺的稜線上,展望無邊無涯。沿途密佈著登山小屋,不乏休息的地點。由於アルペンルート的開通,不需多跋涉這一段路了。也因為可以在短時間內抵達高山的世界,除了朝聖之外,也是很熱門的健行路線。

從立山眺望薬師岳,與北薬師岳之間包夾著優美的圈谷,山體往外開展,形成雄偉的山塊。立山到薬師岳之間的稜線,東側是黑部川的峽谷,西側是火山口的遺跡「立山カルデラ」。薬師岳的山頂祭祀著藥師如來,是以從立山到薬師岳這段稜線,自古以來也是修行者常走的路線。只是漫長的稜線中途沒有合適的撤退路線,一般需要四天三夜的時間,是以縱走的山友不多。

今天的行程從位於別山乗越的劔御前小舎出發,攀登立山三山之後,接著往南縱走,抵達「五色ケ原山荘」休息,準備明日繼續往南攀登薬師岳。

September 23,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二日,岩と雪の殿堂,剱岳

剱岳位於日本富山縣東部,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北部的立山連峰。海拔標高 2999 公尺,其上立有三等三角點,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受到冰河的雕琢,剱岳充滿了險峻的岩稜,大小尖銳的山頭競向上垂直聳立,像是鯊魚參差不齊的利齒,由山峰與稜線層疊的巨大山塊,是日本攀登最危險也最困難的高山。剱岳也擁有日本少數現存的冰河,東南方的劔沢大雪溪,是日本最大規模的雪溪。也因為具有這些特徵,剱岳被冠以岩と雪ノ殿堂(岩與雪的殿堂)這個稱號。


於別山眺望威風凜凜的剱岳

攀登剱岳的路線,從南方有別山尾根,從西方有早月尾根兩條,後者由於一天之內必須爬升超過兩千公尺,因而較少人利用,主流路徑多採取別山尾根。其餘從北方尾根,或東方雪溪走源次郎尾根等途徑,都需要高難度的攀岩技巧,一般山友較少利用。然而即使是最大眾化的別山尾根,站在別山乗越眺望登頂的路線,從前劔開始,陡峭的岩場連綿不絕,一關又一關的直達山頂,令人還沒出發就氣沮了。所幸各個難關都有架設穩當的鎖鏈與鐵梯,只要具備基本的攀岩技巧,膽大心細加上良好天候的配合,即可安全地享受攀登剱岳的樂趣。

攀爬別山尾根的基地有劔御前小舎、劔澤小屋、剣山荘這三間山屋,第一間位於別山乗越,後兩者位於劔沢大雪溪的兩岸。單登剱岳的山友,第一日可由室堂平入山,從雷鳥平爬上別山乗越,住宿於這三間小屋之一,第二日攀登剱岳後下山。

September 22, 2013

立山連峰馬蹄形九日縱走:第一日,室堂平散策

日本的立山連峰,屬於北阿爾卑斯山脈的一條支稜,為 Y 字形的北阿的西北股。起至毛勝三山,經剱岳、立山、薬師岳、黒部五郎岳等山,於三俣蓮華岳接上主稜線,其最高點位於大汝山,海拔標高 3015 公尺。去年於後立山連峰上漫步之時,立山、劍岳長伴在側,因而心生嚮往,打算今年要來拜訪。搜集資料的時候,原本計劃從黑部峽谷的欅平起登,走仙人新道爬上劔澤,再從劔澤攀登剱岳,接著再往南循稜走完立山連峰。黑部峽谷與立山素來是紅葉名所,是以打算利用十月份時來訪,下山後還可去高山市參觀高山祭的秋祭。但隨著資料越讀越多,發現這樣的安排存在著一些重大的缺陷,其一是仙人新道路況不佳而廢道,必須繞路上山。再者入山到約第四天才能攀登此行最危險的劍岳,天候判斷與體力調節都相當困難。最大的問題是十月份開始,山上的小屋就陸陸續續收攤,只能攜帳、自炊。

所以最後的計劃提早到九月底成行,入山地點改為室堂平,走到三俣蓮華岳後再轉為北,攀登屬於裏銀座稜線的鷲羽岳、水晶岳,接著走読売新道下到黑部峽谷,完成一個大馬蹄形的縱走。這趟大縱走需要九天的時間,總長度超過 120 公里,爬升落差超過 7000 公尺,不但仰賴日本秋天天候的穩定度,更是體力的嚴苛考驗,所以即使在溽熱的夏天,仍然練跑不輟。

由於立山連峰為海拔將近三千公尺的高山,為了避免高山反應,第一天計劃先在 2400 公尺的室堂平散步,住在「らいちょう温泉雷鳥荘」,藉以適應高度。原本日本的山小屋系統,獨攀者不需要預約,但入山的那個週末恰巧是日本秋分的三連休,還好靈光一閃有提前以 Email 訂房間,不然以當天山上遊客的盛況,幾乎是一房難求了。

名列為日本三靈山之一的立山,其信仰起源甚早,傳說中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山腳下的少年佐伯有頼,為了追捕化身為鷹與熊的阿彌陀如來與不動明王,來到了立山山腳室堂平的玉殿岩屋,如來才顯示真身,請他在此修行,從此立山的信仰開始風盛起來。玉殿岩屋之旁還有日本最古老的山小屋,「立山室堂」,作為朝聖者歇宿的地方。

除了豐富的歷史情懷之外,室堂平也充滿了大自然的風致。室堂平形成於立山火山噴發的熔岩堆積形成的草原狀台地,火山湖所在的ミクリガ池與至今仍在噴煙的地獄谷,見證著立山過往的火山活動。擁有冬季季風帶來的豪雪,融雪滋潤的土地,孕育著種類繁多的高山植物,到了夏天百花盛開,秋天又轉為紅葉美景,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目睹國寶級的雷鳥。藉由「アルペンルート」的開通,不論是從長野縣的信濃大町,或富山縣的富山市,都可以很容易地抵達室堂平,於一天之內從平地抵達高山的世界。這也是過去朝聖者所難以想像的方便。


於雄山山麓鳥瞰室堂平

August 07, 2012

日本後立山連峰縱走 (6/6):蓮華岳、針ノ木雪渓

簡介


針ノ木雪渓

蓮華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799 公尺,西邊隔著針ノ木峠與針ノ木岳相望,稜線轉往西南,經過北葛岳、七倉岳,再連結到裡銀座稜線。山體寬廣和緩,頂上有若一王子神社的奥宮,與一顆二等三角點基石。山麓廣大的砂礫坡地上,是號稱高山植物女王「駒草」的生育地,其中還有珍貴的「白花駒草」,是蓮華岳的象徵。登頂路徑多由扇沢攀登雪溪抵達針ノ木峠,再往東登頂。從南方過來的縱走路,因為交通不便則較少人採用。

「針ノ木雪渓」與「白馬大雪渓」、「剣沢雪渓」並稱為日本三大雪溪,由種池山莊的方向眺望,雪溪由稜線上一瀉而下,高達約六百公尺的落差,相當壯觀。由扇沢攀登雪溪抵達針ノ木峠,沿途有「大沢小屋」與「針ノ木小屋」,為百瀬慎太郎先生建立,每年六月上旬,還有紀念他而舉辦的開山祭,他的名言「山を想えば人恋し、人を想えば山恋し」,至今仍傳頌不止。

August 06, 2012

日本後立山連峰縱走 (5/6):前往針ノ木峠

簡介


赤沢岳

爺ケ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670 公尺,由「北峰」、「中央峰」、「南峰」,三個相連的山峰構成,最高點位於中央峰,但三角點則放置在南峰。爺ケ岳的名稱也是來自於雪形,有如播種的爺爺,故名。針ノ木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821 公尺,為狹義的後立山連峰的最南端,因緊鄰針ノ木峠而得名。針ノ木峠海拔 2541 公尺,為針ノ木岳與蓮華岳之間的鞍部,自古就是信濃與越中之間的交通要道,富山縣的鹽、魚由此運入大町地區,也富含戰略地位。後立山連峰走到爺ケ岳之後,被河川侵蝕,而往西側凹陷成弧形,中間經過「岩小屋沢岳」、「鳴沢岳」、「赤沢岳」、「スバリ岳」而抵達針ノ木岳。

以扇沢為起點,攀登柏原新道抵達種池,再繞行赤沢岳、針ノ木岳,從針ノ木雪渓回到扇沢的 O 形路線,不但擁有立山劍岳與黑部湖的絕景,由於路徑往西彎折,更可眺望北方整條後立山連峰,與南峰的裡銀座、槍穗高連峰。途中經過許多溼原,高山植物花開爭豔,各個山頭形態各異,路徑變化豐富。而且 O 形路線,自駕車也相當方便。

August 05, 2012

日本後立山連峰縱走 (4/6):五竜岳、鹿島槍ヶ岳

簡介


鹿島槍ヶ岳

五竜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814 公尺,山體擁有廣大的基底,冰雪刻蝕出深刻的溝紋,宛如肌肉起賁起的力士,如此粗獷兒男性化的山容,使之入選為「日本百名山」之一。春季雪融之時,山麓顯現的雪形,有如「武田菱の御陵」,由「御陵」(Go Ryou)轉音為「五龍」(Go Ryuu),因此而得名。

鹿島槍ヶ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889 公尺,為後立山連峰的主峰,也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山頂分為南峰與北峰,兩個尖角東西對峙,優美的雙耳峰造型,是其最大的特徵。山名由來不詳。

登山者多由「五竜岳」的北側與「鹿島槍ヶ岳」的南側登頂,這是因為兩山相連的稜線,是北阿爾卑斯山脈名列前茅的危險岩稜帶,中心地帶的「八峰キレット」,處處是尖銳削落的岩壁,所幸近年來在完善的鐵梯與鎖鏈的架設下,危險性已經大幅降低。

August 04, 2012

日本後立山連峰縱走 (3/6):不帰ノ嶮

簡介

唐松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695 公尺,往北連接白馬三山,往南通往五竜岳,山勢雖然不高,且可由山頂往東延伸的八方尾根登臨。這條路線不但平緩容易,還擁有高山植物,與白馬三山與五竜岳的絕佳展望,是以也是日本北阿爾卑斯深具魅力的入門山岳。然而連結白馬岳與唐松岳之間的縱走路線,中途橫亙著險峻的不帰の嶮,危險的岩稜連綿不絕,是後立山連峰之中最困難的一大挑戰。

唐松岳與五竜岳之間的步道,前半段必須通過「牛首」的岩峰,細瘦的岩稜連綿不絕,困難地形所在多有。不過後半段抵達五竜山荘之間,則是一路緩坡爬升,才可以稍微放鬆。

August 03, 2012

日本後立山連峰縱走 (2/6):白馬三山

簡介

白馬岳位於長野県與富山県的交界,海拔 2932 公尺,為後立山連峰的最高峰,其上有一等三角點,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白馬岳的名稱,源自春天雪融之際,山麓露出來的岩石,外形有如耙土的馬(代掻き馬),是以稱為「代馬岳」,但日語「代」與「白」同音,後來就誤傳為「白馬岳」了。白馬岳東坡險峻削落的絕壁,西坡較為和緩,呈現單面山的特別造型。山麓因雪水滋潤,孕育許多特有的高山植物,被劃為「白馬連山高山植物帶」。位於東麓的「白馬大雪溪」垂直落差將近六百公尺,與「剣沢大雪渓」、「針ノ木雪渓」並列為日本三大雪溪之一。

擁有萬花爭豔,清涼雪溪與無敵展望的白馬岳,向來是日本人喜愛攀登的對向,山頂附近的「白馬山莊」更是日本最古老的山屋,早在 1906 年就已經開設了。白馬岳的登山口,位於「栂池自然園」和「猿倉」兩處,前者由小蓮華山稜線登頂,經過白馬大池等溼原,沿途高山植物目不暇給。後者經由白馬大雪溪登頂,夏日時光腳踏白雪,清涼舒暢,也是相當快適。無論哪條路線上山,山友經常絡繹不絕。

白馬岳與海拔 2812 公尺的「杓子岳」,以及海拔 2903 公尺的「鑓ケ岳」合稱為白馬三山。杓子岳寬廣的圈谷與鑓ケ岳圓錐狀的白色山形,與白馬岳並列而各異奇趣。鑓ケ岳山麓還有鑓溫泉可以泡湯,日人喜愛由白馬岳上山,遊遍三山後,下山於溫泉休憩,因此讓白馬三山成為深具魅力的熱門路線。

August 02, 2012

日本後立山連峰縱走 (1/6):從猿倉至白馬尻

簡介

日本的飛騨山脈,從三俣蓮華岳以北,被黑部峽谷切割為左右兩支,西側為劍岳立山連峰,東側為後立山連峰。由於立山連峰自古以來受到山岳信仰的推崇,攀登歷史較為悠久,因此東邊位於立山連峰裡側的山脈,就被稱為後立山連峰。後立山連峰為南北走向,起至日本海畔的親不知海岸,終於三俣蓮華岳,受到冬季西風帶來的降雪,山脈呈現左右不對稱的形狀,東側為冰雪侵蝕的陡坡,西側較為平緩,中心地帶的白馬岳至針ノ木岳,沿途的五竜岳、鹿島槍ヶ岳等超過 2900 公尺著名山岳,各自擁有奇特的造型。核心部份還擁有八峰キレット、不帰ノ嶮等險峻的岩稜斷崖。融雪帶來的滋潤讓山麓成為高山植物的樂土,而東麓的兩段大雪溪,白馬大雪渓、針ノ木雪渓,從稜線上一瀉六百公尺高度的雪坡,是列名日本三大雪溪的其中兩個。

這條擁有高山植物、雪溪與岩峰奇觀,以及擁有奇特山形的三大日本百名山(白馬岳、五竜岳、鹿島槍ヶ岳),一直是我計畫已久的攀登目標。狹義的後立山連峰,從白馬岳走到針ノ木岳,這段路途不但遙漫長,還要通過諸多危險地形,是以一般行程大多安排五天四夜才能走透。由於夏季登山,不但午後容易遭遇雷陣雨,又可能遇到颱風,替長程縱走增添不少變數。還好稜線上諸多山屋可避風雨,若是遇到不良天候,隨時可以就近留宿,只是縱走日程就有可能拉長超過五天了。

因此原本就只有購買機票與預定第一天松本的旅社,想要視天候狀況機動調整登山的時間,無奈沒預料到八月份是日本學生的暑假,中旬又會遇到お盆連假,旅館與交通都很容易客滿。為了怕下山後找不到地方旅館,只好還是先上網把飯店訂好,如此一來登山時間就只剩下八月二日到七日這六天了。

以下我的後立山連峰縱走規劃:

  • 第一日:由猿倉登山口進入,經林道抵達白馬尻,宿於白馬尻小屋
  • 第二日:由白馬尻出發,經白馬大雪渓攀登白馬三山,宿於天狗山荘
  • 第三日:從天狗山荘出發,經不帰ノ嶮攀登唐松岳,宿於五竜山荘
  • 第四日:從五竜山荘出發,攀登五竜岳,再經八峰キレット,攀登鹿島槍ヶ岳,宿於冷池山荘
  • 第五日:從冷池山荘出發,攀登爺ケ岳、赤沢岳、針ノ木岳,宿於針ノ木小屋
  • 第六日:輕裝往返蓮華岳,而後循針ノ木雪渓下山,出扇沢登山口

雖然每天路程都很緊湊,但由於發達的山屋系統與眾多撤退路線,萬一遇到狀況,隨時可以修改計畫,不一定要完成整條後立山連峰的縱走。

八方尾根自然研究路

簡介

冬季黑潮帶來溫暖的海水,遇上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冷冽寒風,這兩股冷暖勢力在日本交會,使得緯度並不特別高的日本,也有異常豐沛的降雪,尤其以長野縣北部山區,雪量相當顯著,成為 1998 年冬季奧運會舉辦的地點。主要比賽舉行的地點,長野縣白馬村的八方,冬季原本就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到了夏季,豐沛的白雪溶解成流水,滋潤了深埋雪底的種子,成為百花撩亂的高山花園。白馬岳附近一帶,更被指定為國家級的高山植物保護區。因應滑雪需求而興建的纜車系統,到了夏季轉型為賞花專車,將四地遊客,載運到山上欣賞百花齊放的美景。

八方尾根(尾根為日語稜線之意),是日本後立山連峰,從唐松岳往東延伸的支棱,由於坡度和緩,沿途花團錦簇,又有纜車代步,使之成為容易親近的高山路線,每到夏季,賞花的遊客與登山的山友絡繹不絕。其中從纜車的終點站,八方池山莊到達八方池,這一小段步道,架設完善的木板,坡度和緩,且兩旁還有完整的植物解說圖片,是連老弱婦孺都可以放心散步的路線,稱之為八方尾根自然研究路。從八方池之後,就是傳統的登山路徑,沒有萬全的準備,就不宜再深入探索。

在無意中,看見從八方池拍攝的照片,群山以池水為鏡,點綴著各色花朵,這等美景,讓我時時想要親眼目睹。這次日本之行,既然來到長野縣,於是就安排半天時光,準備來欣賞這畫中的景致。

May 27, 2012

燒岳

焼岳(燒岳)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岐阜県交界,海拔 2455 公尺,為北阿爾卑斯山脈唯一的活火山,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最近一次爆發,發生於大正 4 年(西元 1915 年),流下來的岩漿堰塞了梓川,形成著名的大正池。後來陸續有小型的噴發,直到昭和 37 年(西元 1962 年)才停止活動。而一直要等到西元 90 年代,才正式開放登山,但僅限於北峰,最高點的南峰,因為經常發生崩落,目前仍禁止攀爬。

攀登焼岳的路線,可由西穗山莊縱走而至。單攻路線的登山口,分別有上高地、中之湯、新中之湯、和中尾高原四處。其中上高地路線,冬期(十一月至隔年五月中旬)禁止通行,並將登山口附近一些橋梁拆除,也沒有替代道路。而中之湯路線,因為新路線登山口有停車場,舊路線也漸漸少有紀錄了。

我前年開始就想要攀登焼岳了,資料都準備好了,前兩年來上高地爬山,都遇到不良天候,只好取消焼岳之旅,這次也把紀錄帶著,如果沒動用到預備日,就準備拿來爬焼岳。昨晚查詢氣象,今天又是完美的大晴天。上網查詢資料,得知上高地登山口已經開放了,但是ヤマレコ上頭,還沒有相關紀錄,不由得有點擔心。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5 月 27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自己和 GPS
  • 交通工具:巴士、電車
  • 時程紀錄:4:50 上高地西糸屋山荘 → 5:12 穂高橋 → 5:25 焼岳登山口 → 6:00 峠沢 → 8:03 焼岳小屋 → 8:33 焼岳展望台 → 8:45 中尾峠 → 10:00 焼岳北峰 → 11:30 雪溪底部 → 14:42 新中の湯登山口 → 13:35 中の湯巴士站牌

May 26, 2012

積雪期的常念山脈縱走,Day 3

今天計畫繼續往南走,依序攀登常念岳和蝶ケ岳之後,走長塀尾根下上高地,預計步程時間不含休息約十一個小時。雖然可以在中途的蝶ケ岳停留,但有限的假期總是希望不要動用到預備日。不過這兩天走下來,發現積雪期由於路跡不明,道路也有所變動,實際行走時間,比地圖的標示還要超過一些,還好目前晝長夜短,只要天黑前下到上高地,徳沢、明神等地都有山莊可以留宿。其實正統常念山脈縱走,應該從大滝山下山才是,但前年已經走過大滝山,且路程要更加長,就不列入考慮了。

今日預計通過的山岳,其中的常念岳為常念山脈的主峰,海拔標高 2857 公尺,無基點,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蝶ケ岳位於常念岳之南,為平緩的二重山稜,無明顯的高地,最高點為長塀尾根的頭部,標高 2677 公尺,但是基石位於 2664 峰。常念岳、蝶ケ岳、燕岳等,名稱由來得自山麓積雪或岩石的形狀(雪形),有如古代名人常念坊、蝴蝶或是燕子形狀。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5 月 26 日星期六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自己和 GPS
  • 交通工具:無
  • 時程紀錄:4:55 常念小屋 → 6:25 常念岳 → 7:45 最低鞍部 → 8:05 2512 峰 → 9:00 2462 峰 → 10:25 蝶槍 → 10:35 蝶ケ岳三角点 → 11:20 蝶ケ岳ヒュッテ → 11:54 2677 峰 → 14:25 2000メートルの平 → 15:05 徳沢 → 16:00 明神 → 17:10 河童橋

May 25, 2012

積雪期的常念山脈縱走,Day 2

今天預計要從燕山莊出發,往南經過大天井岳、東天井岳和橫通岳,抵達位於常念乘越的常念小屋。路程不長,起伏也不大,預計五個半小時可以走完。其中通過的大天井岳,海拔標高 2922 公尺,為常念山脈的最高峰,其上有三等三角點一枚,列名日本二百名山之一。因為位於山脈內部的區域,難以單攻而至,所以較少人攀登。

四點半起床看日出,先繞到山莊後方的高地,卻發現展望被屋舍擋住了,就轉回到山莊前庭的空地。無奈天空高雲籠罩,東方還有一片低雲擋住,無緣看到日出。昨天晚上查詢氣象,得知今日為晴午後有雨的天氣,怎知早餐的時候,預報已經將降雨的時間提早到中午了。因此快速吃完早餐,提早到六點半出發,以免碰到下雨。結果山屋的工作人員還說不必這麼早走,太早到下個住宿點也沒事做。
清晨的槍岳、表銀座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5 月 25 日星期五
  • 天氣:多雲時陰後雪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自己和 GPS
  • 交通工具:無
  • 時程紀錄:6:30 燕山荘 → 7:04 蛙岩 → 7:31 大下りの頭 → 8:57 切通岩 → 9:43 大天井岳 → 11:27 東天井岳南麓 → 13:40 常念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