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背山」又稱「大崎崠」,以山的形狀得名,海拔 705 公尺,山頂原三等三角點已遺失,改設置一顆仿製的基石。從山腰的樂善堂,有條步道通往山頂,稱為「大崎崠古道」。樂善堂的前身,是十九世紀末期,屯墾的漢人為了預防泰雅族人干擾所建立的隘寮,古道即為隘勇巡邏及採集山產的小徑。隘勇線撤除後,隘寮改建為供奉觀音的小廟。日治時期,再度改建為供奉附近無主牌位的樂善堂。目前古道也修築成完善的階梯步道,提供大眾健行休閒。
連假最後一日,妻因公務繁忙,命我將小童帶出去玩,以免干擾她在家辦公。想起古道達人 Tony 先生有篇大山背山的遊記,描述古道平緩好走,五十分鐘即可攻頂。就決定帶小兒來走此山。
竹 34 縣眺望大山背山(圖片取自 Google 街景圖)
行程紀錄:
- 日期:2023 年 02 月 28 日星期二
- 天氣:晴
- 人員:A 君與庸人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5 公里,+260m -260m
- 航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