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 2015

伊吹山

伊吹山位於日本滋賀県米原市,海拔 1377 公尺,是滋賀県的最高峰。山頂設置一等三角點,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伊吹山屬於伊吹山地,是古生代從海底隆起的石灰岩層,北連兩白山地,南邊隔著関ヶ原銜接鈴鹿山脈。日本神話中,日本武尊東征之時,為了征討山神曾經登頂伊吹山,因此山頂立有其石像,以紀念這段神話。其山位於本州最狹窄的位置,山南的関ヶ原更是聯絡關東與關西的重要管道,是日本戰國時代最重要戰役發生的古戰場。是以此山雖然不高,在日本的歷史、地理與文化上,卻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於三島池眺望伊吹山

伊吹山孕育了多達上千種的植物,其中有兩百多種可供入藥,所以自古就有藥草的寶庫之稱。由於石灰岩的特殊地質,加上冬季豪雪的氣候,化育了許多以之為名的特有種植物,更入選「花之百名山」。

攀登伊吹山最簡單的方式,可利用伊吹山ドライブウェイ,從関ヶ原町開車上山抵達九合目,再步行約二十分鐘就可登頂。傳統路徑從西南麓的上野登山口出發,落差約一千一百公尺,夏季則可利用計程車,通行林道直到三合目。由於靠近日本海,冬季積雪深厚,從山腳延伸到山頂。雖無困難地形,仍須全副雪季裝備,加上前人壓出路跡,才能安全登山。

抵達上野登山口的方式,最近的車站是 JR 東海道本線的近江長岡駅,再搭乘湖国バス,約十六分鐘的車程就可抵達登山口。

這趟日本之旅,除了參加京都馬拉松之外,也想找一天來登山,目標就是距離京都不遠的伊吹山,所以此行特別攜帶了十二爪冰爪和冰斧。氣象預報這週一將是低壓東移,冬型配置減緩,改為高壓覆蓋晴時多雲的好天氣,就計劃在跑完馬拉松的隔天,來走這趟日本百名山。(日本冬季如果低氣壓位於日本東方海面,高氣壓在中國東北,這種「西高東低」的情況,稱為「冬型の気圧配置」。此時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沿等壓線由北向南吹,將為北海道、及本州日本海沿岸帶來極惡劣的天氣。在日本旅遊或登山時,可參考氣象廳發佈的天氣圖預報,如出現西高東低的情形,就儘量避免安排戶外活動。)

行程紀錄:

在平地眺望伊吹山最理想的地點,莫過於欣賞倒影在「三島池」的「逆伊吹山」,只可惜從近江長岡駅開往登山口的巴士,不會特別繞去三島池。只好自行步行前往三島池,再走到上野登山口,約莫多出六公里的路程。因為擔心剛跑完馬拉松腿力尚未恢復,就決定儘早出發,搭乘從京都出發的第一班電車。五點半發車,中途在米原市換車,六點五十六分抵達近江長岡駅。

7:03 近江長岡駅

走出車廂,月台上就已經可以欣賞到雄偉的伊吹山。走出車站後右轉,繼續直走是前往杉沢再到上野的路徑。我要先去上島池,是以必須左轉過橋渡過天野川。走在鄉間伊吹山的身影一直伴隨在右側,這時雖已天光,但北半邊的天空仍蓋著一層薄雲。兩側人行道積著殘雪,有些路段結冰相當滑溜。通過新幹線的下方後,參考指標右轉,前往三島池。


月台上欣賞伊吹山的英姿

7:36 三島池

經過青銅雕像後來到池邊,靜風下的三島池清楚地倒影著伊吹山,幾隻水鴨滑過,弄皺如鏡的池水。只可惜高空的薄雲還沒散清,天色有點陰沈。


三島池與逆伊吹

池邊小徑積雪甚深,只好回到馬路上繼續往北邊走,經過右手邊的學校,在後方的田野前右轉。沿途沿著中部北陸自然歩道的指標,前往上野登山口。四周的稻田都蓋著厚厚的積雪,沒有高大的建築阻擋視野,公路上不時可欣賞伊吹山。再次左轉經過左手邊的倉庫後,步道的指標開始帶著我迂迴繞行,為了節省時間,決定抄捷徑,走在田埂間,但其實積雪與結冰的小徑並沒有比較省時。經過運送礦石的輸送帶下方後右轉,終於來到登山口所在的上野地區。


學校旁眺望伊吹山


路邊眺望伊吹山

8:41~50 三之宮神社

上野的主要馬路兩旁,有幾間私人停車場,走到底來到三之宮神社的階梯下方。穿越鳥居爬上階梯後,到神社前方吃點東西,調整裝備並戴上岩盔。這間神社是白山神社的分支,神社右前方有公廁可利用,左前方則是另一間私設停車場和幾間雜貨店,左轉沒幾步就是伊吹山的登山口了。


三之宮神社

8:54 伊吹山登山口

登山口的拱門前方,左手邊是一小片休息平台,旁邊有個收費亭,登山者可自由樂捐三百日元,後方則是投放入山證的信箱。


登山口拱門

拱門的後方的右手邊是登山步道的入口,直行是已經廢棄的林道。入口處有熊出沒的提醒,而冬季林道上,每個星期三、星期六,可能遇到為了調查日本鹿,攜帶獵槍的調查員,為了安全起見,儘量不要離開登山步道。


登山步道入口

爬上幾層階梯後,山徑轉為土石路之字陡上。森林間不受陽光,潮濕的路面經夜又結成堅冰,必須極注意落腳點,以免滑倒。接近頂端的左側,有地藏的指示牌,但地藏石碑埋在雪中,只露出頂部的一小角。接著往左轉走在兩旁是矮竹的山溝中,離開山溝後爬上一合目。


積雪的森林

9:23~28 一合目

一合目鐵牌的後方是冬季也有營業的伊吹高原荘, 對面是其分館,工作人員正在推著機器除雪。這時雲霧已經散盡,頭頂上湛藍的天空。在山莊前的長椅上,將保暖中層脫下來,接著往上爬,來到公廁的前方。


一合目

公廁的旁邊有路直上,右轉的前方也有條明顯的路跡,觀察地勢稜線在右前方,就選擇右轉的路徑。四下是一片銀白的世界,右後方幾幢歐風小屋,往山下俯瞰,已經可以看見琵琶湖有如一灣淺水。


小屋


俯瞰山下

Walker 壓出來的路跡走到一座小山就戛然回頭。站在山頭往上看,粉白的雪地一道道滑雪壓出來的痕跡。伊吹山南麓的滑雪場雖然已經歇業,但仍有許多山友自備滑雪板來此滑雪。


一合目的雪坡

右前方的山腰,發現一座石製鳥居,查閱地圖,樹林中應有白山神社的參道,就不回頭找路,往鳥居的方向前進。


白山神社的鳥居

穿越鳥居後進入兩排樹林夾道的參道。初時積雪尚淺,但漸漸地鞋子踩下去就陷入軟雪直達腳背,除了動物的腳印外沒有前人的足跡,自行開路爬起來頗為辛苦。


參道

9:52 白山神社

短短的參道爬得氣喘吁吁,盡頭處出現白山神社的祠堂。心想再這樣自行開路下去,恐怕還沒登頂就已經筋疲力竭。於是左轉找路回到山徑上。經過神社後方,位於右邊的松尾寺後,終於回到了前行者已經將積雪壓實的山道上。


白山神社

站在山徑上回頭欣賞風景,山下的水田一格格地都蓋著白雪,樹木後方的遠處,是鈴鹿山脈的靈仙岳。


俯瞰山下,右側的遠方是琵琶湖


靈仙岳

9:57 二合目

再往上爬幾步,右手邊的腳邊出現二合目的鐵牌。走了一個多小時才爬了約三分之一的距離,但見天氣如此美好,也就不急著趕路。


二合目

繼續往上爬,往右斜上進入小片樹林,再左轉積雪的林道腰繞徳蔵山的山麓。由於地勢越來越陡峭,路中央壓實的積雪十分滑溜,一不小心滑倒右手掌擦破一層油皮,只好走在路旁積雪較深的草堆。只是這樣爬山的效率實在太差,就找了個比較平坦的地方穿上冰爪,之後果然好走多了,應該早在一合目就換上冰爪才對。接著往上爬再略微右轉,來到徳蔵山與北邊另一假山頭間的鞍部。徳蔵山以盛產藥草聞名,二合目與三合目之間的草坡,則是傳說中神仙們踢足球的球場。


徳蔵山

接著從北側假山頭的右邊山腰繞過,山頂有幢小屋與電信基地台。爬上基地台假山頭前方,伊吹山雄偉的山頭終於顯現出來了。


伊吹山

10:40 三合目

緩坡上散步,經過三合目的鐵牌,左邊有登山步道上最後的公廁,廁所後方則是涼亭。


三合目


最後公廁

平緩的雪坡上繼續往伊吹山的山頂方向前進,通過高壓電塔的下方,再往上爬經過山道左手邊的水泥基座後,右轉進入樹林中的斜坡,再左轉離開樹林,路左有間小屋,積雪已經淹到屋簷的高度了。


高壓電塔


前行往樹林的左下方


爬出樹林後遙望伊吹山的山頂

11:15 避難小屋

四合目及五合目的鐵牌都埋在雪裡沒有發現,坡度逐漸陡峭,來到避難小屋所在的六合目。


避難小屋

小屋內以有山友在內休息,想說進去還要脫冰爪有點麻煩,只喝了口水就又開始往上爬。此後山路與夏道分開,直接往稜線方向直攻。此後坡度越來越陡,需要十爪以上的冰爪才能抓緊路面,甚至需要自行踢出腳點。


高牆

邊走邊喘,休息時回頭看琵琶湖,已經越來越完整了,湖水對岸的比良山系也已經看得見山頂積雪的反光。


琵琶湖

左側稜線上一塊巨嚴頂端蓋著一間小屋,繼續往上跋涉,山頂的稜線好像高牆的頂端,似乎永遠到不了。


即將上稜

往左前爬上一個小平台,是俯瞰山下的好地方,連琵琶湖的竹生島都看得見。離開平台後,往左前沿著溝狀地形往上爬幾步,終於爬上稜線了。


竹生島

12:21 上稜點

好不容易爬上稜線,風勢相當強勁。稜線北側是伊吹山地北部的群山,往右轉朝山頂方向前進。


上稜後展望北邊的山脈


山頂的小屋群

平坦寬闊的山頂散佈著大約五棟小屋,有寺廟也有賣食物的小店,但深冬時節都已經歇業了。


伊吹山寺覚心堂


松仙館

12:33~38 伊吹山山頂

松仙堂後方就是伊吹山頂了,日本武尊被積雪包成冰棒,望之令人發噱。與山頂名牌合照之後,繼續往東走,經過彌勒堂後往右前方的小平台前進,去尋找伊吹山的基點。


伊吹山頂


變成冰棒的日本武尊

12:40 伊吹山一等三角點

一等三角點的基石也埋在深雪中,只有頂部被前人挖的露出來。


深埋的一等三角點

接著回到山頂部的北側眺望四周。東南方可見自成一格的御嶽山,因為距離太遠看不清有沒有正在噴煙。


御嶽山

往北追循,找到遠方的北阿爾卑斯山脈與乗鞍岳。


北阿爾卑斯山脈與乗鞍岳

沿著伊吹山地的北方稜線,找到了兩白山地。左邊是能鄉白山,正中是白山。


能鄉白山與白山

伊吹山地的北部,山勢雖然不高,在白雪的化妝下,卻顯得頭角崢嶸。


伊吹山地的北部群山

風勢十分強勁,匆匆忙忙掃射了幾張照片後,趕緊把手套穿上。原本計劃在山頂小屋之間找個避風的地方煮水泡飯當午餐,但風寒效應下實在冷的受不了,只好先下山再說。


強風雕刻的雪痕

往西循稜而行,展望也是令人讚嘆,西方的山下是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南邊則是靈仙岳領頭的鈴鹿山脈。


琵琶湖


鈴鹿山脈

12:50~13:00 上稜點

回到上稜的地方準備下山,往下一看山勢簡直有如懸崖,似乎可以一躍而下。趕緊從背包上解下冰斧抓在手中,剛開始往下爬時,有點忘了下山的步伐,滑倒了兩三次,幸而有冰斧滑落制動,才沒有一路滾下山。這時還有許多人正在努力往上爬,不由得台灣人上身,鼓勵他們山頂已經快到了。


如果可以跳下山就快多了

13:38 避難小屋

小心翼翼爬下陡峭的雪坡,走到避難小屋前望內張望,再一小段陡坡後地勢逐漸平緩。


避難小屋

來到大約是五合目左右的小店,積雪淹到屋簷自然沒有營業,連自動販賣機都埋在深雪中。


五合目的小店

朝著蓋著通訊基地台的小山頭前進,來到徳蔵山前鞍再往左腰繞。


雪景

通過二合目之後,左轉進入樹林中的斜坡,往右可俯瞰山下的平原。


俯瞰山下的風景

14:36~46 一合目

離開樹林後,經過左手邊的松尾寺,不再走林中的參道,改走直線連接一合目的斜坡,回到一合目。在山莊前方吃午餐,接著不脫冰爪繼續下山。早上經過時結冰的路面,如今已經半融化為泥濘的冰沙。


一合目下方的森林

15:05 伊吹山登山口

回到登山口將冰爪脫下。

15:10~30 三之宮神社

回到三之宮神社,將雨衣雨褲換下,再到階梯下方的巴士站牌,研究車班的時刻。往車站的下一班車要到四點五分才來,想說不如先去藥草館泡個湯吧。


三之宮神社

沿著上野地區的主要街道往山下走,正值放學時刻,許多回家的同學有禮貌地跟我打招呼。


山下回望伊吹山

16:02 伊吹薬草の里文化センター

經過木材廠後來到伊吹薬草の里,卻發現今日沒有營業!


伊吹薬草の里

只好搭乘巴士回到車站。到了車站有點想再回去三島池,欣賞夕陽下的逆伊吹山,想必比早上還精彩。但雙腿實在無法負荷再多一小時的步行,只好黯然買票坐車回京都了。


車站月台上的伊吹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