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 2015

伊吹山

伊吹山位於日本滋賀県米原市,海拔 1377 公尺,是滋賀県的最高峰。山頂設置一等三角點,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伊吹山屬於伊吹山地,是古生代從海底隆起的石灰岩層,北連兩白山地,南邊隔著関ヶ原銜接鈴鹿山脈。日本神話中,日本武尊東征之時,為了征討山神曾經登頂伊吹山,因此山頂立有其石像,以紀念這段神話。其山位於本州最狹窄的位置,山南的関ヶ原更是聯絡關東與關西的重要管道,是日本戰國時代最重要戰役發生的古戰場。是以此山雖然不高,在日本的歷史、地理與文化上,卻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於三島池眺望伊吹山

伊吹山孕育了多達上千種的植物,其中有兩百多種可供入藥,所以自古就有藥草的寶庫之稱。由於石灰岩的特殊地質,加上冬季豪雪的氣候,化育了許多以之為名的特有種植物,更入選「花之百名山」。

攀登伊吹山最簡單的方式,可利用伊吹山ドライブウェイ,從関ヶ原町開車上山抵達九合目,再步行約二十分鐘就可登頂。傳統路徑從西南麓的上野登山口出發,落差約一千一百公尺,夏季則可利用計程車,通行林道直到三合目。由於靠近日本海,冬季積雪深厚,從山腳延伸到山頂。雖無困難地形,仍須全副雪季裝備,加上前人壓出路跡,才能安全登山。

抵達上野登山口的方式,最近的車站是 JR 東海道本線的近江長岡駅,再搭乘湖国バス,約十六分鐘的車程就可抵達登山口。

這趟日本之旅,除了參加京都馬拉松之外,也想找一天來登山,目標就是距離京都不遠的伊吹山,所以此行特別攜帶了十二爪冰爪和冰斧。氣象預報這週一將是低壓東移,冬型配置減緩,改為高壓覆蓋晴時多雲的好天氣,就計劃在跑完馬拉松的隔天,來走這趟日本百名山。(日本冬季如果低氣壓位於日本東方海面,高氣壓在中國東北,這種「西高東低」的情況,稱為「冬型の気圧配置」。此時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沿等壓線由北向南吹,將為北海道、及本州日本海沿岸帶來極惡劣的天氣。在日本旅遊或登山時,可參考氣象廳發佈的天氣圖預報,如出現西高東低的情形,就儘量避免安排戶外活動。)

行程紀錄:

February 19, 2015

京都マラソン 2015

日本近畿四大城市馬拉松,就剩下京都馬拉松還沒參加過,去年沒跟到朋友的團,聽他們講述京都馬的體驗,深感後悔不已。於是今年的賽事一開放報名時就毫不猶豫的上網登記,後來也順利中籤了。由於今年的比賽日期在農曆年前的週日,以往來日本跑馬都是先玩幾天,跑完就回台灣。今年為了接續年假,決定先比賽再旅遊,週六才出發。

兩個月前的奈良馬跑出接近三個半小時的成績後,預期這場坡度較少的賽事,說不定有機會突破 330 的關卡。沒想到過年前工作特別忙碌,出發前一晚還忙到凌晨兩點多才能休息。眯了一會五點半從羅東開車,前往桃園機場。趁年假出國的遊客實在很多,整個機場鬧哄哄的好像逃難一樣,報到通關都是大排長龍,起飛前十分鐘才趕到登機門。

抵達關西機場後,也是需要耐心等候通關,花了一個小時排隊才踏入日本國門。兌換 ICOCA 和 Haruka 車票也是排很久,直到搭上一點四十分的電車後,緊繃的心情才得以放鬆。前一天京都馬官方網站宣布,由於氣象預報將有暴風雪,所以延後報到時間到晚上十點鐘。不過看到車外晴空萬里,平白賺到多三個小時的報到時間,心情更是輕鬆多了。


はるか号車窗外

February 04, 2015

大武崙山

大武崙山位於基隆市,海拔標高 231 公尺,設置三等三角點第 819 號基石,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山頂西側為著名的大武崙砲台,主體及目前規模是日治時期所創設,直到二戰期間仍是軍事要塞,鎮守著基隆港的西端。目前雖然軍事用途不在,但主要建物仍保存相當完整,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由西向東眺望大武崙山
(注意:此處所見之大武崙山,為砲台所在之高點峰,基點峰位於其後)

攀登大武崙山相當容易,從山頂下方的停車場出發,不到五分鐘就可登頂。一般為了收集小百岳的山友,多半將行程與基隆市的另三座小百岳安排在一起。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前往的山友,可搭乘開往金山、萬里的巴士,於情人湖入口下車。步行至情人湖之後,在進入情人湖之前,右轉環山步道,接階梯步道上大武崙砲台。從外木山海濱,也有三條步道可以上山。位於西側的海興森林步道可通往情人湖,東側的中山峽谷步道,可連接前往砲台的馬路。最近則有 Paul Lee 前輩,沿大武崙山東北稜線,開拓新路線,由海邊直達山頂,不但展望絕倫,更是東北角難得的純天然,無人工設施的步道。

一來沒有短時間湊滿小百岳的計劃,二來也覺得用車子爬山有點不過癮,就決定從外木山海邊,走中山峽谷上山,海興步道下山,規劃一趟 O 形縱走,順路探訪大武崙砲台與情人湖。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2 月 01 日星期日
  • 天氣:陰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Tony 前輩徒步 Mark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路線圖:

January 29, 2015

2015 嘉市 GO! 雙潭馬拉松

還沒到過嘉義跑馬拉松,因此一直在留意當地舉辦的比賽。嘉義有個歷史悠久的老爺馬拉松,但去年的比賽時間一直更改,路線也大幅更動,會場規劃有點糟糕,賽後評價也不太理想。今年由慶祝成立三十週年的「嘉義市北回慢跑協會」接手舉辦,改回繞行「蘭潭」與「仁義潭」的傳統路線。以該協會豐富的經驗,今年的比賽應該可以有相當的進步,於是與好友共四人一同報名參賽。

週六與 D 君一同開車南下,直驅比賽起跑點所在的大雅路與忠義路口,沿著大雅路開車探勘路線。一路緩上坡直抵仁義潭,再上下起伏回到市區。傍晚到好友家做客,主人廚藝精湛又殷勤添飯,一不小心吃的太撐了。回到旅館將比賽衣著整理好,及早休息以便儲備活力。

週日早上五點鐘起床,吃過早餐退房後,開車前往會場,主辦單位在彌陀路旁的空地準備了大片的停車空間。寄物及上過廁所後,到起跑點集合,這次比賽有台影文化城的贊助,終點頒發獎牌的工作人員,還打扮成清朝士兵的模樣。


頒發獎牌的士兵們

January 21, 2015

粗坑口步道登五分山

「五分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與平溪區的交界,屬於五分山系,海拔標高 757 公尺,設置有兩個基石,分別是編號 1065 號之二等三角點與編號 1038 號之三等三角點。五分山舊名「粗坑口山」或「滴水大尖山」,山頂附近興建一座氣象雷達站。山形基體龐大雄偉,搭配山頂雷達站閃亮的白色圓球,遠望辨識度極高,列名為台灣小百岳之一。


於平溪慈母嶺眺望五分山

攀登五分山的路徑眾多,傳統路徑的登山口位於「106 縣道」(瑞平公路)約 72.1K 處的光孝祠。自從雷達站興建之後,也可開車上山,從 106 縣道於 74K 處右轉五分山氣象站專屬公路,從雷達站旁進入石階步道,再穿越小片箭竹林,十分鐘內就可登頂。新北市政府開闢五分山步道,從平溪十分的台灣煤礦博物館起登,爬上稜線的頂仔寮山旁的嶺頭福德宮,再往東通往雷達站,是整備完善的石階步道。從四腳亭的粗坑口也有多條步道通往稜線西側的 740 峰,從基隆暖暖區的東勢坑也有十分古道爬上前述的嶺頭福德宮。


粗繪步道示意圖,實線為馬路,虛線為步道

從四腳亭攀登五分山,主要有循「滴水山」與「龍門山」這兩條支稜而行的道路,兩者交會後再往南通往五分山西側的 740 峰。四腳亭過去產煤,沿山散佈著採礦的舊聚落,稱為粗坑口。從四腳亭車站前方的巷弄進入,穿越聚落之後,底端有古道闢建的登山步道,稱為「粗坑口步道」。入口不遠處有個大型的煤窯遺址,從遺址上緣也有小徑通往上方的產業道路,上東路。這條上東路,連結「滴水山」與「龍門山」兩線的登山口。

在查找五分山登山的資料時,大部分為了撿小百岳的山友,都是用車子爬山,直接開到雷達站。但這樣子爬山未免有點不太過癮,另外找了些資料,從四腳亭一路翻越滴水山、五分山而下十分。由於是自行開車前往,回程還要搭乘火車才能回到四腳亭取車,也是有點不太方便。於是決定從四腳亭火車站出發,爬上五分山之後,走十分古道下暖東峽谷,來個 O 形縱走。在找資料的時候,發現 Tony 前輩遊歷粗坑口步道與煤窯遺址的記錄,就決定走粗坑口步道上山,順便探訪古蹟。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1 月 18 日星期日
  • 天氣:陰有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陳生前輩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與雙腿
  • 路線圖:

January 05, 2015

第十屆南投泰雅盃大腳ㄚ森林馬拉松賽

在台灣一場比賽能夠連續舉辦十年,應該有其過人之處,於是就報名了這場賽事,當做今年的第一場馬拉松。雖然聽說賽道是上下起伏,有相當難度的山路馬,但研究簡章發現只有 22 到 26 公里有一段落差約 250 公尺的上坡,心想跑過櫻花馬之後,應該沒有其他的山路馬可以嚇得到我了,就沒有太擔心,也沒有特別針對山路加強練習。

原本打算週六就抵達南投旅遊,隔天再好整以暇地賽跑。但政府臨時宣布元旦改為四天連假,導致排班困難,週六只剩下我還留在宜蘭可以值班。只好情商週日值班的同事提早交班,下班後一大清早再趕去南投。四天的假期讓宜蘭擠滿遊客,週六晚上回臺北的人潮大塞車,一直到深夜都還沒疏散,整夜盯著交通部的國道資訊難以成眠,擔心路上塞車。三點鐘和同事交完班後開車從羅東出發,幸好交通一路順暢,開到六號國道從國姓交流道下車,依照沿路泰雅渡假村的指標抵達會場,選手只要憑號碼布即可免門票進入渡假村停車。從羅東出發到達停車處剛好開了三個小時。

December 14, 2014

奈良マラソン 2014

為了體驗身為跑者的尊榮待遇,每年都到日本跑馬拉松,今年計劃參加第五屆的奈良馬拉松。這場馬拉松採先報先得制,雖然外國人另計名額,不必跟日本人搶報名,但也是開放沒幾天就額滿了。確定報名成功後立即著手安排機票與住宿,星期三就飛到了日本,這幾天都住在奈良。這個古都早在九年前就已經來過,但季節不同感受也不同。每天晚起四處輕鬆地漫步,讓這幾週訓練的疲勞慢慢的恢復。

週六下午午餐之後,步行前往會場所在的鴻ノ池陸上競技場與 K 君夫妻會合,辦理報到手續,再到旁邊的 Expo 參觀。這個展覽會場以奈良土產為主,路跑裝備為輔,雖然提供不少的折扣,但我們都沒有添購器材的需要,晃了一圈就回旅館休息了。


鴻ノ池陸上競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