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30, 2017

北海道山旅,第三章:十勝岳

屬於大雪山系的「十勝連峰」,聳立在北海道富良野盆地的東緣,是標高 2000 公尺等級的活火山。東北起自オプタテシケ山,西南止於富良野岳,連綿長約 15 公里,為空知川與十勝川的源頭。主峰「十勝岳」海拔 2077 公尺,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北側的火山口仍有旺盛的噴煙活動,1988 年大噴發之後,曾有段時間限制入山。目前火山活動稍微緩和,降低到 Level 1 的警戒,但登山時仍要提高警覺,注意任何火山活動的徵兆。也由於仍在密集的噴煙中,山頂上半部幾乎是寸草不生的獨特景象,擁有非常遼闊的視野。而南部的山岳火山活動停止已久,標高 1944 公尺的「富良野岳」,綠意深濃百花繚亂,生長著各色各樣的高山植物,是花之百名山之一。兩山中途的「上ホロカメットク山」,高聳的岩壁在冬季積雪時,是北海道著名的雪攀路線。北側的「美瑛岳」和「オプタテシケ山」,火山地形被冰雪雕蝕,呈現獨特的山形,造訪的山友也是絡繹不絕。山麓沿線多溫泉,白金、吹上、十勝岳溫泉等,皆是著名的溫泉勝地。平緩易近的地形,變化多端的景觀,以及下山泡湯的樂趣,吸引大量山友來訪。

火山煙塵中的十勝岳

June 29, 2017

北海道山旅,第二章:表大雪(三)

連接表大雪與十勝連峰,位於トムラウシ山到オプタテシケ山之間的山域,是相當少人行走的路段,有時走上一整天都遇不到其他山友。道路雖然漫長,但坡度相當平緩,大致在 1500 公尺台地,上下起伏地前進。由於來訪的山友稀少,山徑帶著原始的風貌,三川台以後的ユウトムラウシ花園,池塘閃耀著夏山的花海,棕熊在原野上覓食,可說是保存著北海道最原始的風光。然而也由於地處荒涼的深山,步道的整備不如大雪山其他地區,雖然山路上擋路的樹枝偶有修剪,但仍須仔細研判地圖與地形,以免迷路。長大的山路中途也缺乏撤退路線,三川台下俵真布的道路,出口的林道也已損毀。因此獨自面對原始山林時,更需要經驗和體力。這段路另一個令人疑惑的地方,在於昭文社地圖的路線時間要走九小時二十分鐘,但山と渓谷社卻只需要五個半小時,相差甚遠,不知道該信任誰。我的腳程大約介於兩者之間,因此當初計畫,如果四點從南沼出發,十二點以後才走到双子池,就不能再往前推進,於双子池多住一晚。從双子池爬上十勝連峰的第一個山頭オプタテシケ山,則是另一個難關,高低落差六百公尺的陡上,底部還要攀登一段長大的雪溪,在缺少前人開路的狀況下,需要十爪以上的冰爪才安全。由於去年北海道降雪量相當多,考量到雪溪的長度可能更廣,於是背包裡準備了十二爪冰爪備用。

即使準備充分,不幸的是天氣卻不肯配合。氣象預報今日早上是雨天,昨天還想說那就縮短路程只走到双子池,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慢慢找路。但半夜兩點醒來,帳篷外頭卻飄著傾斜的細雨,放在帳篷外的拖鞋都全濕了。濃霧籠罩營地,連十公尺外別人的帳篷都看不清楚。這種天氣狀況下,沒有信心可以順利獨自找路走到双子池。又想到雨天在高大的岳樺枝幹內濕漉漉的鑽行,還要在霧中白茫茫的雪溪上尋找正確的道路,就覺得心情沮喪。想到即使走到双子池,還得在雨中搭好帳篷。更別提沒有風景可欣賞,心裡不經吶喊著不如撤退吧!

在帳篷裡翻來覆去,聽著外頭的風聲,內心不斷在撤退和繼續前進兩個念頭間擺盪而難以成眠。打開地圖研究,最短的撤退路線往トムラウシ温泉下山,地圖上寫著登山口一天有兩趟巴士,還有「東大雪莊」可以泡湯。吃了兩天的乾燥飯,嘴裡都快淡出鳥來,想到如果下山就可以吃大餐,還可以洗個乾淨清爽。此時撤退的方案立刻取得勝利。再想到酒足飯飽後,搭乘巴士回到「新得町」,晚上說不定還有機會回到富良野,明天還能再爬十勝岳呢。於是不再猶豫,立刻決定今天下山。

トムラウシ温泉

June 28, 2017

北海道山旅,第二章:表大雪(二)

「トムラウシ山」,位於北海道道北的上川地區和道東的十勝地區的交界,海拔 2141 公尺,屬於表大雪山域的南端,山頂設置一等三角點。山名由來眾說紛紜,最可能的說法是得名於發源此山的河流トムラウシ川。在原住民 Ainu 族語中,Tonra 是一種水草的名稱,ushi 表示很多的意思,意即此河流盛產稱為 Tonra 的水草。國土地理院將山名轉寫為漢字,三角點因此命名為「富良牛」,所以也有人稱此山為富良牛山。トムラウシ山是一座不再活動的火山,山頂呈堂皇的王冠形狀,突出於四周平坦的高原,不論從各個角度,都很容易辨識出它莊嚴超俗的外型,因此被深田久弥先生選入日本百名山。

從五色岳眺望トムラウシ山

June 27, 2017

北海道山旅,第二章:表大雪(一)

「深田久弥」先生所選入百名山的大雪山,是指表大雪北部,以旭岳為主的火山群。旭岳是大雪山系,以及北海道的最高峰。為一座活火山,山頂西側的地獄谷,仍有旺盛的噴氣活動。旭岳東邊,舊火山口「御鉢平」的邊緣,環繞著許多超越兩千公尺的山岳。這群火山,原住民 Ainu 族稱之為「ヌタクカムウシュペ」,也就是深田先生所選擇的「大雪山」。

於忠別岳眺望大雪山(ヌタクカムウシュペ)

北海道山旅,第二章:表大雪(零)

位於北海道正中的大雪山系,是一座規模宏偉的火山群,被指定為大雪山国立公園,面積廣達二十二萬公頃,與神奈川縣相當。兩千公尺級的高山林立,可說是北海道的屋頂。由於緯度較高,山岳環境、氣候與植被的特徵,與本州三千公尺級的高山相當。這遼闊的大雪山系,南北長達六十三公里,東西廣達五十九公里,是以日本人美名為「富士山に登って山岳の高さを語れ、大雪山に登って山岳の大きさを語れ」(不登富士山,不知山之高,不登大雪山,不知山之廣)。大雪山系又可分成四大山域,層雲峽以北稱為「北大雪」,層雲峽以南,到達トムラウシ山一帶,稱為「表大雪」。東部的石狩連峰,稱為「東大雪」以及西南部的「十勝連峰」。

日本百名山的作者,深田久弥先生,在龐大的大雪山系之中,挑選出三座百名山,分別是「大雪山」、「トムラウシ山」和「十勝岳」。他說指涉的大雪山,並不是整座大雪山系,而是指表大雪北部,以火山口「御鉢平」為中心,由海拔 2290 公尺的「旭岳」領頭,四周連綿的的火山群。包含「北鎮」、「白雲」、「凌雲」、「比布」、「愛別」,都是超越兩千公尺的高山,可說是北海道的屋頂。

以火山口御鉢平為中心,表大雪北部的火山群,圖片取自 Wikipedia
Taisetsu Volcano Group Relief Map (B), SRTM-1

June 26, 2017

北海道山旅,第一章:利尻山(下)

角錐狀的火山突出海面,整座島就是一座山,一千七百公尺的高度,與廣達六十公里的裙野。這麼壯麗的景觀,想到要攀登此山,就讓人熱血沸騰。但今日卻瑟縮在營地小屋的屋簷下,聽著陣陣雨聲而愁眉苦臉。

雲層中的利尻山

June 25, 2017

北海道山旅,第一章:利尻山(上)

「利尻山」位於北海道道北的離島、利尻島,海拔高度達 1721 公尺,是一座休眠火山,列名日本百名山第一號。利尻之名來自北海道原住民 Ainu 族語,為很高的島之意。正如其名,整座島就是利尻山。山形高聳,有如尖銳的角錐刺向北緯四十五度的天空,因而有「利尻富士」的雅號。山腳環島一周 63 公里,以青綠色的針葉樹林為裙襬,植物呈現垂直狀分佈,上半部為劇烈崩塌的火山岩所形成的陡峭岩壁與銳利岩稜。雖然海拔不到兩千公尺,但高緯度地區孕育了多種高山植物,許多故有種的花朵以利尻為名,也有花之百名山的稱號。壯麗的山形與阿爾卑斯風情,讓北海道知名的餅乾,白色戀人的創辦人深愛不止,將「利尻山」作為公司的 LOGO,因此利尻島又稱為白色戀人的故鄉。

白色戀人的故鄉

June 24, 2017

北海道山旅:緣起

自從 2009 年誤打誤撞,首次到日本登山後,體驗到他們登山環境與風氣的興盛,完善安全的步道設施與山屋系統,以及完整詳盡的資訊與交通。冰河與火山地形,更是在台灣少見的景觀。當時便許願,期待能夠每年都來日本登山。一開始以上高地周邊的北阿爾卑斯群峰為主,幾年下來不知不覺日本百名山的完登數目逐漸增加,也興起了收齊這一百座山的念頭。於是在假期安排,前幾年以健行配合在地旅遊為主,後幾年轉變為全部以登山為內容。連到日本跑馬拉松,也不忘安插當地的登山活動。漸漸地也累積了五十座日本百名山了。

2015 年終於完成三大阿爾卑斯的功績之後,下一個目標就轉往北海道地區。由於日本幅員遼闊,除了三大阿爾卑斯山脈之外,這一百座山四散全國各地,不像台灣可以安排一趟縱走就撿到許多百岳。有些百名山甚至就是一整條山脈,例如八ヶ岳山脈、丹沢山脈等。而北海道的面積有台灣的兩倍之大,百名山的數量卻只有九座。除了「大雪山」與「トムラウシ山」同樣位於表大雪山脈之外,有位於道北離島的「利尻山」、十勝連峰的「十勝岳」、道南日高山脈的「幌尻岳」、與道央的獨立峰「羊蹄山」、道東的獨立峰「羅臼岳」、「斜里岳」、「阿寒岳」等。抵達各山的登山口,交通就是一大難題,因此打算安排兩週時間,一舉完登北海道九大名山。

無奈去年家族裡面臨多事之秋,已經安排好的登山行程因此取消,以至於去年一整年只爬了兩座日本百名山。今年本來也沒有登山的計畫,但六月初時正巧發現月底有一週的空檔,一時興起到北海道爬山的念頭。但一週時間太短,於是將去年的計畫稍加刪改,只爬道北與道央的五座百名山。

June 01, 2017

金面山

金面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海拔 667 公尺,山頂設置一顆二等三角點第 1056 號基石,山名由來不詳,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由大溪街區往北眺望,山形有如鳥嘴一般,故又名鳥嘴尖山,山頂附近白雲繚繞,稱為「鳥嘴含煙」,是昔日大溪八景之一。

金面山的登山口有三,都位於通往阮家土雞城的路上。第一登山口往東南攀登十三分山,後往北登頂。第二登山口沿草嶺溪上行,在離開溪水往北走支稜登頂。第三登山口走金山面與金面山之間的稜線路,多陡峭的攀岩地形。根據 Tony 前輩的考察,第二登山口在開始攀登支稜處,過溪繼續沿小溪上遡,可越過連接十三分山的稜線抵達三峽,為過去大溪通往三峽的古道,稱為金面山古道。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5 月 30 日星期二
  • 天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4.0 公里,+400m -400m
  • 航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