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0, 2015

中央尖山:第二天,輕裝往返中央尖山,下撤香菇寮遺址

從海拔 2300 公尺的中央尖溪木屋出發,沿著溪水往源頭前進,抵達海拔 3705 公尺的中央尖山,落差約 1400 公尺,來回預計需九個小時。前半段走到海拔約 2900 公尺的最後水源之前,仍是需不斷過溪的搠溪路段。後半段爬上海拔 3500 公尺的主東鞍部,則是落差約 600 公尺的碎石陡坡,俗稱為「劍溝」。爬上稜線後,沿著主峰東側的草坡,爬上山頂的南側,再一小段攀岩即可登頂。


中央尖山東麓草原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7 月 24 日星期五
  • 天氣:晴時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嘉義縣登山協會dolphin8432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13.1 公里,+1400m -1500m

July 29, 2015

中央尖山:第一天,思源埡口至中央尖溪木屋

「中央尖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與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海拔標高 3705 公尺,山頂放置一顆三等三角點第 6015 號基石。中央尖山屬於中央山脈北ㄧ段,東北經東峰連接巴巴山,西南經死亡稜線連接西峰至北二段的甘藷峰。山形是端正的金字塔形狀,銳利的山頂突出天際,銀白色的頁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無論從各個角度都很容易認出它雄奇的身形,即使站在南湖大山旁邊也不無愧於色。


各個角度的中央尖山

然而中央尖山形勢險峻,四面峭壁削立,難以循稜縱走而至。岳界前輩開發的攀登路線,從中央尖溪一路搠源,抵達主峰與東峰之間的鞍部,再從東側較為平緩的草坡登頂。即使如此,從溪底爬升仍有約 1400 米的落差,是非常辛苦的路線。縱走北一段的後段,來到溪底的中央尖溪木屋,許多山友已經體力耗盡,只能望著高聳的碎石坡興嘆。即使選擇單攻中央尖山,從登山口必須耗費兩天的時間,翻越崇山峻嶺,再上搠中央尖溪才能抵達基地中央尖溪木屋,來回走一趟也要用掉五天之久。是以中央尖山雖然威名遠播,實際上登臨的山友卻屬小眾。

自從六年前攀爬南湖大山時,看見中央尖山威風凜凜的儀態後就此心生仰慕,期待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拜訪她。此後在北部山區爬山時,無時不刻都在天際線上尋找她的蹤影。自去年重登南湖大山後,在巴巴山超近距離欣賞中央尖山的英姿,孺慕之情更是不可遏抑,下山後就開始研究單攻中央尖山的記錄,準備在跑完佐呂間湖超馬之後,就來攀登中央尖山。

單攻中央尖山的路線,開頭與南湖大山相同,從木杆鞍部分開,下切至南湖溪底,過溪後從南湖溪木屋開始翻越稜線再抵達中央尖溪,搠溪抵達中央尖溪木屋。接著從木屋出發,搠源中央尖溪直達主東鞍部,從東側較為平緩的草坡登頂。下山後再走原路回到登山口。以南湖溪木屋與中央尖溪木屋為基地,走五天的方式算是最為輕鬆的了。也可以第一天直達中央尖溪木屋,或是下中央尖山後直奔南湖溪木屋,以節省一天的時間。也有記錄以主東鞍部為基地,只用兩天的時間就來回中央尖,今年也有越野跑步的團體,嘗試四十八小時一口氣逆走北一段,但這兩者顯然是極限運動的層級了。我這次計劃利用三天的時間,第一天直達中央尖溪山屋,第二天攀登中央尖山後下撤至南湖溪山屋,第三天出登山口。而我也多留了一天預備日,以便萬一午後雷雨。

行程紀錄:

  • 日期:2015 年 07 月 23 日星期四
  • 天氣:多雲午後陰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嘉義縣登山協會dolphin8432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18.6 公里,+1600m -1170m

July 16, 2015

如何準備一百公里的路跑賽

正如跑過十公里之後,就會想挑戰半馬;如果半馬跑的完,就會想試試看全馬。當跑過幾次全馬之後,覺得 42.195 公里不再是令人害怕的距離時,就會想試試看自己到底能跑多遠。網路上與坊間不乏如何訓練馬拉松的書籍,但關於超馬該如何準備,資料卻比較缺乏。這次在準備百公里的比賽之前,蒐集前人的資料與尋找適合的訓練計畫,也有感於資料的不足。因此決定野人獻曝,把這次準備比賽的心得與大家分享。當然台灣跑過百公里的選手如過江之鯽,我個人的經驗並一定適合其他人使用,所以這裡只分享一些個人覺得有幫助的大原則,實際擬定訓練計畫時,還是要諮詢資深跑友或教練,比較不會走冤枉路,甚至造成運動傷害。

  1. 選擇適合的賽事
    • 百公里的路線比標準馬拉松變化多,而且山路、越野的比重也比較多,所以挑選賽事時,路線當然要仔細研究。一般來說,初次挑戰一百公里,當然選擇平緩的路跑賽事,比較容易成功。
    • 比賽的氣溫也很重要,在涼爽的環境中跑步,自然比炎熱的夏天中來得輕鬆。
    • 訓練時期的氣候也要列入考慮,一般來說訓練百公里至少要四個月以上,如果賽事在秋季,訓練期就會落在酷暑,增加練習的難度。所以選擇春季的賽事,讓鍛鍊期落在冬天,或許可減少訓練的辛苦。

June 28, 2015

第30回 サロマ湖 100km ウルトラマラソン (下)

還沒進站工作人員就認出號碼大聲廣播,還沒站定寄物袋就已經遞到手上來。走進更衣帳篷,找了張椅子坐下來,才發現全身肌肉有點痠痛,動作也變得遲鈍了。邊換衣服邊吞一包能量凝膠,換鞋襪再把兩片晶片都換到新鞋子上,晶片的鐵絲綁帶有點難用,花了一點時間才綁好。前半段穿正常楦的跑鞋,後半段則因應腳板稍微水腫,改穿寬楦的版本。將舊衣舊鞋裝回寄物袋,才發現忘了將防曬乳打包,這下可有得曬了。繞了一圈休息站,沒找到廁所。倒了些冰水淋在頭上,振奮一下精神,隨即出發。總計在休息站用了十分鐘。


休息站

再度出發後是一段長上坡,進入比賽的後半段,只要保持六分速就可達到高標,反正等一下一定有下坡,就沒有勉強自己加速。跑到坡頂是 55K,來到幌岩山登山口的對面,剛好有空的廁所,把前半段預留的時間全用光了。小段下坡後,58K 之前又開始爬坡,此後還剩下一個全馬的距離,調整心態不疾不徐地以六分速爬上坡,接著利用重力快意的下山,來到湖邊完成 60K,還有一分半鐘的空間。


第六個十公里

60K: 1 小時 8 分 53 秒,6:52/km

第30回 サロマ湖 100km ウルトラマラソン (上)

禮拜天半夜不到兩點鬧鐘就響了,雖然只睡了四個多小時,卻也不覺得太累。快手快腳換好比賽衣物,提著行李開車出發。兩點鐘的國道上,長長的車陣都是要開去終點換接駁車的選手,大約兩點半就到了常呂町的運動中心。中心後方有臨時停車場,遵照工作人員的指揮將車子停好之後,來到會場前方排隊上車。


排隊等接駁車

整車的選手有些人閉目養神,但大多數如我都有點興奮而坐立難安,車窗外天空漸漸發亮,北國的夏天才三點多就要日出了。


行經サロマ湖欣賞朝霞

June 27, 2015

第30回 サロマ湖 100km ウルトラマラソン:報到

星期五從臺北松山機場出發,搭乘日航班機飛往東京羽田機場,再轉搭全日空班機飛往女滿別機場,之後租車開到網走市住宿。由於比賽當天早上,我要開車到終點的常呂運動中心搭乘接駁車前往起跑點,所以星期六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先開車到常呂運動中心,熟悉一下路線並估計一下行車時間。

吃過早餐後,八點鐘從飯店開車出發,走俗稱鄂霍次克國道的第 238 號國道,經過網走湖和能取湖後,抵達常呂町的運動中心,找路加上找停車場,總計花費四十分鐘。運動中心已經在佈置會場了,終點門已經架好,真期待明天能夠順利通過終點線。舞台前方的小廣場有兩排矮牆,掛著許多腳印磚,是參加過十次以上佐呂間百公里超馬的サロマブルー(Saroma Blue)成員的足形,讓後輩瞻仰他們偉大的功績。


足形牆


終點

June 26, 2015

第30回 サロマ湖 100km ウルトラマラソン:賽事介紹

サロマ湖(佐呂間湖)位於日本北海道的東北邊,靠近鄂霍次克海。サロマ湖是個潟湖,有兩個湖口與大海相通,面積名列日本第三大湖。湖周長 87 公里,扣掉無法進入的管制區再加上折返的部分,正好可以舉辦一百公里的超馬比賽。日本一百公里超馬賽正是起源於此,自從 1986 年舉辦第一屆比賽至今,已經是第三十屆了。不但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百公里賽,也是最受歡迎的賽事,更是男女百公里世界紀錄產生的地方,砂田貴裕先生在 1988 年跑出 6 小時 13 分 33 秒不可思議的成績,隨後在 2000 年的安部友恵女士,也創下了 6 小時 33 分 11 秒的女子世界紀錄。

每年六月份最後一個禮拜日,正是北海道剛進入初夏的季節,大地剛從漫長的嚴冬中復甦,繁花在遼闊的大地廣布。在此舉辦的百公里超馬,擁有悠久的歷史、壯闊的風景與誕生世界紀錄的地點等誘人的要件,吸引無數超馬選手來此競技,還有許多選手多次參賽,其中跑滿十次以上者可進入稱為 Saroma Blue 的俱樂部,更有三位每年都全勤參加,今年將是第三十次跑這場百公里賽。這麼熱門的活動每每開放報名不久就額滿了,今年是頗具意義的第三十屆比賽,更在開放報名的三十分鐘內,四千個名額就宣告搶報一空了。


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