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01, 2013

閂山

「閂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本名為「椚山」,日本人所命名,「椚」與「櫟」的日語同音,是樹木的名稱。但「椚」為日本人自造漢字,日本人退出台灣後,就被改寫為「閂」字。閂山海拔標高 3168 公尺,其上有二等三角點第 1467 號基石,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閂山」不在中央山脈的主脊上,是平行於主脈西側的支稜。山坡因伐木後喪失森林覆蓋,形成箭竹短草原,山形和緩登頂容易,列名百岳「八秀」之一。

「鈴鳴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與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山名由來不詳,但「鈴鳴」語法近似日語,說不定也是日本人所命名。鈴鳴山海拔 3272 公尺,其上有三等三角點第 6373 號基石,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全山也是覆蓋著箭竹短草原,同為百岳「八秀」之一。


閂山

閂山為深邃溪谷環繞的獨立支稜,鈴鳴山北以無明斷崖銜接無明山,南以畢祿斷崖與畢祿山相望,兩山都是難以縱走而至。所幸早年起自環山清泉橋的 730 林道,道路開闢到達兩山的山腳下,閂山登山口位於林道 23.2K,鈴鳴山登山口則在 27.5K,登頂變得十分簡易。但是結束伐木之後,林道逐漸回歸自然,目前林道前半段因為還有果園經營,路況尚有維護,高底盤車輛可通行至 11.7K。但此後的林道仍需步行,增加了不少路程,原本可以單日往返的行程,拉長到至少需兩天一夜才能完登兩山。借道 730 林道,除了可以攀登閂山與鈴鳴之外,也可與無明山、甘藷峰一併來個 O 形縱走。

去年七月畢羊縱走時,在畢祿山頂欣賞到「閂山」與「鈴鳴山」的英姿,因而心生嚮往,但研究紀錄之後,發現必須踢漫長的林道才有辦法登頂,徵詢爬過此山的朋友,都形容林道全程佈滿恐怖的咬人貓、刺藤、芒草而寸步難行,不免令人氣沮。因此想說既然一定要克服這麼惱人的林道,不如一口氣排個北二段 O 型縱走。但北二段全程少水源、缺山屋、無撤退路線,實在不適合獨行,不知要到幾時才能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同遊,只好自己先來趟閂山鈴鳴之旅。

所幸「登山補給站」張貼了一則路況報導,國家公園正好近期派員清理林道,正是適合拜訪北二段的好時機。該報導並指出林道車況不佳,低底盤小轎車最多只能開到 7K,這下單程可多了將近五公里的路程。也由於林道路況不佳,摸早黑開車進入林道似乎不太安全,於是計劃提早一天出發,利用白天開車進林道,停在 7K 處,再步行到 11.7K 紮營。

行程紀錄:

  • 日期:2013 年 07 月 26 日星期五至 07 月 28 日星期日
  • 天氣:晴時多雲午後雷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基隆朝陽隊林前輩李俊民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Day 0: 730 林道 11.7K 車行終點

星期五下午請了假,匆匆忙忙吃了午餐,提起前一晚就整理好的背包,跳上車一點鐘從羅東出發。這條台七甲線已經開得很熟手了,三點十分就來到 730 林道的入口,台七甲線 65K 的清泉橋頭。過橋後立刻左轉進入林道,沒想到一開始就是坑坑疤疤的土石路,還好最近都沒下雨,地面還算乾燥,小心切到一檔慢慢開,還是不斷揚起飛沙。經過環山橋後來到廢棄檢查哨,欄杆已經拉起,可逕自開過去。不久左邊有直下的岔路,是水泥鋪面的道路,但林道是右邊的土石路,路幅開始縮小,且路況也越來越糟糕。開到快要 7K 的時候,兩旁出現幾幢鐵皮屋,牆上還噴漆說登山者請在此下車等字樣。果然沒多久路面就一個凸起的大落差,經過時底盤哀嚎抗議,見到髮夾彎旁有片空地,就將車子停在這裡。從林道入口開車到 7K 停車處,總共花費了四十分鐘。
清泉橋

環山檢查哨

7K 髮夾彎旁空地停車

16:05 整裝出發

先右後轉彎爬上一小段水泥斜坡,經過兩個大型水塔後,來到民宅的後方,屋主正在開懷地高唱卡啦 OK。續行其實路況與前段相比也沒多差,小心駕駛應該還可以再往上推進。

16:30 工寮岔路

路旁兩側出現鐵皮工寮,左前方有平直的岔路,正途再往右後轉彎,岔路口的樹上有鐵牌指標。

16:38 9K 流籠頭

不久先來到路左的矮小工寮,前方就是低底盤車最勉強可以到達的流籠頭了。再往上走路況越來越差,兩旁芒草往中間靠攏,地面不時出現兩條平行的深車轍。此時烏雲密合,遠方傳來雷聲轟響,開始飄下幾絲雨滴。
流籠頭

17:28 11.7K 車行終點

加緊腳步趕到車行終點,再前行已成亂石堆積的登山小徑,趕緊在雨勢轉大前將帳篷搭好。
11.7K 搭營

簡單吃過晚餐後,窩在睡袋裡看小說,山下的民宅,主人仍在忘情高唱。半夢半醒之間,突然聽到身旁傳來唏唏索索的聲響,開燈一看竟是一隻小老鼠,從沒關緊的帳篷外鑽進來找食物。將之驅逐出境,把帳篷拉鍊確實關好後,正要入睡前,大膽的小老鼠竟然咬破帳篷跑進來覓食。再次驅離後,將所有的食物打包好放入背包藏起來,再將帳篷破洞用手套塞住,老鼠總算沒再進來胡鬧。最近狂犬病疫情爆發,真怕遇到染病的野生動物,心情不安地直到兩點多才睡著。這場雷雨也是一直下到半夜才慢慢停止。

Day 1: 林道車行終點出發,經 730 林道至 23.2K 閂山登山口,輕裝往返閂山後,續行林道至 27.5K 鈴鳴山登山口宿營

4:55 出發

今天的目標是攀登閂山,之後推進到鈴鳴山的登山口宿營。一般兩日的閂山鈴鳴行程,住在 25K 工療,就不必攜帶帳篷。但為了提早回到停車處,利用天亮時候開車離開顛簸的林道,只好第一天辛苦一些多走一段路。也因此必須再早一些出發。四點鐘起床後,啃麵包配咖啡當早餐,將沾滿露水的帳篷收入背包之中,往林道深處前進。此時天色漸明,山鳥在枝頭唱歌。林道已成登山小徑,低矮的樹枝不時攔路,連夜的雨水浸溼了整座森林。

4:59 柵欄

不久來到攔車的柵欄,紅底白字的警告牌已經跌倒在地,從左側繞過柵欄後繼續挺進。路旁數條塑膠水管,發出唧唧的水聲。林道路況不佳,不時崩塌地只剩下沿著山壁狹窄的落足點。
柵欄

5:11 過溪

路左寬敞處擺著兩個橘色大塑膠水桶,權充水塔之用,上覆防蟲紗網,引水管從小溪澗接水,小心越過溼滑的溪石,上岸後不久,林道逐漸寬大,繼續沿著塑膠水管前進。

5:28 過溪

靠近第二溪澗處的林道右側,也有個橘色大水桶儲存小溪的引水。再度過溪後,林道路況再度變糟,許多段落路幅縮減到沿山壁不穩定的土路,直到越過一條乾溪谷後,才又比較好走些。天色越來越亮,浸滿雨水的山路,溼氣漸漸蒸騰,彌漫在森林的枝葉之間。

5:52~6:02 工寮地基

林道左側出現水泥地基,應該是舊時工寮的遺址。走了將近一個小時,便在此地稍事休息。
工寮屋基

6:04 營地

再度出發沒幾步,左邊出現一片寬大的空地,早知道就在此休息比較愜意。往林道更內部不遠處,山壁有滴水水源,是不錯的營地。由於沿路低矮的樹枝和兩側密集的植被,經過時露水侵身,掛在胸前的相機也不能倖免,鏡頭一直起霧。
營地

6:11 15K 最後水源

路過營地後不久,山壁掛著一條小瀑布,是抵達閂山登山口之前的最後水源,若是 25K 工寮前的涵洞水源斷水的話,也必須從此背水。經過瀑布水源之後,來到大片崩塌地,已經開闢了高繞路徑,小心通過後林道逐漸寬敞,左邊隔著溪谷,傳來環山部落往來的車聲。陽光照亮森林,霧氣漸漸升高,樹木空隙之間,隱約可欣賞到對岸的大小劍稜線。沿途不時出現一些交通標誌與路旁護石,提醒路人當年伐木時車輛熙來攘往的榮景。
15K 小瀑布

再行不久,路左空地停放著一輛再也無法發動的機車,從此山徑大轉彎,往南腰繞閂山山麓,樹木也漸漸轉變為二葉松林。林道轉向後,對側山脈也從雪山山脈轉變為中央山脈。

7:11~25 17.5K 下耳無溪岔路

清爽的松林圍繞,來到 17.5K 下耳無溪的岔路,也是北二段 O 形縱走的出口,掛滿眾多路條。路口寬闊可紮營,水源必須從 15K 處背過來。此時雲霧快速高升,樹縫中遙望北一段諸峰,好像發爐了一般。才坐下來沒多久,霧氣就全部散去,看到耀眼的陽光心情真是愉悅。提起背包繼續深入林道,接下來的部分路況真是不錯,樹蔭蔽日涼風習習,道路平闊鳥語花香。林道順著山勢和緩腰繞,接著來到六個連續髮夾彎,轉到奇數彎時,可遙望牛背般無明山與金字塔形狀的中央尖山。第四段轉折後路況稍差,小段高繞且出現許多帶刺的懸鉤子。
17.5K 耳無溪岔路

林道一景

8:28~40 第六之字彎轉折點

走到了最後一個轉折點時,時間距離上次休息又過了一個小時,就地找了塊平坦大石休息。繼續出發後,遇到連續幾個崩塌,都有明確的腳點,接著來到「Ω 形」的腰繞路,一路視野漸漸明朗,北一段、北二段可辨。轉到第二個轉折時,林道轉為芒草夾道,仰望閂山稜線高掛天際。
無明山

中央尖山

仰望茶岩山

9:27~40 閂山登山口

快步來到閂山登山口,芒草清理成長形營地,畢竟還是沒趕上雲海湧升的速度,遠山載浮載沈,只剩下頭頂一片青空。
閂山登山口眺望南湖大山

稍微休息片刻,換成小背包出發。起登便是芒草夾道急陡上粘土路,沒多久進入樹林後,出現人高的箭竹,飽含露水的竹葉淋的全身溼透,林隙地有個小看天池,從左邊撥開箭竹繼續往上,離開樹林後視野開闊,前頭稜線上一片清爽的草原,點綴著幾株大樹。
閂山登山口

10:06 上稜看天池

爬上稜線後,一條積水的山溝攔路,跳過去之後左右張望,沒看到傳說中的雨量計。向左轉平緩攀爬著箭竹矮草坡,經過左手邊的看天池後,山徑右轉,繞過 3070 峰之後,緩降到小鞍部,有個草原積水池,從左邊通過。前方的 3125 峰,稜線右半邊是樹林,左半邊為草坡。爬上稜線的樹林裡,開始鑽行於人高的箭竹林中。
3125 峰

10:35 巡邏箱

飽含露水的箭竹,沒多久就讓人全身溼透,一路蛙泳陡上,經過跌倒在地的巡邏箱後,終於越過 3125 峰,離開樹林來到閂山前的鞍部。
巡邏箱

10:58 看天池

鞍部的看天池只有半滿,可以直接通過,若是滿水時,可從左側箭竹叢中繞過去。經過看天池後向右往稜線靠近,前方閂山平緩的山頂已經近在咫尺,也是半邊樹林半邊草坡的模樣。只可惜道路是開在稜線的人高溼密箭竹叢中,不是從左側的矮草坡上攻。
看天池

閂山

11:17~40 閂山

穿越箭竹林登頂後四下茫茫,展望只剩下隔著碧綠溪谷的人待山山腰。3168 公尺的閂山,擁有 1467 號二等基石,理論上展望絕倫,但腳步趕不上夏山水氣湧升,只能望著頭頂快速飄蕩的白雲興嘆了。休息過後循原路下山。
閂山的基石

人待山山麓

12:55~13:08 閂山登山口

登山口已經有兩隊北二段的山友正在午餐,其中高雄的九人隊預計走四天,也是要到林道底宿營。另一三人隊走五天,今晚要住工寮。接下來的林道,漸漸從腰繞閂山移向腰繞人待山,一路緩下往兩山之間的鞍部前進,25K 工寮就位於鞍部的平台。感謝前兩週太管處清理過路徑,沿途的芒草與有刺植物都已經陣亡倒地,不再構成威脅。 小心通過一片大石崩壁後,越過一條乾涸的小溪溝,路左出現一片空地,可以充當工寮客滿時的營地之用。接著鑽過倒木的樹洞後,右側山坳有塑膠水管接引的泉水,水勢盛大應該是穩定的水源。
清爽的林道

工寮的水源

13:34 磚造水塔

再前行不久,右側山壁的凹角處有座磚造水塔,裡頭乾涸無水。續前行鑽入濃蔭之中,沿著橡膠水管前進,不久森林左側空隙,可以望見工寮的屋頂。
無水的水塔

13:48 25K 工寮

芒草岔路左轉小段路,到達工寮瞻仰一番,有客廳廚房多間寢室與廁所。屋頂與牆壁完整,但窗戶只有活動式鋁板擋風。回到岔路口往鈴鳴山登山口前進,初時林道路況不差,但路基流失的場所越來越密集,必須多次小段高繞。此時烏雲漸漸密合,遠方傳來隱隱雷聲,密林中一隻雄帝雉正在散步。
工寮

林道上散步的帝雉

14:05 26K 崩壁

來到 26K 崩塌處,踏足點為砂礫地不甚穩固,藉由繩索輔助小心通過。續接林道後,小段高繞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崩塌地再過 500 公尺左右,左側山壁有滴水水源。再走一陣子之後,地面出現一些曳木的鋼纜。
26K 崩壁

15:05 27.5K 鈴鳴山登山口營地

快到終點時,大雨開始落下,冒雨趕到一處小平台,是登山口的第一營地,接著往前走幾步,再從左邊芒草縫中小段高繞,再降到另一處平台,是為第二營地,兩處營地面積不大,各只能約容下四頂四人帳。第二平台營地續行,左側山壁路條密集處的溪溝,即為鈴鳴山登山口,可在此取水。也可下切到溪谷取水,來回約十分鐘。

雨中迅速將帳篷搭好,沒多久雨就停了,這場午後雷雨只持續了一個小時,真是倏來倏去。接著一位高雄九人隊的大哥也到了,他因為多年前去過閂山,這次就放棄登頂直接到營地報到。聊了一會,他們的協作員也到了,全隊等到六點半將近天黑才到齊。煮了豐盛的晚餐來享用,天一黑就鑽進睡袋休息。

5 comments:

  1. 您好,過兩天也要走閂山鈴鳴,原本考慮雇接駁車,但單程2000對三人隊來說負擔不輕,打算開1.6的小轎車進730林道,依您的敘述,到9K流籠頭應該是OK的,還是6~7K打住比較保險一點呢? 謝謝 :)

    ReplyDelete
  2. 小心一點慢慢開,到 6~7K 應該沒問題,再往上走到流籠頭的路況也還可以。只是您們三人又有裝備,可能會比較重一些,這樣傷到底盤的機會也大多了。

    ReplyDelete
    Replies
    1. 有讀到最近的記錄,25K 工寮前的水源已經沒有水了,所以可能要在 15K 取水背過去。

      Delete
  3. 謝謝您,謝謝!! :)

    ReplyDelete
    Replies
    1. 不客氣,祝您們玩得愉快,平安下山!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