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是一位剛從電腦內建喇叭升級的新手的心路歷程,對於音響如何搭配這門學問,完全沒有幫助。)
俗話說,相機、音響和車子,是男人最愛的三種玩具,而這三種玩具都是無底洞,越玩只會越傾家蕩產。還好我無欲則剛,一台 E-510 陪著我上山下水,無論晴雨,摔過撞過,到現在都還非常勇健,一點也不給我換機的理由。而 12-60 超棒的畫質和實用的焦段,讓我找不到任何可以取代的鏡頭。所以相機這一塊,除非上述組合壽終正寢,應該不會在失血了。至於車子方面,由於沒有立即的需求,也沒有改裝和飆車的習慣,說要買車也拖了好久了。
談到音響,我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很想組台音響來玩,當時還很認真的到圖書館將過期的音響雜誌一本一本的研讀,讀了一堆專有名詞,電晶體、真空管,前級後級等等,把我搞得頭昏眼花,但是唯一學會的就是,音響是很恐怖的錢坑,玩到後來,墊喇叭的角錐、房間的佈置和牆壁的吸音材料都要花錢。甚至連不起眼的線材和電源裝置,都有人特地進一步提升,就是為了得到所謂『耳油流出來』的感動。所以一直鼓不起勇氣踏入這個可怕的世界。
任何事件的發生都需要導火線,雖然夢想了十幾年,但真正栽入這個世界,卻是導因於最近發生一連串的小事件。話說這個月我換到宜蘭工作,住進配發的宿舍裡。宿舍室內空間有十七坪左右,隔成兩房一廳,有小廚房、衛浴和陽台。我將其中一個房間拿來當臥室,另一間當成書房。當我將書房的電腦連接上 Altec Lansing VS2120 這對小喇叭之後,音樂放出來卻不知為何爆音不斷,換成耳機又沒有這樣的問題,試過一些方法,例如降低電腦的音量輸出、調大喇叭的低音,都還是無法遏止喇叭傳出惱人的爆音。iTunes 裡的音樂,大部分是壓縮過的 AAC 格式,本來想說改成無損式壓縮的 Apple Lossless 格式,不知道會不會改善,但顯然只是白忙一場。但是既然耳機沒有問題,那罪魁禍首很顯然就是喇叭了。與其只換掉喇叭,不如來大幹一場,實現一下多年來組個 Hi-Fi system 的夢想吧。
據我所知,一套音響器材至少包括訊源、擴大機和喇叭三個部份。訊源將音樂媒體的記錄轉換成電子訊號,擴大機將訊號放大,喇叭則將電子訊號轉換成機械能量,製造出聲音來。關於訊源的部分,有鑑於當今電腦科技的進步,讓多媒體資料庫的建立非常容易,尤其是將音樂輸入 iTunes 之後,以 FrontRow 來開啟,電腦就成為高級的點唱機了。只是因為擔心硬碟容量不足,之前的音樂檔案大多是採用 AAC 格式壓縮,現在既然要達到高音質的目標,有必要重新將 CD 改用 LOSSLESS 的格式轉入電腦。估計大約一千片 CD 的狀態下,需要三百到四百 MB 的硬碟空間,為此我特地購入一台 1TB 的外接硬碟,準備用來儲存音樂資料。據說電腦內建的音效卡容易受到內部電流的干擾,導致音質受損,所以我需要一台外接式的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作為訊號輸出的工具。因此這次音響的建構所需的設備包括:DAC,綜合擴大機,喇叭,線材這四大部分。
聽覺這種東西超級主觀,無法以科學數字量化,所以即使數據上寫的天花亂墜,一切還是要耳聽為憑。所以上星期日我就特地帶著我的小白到台北,準備試聽音響,只可惜店家星期天歇業,害我敗興而歸。上星期六,我再度來到台北,挑選了以下的曲目,想要找到最適合我的設備:
- 鋼琴
德佛乍克的斯拉夫舞曲,作品第 46 號,第一首
拉貝克姊妹四首連彈
(AAC 格式,256kbps)- 弦樂
巴哈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第二號,夏康舞曲
密爾斯坦
(AAC 格式,128kbps)- 管弦樂
馬勒第六號交響曲第一樂章
巴畢羅理指揮新愛樂管弦樂團
(AAC 格式,256kbps)- 人聲
巴哈第 170 號清唱劇,第一曲
修爾演唱,赫瑞維治指揮
(AAC 格式,128kbps)
首先我上三樓,表明我想要以電腦作為訊源的需求,本來打算找一台接受光纖輸入的 DAC,但是店員告訴我電腦的光纖輸出通常比較兩光,還是便宜的 USB 輸出音質較佳,雖然他一直想要推銷高貴的 CEC 品牌,但我認為擴大機和喇叭才是影響音質的關鍵,所以就決定了國產的 KECES DA-151 作為 DAC。接著店員帶我到一樓的試聽室,把我交給另一位先生。
我向樓下的店員先生表明我想以電腦加 Keces DA-151 作為訊源,聆聽的音樂以古典音樂為主,預算在五萬元以內,室內空間大約五坪,請他幫我推薦適合的組合。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在試聽室裡搬動了一番,裝設了 Cambridge Audio Azur 640 加上 Acoustic Energy Aegis Neo 1。
- 鋼琴
- 首先播放的是斯拉夫舞曲,音樂響起的第一印象就是音場定位真是清楚,樂譜上的小音符好像馬匹在鋼琴上跳躍一樣,只可惜極強音的時候還是有點小爆掉。結尾的高音極弱音卻非常甜美,一點已沒有敲木頭的感覺。Pass!
- 弦樂
- 接著播放我最愛的夏康舞曲,密爾斯坦的詮釋就像長槍大戟一番,勁道十足的衝撞每個音符,弓弦劃過時還有閃閃發亮的感覺。Pass!
- 管弦樂
- 只聽到大提琴前面四個象徵命運的腳步的斷奏,這個組合就過關了。兩分半附近的定音鼓,清晰的堂音,乾脆不會拖泥帶水。Pass!
- 人聲
- 我最愛的假聲男高音要替大家帶來超級難唱的巴哈清唱劇,已經唱到低音域了還可以維持假聲,唱出媲美女低音的渾厚真是不簡單。但是喇叭傳出來的音樂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不太有我用 AKG K324P 聆聽時,那種熨貼人心的溫暖感。管弦樂伴奏的部份也有點黏黏糊糊的感覺。後者我猜是因為錄音的關係,所以我改播放:
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第六樂章
赫瑞維治指揮(AAC 格式,130kbps)
聽到清楚的音場定位之後才又稍微重拾信心。
總結這五段演出,我覺得這個組合雖然音場清晰,從低音到高音的延伸都非常清楚,但是在人聲的表現上似乎缺少一份溫厚的感覺,就像照本宣科地把每個音符送出來,卻沒有抑揚頓挫的感動。店員先生聽了我的想法之後,搬動了一陣子,這回帶來的是 Onix 的 A-80 和 Evolution 1。
鋼琴方面,兩者表現無分軒輊,小提琴方面,卻少了刺激感比較含蓄,可說各有千秋。由於我在意的是人聲的表現,所以選播了:
英國民謠 The Salley Garden
修爾演唱 (AAC 格式,128kbps)
修爾的歌聲一出來,珠圓玉潤的從耳朵甜到心裡,一點毛邊都沒有,中低音的緊密溫潤,套一句 Dan Brown 的形容,簡直就像耳朵的巧克力。
嚐到甜頭後,我又接著播放:
Lauridsen 的 Ave Maria Salamunovich 指揮 (AAC 格式,128kbps) | Lauridsen 的 O Magnum Mysterium Robert Shaw 指揮 (AAC 格式,128kbps) |
Onix 的表現不但沒讓人失望,還出奇的細緻柔順,Lauridsen 特有的和聲變動,就像潛水時,海底光影的變換一樣。又像飛翔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微風吹動草海輕輕的起伏。
聽上癮之後我又聽了
白遼士的夏夜第一曲
Regine Crespin 演唱 (MP3 格式,128kbps)
Crespin 那豐富的泛音,好像天鵝絨般黏溺,連她氣息快要不夠時的音高微微不穩,都被修飾的很自然。
我已經不知不覺愛上了 Onix 的人聲表現,但理智告訴我,還有交響樂團還沒測試,先播送馬六看看。乍聽之下好像有模有樣,但是樂器好像整個擠在一團,中低音被過度強調,整團音塊卡在胸口,覺得異常的沈重。我想會不會是錄音的關係,特別挑了些 Apple Lossless 格式的音樂:The Art of Charles Dutoit。春之祭開頭的 Bassoon 雖然很悅耳,但接下來壓迫感還是沒有消失。試了羅馬之泉、基輔城門等等,卻覺得編制越大,缺點越明顯。店員先生聽了我的想法,幫我把喇叭角度調開,要我遠一點聽,但是就像只是站到音樂廳的最後一排聽音樂,聲音的本質還是沒有改變。想要有第一種組合清楚的音粒刻畫,和第二種組合的綿密人聲,還真是困難。
店員先生再度出手,他將 Onix 的擴大機皆上 AE 的喇叭。反覆聆聽前面幾首樂曲,卻覺得只是更加不倫不類,管絃樂團的壓迫感有比較緩和,人聲的溫潤卻被犧牲了。尤其在播放卡拉揚指揮,史特勞斯的英雄交響詩的時候,弦樂大段音程的上下跳躍,象徵趾高氣昂的英雄,卻被壓扁成彎腰駝背的侏儒。我再請店員先生幫我測試第一套組合,英雄終於恢復高視闊步。中聲部在旋律線中間流動都調理分明,管弦樂的織體就像顯微鏡下的昆蟲複眼,一格格的涇渭分明。
我到底要選擇各項表現都相當出色的 Cambridge + AE,還是人聲讓人驚艷但音場稍嫌狹窄的 Onix 呢?
後記:由於 A640 缺貨,所以今天才收到從台北寄來的擴大機。將好幾台機器一一接好之後,打開電源卻聽到喇叭傳來持續的底噪,當時失望的好想馬上上台北去興師問罪。仔細的排除各種狀況,終於發現原來是那條鍍金的 USB 連接線在搞鬼,換回原廠附贈的線材底噪就消失了。接下來就是漫長又甜蜜的 CD 轉 Apple Lossless 的工作了。
- 選擇試聽的音樂,應該包含各類常聽的音樂類型,且應該要事先轉成最佳格式,以避免訊源不良影響判斷。好的音響就像照妖鏡,錄音不好的音樂媒體也會被忠實呈現。
- 音響從幾萬塊到幾百萬塊都有,剛開始最好就設下預算,以免漫無止境的撒錢下去。其實幾萬塊的音響也可以有好表現,接下來花越多錢其實增加的效果也不明顯。
- 每種設備的個性差異相當大,許多音響雜誌的寫手,寫來寫去形容詞都會背了,且其立論很多也沒有物理學基礎。與其相信數據和評論,不如相信自己的耳朵。
為了音響竟然過家門而不入吼...
ReplyDelete誰叫音響在店裡不在家裡。
ReplyDelete特地跑上台北一趟,店員小姐幫我測試 USB 線,卻又沒問題。她推測應該是電腦雜訊被“忠實“的傳送到擴大機所致。回家之後,接上 USB 線,發現底噪從中頻變成高頻,可見蠻有可能是電腦雜訊。換成 Macbook 之後,安安靜靜完全沒有底噪。只好阿 Q 的想說,反正從來不可能把音量開到最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