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01, 2025

我的波馬之路(四):準備

在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中,以波士頓的難度最高,主因來自於賽道和天氣。

賽道方面,雖然以波士頓為名,但其實大部分的路段都不在波士頓市區。起終點不同,起點位於市區西南的 Hopkinton 鎮,一路往東跑回波士頓的 Boylston Street。高度落差是下降約 140 公尺,也因為是起終點距離超過一個半馬,且淨落差超過四十二公尺,不符合 WA 的標準,因此成績不能列入世界紀錄。但不要以爲賽道直降就好跑,波馬一路上下起伏,總計爬升約 250 公尺。尤其是16到21英里(25到31公里)之間,經過 Newton 鎮時,有四大段上坡,合稱為 Newton Hills,最後一道上坡就是著名的心碎坡。這一連串的上坡,剛好就是選手即將面臨的撞牆期,因此與平坦著稱的芝加哥、柏林相比,賽道相對難跑多了。

天候方面,波馬固定在每年的四月第三個星期一,愛國者節舉辦,恰好是初春時節天氣最不穩定的時候。氣溫可以是熱到二十幾度豔陽天的 2024 年,也可以是寒風冰雨零度上下 的 2018 年。而一路向東跑的賽事,風勢的影響相當大。波馬的賽道紀錄,就是在順風之下創下的。最怕風向是從海上吹來的東風,整路破風而行可就苦惱了。

參賽人數超過三萬人的大型賽事,起跑點又是在城外五十公里的小鎮,後勤規劃必須十分完善。三萬多選手的編號,依照報名時的賽事成績由快排到慢,再區分成四大Wave,每個起跑時段不同。大會徵用了附近學校的校車,把選手從Boston Common旁的Charles Street載到位於 Hopkinton 的 Athletes' Village。車程一個小時左右,所以如果沒有在指定的時間上車,很可能會錯過起跑的時段。由於寄物服務只限於終點,不提供從起點回送的服務。而選手只能攜帶指定的透明約A4大小的塑膠袋上車,所以起點要帶的物品就相當局限。許多人都將比賽鞋用鞋帶繫好掛在頸部,身穿預計要丟棄的舊鞋和保暖衣物。大會發的小塑膠袋只裝一些食物和飲料。

賽前設下了高標突破最近五年的最好成績,三小時九分鐘。為了跑好波馬,參考許多 YouTube 的波馬攻略,擬了幾項賽前準備計劃。當然這僅是紙上談兵,實戰後才發現仍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

賽道方面:
為了適應上下起伏的賽道,報名了鎮西堡超馬,來訓練自己爬坡的耐力。也報名了萬金石馬拉松,利用回程的獅頭山,訓練在撞牆期後爬升能力。
配速計劃
參考名教練 McMillan 的影片,將賽道分成四個部分,第一段是約六公里的大下坡,保持馬拉松配速,保守力氣。第二部分到半馬前,維持專注力不躁進。第三部分到31公里開始爬坡,稍微降速,注意不要太費力去追失去的時間。第四部分到終點回到下坡就可以全開了。
天氣適應
波馬天後詭譎難測,也只能聽天由命。但可以預備準備捐獻的刷毛衣和輕薄風衣,因應天氣太冷之下,在選手村等候時穿著。
住宿
波士頓的旅館非常驚人,比賽期間更加昂貴。省錢的方案就是住在郊區,缺點就是多了交通的變數。或是選擇青年旅社,和其他陌生選手共享房間,但就要犧牲睡眠品質。大會合作的旅行社 Marathon Tours & Travel,包下了許多旅館的空房,以折扣價格賣給選手。我選擇了他們提供的,位於MIT校區內的Hyatt Regency Cambridge旅館。雖然離校車的集合點有段距離,但旅館有提供接駁服務。但事後證明,這間旅館不是理想的選擇。
補給策略
波馬後半段有提供 Maurten 的能量凝膠,所以只待三包平常熟悉的 SI 等滲透壓凝膠,在前半馬約每五公里補給一包。
時差調整
波士頓和台灣時差 13小時,扣掉日光節約時間,剛好一個半天12小時,是最難調整的時差。所以提前一週抵達美國,從容的將生理時鐘重設為美東時間。

賽前準備似乎各個面向都顧慮到了,比賽當日的天氣也是理想的15度左右的晴天,但實戰結果成績卻沒能達標,賽後檢討容後再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