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爬山結束後,安排了三天半的時間,打算來參拜日本中部紀伊一帶最重要的宗教聖地,伊勢神宮與熊野三山。
伊勢神宮包含內宮、外宮兩處正宮、十四個別宮、和其他的支社共 125 個神社,主祭天照大神,是日本地位最高的神社,本來就只尊稱為「神宮」。天照大神是日本天皇的祖先,日本人都是她的後代,「伊勢」(いせ)發音相近「一生」(いっせい),相傳日本人一生要來伊勢一次。當然以現在交通的發達,要來參拜已經不是難事了。
伊勢神宮的內宮,皇大神宮祭拜天照大神,相傳兩千年前,垂仁天皇派遣皇女倭姫命周遊列國,尋找恭奉天照大神的地點,當她來到伊勢國時受到天照大神的感召,決定在這個依山傍海,出產山珍海味的地點,作為天照大神的永久居所,此地還保存著日本三大神器之一的八咫鏡。外宮稱為豊受大神宮,恭奉豊受大神,感念天照大神將稻種賜給人類,在太陽的照拂下,讓人類得以豐衣足食。
神宮的宮殿形式,從兩千年前至今都沒有改變,稱為唯一神明造,挖地放置原木為樑柱,屋頂鋪設稻草,地板架高以利通風,屋頂在放置鰹木來補強,除了千木與鰹木有鑲嵌金屬保護外,整個宮殿都沒有其他的塗漆與裝飾。內宮的御稲御倉是可以最近距離觀察這種建築形式的地點。此外,內、外宮的建物也有些許差異,屋頂千木切口的形式,內宮與地面平行、風孔為兩個半,外宮與地面垂直,風孔為兩個。鰹木的數目也不同,內宮為偶數,外宮為奇數。殿舍的配置,通行的方向也不同。
御稲御倉
神宮還有個特別的禮俗,就是每隔二十年,所有的殿舍都將拆除,搬移到新蓋好的屋宇,稱之為「式年遷宮」。這項傳統從一千三百年前流傳至今,除了二次大戰期間有延遲之外,已經不間斷的重複六十一次了,下一次的遷宮將於兩年後舉行。當然神明搬新家不是一天就可以辦好的小事,從整地、砍木頭、將木頭從山上搬運下來、立梁柱等等,都有特別的儀式,陸陸續續要忙碌個好幾年呢。這種習慣,目的可能是為了保持神殿的整潔與莊嚴,並且傳承宮殿的建造技術。
神宮還有個特殊的地方,在於內部的運作全部自給自足,不依賴外來的恭奉。所以神宮自行耕作、捕魚、養蠶、織布、曬鹽,所有恭奉神明的祭品,都有特別的儀式與置備方式。從播種、插秧到收割等等,都有特別的祭典。從這點我看到了日本人和台灣人根本的不同。在台灣即使是最神聖的廟宇,也不會有這種特別的準備祭品的方式。但日本人認為奉獻給神明的祭品,一定要從最源頭就仔細的準備。台灣人個性偏向急躁,凡是先求有再求好,東西堪用就好了。日本人卻是完美主義的性格,從小細節都要講究。但我卻比較喜歡台灣人的個性,我們大而化之,生活自由自在,神明就像朋友一樣,即使不小心得罪了也沒關係。日本人獻祭連鹹魚都要由神官以古法加上儀式來醃製,這是否也透露了一種對於他人缺乏信任呢?
拜現今交通發達所賜,要參拜神宮非常方便。三重縣一帶的鐵道交通,主要由近鉄經營。他們推出了一種套票,稱為「伊勢の神宮 御朱印巡りきっぷ」,提供了往來神宮兩處正宮與十四別宮的交通,還有一本朱印帳。參拜過神宮後,可以請神官蓋上當地的朱印,再押上日期,表示你有來過此地參拜,非常有紀念價值。所以我也買了套票,準備來好好的參拜一番。
第一站來到月夜見宮,祭拜月夜見尊的靈魂。出伊勢市車站後,過條街再右轉,步行約十分鐘可至。以前見過日本的一些小神社,沒想到這個別宮規模這麼大,四周都是百年巨木,從炎熱的市區走進來,登時十分涼爽。且裡面就像神的領域一般,走進來後就感覺到四周充滿靈氣,浮躁的心理馬上就安穩下來。這是外宮所屬的別宮,宮殿的構造龐大,旁邊還有準備遷宮使用的空地。想到光是別宮就頗具規模,正宮想必更有看頭。神官仔細的蓋了朱印,再用毛筆寫上今天的日期。
接著經過神路通,來到外宮的側門,再經過停車場,走到正門來。先經過具有消防功能的火除橋,再經過兩道鳥居,就進入外宮的範圍,外宮是左側通行的。外宮的規模龐大,有三個別宮,與神樂殿、馬廄、穀倉等。進入外宮的大門後就禁止拍照了,且大門緊閉,除了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社會賢達人士之外,一般百姓也不能任意進入參拜,只能在門外遙拜。透過圍牆的上緣,還是可以瞥見宮殿的一小部份。本來以為既然沒有信仰日本的宗教,來參觀這個神宮似乎有點無趣,但真的進來參拜後,感覺連池子裡悠游的小烏龜,都彷彿神靈的化身。不知不覺湧起一股虔敬的心情,也學起日本人洗手、漱口、兩拜兩拍手一拜,此時才能體會吉川英治所謂:「ここは心の故郷か」。
再轉搭巴士,於徵古館前下車,參拜倭姫宮。這是內宮的別宮,祭拜建立伊勢神宮的皇女倭姫命。
搭巴士於中村町下車,步行到月読宮參拜。這裡有四個宮殿並排著,分別祭拜天照大神的弟弟月読尊、其靈魂、其父、母。
再來到內宮。先經過宇治橋,內宮採右側通行,此橋也是每隔二十年就會拆遷一次,橋的兩端也有鳥居。再經過鋪滿細沙的參道,跨過火除橋,過兩道鳥居來到內宮,內部還有兩個別宮。內宮的大門也是緊閉,剛好參訪的時候有位神官帶領一家三口入內參拜。親眼看到神官的木屐,厚底楦頭又寬,想必一定很重。
內宮參觀結束後,已經三點多了,沒想到花了這麼多時間,趕緊坐車回到車站,轉特急電車來到鳥羽,再換普通車來到上之郷站,參訪伊雑宮。宮殿旁邊就是神宮的神田,每年插秧的植田祭極為有名。這裡發生了小意外,上之郷是無人車站,下車必須要走到第一節車廂給司機驗票,但我坐在第二節車廂,正在納悶為何車門遲遲不開時,列車就又緩緩開動,只好在下一站下車,再搭下一班車回來。所以下車後連忙跑到附近的伊雑宮參拜。請神官蓋朱印的時候,還好整以暇的研墨,心理可是急著去趕電車呢。
滝原宮更是偏僻,必須在松阪駅搭乘五十分鐘的巴士才到達,本來要等到熊野古道回程後,再來參拜滝原宮。不幸的是,回到松阪後,準備買車票到熊野時,站員居然告知說南紀一帶下大雨,列車暫停行駛,且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復駛。一時心中無計,只好先打電話把預定的旅館取消,再到車站前的商務旅館求宿。第二天早上就先來參訪滝原宮。這是內宮的別宮之一,從巴士站下車左手邊沿指標走約三分鐘到達。經過兩旁高大的森林,穿越狹長的參道,來到杉木圍繞的宮殿。敬拜後請神官蓋上最後的朱印,完成了參拜伊勢神宮的旅程。
參拜結束後,我對於日本人的宗教觀又有深一層的體悟。各地許多宗教建築,雖然蓋的富麗堂皇,卻都不能持久,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埃及的人面獅身,雖然壯觀卻都漸漸被歲月侵蝕。太陽每天都會沈沒,隔天又會升起。秋天綠葉凋落,隔年春天又會再萌發新芽。大自然本來就是不斷的重複死亡而後新生的歷程,這或許是遷宮背後隱含的寓意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