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和一群朋友去看台北花火節,從水門走回捷運的途中,朋友突然指著一間餐廳說,看那是波麗露餐廳呢。我順著他的手指望去,看見一間不起眼的舊餐廳,不經意的問說這家餐廳有什麼特別的嗎?朋友驚訝的說這是台北第一家西餐廳呢。我一聽不禁肅然起敬,順口問說不知道取名叫做波麗露有什麼典故?是老闆特別喜歡聽波麗露這首曲子嗎?朋友驚奇的說,波麗露是首歌嗎?我問說你沒聽過波麗露嗎,這是 Ravel 做寫的最為人知的曲子了。看到朋友默然的搖搖頭,我嘗試著哼了一段其中的旋律,可是他還是一臉茫然。我這個朋友向來只聽重金屬音樂,沒聽過 Ravel 是理所當然,我再提示說 Sarah Brightman 和 Bocelli 合唱的那首 Time to Say Goodbye 裡面的背景音樂就是波麗露呢。結果朋友又再問說誰是 Sarah Brightman?
我只好回家找了片 CD 給她聽,過了幾天我問他聽的怎樣。他說他遇到以前在美國讀書時認識的同學,跟他一樣只聽重金屬,故意問他說你知道什麼是波麗露嗎?沒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哼的出來,害他本來想要炫耀的心情當場泡湯。朋友難過的說感覺自己好像是 material girl。我連忙安慰他說你不聽古典音樂當然不知道 Ravel,就像如果你問我 Beyonce 最紅的是哪首歌我也不知道一樣。
我有個朋友在當小學老師,有一天向我炫耀說他最近剛爬完雪山下來,加上先前爬過的玉山,已經去過台灣高山的前兩名了。我當時連玉山都還沒上去過,聽了當然有點羨慕,就順口說那你接下來該去爬台灣第三高峰了,沒想到朋友居然說,阿里山嗎?我早就去過啦。我嚇了一跳,我們不是同年紀嗎?應該都是看漢聲小百科長大的吧?怎麼不知道台灣第三高峰是秀姑巒山呢?朋友回說,你騙人,只有聽說有秀姑巒溪,哪來的秀姑巒山?!我有點生氣,刻意問他說你知不知道台北盆地以前是座湖?朋友居然捧腹大笑,說我真會編故事,這是他聽過最好笑的笑話了。想到台灣的小學老師居然對自己土地的地理常識這麼貧瘠,真是不寒而慄。
有一次跟朋友到深坑旅遊,老街裡遊客摩肩接踵,只能被推擠著前進。兩旁的店面都在賣豆腐料理,可是每一家的門口放的照片都大同小異,最多就是招牌有沒有陳美鳳的照片或是東森新聞的報導,這些差別罷了。說到淡水老街,大家想到的是阿給、鐵蛋,九份等於芋圓,金山等於鴨肉,好像所謂的鄉土文化都只有小吃,其他的部份都是一片空白。當然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文化裡面相當重要的環節。但是到了這些地方遊玩,吃過了特色料理,回家後除了舌尖的隱約殘留的味道,不知道對當地還留有什麼其他的印象?
有人說台灣人就是沒文化,就只知道吃。可是這種現象的產生,主政者難道不必負責任嗎?試問如果時任知府大人的蘇軾先生,沒有在疏浚的廢土建成的堤防上題詩推廣的話,蘇堤春曉會成為杭州八景之一而名傳千古嗎?台灣四大族群相繼在此落腳,四百年來飽受各種外來政權的統治,山海交替的地理環境交互作用下,醞釀出來極為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這些文化特產,有看見政府機關在負責整理推廣嗎?各個政客上任後,只在乎造了幾座橋、鋪了多少路,建了幾座體育場。這些政績不但看得見,還有機會上下其手。至於無形的文化保留,根本就完全沒有人在乎。政府不重視,老師不會教,於是大家就只好從最容易入手也最容易複製的吃食文化發展。請問如果有外國人要來參觀台北,除了帶他去吃鼎泰豐或去逛士林夜市,有多少人可以介紹本地特別的文化給外國朋友嗎?
記得好幾年前到日本北海道的函館旅遊時,街頭許多建築物的前方,都有立牌簡介這些建築的歷史。記得散步到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時,還有個立牌寫著這是當年幕府時期實施鎖國政策,某某知名先見人士(大名我忘了)偷渡出國取經的地方。一個都市將自己的歷史文化,盡心盡力的保存下來,真是令人動容。反觀我們的政府,挾著過客心態,刻意地把代表台灣的歷史一一刨除,在只重視升學的教育體系荼毒下,到底造就了多少 material boys 和 girl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