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2, 2016

土庫岳

土庫岳位於台北市南港區與新北市深坑區的交界,海拔標高 389 公尺,山頂設置有一等三角點、衛星點、重力點及一等天文點基石,以及第 1134 號三等三角點。土庫岳雖然山勢不高,但歷史上從清領到日治時期,都是重要的瞭望與守衛的基地。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攀登土庫岳的主要路線,北可從南港走更寮古道,南可從深坑走土庫岳步道。南線甚至有產業道路開到山腰的土雞城,再走整修完善的枕木步道即可登頂。週日見天氣良好,便臨時起意,在回臺北的途中順道去攀登土庫岳。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5 月 15 日星期日
  • 天氣: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摸到上午十一點才從羅東出發,走國五北上,下深坑交流道後,右轉再左轉北深路一段。經過和平國小後在右轉進入土庫尖路,路口就是指南客運的調度站。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經過福德廟後,過一座仿竹欄杆的小橋的右側,就是土庫岳登山口。橋前路旁有狹小停車空間,也可停車在福德廟旁。若再往前開一小段路,轉入右後方的產業道路通往土雞城,可再少爬一小段路。


土庫尖路上

May 09, 2016

Wings for Life World Run 2016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線的比賽,被終結者號追上比賽就結束了。全球共有十三萬跑者參加,分佈在 34 個地點,同時在五月八日的世界標準時間早上 11 點起跑(台灣為晚上七點鐘)。報名費捐贈給研究如何治療脊髓損傷,所以賽事的口號就是為不能跑的人而跑(Run for those who can't)。因為重來沒有嘗試過這種類型的比賽,加上又是在宜蘭舉辦,所以就毫不猶豫地報名參賽。

世界各地的終結者號車將同步出發,在起跑後半小時,從 15k/hr 開始追擊,每小時加速,16k/hr、17k/hr、20k/hr、35k/hr,直到追上所有的跑者為止。可到官方網站查詢自己的目標。賽前的比賽策略擬定,就讓人十分頭痛。以我目前標馬的實力為五分速去換算,可跑 27 公里。但如果以馬拉松配速只跑 27 公里,被追上後體力應該還剩很多。但如果以半馬的配速 4:50 秒計算,約可跑 31 公里,但以半馬跑速跑到 21 公里後,應該就立刻爆掉跑不動了。因此決定前半馬以標馬配速跑五分速,之後再加速到半馬配速,預計應可跑 27.9 公里。只是這三個月來都在練超馬,五分速已經有點陌生,加上這週立夏過後,氣溫急劇上昇,入夜後也常超過 25 度,這些變數讓目標感覺有點不容易達成。

比賽採週六到週日兩天現場報到,台灣區有六千位參賽者,擔心報到程序冗長,所以週六中午就抽空前往會場所在的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已經開始佈置,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報到程序也很嚴謹,必須核對身分證件,並簽署同意書。即使代領也必須攜帶對方的身分證件或影本,但也不能領取號碼布,防杜代跑的行為。

April 24, 2016

第26回 チャレンジ富士五湖 (下)

離開足和田出張所的大休息站,是一段之字長上坡,跑向河口湖與西湖的界山,約在一公里內爬升七十公尺。跑上最高點進入隧道,再出來就是西湖的範圍了。相對於熱鬧的河口湖,西湖比較清幽安靜。湖濱雖然有盛開的櫻花相伴,但可惜仍然看不見富士山。大約跑到西湖北岸的半路,來到第六十公里,這段路因為在中繼站停留,且跑上西湖是上坡路,平均配速掉到六分半。


西湖入口

第26回 チャレンジ富士五湖 (上)

前一天住在河口湖火車站附近的一間小旅館的通鋪,八點多就提早上床休息,也還好日本人都蠻安靜的,雖然斷斷續續的也算是有睡夠。早上兩點鐘輕手輕腳地在旅館樓下吃了早餐,走到火車站預約的計程車已經在等候了。氣象預報今日是陰天,沒想到清晨竟然在下雨,雖然常有在雨天路跑的經驗,但這下想要看到富士山的夢想就破滅了。


路線圖

第26回 チャレンジ富士五湖:賽事介紹

富士山的北麓環繞著五座湖泊,由西往東分別是「本栖湖」、「精進湖」、「西湖」、「河口湖」與「山中湖」,合稱為「富士五湖」。環繞著富士五湖,有一場歷史悠久的超級馬拉松賽,稱為「チャレンジ富士五湖」,今年已經是第 26 屆舉辦了。這場比賽過去台灣的跑者前輩們常常組隊參加,七年前遊歷河口湖時,對於當地的美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也想要來此以雙腳踏遍這美麗的富士五湖。


路線圖

在此簡單介紹本項賽事:

April 21, 2016

大峰山(八経ヶ岳)

日本的大峰山脈位於奈良縣南部,屬於紀伊山地,因產金礦而原名為「金峰山」。此山很早就出現於史書,早在公元 655 年就有修行者入山修煉的記錄,此後皇族與公卿也常上山參拜。中世紀之後登山信仰更加盛行,從吉野一路翻山越嶺抵達熊野,沿路走在大峰山的稜線上,翻越無數高聳的山脈,攀爬陡峭的山路與棧道,此修煉的道路稱為「大峯奥駈道」,路上有七十五個修行的行場,悠久的歷史讓這條步道,被登錄在世界遺產之中,是第一條被列入世遺的朝聖步道。

狹義的大峰山是指「山上ヶ岳」,山頂有做大峰山寺。特別的是此寺廟為男性僧侶的修煉道場,登山口有座「女人結界門」,禁止女人進入,以免干擾男性的修行。相對的鄰近也有座「稲村ヶ岳」,則為提供女性修煉者修行的道場,又叫做「女人大峯」。如此男女有別的登山規制,在古代相當普遍,但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後,目前只剩下大峰山等少數地方還有這種限制。

因其悠久的歷史與登山信仰上的重要性,大峰山為「深田久弥」先生列入「日本百名山」之一。雖然深田先生所指的大峰山,涵蓋整條山脈,但由於主峰「山上ヶ岳」存在著女性規制,因此山友改以攀登最高峰「八経ヶ岳」作為代表。八経ヶ岳海拔 1915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是近畿地區的最高峰,相傳山頂埋藏著八卷法華經而得名。北有標高 1895 公尺的「弥山」緊鄰,南邊是海拔 1894 公尺的「明星ヶ岳」相鄰,因此雖然貴為近畿最高峰,但遠望其實山頭並不明顯。


從観音峰展望台眺望,八経ヶ岳為正中最遠處,稜線上冒出來的小山頭

由於八経ヶ岳位於大峰山脈中央的位置,因此走「大峯奥駈道」從南或北而至,都需要漫長的路程,深田先生就是從洞川溫泉出發,先攀登山上ヶ岳之後,再往南循稜縱走而登頂。從西側的天川村出發,則可走頂仙岳的支稜,爬上弥山而後登頂,此路線較長,難以當日往返,多半以位於弥山東麓的「弥山小屋」為基地,為兩天一夜的行程。在國道 309 線貫通大峰山脈的「行者還岳」後,山友從行者還隧道的西口,開發出捷徑爬上「大峯奥駈道」,接著往西可登頂弥山與八経ヶ岳,使得當日往返得以實現。只是每年冬季,國道 309 線因路面凍結而封路,這條捷徑冬季就無法使用了。今年道路開放的日期是四月十八日,因此安排在路通後就來攀登此山,一圓延遲了兩年的夢想。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4 月 21 日星期四
  • 天氣:陰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昭文社出版之「山と高原地図 大峰山脈 2014」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10.4 公里,+1105m -1105m
  • 航跡圖:

April 20, 2016

日本奈良大峰山脈之「観音峰」

日本大峰山脈之「観音峰」,位於奈良県吉野郡天川村,是大峰山脈的「山上ヶ岳」的西支稜末端的小山頭,海拔 1347 公尺,設置三等三角點基石。観音峰的高度雖然不高,但因位於主稜西側,眺望主稜由北往南從「山上ヶ岳」一望而至「八経ヶ岳」,大峰山脈的主要山峰皆歷歷在目,可說是大峰山脈最佳的展望台。

「大峰山」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早在 2014 年 12 月,參加奈良馬拉松的時候,就計劃前來攀登。但當年冬季豪雪,查詢山友記錄發現積雪及腰,只好放棄攀爬的計劃。今年春天的日本旅遊,正打算造訪大峰山,以完成近畿的三座百名山。

計劃是星期三從關西機場租車開來大峰山的登山口,奈良縣的天川村,星期四再來爬山。登山的前一日,打算住在天川村的洞川溫泉鄉,探訪鐘乳石洞,和女人結界門等特別的宗教建物。只不過關西機場的通關與提領行李相當迅速,領車後一路開往奈良天川村的交通順暢,天氣也是湛藍的青空,下午一點出頭就開到了天川村。想起查詢資料時,有讀到「観音峰」的記錄,便臨時改變計劃,利用好天氣的下午,來攀登「観音峰」。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4 月 20 日星期三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昭文社出版之「山と高原地図 大峰山脈 2014」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6.5 公里,+650m -650m
  • 航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