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到手 Thomas 的 Mignon,一時興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喜愛的法國歌劇。
說到歌劇,大家第一印象都是義大利語的作品,雖然義大利的確是歌劇的發源地,也盛產歌劇作曲家,但其實法國一度也是歌劇的重鎮呢。尤其是法國大革命之後,經過一番紛擾,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國,相對於歐陸其他國家,提供比較穩定的環境,法國歌劇因而興盛起來,許多著名的作曲家也紛紛搬到巴黎推出作品,例如 Rossini, Donizetti, Verdi,都寫過一些法語歌劇。當然法國本身也有許多優秀的作曲家,投入歌劇的創作。
許多歌劇都取材自文學作品,歌德這位德國大文豪,在本國可是被視為神一樣的地位,德國人反而不敢隨便改編他的作品。法國人就沒有這種禁忌,歌德的許多小說不但被改成歌劇,劇情還抖亂的一塌糊塗,再加上法國歌劇一定要有的飲酒歌、芭蕾舞和瘋狂場景,搞得德國人聽了個個都暴跳如雷。但是只要音樂好聽,法國人哪裡會去管劇情是否合乎原作,是否表現內在的哲學思想。
浮士德
歌德最偉大的小說當屬浮士德此書,這本小說規模宏大,角色眾多,又富含深刻的哲學思想,本來就不容易改編成歌劇,據說樂聖貝多芬曾經一度動念要投入改編,但也是榝羽而歸。法國人就沒在怕的啦,總計有白遼士(H. Berlioz)和古諾(C. Gounod)兩種改編版,前者因為劇情跳躍的很嚴重難以實際演出,後者一推出時雖然沒有特別成功,但漸漸的越來越紅,成為大戰前最常被演出的歌劇之一。當此劇流傳到英國之後,馬上得到維多利亞女王的芳心,據說女王過世前,還特別召喚樂師進宮演奏此劇,然後哼著劇中旋律安然而逝。
但是嚴肅的人如果看了劇情,可能會當場中風。古諾投機取巧,只選擇浮士德的前半部加以改編,而內容完全只著重在浮士德和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於是浮士德變成了浪子,魔鬼變成了類似 Don Giovanni 裡的 Leporello。還要在酒店場景加入飲酒歌,在教堂裡讓女主角發瘋,在第四幕和第五幕中間劇情轉折的關鍵時刻,硬生生插入芭蕾舞表演,以配合法國大歌劇的口味。
浮士德是我聆聽全本歌劇的第二齣,還好我沒有仔細研究過歌德的原本小書,所以心中沒有成見,把這個歌劇視為普通的愛情故事。而裡面的歌曲真是曲曲動聽,優美的旋律不絕如縷,加上軟語呢喃的法語,即使是宣敘調,也是軟綿綿的好順耳。只是要找到好的演唱版本真不容易,這要你能忍受 Christoff 豬叫一樣的魔鬼,Gedda 算是中規中矩,但 Los Angeles 的聲音真讓人沈醉,像牛奶般的聲音,清新脫俗繞樑三日。
少年維特的煩惱
雖然浮士德是歌德最重要的小說,但他最出名的作品卻是少年維特的煩惱,當然法國人是不會輕易放過這本名著的,這回出手的是十九世紀後半法國最著名的歌劇作曲家馬斯奈(J. Massenet)。
馬斯奈身處於浪漫派的晚期,他吸收了華格納的概念,漸漸將歌劇裡宣敘調和詠嘆調的界限模糊化,由於擅長刻畫女性角色,故有女華格納的稱號。歌德這個男主角單相思的故事,當然要狠狠地加料一番,把女主角夏綠蒂刻畫成一個其實也是深愛著維特,但基於禮教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這齣歌劇女主角的內心戲喧賓奪主,劇名簡直可以改叫做夏綠蒂了。
討厭亂改原著的人千萬不要抱含成見,這齣戲可以名列最偉大的歌劇之一而無愧,雖然脫離歌德的原意,但是將之視為有同樣主角姓名的另外一部優秀的劇本也無不可。音樂部份更是優秀,雖然沒有義語歌劇裡熱血沸騰的詠嘆,但馬斯奈將精巧的歌曲,鑲嵌在連綿不絕的無窮旋律裡,替德布西(C. Debussy)革命性的吟唱式歌劇提供了靈感的來源。這麼法式風情的歌劇,當然要聽全部是法國人演出的版本,雖然是 1931 年錄音的古董,Thill 和 Vallin 兩位純正法國味道,至今還沒有人可以仿效。後人的版本,往往被義大利曲風給污染,將這齣全是內心戲的音樂唱的太外放了。
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
這本小說雖然比較不出名,但在文學史上卻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第一本完整的成長型小說(Bildungsroman),描寫主角從小時候到長大,如何塑型出這樣的性格的小說,啓發了狄更斯著名的 David Copperfield。這本小說一樣也是大部頭,角色眾多情節複雜,又深含寓意與哲思。這回改寫的工作落在湯馬士(A. Thomas)的手上了。湯馬士在世時可是著作等身的紅牌作曲家,可是現代人幾乎很難聽到他的音樂,他另外一部比較出名的歌劇叫做哈姆雷特,你知道嗎,在他的版本裡,哈姆雷特居然沒死,到英國要上演的時候,趕緊寫了個悲劇的結尾,以免惹惱英國的莎迷。
這本小說落入湯馬士之手,精通生意經的他,馬上慧眼抽出裡面的一小段愛情故事,將之任意發揮,衍生出一段誘拐小孩、男主角慷慨贖身、移情別戀、父女相認等等灑狗血的劇情。當然為了怕德國人生氣,不敢直接取名為威廉邁斯特,改用女主角作為劇名。雖然歌德的哲理蕩然無存,但裡面還是深深的展現了歌德濃烈的鄉愁。雖然好聽的音樂連綿不絕,但因為缺乏戲劇性,也沒有技巧艱深的炫技曲,雖然推出時轟動一時,卻漸漸的被人遺忘,真是可惜。還好目前唯一可以買到的版本,請出了偉大的 Horne 擔任女主角,還有最正統的法國輕抒情男高音 Vanzo,希望能讓這齣好聽的歌劇漸漸重回歌迷的喜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