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zu.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Izu. Show all posts

September 24, 2015

天城山

「天城山」位於日本静岡県,主峰「万三郎岳」海拔 1406 公尺,為伊豆半島的最高峰,設置一等三角點。「天城山」為東西走向,橫亙在伊豆半島的中央,形成於第四紀的火山爆發,但經過長期的侵蝕作用,已經失去火山的形態。因為是川端康成先生的名作「伊豆の踊子」發生的舞台,因而聲名大噪,被選入日本百名山之一。


於大室山眺望天城山脈

攀登天城山的方式,可利用整理完善的步道,稱為「天城縦走路」。東起天城高原高爾夫球場,經「万二郎岳」、「万三郎岳」、「八丁池」,抵達「天城峠」,兩端點都有巴士可達。但大部分山友,多以攀登最高峰的「万三郎岳」為代表。從「天城峠」往西行,也可走完整段天城山到達海邊,但就更少人行走了。雖然天城山的高度不滿 1500 公尺,全線都在森林線之下,展望點自然不多,但其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五月中旬到六月上旬之間,盛開的石楠花群落,與秋季(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的山毛櫸、楓樹的紅葉。

六年前曾到伊豆半島旅遊,附庸風雅地走了整段「踊子歩道」,參觀了頗負盛名的舊天城山隧道,但當時尚未開始攀登日本百名山,以至於沒有在旅程中加入登山的行程。後來雖然多次來日本遊歷,但目的地大多遠離伊豆半島。這次南阿之旅下山後回到東京,事前就規劃順道再訪伊豆,攀登天城山。

從東京新宿出發,搭乘山手線電車到達品川,再換新幹線前往熱海,在熱海換乘普通車抵達伊東市,車資為 4000 日元,車程含換車時間,需約一個小時四十分鐘。若不想換車,可搭乘特急伊豆踊子號,但要大約中午才能到達伊東。從伊東火車站發車,一天有五~六班巴士可達位於天城高原的登山口,是相當方便的選擇。但為了顧及未來幾天的交通以及行李運送,我選擇租車自駕前往登山口,下山後還可利用租車四處旅遊。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9 月 24 日星期四
  • 天氣:陰有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昭文社出版之「山と高原地図 伊豆 天城山 2015」
  • 交通工具:電車、新幹線、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8.6 公里,+670m -670m
  • 航跡圖:

July 12, 2009

伊豆高原

旅行就是有些地方見面不如聞名,有些地方卻讓人回味無窮,伊東這一帶當屬後者。當初規劃伊豆之旅時,因為受限於 JR 的 Free Pass 只涵蓋四天,扣掉交通的時間,其實只有三天半,所以第一天只能玩半天。因此如果順時針玩,東伊豆只能玩半天,同理逆時針的話,就犧牲了修善寺。之所以決定逆時針,是考慮到這樣子走踊子步道比較順路,卻恰好讓東伊豆可以玩得比較盡興。

東伊豆一帶,以熱海為門戶,從古到今就是著名的溫泉勝地。伊東市南方的伊豆高原,是大室山噴發之後形成的高地,乃著名的渡假別墅區,周遭還有三十幾個各有特色的小型博物館和動、植物園。既有火山地形和崎嶇壯麗的海岸,又有眾多的展覽可以欣賞。實在是可以花個好幾天在這裡紓解身心。

July 11, 2009

石廊崎、堂ヶ島、下田

一大早就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加上購買的周遊券都沒有完整的利用,就決定到海邊走走,先到伊豆的最南端:石廊崎和西伊豆的堂ヶ島走走。東海巴士有車班連結這些地方,雖然是星期六的週末假期,巴士裡卻只有兩三個遊客,回到下田市的急行巴士,竟然只剩下我一個旅客,而我是用免費搭乘的周遊券呢。真不知道巴士公司是靠什麼賺錢的。

第一站來到石廊崎,從巴士站旁邊的小路爬上山,約一公里之後,就可以看到著名的石廊崎燈台,白色的塗裝在藍天下,顯得非常耀眼。岬角的尖端,石室神社直接嵌入懸崖上,這是昭和天皇都參拜過的神社。從前是為了保佑漁民的安全,現在則以招來姻緣著稱。山脈行走至此,直接墜入大海之中,裂成許多小島,彷彿著名的松島一樣。岬角分割著相模灣和駿河灣,遠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伊豆七島的蹤影,近處可以見到遊覽船的航行。

接著搭乘一個小時的巴士來到堂ヶ島。下車已經接近中午,天氣熱的像是南國的夏天。這裡的地形和石廊崎很像,可以搭乘遊覽船,從海上欣賞各個地質景觀,只可惜今天風浪較大沒有出航,只好靠雙腳一一造訪。停車場旁邊的龜島有著名的天窗洞景觀,海水從島的下方侵蝕出一道海蝕洞,在島的中央陷落,彷彿開了天窗一樣。北方的三四郎島則有知名的 Tombolo Phenomenon。這三座島嶼,漲潮時孤懸海上,退潮時則露出與大陸相連的沙洲。南方的小鎮山腰,有個露天溫泉。我獨自享用這個溫泉,將這些景觀一覽無遺,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正常人會在大熱天的中午泡湯吧。

回到下田市已經三點多了。先搭乘纜車到寢姿山上俯瞰整個下田港。下山後前往日本歷史課本記錄的了仙寺和長樂寺,這裡是日美簽署下田條約的地方。沿著古風猶存的街道回到旅館的途中,享用下田新鮮的魚貨作成的晚餐,結束今天的旅程。

July 10, 2009

踊子步道

這趟日本之旅的重頭戲,就是今天要走的踊子步道。這條步道沿著溪流開築,從淨蓮の滝往南到達河津七滝,總長 16.2 公里。過去往來南北伊豆,需要翻閱高聳的天城峠。自從美國強行逼迫日本結束鎖國政策,南伊豆的下田港成為重要的通商口岸。為了方便南北交通,遂打通天城山隧道,這條天城路因而熱鬧非凡。但自從下田港日益蕭條,新的天城山隧道開通之後,舊的天城路就逐漸失去運輸的功能。但這條清幽的步道,尤其是舊天城山隧道優美的造型,吸引了許多文人雅士來訪,留下了許多文學作品和歌謠。其中最有名的就屬川端康成所作的伊豆的舞孃(伊豆の踊子)。

為了讓這次旅行的印象更加深刻,我還重讀了這本小說,從前高中時代無法了解的意境,隨著年紀增長才能體會。小說中的男主角是個東京的大學生,為了改善孤僻的個性,獨自到伊豆旅行,在翻越天城峠之前的崎嶇道路上,正好下著大雨,突然間眼前出現一羣四處巡迴演出的戲班子。其中一位舞孃的背影,深深的吸引男主角的目光,為了上前搭訕,他一路追趕著戲班子,直到湯ケ野溫泉。這條小說中出現的步道,因此稱為踊子步道,列名日本百大道路之一。

July 09, 2009

伊豆的第一天:修善寺

昨天買了伊豆四日周遊券,讓我在伊豆搭乘的交通工具都不必再付錢,用蹩腳的日語向站員問清楚用法之後,發現我想搭的夢幻列車,有面海座位的『特急スーパービュー踊り子』居然不停大船,只好退而改搭『特急踊り子』。上車後,選了左邊的座位,準備好好的欣賞海景。本來以為是像澳洲南岸 Great Ocean Road 那種壯麗的景觀,結果大失所望,看著海浪拍打岩岸,居然開始大瞌睡,一開眼就到了熱海。過了熱海還是很想睡,聽到廣播說下一站是伊東才驚醒,我忘了在熱海換往西的車,現在火車往南開了。只好在伊東下車,換巴士到修善寺,到了修善寺已經下午一點了。

修善寺在鎌倉時代是很重要的地方,許多權力鬥爭都發生在這裡,目前這裡是著名的溫泉鄉。但這幾天寺廟看太多了,想換個口味,先到近郊的遊樂園逛逛。這個遊樂園名為虹之鄉,裡面規劃了英國村、加拿大村、日本村和匠之村。日本人才會想出這種東西,把外國風情搬到國內,讓日本人不必出國就可以體驗異國情調。除此之外,還有夏目漱石當年在此修養的紀念館,和一片廣大的花園。目前正值玫瑰盛開,奼紫嫣紅且香氣撲鼻,早點來還有十幾種杜鵑花可以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