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4, 2025

我的波馬之路

今天2026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放榜了,網路上滿滿的跑友曬著參賽資格。驚覺到自己今年的波馬圓夢之旅,已經過了五個月了,於是興起把這趟旅程記錄下來的念頭。

從小就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身材單薄瘦弱,動作也不協調,因此不喜歡運動。小學時父親帶去爬象山,階梯爬到一半就過度換氣而暈倒。大學跟同學去爬大屯山,也要分好幾次才能爬上山頂。直到入伍後,被長官強迫每天下午都要跑三千公尺。從跑跑走走,慢慢練到可以十二分鐘跑完,也開始愛上了這種簡單的運動。

2003年03月,剛退伍時和當兵的同袍,一起到波士頓的語言學校遊學。剛到波士頓的第一印象,就是到處都是波士頓馬拉松的海報。後來老師解釋,每年四月的愛國者節都會舉辦馬拉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比賽當天,老師帶我們去賽道旁觀賽。當時心想別人跑步有什麼好看的。沒想到輪椅組的選手經過後,領跑的選手像一陣風一樣從面前跑了過去,速度比我跑百米還快,連相機都差一點沒拍到。想像他可以用我衝刺的速度跑完整趟42公里多的距離,就讓我的下巴久久合不起來。當時就下定決心,有一天我也要來跑一次波士頓馬拉松!

2003 Boston Marathon

馬拉松談何容易,回國後初入職場,工作十分繁重,只能抽空維持跑步的習慣。直到調職到宜蘭後,空閒時間增多,才有時間認真練跑,也報名了2009年的台北馬拉松。但是當年不知道如何跑完馬拉松,只是土法煉鋼的每週增加跑量。沒有科學化的週期性課表,也沒有適合長跑的鞋子和衣物,更不知道如何配速和補給。九死一生的將近五小時完成初馬後,自以為可以去報名波馬了,卻遭晴天霹靂,原來還要跑進 BQ ,才有資格報名比賽,而已當時的年紀,居然是高不可攀的 3:15 以內。

雖然不再肖想波士頓,但卻也愛上馬拉松,開始四處報名跑馬。當時不知道所謂的Zone 2訓練馬,在小學操場超慢跑的佛系練法之下,跑量慢慢推高之後,成績也逐漸進步。當月跑量穩定超過 180 公里的 2013 年,在神戶馬跑進了 SUB 4 。為了準備百公里的賽事,月跑量超過 300公里的 2016年,在館山若潮馬拉松跑進了 SUB 330 。波士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只靠堆跑量,成績不在明顯進步,於是開始間歇跑、山路跑、節奏跑等等速度訓練,到了2019年一月的渣打馬跑進了 315 。下半年開始跑周期課表,沒想到扎實的跑完16週的課表,就成功在大阪馬拉松跑進BQ了。

但是好事難圓,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波馬停辦了。即使擁有BQ的資格,卻無緣參賽。我也因為嚐到了科學化周期課表的甜頭,想要保持BQ的實力,並且再次突破PB,導致過度訓練的運動傷害纏身。2020年跌倒撞斷了左手尺骨、2021年跑山時扭傷左腳腳踝、2022年嘗試碳板鞋卻沒有調整跑姿,罹患左小腿夾脛症。以至於疫情過後波馬恢復舉辦,卻沒有夠好的成績可以報名。

還好波馬對中年人是友善的,過了四十五歲後,BQ直接砍掉十分鐘。我也在夾脛症的大傷恢復後打掉重練,從七分速開始重新學習跑步。把以往腳跟著地的習慣,轉練成中足著地,減少小腿直接承受的碳板鞋能量回傳的衝擊力道。終於在受傷一年半後的2024年2月,再次在渣打馬這個福地,取得BQ的成績。

2024年9月底,正式收到波馬寄來的通知,得到2025年的參賽資格,內心十分激動。跑步人生24年,從跑不完三公里的弱雞,也能擠身號稱菁英市民跑者的最高殿堂,靠的不是天賦,而是每天換裝踏出家門跑步的恆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