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01, 2009

Feel the Energy of Sound: Beyerdynamic DT990

雖然已經建構了相當滿意的音響系統,但每到了深夜不得不把音量轉小的時候,常常有聽不過癮的遺憾,這時就只好請出我那年邁的耳機 AKG K324P 來聽音樂。這副耳機雖然才一歲半,但每天通勤還有慢跑,都靠它提供音樂,過度操勞之下,包覆材料已經劣化,電線摸起來黏黏的,雖然功能沒有減損,但是看了就很礙眼。眼看生日越來越近,加上音響店會員在生日的月份購物有買千送百的優惠,送自己一副新耳機就成為難以遏抑的計畫。

於是每天努力在各大音響論壇爬文,寫論文查文獻都沒這麼認真,讀了一肚皮資料和開箱文,還是被那些玄之又玄的形容詞搞得頭暈腦脹,研究過音響店有在賣的耳機,先鎖定比較適合聆聽古典音樂的歐系三大廠:


  • 1947 年成立於奧地利,專門生產耳機、麥克風和其他無線器材。

  • 1942 年由 Beyer 先生創建於德國,是世界第一個動圈式耳機的發明者。

  • 1945 年成立於德國的耳機、麥克風、電話設備公司。

可是電腦煩人的底噪問題還沒解決,使用耳機只會讓底噪更加明顯,所以必須先把這個問題處理好。於是趁著難得回台北的機會,我把 Mac Mini 和外接硬碟拆下來帶到音響店檢查。由於底噪只要換成 Macbook 就會消失,所以我懷疑問題出在 Mac Mini 的電源控制有問題,店員先生仔細的聆聽我的描述,把電腦接上 Keces DA-151,再接上擴大機和喇叭,神奇的是,即使轉到最大聲,喇叭還是安安靜靜的,完全沒有任何聲音發出來。我們兩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大惑不解,店員先生歸納說,可能是我的 DAC 有問題,或是宿舍的電源不穩定,要我把 DAC 寄回台北檢查。聽到這個建議讓我悶悶不樂,一則意味我有好幾天沒辦法聽音響,一則如果 DAC 沒問題,那我豈不是要學發燒友拉專線換壁插,就為了得到乾淨的電源?

底噪問題不得解決,把電腦背上台北顯得有點呆,只好血拼一下來化解鬱悶。剛好遇到音響店美麗的老闆,她聽了我的需求(經常聽大編制的古典音樂和喜歡沒有音染的特性)和預算,推薦 Sennheiser HD595 給我,她說 Sennheiser 很適合古典音樂,在上去還有 HD650,不過那會超過我的預算。另外,AKG K702 的音場也很開闊,換線之後表現更佳,只是會稍微超過我的預算。我詢問 Beyerdynamic 這個廠牌如何,老闆點頭表示旗下的 DT990、880 也很符合我的條件,於是她打電話請樓上的葉先生準備好這四副耳機,讓我上三樓試聽。


Sennheiser HD595

AKG K702

Beyerdynamic DT990

Beyerdynamic DT880

上了三樓之後,搬出外接硬碟連接到店裡的電腦,才發現 Windows 系統無法辨識蘋果的 HFS 檔案系統,真是令人大失所望。退而求其次,挑了兩片店裡有的 CD 充當視聽媒體,剛好有器樂又有人聲:


Bernstein 指揮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EMI 出的歌劇精選輯

音響店借我試聽的器材可是非常高檔的,唱盤是 CEC TL-51XR,耳擴是 Corda Symphony,後者可是頂極的耳擴,售價是我耳機預算的五倍呢!用這麼好的設備試聽,好處是可以充分發揮每種耳機的功能,缺點是如果回家無法複製出同樣的音效,可能又要花錢了。


CEC TL-51XR

Corda Symphony

第一支試聽的耳機是 AKG K702,它的耳機線可是訂做的,看起來就很專業的樣子。可是音樂一出來我馬上把耳機拿下來檢查,確定沒有弄反再戴回去。可是為什麼馬六開頭大提琴的象徵命運跨步的腳步聲是從左耳出來的?由於沒有這片 CD,又仔細檢查 CD 殼,看看是不是 Bernstein 故意把樂團的位置調整過,結果也沒有發現特別的註記,只好求助於葉先生,他一聽就說,沒錯、左右聲道弄反了,這條訂製線有問題。換上正常的耳機線之後繼續聽,第一印象是這副耳機很吃訊源,已經把 Symphony 的音量轉到兩點鐘方向,才有比較清楚的聲音。繼續聽下去,覺得似乎沒什麼特色,就是中規中矩的把聲音送出來,但是音符感覺虛虛的,沒有打點的感覺,不知道是耳機的特性還是耳擴不搭?不過音場倒是蠻開闊的,就像把喇叭掛在頭上,各個樂器的位置都很清楚。接著快轉到第三樂章測試慢板的部份,低中高各段頻率的表現都很均勻,是可以很輕鬆聽音樂的器材。只是它的耳罩帶起來有點壓頭,耳朵被擠的有點不舒服。

接著同樣的曲目試聽 Beyerdynamic DT990。第一樂章的部份,音場的寬度和 K702 一樣寬闊,但是感受卻非常不同。K702 就像把樂團放在曠野般,聲音出去就不會回來了。DT990 的樂團像放在音樂廳裡,可以感受到各個樂器聲音之間的交互作用,甚至可以聽到聲音的方向,例如定音鼓敲出來之後,從中左後方填滿整個音樂廳的堂音。而低頻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不是重低音的狂轟,卻像是按摩般拳拳入肉的舒適。可是轉到第三樂章後,下巴差點掉下來,中提琴該有的招牌音色居然沒有出來,就像是小提琴冒充的一般。趕快換成 K702,卻沒有這種怪現象。再換回 DT990 繼續聽下去,雙簧管特有的荒涼感也被沖淡了。

聽了兩支耳機之後,覺得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喜歡 K702 平均而輕鬆的表現,卻覺得不夠刺激且佩戴感不佳。喜歡 DT990 的低頻和有方向的聲音表現,卻覺得中頻樂器的特色似乎表現力不佳。接著試聽第三支耳機 Beyerdynamic DT880,馬六第一樂章才聽了幾個小節,這隻耳機就宣佈出局了,已經習慣了前面兩支耳機寬大的音場,DT880 就如把樂團塞在小房間,各個樂器彼此嗡嗡作響,非常不討喜。

既然無法抉擇,就再試聽別的曲目,這次挑的是 Angeles 演唱,選自古諾的浮士德裡頭的珠寶之歌。Los Angeles 的音色以溫暖嬌嫩著名,就像冬天穿上剛熨好的衣服一樣,非常的熨貼人心,而她的高音域又著些許觸電般的快感,像煙火般繽紛絢麗。可是 K702 卻無法表現這些特徵,感覺就像是稀釋過咖啡,香濃的口感只剩下加了色素的開水,令人相當失望。換成 DT990,Angeles 的特色才比較回來。聽到這裡,我幾乎已經要選擇 DT990 了,可是還是對它中音域的表現耿耿於懷,特地再度播放馬六的第三樂章,結果還是無法適應變成小提琴的中提琴。接著又向葉先生要來 Sennheiser HD595 試聽,聽沒多久宣告出局,和 DT990 相反,這支耳機的聲音好像被壓扁了,高低兩端的聲音都不見了。

我把試聽結果告訴葉先生,他表示 K702 的特色就是偏冷,而 DT990 則中頻內凹(這形容詞還真傳神),DT880 刺激感不足,HD595 的高頻比較扁。他說沒有面面俱到的耳機,只有依照自己的聆聽類型來挑選最佳選項。在 K702 和 DT990 之間搖擺不定,只好再聽聽看其他曲目,戴上 K702 隨機播放一些莫札特寫給男中音的詠嘆調,沒多久就下定決心了,真是受不了 K702 像白開水的特性,這不是毫無音染,而是硬生生把人聲特別的音色給剝奪了。我問葉先生 DT990 的中頻可有補救的辦法,他聽了我描述現有的系統,表示 Keces DA-151 的中頻有特別加強,剛好可以補充 DT990 不足的部份,於是大勢底定,生日禮物就是它了。

雖然這隻耳機網路上已經有無數人開過箱了,但是難忍興奮還是讓我也來開箱吧!

這是它的外盒,淋到一點毛毛雨,有點心疼:

正宗德國製造,滿足我小小的虛榮心:

裡面還有附贈一個皮盒子,真是高貴:

皮盒有把手可以提著走,但我才捨不得帶它到處趴趴走:

商標和象徵聲音的符號:

迫不及待打開盒子:

DT990 靜靜的躺在裡面,耳罩用看得就覺得戴起來很舒服:

插頭是金光閃閃的 6.3mm 大頭:

轉開來就是 3.5mm 的小頭了,真是巧妙的設計:

百葉窗的耳罩設計,質感爆表啦:

Made in Germany!看了就爽:

貼紙、型錄、保固卡和贈品原子筆:

還有試聽 CD:

趕快上機:

連我的大耳朵都可以完全覆蓋,頭帶鬆緊度適中,戴整晚也不累:

規格:

Transducer typeDynamic
Operating principleOpen
ConnectorGold vaporized stereo 3.5 mm mini-jack & 6.35 mm adapter
Weight without cable290 g
Frequency response5 - 35,000 Hz
Nominal impedance acc. to IEC 60268-7250 Ω
Nominal SPL acc. to IEC 60268-796 dB
Nominal THD acc. to IEC 60268-7< 0.2%
Power handling capacity acc. to IEC 60268-7100 mW
Sound coupling to the earCircumaural
Average pressure on ear acc. to IEC 60268-72.8 N
Cable length3 m / flat cable

雖然是昨天進貨,但今天下午才回到宿舍,這段時間又再度爬文,發現這支耳機普遍認為不好伺候。剛開聲會高低頻暴衝,中頻嚴重內縮,就像會發出聲音的廢鐵!而訊源沒有三倍以上的價錢,無法推的好這副耳機,而且至少要 run 1000 小時以上才會穩定。讀得我膽戰心驚,看來我好像掉到一個花錢的無底洞。回到宿舍,戰戰兢兢的接上插頭戴上耳機一聽,咦,中頻雖然比店裡還要內縮卻不明顯,看來 DA-151 的確有幫助。繼續聽下去,店裡那種帶有方向性的音場回來了,聽 Scholl 的歌聲,從右前方發出來,貫穿整個音樂廳,連殘響都聽的到,和 K324P 相比,真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呀!雖然高頻仍然有點毛邊,但繼續 run-in 下去,一定會有所改善,只能說木耳是幸福的,除了出門工作了半小時和買便當,這耳機都捨不得拿下來,而且它的線有三公尺長,在房間裡走動都不必拔插頭,可以繼續聽音樂,真是大滿足!

耳機是要靠耳朵來挑選,別人描寫的天花亂墜,還不如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直用大編制的曲目來考驗它,越聽越滿意呢。

5 comments:

  1. 我的天哪!那耳機大到戴起來好像在『洗腦』喔!

    ReplyDelete
  2. 一直在用綜擴來推這隻耳機,雖然還算滿意,但心裡總有個惡魔在喃喃自語說,如果改用耳擴來推,會不會比較好聽。想起當初買 DAC 的時候,店員先生目光炯炯的拿著一條金光閃閃的 USB 線告訴我,叫我一定要用這條發燒線,聲音真的比原廠還要好聽,那時我想說數位線傳的不是 0 跟 1 的訊號嗎?受雜訊干擾的機會應該不大吧。果然回家之後,認真的拿原廠線和發燒線相比,真的聽不出什麼多大的差別。或許是我的配備太過陽春,還是耳力根本沒那麼好。

    想到這裡,突然覺得既然已經很滿意綜擴推耳機的表現,還需要耳擴嗎?

    ReplyDelete
  3. 以前為了聽清楚細節,總是需要把音量調大聲,換了高檔耳機後,即使小小聲依然條理分明,真是享受。

    ReplyDelete
  4. DT990 全球性頭帶粘黏的問題居然沒有召回換新,問店家說新版的已經改善沾黏的問題,要消費者自費換新頭帶,號稱世界耳機三大廠之一,居然不顧舊用家的權利?

    去年發生右耳無聲的問題,經 Google 調查,也是廣泛性的單體問題。去年台灣代理只是拿回去清一清接頭,暫時恢復了聲音,但聽了幾次後又再度無聲,應該要重換單體才是徹底解決之道,如果是使用不當或保存不佳,應該是兩耳都有問題吧?但是代理商說過保的產品換單體要自費。

    總之 Beyerdynamic?再以不買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