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ini-100.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ini-100. Show all posts

February 16, 2023

馬那邦山

「馬那邦山」又名「馬拉邦山」,山名為泰雅語音譯。位於苗栗縣泰安鄉,海拔 1406 公尺,山頂設置一等三角點,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馬那邦山是著名的賞楓勝地,過去曾發生泰雅族抗日事件,兼具自然美景與歷史情懷。步道整備完善,山頂展望良好,因此遠近馳名,每逢假日遊人絡繹不絕。

登山口有三處,分別是位於大湖鄉東興村的北線「上湖」登山口與南線「天然湖」登山口以及泰安鄉細道邦「珠湖」登山口。前兩者的停車場,距離登山口還有約四公里的產業道路,珠湖線的步行距離最短。登頂後往南,經「司令山」可達「大克山」,是岳界有名的「馬克縱走」。

連日陰雨預報週二下午將放晴,便計畫來登此山。非假日車輛較少,應有機會過東興村遊客中心的停車場,再往上開到錦雲山莊,可少走約兩公里的產業道路。計畫走上湖線登頂,下山改走天然湖線,兩者登山口有小徑相連,可構成 O 形縱走。

行程紀錄:

  • 日期:2023 年 02 月 07 日星期二
  • 天氣: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Mark 的旅記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8.5 公里,+730m -730m
  • 航跡圖:

November 20, 2017

雲台山

台灣小百岳之一的「雲台山」,位於連江縣的南竿島,海拔 248 公尺,山頂無基石。根據山頂的字碑所言,雲台山原名「煙台山」,起源自清國道光年間,中國東南沿海屢遭海盜侵略,居民在南竿島山頂設置煙台,以供警戒之用。民國以後,再被駐軍改名為雲台山。

於中興嶺眺望雲台山

攀登雲台山相當簡易,馬路直接開到山頂,租車、包計程車或機車就可抵達山頂,完全不需要走路。若是利用公車,搭乘山線在「陽明橋站」下車,再步行約十分鐘就可登頂。既然遠道來一趟馬祖,自然要抓住機會再撿一座小百岳,也正好當作馬拉松之後排乳酸之用。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11 月 11 日星期六
  • 天氣:陰
  • 人員:D 君與庸人
  • 嚮導:南竿公車的司機大哥
  • 交通工具:公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0.9 公里,+50m -50m
  • 航跡圖:

October 04, 2017

飛鳳山

「飛鳳山」位於新竹縣芎林鄉,海拔 423 公尺,山頂安置一顆省府地政處測量局三等控制點,編號 S151。因山形如飛鳳伸頸而得名,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登山口位於山頂西側的竹縣 24 號縣道的飛鳳山牌樓,此處為第一停車場,循階梯步道可達山腰的雲谷寺和代勸堂,這裡有第二及第三停車場。接著從代勸堂旁走階梯步道,經過第一涼亭與第二涼亭,山頂就在第二涼亭旁。再沿著稜線前進,抵達山頂東側的觀日亭,可欣賞台北一零一大樓。為了增加攀登的樂趣,預計採用古道達人 Tony 先生的建議,從第一停車場往南爬石壁潭山,走回溪谷北側的觀日亭,再從飛鳳山步道下山。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10 月 04 日星期三
  • 天氣:晴時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5.7 公里,+380m -380m
  • 航跡圖:

August 24, 2017

石門山(桃園)

「石門山」又稱小竹坑山,位於桃園市龍潭區,海拔 551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山名與合歡群峰的石門山相同。古新店溪的向源侵蝕,切穿石門山襲奪了古大漢溪的上游,使東西走向的大漢溪,在石門九十度轉角改往北流,現址已改建為石門水庫的壩堤。石門山扼守著大漢溪轉折處,與東側的太平山形成雙耳山峰的景象,遠望十分顯眼,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攀登石門山的路線錯綜複雜,主要有勞工育樂中心登山口、北端登山口和南端登山口,也可從西側的小粗坑步道登頂,山腰也有好漢坡、景春步道等橫切。位於桃園市的小百岳就剩下石門山這一座,爬完石牛山後時間還早,回台北的途中決定來爬此山,湊齊桃園的小百岳。

石門山山頂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8 月 13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沿途詳盡的指標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4.4 公里,+320m -320m
  • 航跡圖:

August 23, 2017

石牛山

「石牛山」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海拔 671 公尺,山頂設置三等三角點第 6247 號基石,山名據說來自山頂形似牛背的巨石,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登山口位於關西鎮「李樹下」的石福宮,約在羅馬公路 34.5K 的北側。分左、中、右三線,左線較為平緩,中線需多次過溪與攀爬峭壁,右線為較遠的腰繞路。多數山友建議採左線原路來回,或走中線上山左線下山,因中線較多困難地形,從此路下山比較危險。

石牛山山頂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8 月 13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重新站起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4.6 公里,+390m -390m
  • 航跡圖:

June 01, 2017

金面山

金面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海拔 667 公尺,山頂設置一顆二等三角點第 1056 號基石,山名由來不詳,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由大溪街區往北眺望,山形有如鳥嘴一般,故又名鳥嘴尖山,山頂附近白雲繚繞,稱為「鳥嘴含煙」,是昔日大溪八景之一。

金面山的登山口有三,都位於通往阮家土雞城的路上。第一登山口往東南攀登十三分山,後往北登頂。第二登山口沿草嶺溪上行,在離開溪水往北走支稜登頂。第三登山口走金山面與金面山之間的稜線路,多陡峭的攀岩地形。根據 Tony 前輩的考察,第二登山口在開始攀登支稜處,過溪繼續沿小溪上遡,可越過連接十三分山的稜線抵達三峽,為過去大溪通往三峽的古道,稱為金面山古道。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5 月 30 日星期二
  • 天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4.0 公里,+400m -400m
  • 航跡圖:

May 03, 2017

溪洲山

溪洲山位於桃園市大溪區,海拔 577 公尺,山頂安置一顆第 6296 號三等三角點,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溪洲山因位於溪洲而得名,古新店溪切穿山脈,襲奪了往西流的古大漢溪上游,使之改往北流,在大溪區的南部進入平原。河床中的沙洲佈滿網目狀的河道,因此名為溪洲。溪洲也有新舊之分,西北部靠近大溪因開墾較早,稱為舊溪洲。其東南靠近山區,常遭原住民攻擊,開發較遲,稱為新溪州。溪洲山即為平地與山區的分界,在日治初期曾設置隘勇線,以抵禦原住民的侵犯。

攀登溪州山的路線眾多,東北可由大艽芎出發,一路沿稜線縱走,往西南從溪洲公園下山。而山脈南北,也有多條路線連接稜線。完登基北宜的小百岳之後,開始將觸角伸往桃園市,首先計畫攀登交通較為便利,扼守石門水庫的溪洲山與石門山。因獨行自駕不易兩地縱走,參考古道達人 Tony 前輩的紀錄,決定從溪洲大橋對側起登,爬上稜線後往西北縱走攀登溪洲山,再由北側支線下山回到台四線。因路途較遠,原本安排還要加碼石門山,無奈假日難以早起,較晚出發,只爬了溪洲山一座。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4 月 30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7.1 公里,+550m -550m
  • 航跡圖:

April 05, 2017

南勢角山縱走天上山

「南勢角山」海拔 302 公尺,設置一顆三等三角點第 654 號基石,列入台灣小百岳之一。位於新北市中和區與新店區的交界,由於南邊的山脈往平地突起,故稱為南勢角。地勢在風水上屬於烘爐的寶地,又稱「風爐塞山」。「天上山」又名「內坡山」,海拔 430 公尺,設置一顆三等三角點第 1099 號基石,屬於台灣小百岳之一。位於新北市土城區,為天上山系的最高峰,因此又稱為「皇帝山」。

南勢角山

天上山系為插天山系北側的支稜,主峰為天上山,東北西南走向,構成中和、土城與新店、三峽的天然界線。有如四區居民的後花園,登山路線密如蛛網。山腹遍佈知名古剎,有承天禪寺、圓通寺、南山福德宮等香火鼎盛的名山寶剎。岳界以西南端的長壽山起登,經十八羅漢山、天上山、文筆山、南勢角山而到達東北端的外挖子山,稱為天上山系大縱走。因基北宜等地的小百岳,只剩下天上山和南勢角山還未曾登臨,因此早已計畫連登兩山。但因天性疏懶,望此長大的縱走路線而卻步。因此參考林騰芳前輩的路線,從北到南走到天上山就撤退,一來既可以收下兩座小百岳,二來可淺嚐半套天上山系縱走,三來兩端都有捷運可搭乘,四來路線縮水想必難度也降低不少。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4 月 02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林騰芳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捷運、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15.8 公里,+950m -1060m
  • 航跡圖:

January 23, 2017

金門太武山

太武山位於金門縣金湖鎮與金沙鎮的交界,海拔 253 公尺,無基石。太武山山體為花崗片麻岩構成,最高點的北太武山無路可達而無法登頂。一般來說以爬上接近山頂附近的「毋忘在莒」勒石作為登頂的替代。攀登太武山相當簡易,從山下開闢寬大平緩的戰備道路(玉章路)直達山頂,西側入口在太武山公墓,東側則在金沙鎮的屏東,傳統路線可走北側的斗門古道登頂。

於太武山公墓眺望太武山

行程紀錄:

  • 日期:2017 年 01 月 14 日星期六
  • 天氣:陰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長毛熊夫婦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4.8 公里,+220m -220m
  • 航跡圖:

October 31, 2016

三星山、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翠峰湖

「三星山」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海拔 2351 公尺,屬於中央山脈。山頂設置一等三角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三星山的登山口,位於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在翠峰景觀道路約 5.8 公里處。不在三星鄉,卻為何要取名三星山,令人費解。「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位處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翠峰山屋旁,全長 3.8 公里,末段深入台灣面積最大的山毛櫸純林,廣達 1,100 公頃。台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乃是冰河時期孑遺的珍貴植物,屬於殼斗科的落葉喬木。每到秋季樹葉轉黃,將整片山頭染成金碧輝煌,為每年十月底太平山的一大盛事。「翠峰湖」位於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雨季時湖面可達 25 公頃,為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以上資料摘至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官方網站

於翠峰湖眺望三星山

宜蘭縣的小百岳,只剩下三星山一直還沒來過,主要原因是路程遙遠且還要入園費,專程為了這座山而去太平山,似乎不太划算。而翠峰湖則來過兩次,大學來此正好湖水乾涸且大霧無景。兩年前跑馬拉松時,遇到大雨也無緣一睹湖水的面貌。雖然過去常在三峽登山,山毛櫸並不陌生,但整片金黃山頭的美景,卻從來沒有見過。十月下半台灣受到高氣壓籠罩,正好遇到山毛櫸變葉的時節,於是打算安排一日行程,走一趟三星山、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與翠峰湖。

因為翠峰景觀道路,在十月的週末,限制自駕車輛,只能搭乘接駁車。且週末將有東北季風報到,天氣轉為陰雨。加上想找個遊客較少的時段,於是星期四請了假準備上山散心。沒料到公司臨時派下工作,忙到十點鐘才能出發,這下可得趕路了。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10 月 27 日星期四
  • 天氣:晴午後起霧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雨林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台灣山林悠遊網詳盡的介紹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航跡圖:

October 20, 2016

南港山

南港山位於台北市南港區與信義區的交界,海拔 374 公尺,設置三等三角點第 695 號基石,屬於台灣小百岳之一。南港山構成台北盆地東側的城牆,帶領著山腳下的四獸山鎮守在台北市的東緣。因緊鄰市區,登山步道四通八達且整備完善,堪稱台北市東區的後花園。山麓西側多險峻的峭壁,共有五處山壁架設繩索,可享受攀岩的樂趣。唯出入口沒有明顯指標,一般人很難知道,在大都會近郊,存在著如此驚險刺激的攀岩場所。

於南港山南峰眺望南港山

南港山的登山路線眾多,但為了兼顧撿山頭與攀岩的樂趣,我計劃從松山慈惠堂上山,走虎山自然步道抵達稜線,沿著稜線步道一路走到拇指山。接著回頭依序攀爬五號到一號峭壁,走單數號峭壁下行,雙數號峭壁上攀。最後從一號峭壁下山,接虎山溪步道回到松山慈惠堂。但由於第一次來訪且無人帶領,錯過了一號峭壁頂部的入口,因此只體驗了四道攀岩,留下一絲遺憾。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10 月 16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6.4 公里,+550m -540m
  • 航跡圖:

October 13, 2016

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

「大棟山」又名「龜崙山」,山名由來不詳。位於新北市樹林區與桃園市龜山區的交界,海拔 405 公尺,屬於林口台地,擁有一等三角點與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大棟山為台北盆地西側的一等點,與北面的七星山、東側的土庫岳、南邊的獅仔頭山,犄守著台北盆地。因臨近樹林市區,交通相當便利,縱多登山路線與產業道路聯絡鬧市與山區。一般山友多從樹林火車站出發,連走大同山、青龍嶺而至大棟山。可再續走到鶯歌,或直接走產業道路下達山佳火車站。最快的登頂方式是從山佳開車走德和街,可以開到蓋在山頂的中華電信中繼站。

今年初走完土庫岳後,台北盆地四個方向的一等點,就剩下大棟山尚未拜訪。雖然連假期間雨勢不斷,但研究資料大棟山的登山路線清楚好走,比較不受天候影響,就決定利用難得的假期來走一趟大棟山。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10 月 10 日星期一
  • 天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李俊民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捷運、電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9.9 公里,+540m -530m
  • 航跡圖:

September 21, 2016

劍潭山縱走大崙頭山

「劍潭山」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海拔 153 公尺,山頂設置二等三角點第 1064 號。「大崙頭山」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與內湖區交界,海拔 476 公尺,山頂有顆不明基石。兩山屬於五指山系的西南支稜,因交通發達,攀登路線也很多,同列入台灣小百岳之中。三月攀登劍潭山時,過了老地方休息站後就從通北街下山了。但山徑續行仍有路,心想或許可以一路循稜走到五指山,回家研究地圖,發現利用產業道路連接各山頭的登山步道,似乎可以縱走五指山系,從文間山、大崙尾山、到達大崙頭山、五指山。查詢網路資料,果然已經有許多山友走過此路線,甚至有健腳者走到風櫃嘴之後,繼續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9 月 18 日星期日
  • 天氣:陰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沿線路標與 GPS
  • 交通工具:捷運、公車、雙腿
  • 航跡圖:

May 22, 2016

土庫岳

土庫岳位於台北市南港區與新北市深坑區的交界,海拔標高 389 公尺,山頂設置有一等三角點、衛星點、重力點及一等天文點基石,以及第 1134 號三等三角點。土庫岳雖然山勢不高,但歷史上從清領到日治時期,都是重要的瞭望與守衛的基地。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攀登土庫岳的主要路線,北可從南港走更寮古道,南可從深坑走土庫岳步道。南線甚至有產業道路開到山腰的土雞城,再走整修完善的枕木步道即可登頂。週日見天氣良好,便臨時起意,在回臺北的途中順道去攀登土庫岳。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5 月 15 日星期日
  • 天氣: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摸到上午十一點才從羅東出發,走國五北上,下深坑交流道後,右轉再左轉北深路一段。經過和平國小後在右轉進入土庫尖路,路口就是指南客運的調度站。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經過福德廟後,過一座仿竹欄杆的小橋的右側,就是土庫岳登山口。橋前路旁有狹小停車空間,也可停車在福德廟旁。若再往前開一小段路,轉入右後方的產業道路通往土雞城,可再少爬一小段路。


土庫尖路上

March 27, 2016

觀音山

「觀音山」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及八里區之間,淡水河的左岸,地質形成為火山,從於海上觀之有如橫躺的觀音,因此而得名。觀音山山頂海拔 616 公尺,原設置有二等及三等三角點各一,但均已遺失。早年觀音山為憲兵學校體能訓練的場所,將山頂命名為硬漢嶺,從南側凌雲禪寺起登的步道稱為硬漢路。山頂被剷平蓋成水泥觀景平台,當中立有一硬漢碑。據稱碑頂置有聯勤三角點,原基石可能被包在水泥碑中。平台東側下方,另有規量隊埋設的第七號三角點。至於觀音山的主峰,為何會被憲兵學校取名為毫不相稱的硬漢嶺,令人百思不解,但外來政權不識字兼無衛生,隨便亂扣姓名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草山讀小學時,抬頭就可見到觀音山,時常和同學猜測哪個山峰是觀音的眼睛、鼻子或下巴。小時候家族旅遊時,也曾與長輩登頂過觀音山。月初攀登劍潭山時,隔著淡水河再度望見觀音山,於是決定趁春雨暫歇的週末,再度來此山健行。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3 月 27 日星期日
  • 天氣:陰時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沿途詳盡的指標
  • 交通工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4.1 公里,+322m -322m
  • 航跡圖:

March 17, 2016

劍潭山

「劍潭山」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海拔 153 公尺,山頂設置二等三角點第 1064 號。劍潭山北側有士林官邸,南麓則是大直要塞區,過去是軍事管制區,一般民眾無法進入。自從解除管制後開放登山,經過市政府的整建,構成四通八達的步道系統。稜線上視野良好,北可觀賞大屯火山群,西邊遠眺淡水河出海口與觀音山,南方則是台北盆地,因為臨近松山機場,也是觀賞飛機起降的良好地點。步道兩旁的空地,興建許多廟宇,也有不少羽、桌球場地。

拜聖嬰現象所賜,今年冬春之際陰雨綿綿,春雨比往常顯著,好不容易等到預報週末將有好天氣,就與 J 君相約,來劍潭山走走。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3 月 6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J 君與庸人
  • 嚮導:台北市親山步道主題網
  • 交通工具:捷運、公車、雙腿

早上大家各自有事,因此相約午餐後才前往登山,在捷運劍潭站下車後,往南走穿越小公園,再走地下道穿越中山北路,來到福正宮這一側。


中山北路

February 09, 2016

十八尖山

「十八尖山」位於故鄉新竹市,是由十八個山頭構成的低矮丘陵地,主峰海拔 129 公尺,山頂設置聯勤三等三角點,編號陸補 179 號,原二等三角點已遺失。十八尖山東峰海拔 110 公尺,設聯勤三等三角點,編號陸補 56 號。十八尖山從日治以來,就已規劃為森林公園,主要有博愛街與寶山路兩個入口,進入繞行山腰的環山公路,並有多條步道通往山頂。

十八尖山一向是新竹市人喜愛的郊遊地點,可說是新竹市的後花園。外婆家就在山腳下的博愛街,小時候媽媽帶我們回娘家時,摩托車載著兩兄妹來回經過山腳。只是此山被逢迎拍馬的統治者改名為介壽山,常常讓長輩們暗自痛罵批評。上小學後舉家遷居臺北,但偶爾回外婆家拜訪兩老時,外公也曾帶我去走十八尖山的步道,從博愛街出發,走稜線步道登頂,再沿著環山公路繞下山。後來外公健康每況愈下,過世至今也快二十年了,但同遊十八尖山的印象,仍是我最珍視的回憶之一。

大年初二陪媽媽回娘家探視外婆,下午見天氣晴朗,就決定到十八尖山走走。開車進入博愛街五巷,隨即抵達路底的停車場。下車走到停車場對面的獅子亭。


免費停車場

獅子亭

September 14, 2015

槓子寮山、槓子寮砲台

「槓子寮山」位於基隆市中正區,海拔標高 163 公尺,山頂設置有二等三角點 第 1168 號基石、一等衛星控制點與基隆市都市計劃控制點,列名為台灣小百岳之一。根據中研院地名檢索系統的解釋,此山以位於「槓子寮」聚落(現在為「美的世界」社區)得名,「槓子」是原住民語的陷阱之意,因此這裡可能是過去原住民的獵場。

然而比槓子寮山更為出名的,是附近的「槓子寮砲台」。以下關於槓子寮砲台的介紹,錄自基隆市政府的告示牌:槓子寮砲台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原名為基隆要塞槓子寮堡壘,屬於基隆市信義區。位於基隆港右翼山陵高地,俯瞰基隆嶼和八斗子海域,由於東西延伸極廣,有效的監控基隆東北側海域,為基隆要塞司令部所轄眾多防禦炮台之一。今日所見砲台設施,多為 1900 年至 1908 年間所興建完成,為日軍因應日俄(日露)戰爭的整備需求,在清代砲台基礎上改修而成。槓子寮砲台有砲座區、觀測區、庫房區和兵舍生活區之分,包括榴彈砲座(28 釐米榴彈砲)、平射砲座(鋼製 9 釐米速射加農砲)、砲具庫、觀測所、彈廠、將校室、兵舍、儲水所、監守衛所、廁所等設施,其中兩兩砲座間的陶管傳聲筒設施,為本砲台特色之一,由於個設施於光復後未有大幅更動,因此留存極為完整,為日治時代基隆最有代表性的砲台案例。

為了運送砲彈與士兵,通往砲台也有可行車的道路。若開車由祥豐街轉立德路、經二信中學後可直達砲台入口,然而缺乏停車空間,只能在路旁較寬處找位子停車。另外從北側海邊的海洋大學進入,可沿著「龍崗步道」上山,此步道為沿溪而行的水泥小徑,沿途生態豐富且陰涼舒適,可說是海大的後花園。走龍崗步道上山,終點位於槓子寮山與砲台之間。

根據氣象預報,這週日東北季風增強,東北角將是陣雨的天氣。於是計劃來攀登步道設施完善,可以撐傘登山的槓子寮山,完成基隆市的三座小百岳,再順便遊歷砲台。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9 月 13 日星期日
  • 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法蘭克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航跡圖:

September 08, 2015

鳶山縱走:鳶山(福德坑山)、五十分山、烏塗窟山、娘子坑山

「鳶山」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因為山形如展翅的鳶鳥而得名,列名小百岳之一。參閱多篇遊記,都註明鳶山位於無線電台旁的無基點石頭山。然而經建三版的地圖,卻是將鳶山標在福德坑山的位置。鳶山是位於大漢溪與三峽溪之間的獨立山系,雖是一排低矮的丘陵,但從平地遠望氣勢不凡。主峰所在的「福德坑山」,海拔 321 公尺,山頂設置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第 1103 號基石。攀登鳶山的路線十分複雜,南、北方向都有相當多的登山口通往稜線。也可一路沿著稜線,從三峽老街出發,經過「福德坑山」、「五十分山」、「烏塗窟山」、「娘子坑山」而抵達桃園大溪。

由於八月份風災與連日降雨,許多山區路況不明,只好先跳過中級山,改挑一些步道系統完善的路線來走。而這週末預報天氣十分良好,正好適合較長距離的健行,於是決定來走一趟鳶山縱走。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9 月 06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馬克前輩原蟲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以及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捷運、公車、雙腿
  • 航跡圖:

August 31, 2015

紅淡山

「紅淡山」位於基隆市仁愛區,海拔 210 公尺,山頂設置三等三角點第 1024 號基石,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根據市政府製作的介紹牌,紅淡山原名「蛇山」、「雙龍山」、「鳥嘴峰」等,後因山上種植「紅淡比樹」而以樹得名。雖然山勢不高,但因緊鄰基隆市區,且植被與自然生態相當豐富,有如基隆的後花園。因此步道系統相當複雜,山麓遍佈著廟宇及休息站。

八月以來的每個週末,不是做颱風就是西南氣流,悶在家裡都快發霉了。這週日早起發現連日來的雨勢似乎比較緩和了,趕緊上網查詢資料,找個比較不受下雨影響,且步道系統完善的郊山來走走。稍微研讀了一下古道達人 Tony 前輩的記錄後,決定來爬紅淡山。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8 月 30 日星期日
  • 天氣:陰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與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航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