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04, 2003

Three Coffins

  • 天氣: 雨
  • 心情: 普通

仍在閱讀三口棺材中。這本小說的開場有點乏味,作者開宗明義就點明這是一本關於密室殺人的推理小說,所以全書的關鍵就是找出兇手犯案的方式。而作案動機及兇手就必須非常明確,因為 Carr 已經精心佈置了非常完美的密室,就不宜再轉移焦點或是分散讀者的思緒。

而這個密室 (兩個) 果然真的非常完美,連續兩件謀殺的現場不但都沒有犯人出逃的跡象,連犯人如何闖入密室也是毫無頭緒。不僅如此,作者甚至只允許犯人利用不到三分鐘來逃離現場!更驚人的是兩件謀殺的作案時間竟然只相差了十五分鐘,兇手簡直是在變魔術呀!

全書只讀了一半,還想不出犯人的手法,可是 Dr. Fell 儼然已經一付胸有成竹的模樣,真希望他最後的解釋能像前半部的密室設計一樣精采。

只是三口棺材的由來有點讓人失望,犯人裝死來逃離監獄的故事顯然承襲至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而且他們裝死的方式實在有點牽強。而犯人為何要如此費神設計密室殺人?難道只為了和警方鬥智?但是就如前面所述,作者已經送給我們一個完美的密室,其它的瑕疵也不宜苛求了。

1 comment:

  1. 補上多年前寫的書評:

    終於把 Three Coffins 看完了,老實說,內心有點不太舒服。這本書加上之前的 Judas Window,讓我覺得自己可能和 Carr 不對盤。這兩本書都讓我覺得或許架構頗有巧思,但卻令人無法信服,甚至是失望。

    Three Coffins 號稱是 Carr 的代表作,許多評論家都稱許本書是密室小說裡的翹楚,Carr 把密室視為魔術的一種,兇手從密室逃脫就如魔術師從箱子裡消失一般。所以就我們對魔術的認知可知,密室殺人也只是一種障眼法罷了。Carr 藉由書中角色 O'Rouke 提到一般人觀看魔術時,當自己親眼見到類似不可能的情形,或是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由魔術師表演出來後,在想不出任何原因時,都會抱持著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應該由相應的不可思議的手段來達成。O'Rouke 指出,其實魔術本身都可以用很平常的原因來解釋─利用一般人常有的盲點達到欺騙的目的。所以當手段揭露後,大部分人反而相當失望,因為魔術的背後是很簡單手法,以致於和魔術所展現的驚奇無法相稱,甚至因為被這麼簡單的手法欺騙而感到憤怒。Carr 在其後寫了一章聞名的密室演講,為許多論者稱道。但是讀而全文後,雖然折服於 Carr 詳盡的分析,但是一股密室手法不過如此的觀感也不禁油然而生。而密室的破解有時候是如此單純,導致讀者感到憤憤不平,Carr 也藉由筆下的名探 Dr. Fell 之口,點明這種情緒與了解魔術手法後的失望相同,都是觀者不甘心智力競賽敗落的酸葡萄心態。我認為 Carr 之所以對此一再強調,無非是擔心讀者在明瞭本書的密室手法後將可能產生的失落。而作者過份著墨於此卻造成反效果,的確引發了讀者失望的心態。在密室演講敘述的種種手法中,我們可以回味其它作家所精心安排的密室事件。例如其中描敘了 Doyle 的斑紋的繩索,及 Christie 的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可是我們在閱讀上述兩本著作時,在得知真相後並沒有產生失落感,反而是欽佩偵探的目光如炬。

    這股失落感,除了可歸因於作者的弄巧成拙,密室的本身也是原因之一。正如 Carr 的另一本著作 Judas Window,作者安排了天衣無縫的密室,使兇手的脫逃正如魔術般的不可思議,可是這兩本書的共通點是他們的密室都是死者所安排,而最後形成密室都是意外的結局。讓人覺得原來安排這種密室的兇手,也只是普通人的智力,使偵探的破案顯得不夠精采。所以把密室當作全書骨幹的著作,都有這種通病,越精采密室佈局,結局越讓人失望。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