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06, 2012

西巒大山

西巒大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海拔 3081 公尺,屬於百岳「七峭」之一,擁有一顆森林三角點。西巒大山為玉山山脈最北邊的百岳,因位於布農族「巒大社」的西邊而得名,早年可由人倫林道 37.6K 的巒安堂起登,落差不到 500 公尺,目前林道受損嚴重,只能改由 17K 的人倫工作站出發,落差超過 1500 公尺。

玉山山脈共有 11 座百岳,其中群峰線的 9 座已經順利完登,剩下「郡大山」與「西巒大山」兩顆遺珠。查詢前輩記錄,這兩座山都可以輕裝單日往返,但「郡大山」的登山口位於郡大林道內部,非四輪傳動的高底盤車輛無法駛入。而進入「西巒大山」登山口的人倫林道,為水泥鋪面,一般自小客車可以通行,於是決定先爬「西巒大山」,未來張羅了適當的交通工具後,再來撿「郡大山」。

今年冬天氣候特別異常,不但連日豪雨,雨勢還擴散到中南部一帶,與往年只有東北角飄雨的情況不同。雖然降雨解決了水庫日漸乾涸的窘境,卻是山友的頭痛難題。上週查詢氣象預報,週日將是鋒面報到前的好天氣,因而排定了西巒大山的行程,然而出發前幾天,預報大改鋒面將提早一天報到,週日中部以北將改為陰雨天氣。不過觀察幾天的降雨量,西巒附近每日雨量都不過個位數,應該只是毛毛細雨,況且只是輕裝單日往返,稍微淋溼也無大礙,再延期的話又會卡到馬拉松的訓練,於是決定按照預定計劃出發。

行程紀錄:

一來怕塞車,二來怕摸黑開人倫林道,所以十點鐘就從羅東出發。宜蘭天氣還不錯,豈知離開雪山隧道後,大雨小雨不斷。一直到名間下交流道雨才停住,不過地上也是濕的。台三線轉十六線往水里前進,中途在 7-11 最後補給,再轉廿一線開往信義方向。過了新安橋後不久,從約 80.9K 處,左後轉上人倫林道。一開始是柏油路面,中途遍佈著養豬場,經過無數髮夾彎後,轉成水泥路面。隨著山勢爬高,車子駛入濃霧之中,10~13K 附近山壁多處崩塌,轉成碎石路面,之後又恢復成水泥路,雖然路況不錯,但濃霧中還是開了快一個小時才走到 17K 的柵欄。

柵欄左邊有對講機,按鈴請人倫工作站的人員下來幫我開門。過柵欄後直行通往人倫苗圃,右後斜上後左邊岔路可達工作站。過了工作站岔路後,路面鋪面消失,變成土石路。直行一段路後於岔路口左轉,路口原本有個廢棄工寮,卻只剩下一堆木板,今天原本要在裡頭紮營的,下山查資料才發現原來工寮在往苗圃的方向。只好繼續往登山口挺進,路況變得很糟糕,一檔小心慢行總算沒擦到底盤。到了第一登山口已經有兩輛車子停放,記得過了第二登山口有個營地,卻遇到坍方正在修路中,只好調頭回到第一登山口的空地停車。

登山口旁的空地遍地爛泥,不宜搭營帳,只好再度睡車上。探好明天要走的路後,回到車上啃晚餐,夜色漸漸降臨,濃霧飄散露出滿天星斗,山腳下燈光透亮,螢火蟲在車旁閃爍。另兩台車的山友卻一直還沒回來,不知是紮營半途,還是縱走的接駁?車內空間狹小不適,看了大半本小說而睡神始終不肯降臨,一直到了一點多才迷迷糊糊入夢。三點鐘鬧鐘響起,黑暗中咀嚼著早餐,車外天空濃雲厚重,月亮也躲起來了,不免有點失望。

3:37 第一登山口

輕裝出發,調整 GPS 的時候才發現掛鉤忘了帶,頭燈的備用電池也不夠,只好將 GPS 塞在口袋裡。沿著林道往前方略為左轉彎,可達第二登山口,半途右側露空處可俯瞰山下的燈火。第一登山口的山路,只是將林道截彎取直而已,但需要上下起伏。

3:39 第二登山口

來到掛滿布條的第二登山口,左上接第一登山口,取右邊步道上山。先緩坡直行腰繞山徑,不久從右方拉繩爬上一小段陡坡後,循稜緩上。沿著地上破舊的白色塑膠水管,來到 1756 峰山麓的孟宗竹林。從 1756 峰的左邊繞上坡,在雜木林裡緩坡前行,經過一片人造柳杉林,兩旁依稀可見山下的燈光。這一帶地勢平緩,山徑左右繞行,稍為陡峭處有枕木與拉繩輔助。經過一假山頭後,拉繩爬下一個人高的小峭壁,來到一個小鞍部,前方也是個小峭壁,須從左側拉繩繞上。接著走在稜線左邊,路徑稍窄且多處崩塌,須小心通行。

4:33~42 休息

山徑越來越陡峭,雖然有些路段有枕木階梯幫忙,但大體需要踩踏樹根上行,還好地面乾燥通行不難。看時間約走了一個小時,就覓地休息補充營養。續行一路陡上,經過一片杜鵑純林,地勢漸漸平坦。山風呼呼吹起,樹梢枝葉拍打作響,還好密林不受風,只是心知鋒面大約快要過境了,不免有點擔心。

5:35~43 森林營地

經過森林營地,有多塊平坦空地,乾燥清爽可惜沒有水源。第二次小休息後動身,路徑漸漸陡峭,開始出現稀疏的箭竹,不久天色逐漸發亮,數度鑽出樹林,可眺望右方的郡坑山,只是狂風大作,山下的霧水被吹送上山,沒多久群山就深陷雲霧之中。


6:30~45 瞭望台

山勢減緩,穿過一片箭竹高牆後,前頭赫然出現黑色的建築,來到了舊時監看森林大火的瞭望台。從上山的方向看,瞭望台還算完整,從左邊繞到後方,才發現瞭望台已經坍塌了。不過四周已經濃霧無展望,不必學前人上台賞景。走了三個小時上升 800 公尺,大約是此行的中途點,所以停下來稍作休息。

寒風夾帶水霧,讓人無法久留,將雨衣雨褲調整妥當,鑽入箭竹前進,地面偶有出現伐木遺留的索具。經過一片箭竹高牆後,來到一塊小營地,再度鑽入箭竹牆中逐步下行,不久開始陡上。手腳並用努力引體向上,中途經過一段倒木後,一小段較為平緩的腰繞,再度瘋狂陡上,其中數度出現岩石小峭壁,拉繩小心爬上。最後來到 2830 峰下方。

8:16 2830 峰

坡腳左邊樹上掛著註明危險地形的路條,拉繩爬上踏點狹窄的岩石峭壁,爬上 2830 峰。接著通過一片高密的箭竹林,山勢又逐漸陡峭起來,中途遇到一片坍塌地,從右邊拉繩高繞,繼續在陡峭的樹根路上攀爬。這時一個台南來的十人隊正要下山,他們昨夜宿營在瞭望台附近的箭竹空地,登山口的兩輛車就是他們的。

9:17 小平台

爬上一塊箭竹圍繞的小平台,大霧無景不停留繼續往上爬。

9:30~50 西巒大山

坡度減緩後,霧中出現兩幢建築,終於爬上了西巒大山的山頂。山頂的兩個建物西側是水泥建築,東側是木造瞭望台,中間則有一顆森林三角點。瞭望台雖然沒有倒塌,但木梯已經腐朽多階鏤空,實是危樓。此山四周無高大樹木,理應有無敵展望,但今日大霧視線無法及遠,真是可惜。獻上台啤一罐作為貢品,啃完麵包後就準備下山了。


10:32~42 2830 峰

由於昨夜睡得不好,走到此時雙眼已經難以張開,勉強打起精神小心謹慎地爬下重重陡坡。來到 2830 峰的坡腳峭壁時,彎腰準備拉繩下降時,腳步一滑跌坐在地,還好蹬了兩三步停住了沒有滾下山坡。只是臀部撞擊力道不輕,雨褲破了一個大洞,左手掌也磨破了一層油皮。定了神小心爬下峭壁,坐在地上休息一會再度出發。記取教訓更加小心地往下爬,此時雨點開始飄下,山路更加溼滑,真是險象環生,還好沒有再次跌倒。

11:41 瞭望台

經過瞭望台時,山友正在收拾,由於不避風雨決定不停留繼續前進。

12:13~21 森林營地

經過箭竹叢後再度陡下,所幸已經進入森林,小雨擋在樹梢,地面稍微乾燥,路況進入佳境。經過森林營地時,停下來休息補充咖啡因。

13:40 林道在望

陡下到小鞍部後,拉繩爬回稜線,此後路況絕佳,雲霧下降形成雲海,樹後青山如畫,心情愉悅而腳步輕快。穿越 1756 峰山麓的孟宗竹林後,林道已經在望,伸手往口袋一掏,才發現我的 GPS (Dakota 20) 不見了。記得過了小鞍部後還有拿出來查閱高度,不知幾時掉出口袋。只好回頭尋找,一路撥打兩旁草叢都沒發現,找回到小鞍部遇見下山的台南山友,他們一路上也沒注意到。轉身原路下山慢慢尋找,一直走到第二登山口卻還是沒發現。

14:45 第一登山口

小段林道回到第一登山口取車。

不知是不是貢品不和山神喜愛,先用充滿露珠的箭竹林讓我全身溼透,又用濃霧將山頂的展望遮蔽,還讓我跌跤撞傷臀部,最後還把我的 GPS 沒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過我喜歡西巒大山的挑戰,既有優美的中級山林相,又有陡峭的石壁、樹根路的挑戰,山頂理論上也應有良好展望。是座會讓人想再來回味的百岳,只是雨天不宜!

6 comments:

  1. 別說是西巒大山那種箭竹蔽徑的行程,光是在12/6那樣的氣象且是在登山口睡"汽車旅館"後摸早黑獨行,就感到你似乎是愛山勝過愛自己?!但,為什麼"不識廬山真面目"?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是我,我無法忍受只要我"修行"卻無"展望"的登山行腳啊!
    我的GPS也是Dakota 20,它好用得很!掉了的話我會相當不捨和不安!不是錢的問題是命和安心的問題,所以平常除了將它用置物套掛在背包肩帶外,還用帶夾做第2道保險。

    ReplyDelete
    Replies
    1. 感謝江兄的指教。

      其實西巒的箭竹我是覺得還好,天氣也還不算太差。下次也還會想再來爬,沒到很鳥的程度。睡車上也是意料之外,本來還有帶帳篷的。當然若有好天氣和好展望更佳。

      Delete
  2. 不知道庸兄的Dakota 20會不會有指標箭頭不會跟著人轉的問題?

    ReplyDelete
    Replies
    1. Garmin 的 GPS,顯示設定有「上為北方」或「上為行進方向」(正確名詞我忘了)。您可能是設定成「上為北方」,再請您檢查一下。

      Delete
  3. 我都是把GPS設定成"北方永遠在上",不然整個圖資會一直轉來轉去,轉的暈頭轉向。下次,我試試看這個模式,看是否還會有問題。因為有時在找路,但是GPS的指標無法跟我走的方向同步,常常走了一段時間後,才又發現不對。解決的方法,是重新開機,但這樣就會被搞得很煩。

    ReplyDelete
    Replies
    1. 其實我也覺得 GPS 在地圖頁面時,顯示的行進方向有時不太能夠信賴。通常要確定行進方向時,我會改用電子羅盤,配合地形的觀察,來判斷有沒有走錯。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