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回家省親的時候,不慎將 Denon C710 遺留在台北,以至於一個禮拜都沒有睡前音樂可以享受。雖然試著使用 Beyerdynamic DT990,但 ipod touch 畢竟無法推動 250 歐姆的家用耳機,雖然音場寬大卻十分空虛,這時就興起拜入一台隨身小耳罩的念頭。由於我有死忠粉絲的習性,自然先從 Beyerdynamic 這家廠牌研究起。Beyerdynamic 最近推出 Tesla 的新科技,號稱能夠提高驅動效率,增加動態能量與減少訊號損失。基於此技術所推出的旗艦耳機 T1,廣受粉絲好評與愛戴,但此機價位不但超出預算,且顯然不能用隨身播放裝置驅動,所以雖然欣羨不已,卻暫時不在口袋名單之中。然而一家公司為了大小通吃所有客源,自然不能一機走天下,接著又推出一系列各價位帶的版本,其中最吸引我的是 DT1350 這款監聽耳機。
上週六回台北之後,立刻直奔台北三大耳機店之一,位於開封街的店面,向店員先生開口詢問此機。外觀的第一印象十分良好,耳殼的烤漆質感細緻,整體就像藝術精品。配戴上果如網友所稱,稍有夾耳現象且重量有點沉重。隔音效果顯著,但不致於完全聽不到背景噪音。先試聽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入耳覺得音粒十分清晰,反應速度明確,收音十分迅速,然而音場卻非常扁平,雖然樂器的橫向定位清楚但縱深不足,缺乏立體感,當時以為這是一般密閉式小耳罩的通病。接著試聽一些合唱曲與白遼士的夏夜,三頻均衡而舒適,略帶點音染卻能將人聲烘托得相當順耳。除了音場不夠之外,其餘表現都符合預期,當下就決定要入手了。當然還是照例請店員先生介紹同價位帶類似的耳機,店員先生立刻推薦同廠牌的 T50P。T50P 一聽之下解析力就被比下去了,雖然配戴較為舒適,且阻抗較低,但播放拉威爾的 Daphnis et Chloe 第二組曲時,弦樂快速下行的段落,糊成一片聲響,顯見反應速度與解析度都不及格。就在胸有定見之時,店員先生又拿出另一款耳機:Sennheiser HD 25-II,說是最常與 DT1350 相比較的款式。
其實我對 Sennheiser 早有陳見,從前聽過該廠牌的入門耳道式耳機,對其歌手宛如帶著口罩唱歌的獨特音染,感到十分不適應。這 HD 25-II 一入目更是令人驚訝,塑膠機身的質感未免過於廉價,對比於 DT1350 的精緻,更是落差很大。而事前網路爬文,兩機相比大多數人意見也是覺得 DT1350 表現較好。戴上耳機之後音樂響起,右耳的聲音竟時有時無,店員先生解釋說是因為試聽者太多,導致接觸不良。但可能被大家撐大了,比較沒有夾耳的情況,由於是塑膠材質重量較輕,也比較不會壓頭。仔細聆聽音樂之後,一些陳見漸漸消失,漸漸驚異於他的表現。
即使解析度不若 DT1350 那般顆粒分明,也是十分優秀。然而最讓人訝異的是小型密閉式耳罩,竟然也可以擁有不俗的音場表現。雖然與大耳罩相比仍然有段差距,卻是遠勝過 DT1350。音場大連帶也影響到音色的表現,尤其是銅管樂器的部分,交叉比對雷史畢基的羅馬之泉,DT1350 由於音場狹窄,小喇叭明亮而充盈的聲響,被壓扁而黯淡無光。蕭史塔高維契交響曲標記的打擊樂器,鼓音不夠豐滿。反之 HD 25-II 在音場縱深足夠的情況下,更能還原這些有指向性的樂器表現。但 HD 25-II 的三頻不太均衡,中低頻量多質優,但高頻卻有點緊繃。小提琴獨奏的部分還可應付,但遇到弦樂團時,資訊量大處理不及之下,高頻就受到壓抑。此外反應速度也稍嫌不足,殘響比較長。在蕭氏第十一號交響曲第二樂章後段,打擊樂器機槍掃射後戛然停止,耳機卻收音不及而拉長殘響,蓋住了弦樂的音量。
試聽至此難免猶豫不決,既喜愛 DT1350 的質感與解析,也愛 HD 25-II 的音場與低頻,如果能夠兩者兼具,獨奏或室內樂請出 DT1350,大編制交給 HD 25-II 豈不是兩全其美。在難以抉擇的情形下,促成最後決定的是溫德利希演唱的詩人之戀。結尾處鋼琴家雙手離開琴鍵,琴槌歸位的那一剎那,HD 25-II 彷彿身歷其境,而 DT1350 卻如公務員上下班一般虛應故事。即使 DT1350 的高解析度,但資訊量過大但音場不夠的時候,讓人無法輕鬆的聆聽音樂,或許是 DJ 才比較需要這些特性吧?
最後就在想要舒服的聆聽音樂,與想體驗不同廠牌的新鮮感,決定入手 HD 25-II。
回家爬文才發現,原來這款耳機是 Sennheiser 的長青樹,推出已近二十年,廣受專業錄音師,播報員與 DJ 的喜愛。樸素的紙盒,寫滿了各國語言的自豪字眼,強調其監聽耳機的旗艦地位與耐用的特色。
開盒後內容相當簡單,包含耳機本體,備用耳罩與攜行袋。
廉價單薄的攜行袋。
備用耳罩是絨布材質,與本機的塑膠皮不同。
從塑膠袋裡取出耳機,看那質感不禁搖頭,簡直就像是玩具一般,完全不符合身價。還好耳機戴在頭上自己看不到。
頭帶清楚標明愛爾蘭製造。
頭帶可以分開,隨頭形調整,增加舒適度。這個特色也被 DT1350 學去了。
塑膠耳罩感覺吹彈即破。
附贈 6.3 轉 3.5 的插頭。
雖然外觀難以恭維,但聲音一開不滿立即消失。容易驅動的特性讓 iphone touch 也能推出好聲,只是夾力還是太強,戴超過一個小時耳朵就十分不舒服。現在正掛在面紙盒上頭鬆弛張力,期待 run 開之後,能帶來更多的感動。
隨著 HD25 逐漸 run 開,也越來越滿意他的表現,更對於深海的旗鑑 HD800 產生莫大的興趣。爬文發現網友大部分都主張要能夠發揮 HD800 的實力,至少要花上 100~150K。我看還是算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