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9, 2012

「窖寮山」小 O 亂亂走

窖寮山位於宜蘭縣頭城鎮,又稱溪邊頂山,因鄰近「窖寮」而得名。海拔標高 737 公尺,其上有三等三角點第 1011 號基石。窖寮山屬於雪山山脈被大溪川切割出來的支棱,雪山山脈由叢雲山連接 740 峰之後,往西北接三方向山為其主稜,支棱往東北接連窖寮山、七兄弟山以及鷹石尖。攀登窖寮山的路徑,一般岳界多由大溪出發,縱走此稜線後,由叢雲山下龜山,或反方向而行。宜一縣道 1.6K 與 2.1K 處,另有兩處登山口,2.1K 登山路徑為水路,需搠溪而上,因久無人行,去年五月由此下山發現布條老舊,路跡不清楚。1.6K 登山路徑查到最近的紀錄,去年八月基隆林先生曾經走過,路況似乎不差。

鷹石尖到叢雲山的縱走,去年五月完成了鶯石尖到七兄弟山這一段,月初完成了龜山上叢雲山這一段,還剩下窖寮山到叢雲山這一段還沒走過。去年六月藍天隊重新整理了整條稜線,路條與指示牌都已完備,路跡也相當清楚,其後北岳也多次率隊來訪,有興趣來訪的山友可要趁早來走動。這週天氣都不錯,週四下午剛好有空,請了假外出走走,若要補走叢雲山到窖寮山,時間並不太夠,於是計劃從宜一縣道 2.1K 上山,1.6K 下山,來個小 O 型縱走。

行程紀錄:

早上還是艷陽天,到了下午就烏雲密佈,一點鐘開車從羅東出發,上高速公路從頭城交流道下來,接濱海公路過大溪火車站後,注意宜一縣道的指標左轉,穿過明山寺的牌樓和平交道後,開上蜿蜒的山路。將車子停在 2.1K 處路旁,整裝好後出發。

14:00 2.1K 登山口

這個登山口就在小溪旁,既沒有路條也沒有標示,還好我上次來過,確認是這裡沒錯。開步走之後才發現忘了戴手套,小段陡上之後就來到溪邊,紀錄上要一路上搠到竹林,溪旁忽左忽右的掛著一些老舊的路條,路徑也是不斷的左右切換。
登山口
搠溪而上

14:15 切離溪溝

越往上走兩岸越來越窄,看來勢必要下溪涉水而上,看了看小溪的左岸植物並不茂密,決定上岸改走陸路。接著自行找路,往高處走去,爬到接近稜線的時候接到舊路,樹上出現了殘破的路條,再往上一大叢芒草攔路,紀錄上要往左繞上稜線,但此路也是芒草掩徑。於是決定強攻芒草堆,對準上方開闊的稜線上鑽。

15:10 上稜

經過十五分鐘的奮戰,終於擠上稜線,上稜後右轉,朝窖寮山方向前進。稜線路宛如康莊大道,路條十分密集。先爬上一座芒草假山頭,眼前可以眺望渾圓的窖寮山,再拉繩而下進入雜木林。行走間,路中間一對山羌被我驚動,大吼一聲往兩旁竄入密林,我也被嚇了一大跳。
眺望窖寮山

15:30 岔路右轉

來到岔路口,有指標右轉窖寮山,再五分鐘可達。

15:32 岔路通往叢雲山

沒多久又遇到岔路,右轉窖寮山再走三分鐘,直行往叢雲山。

15:35 窖寮山

路旁小高地發現窖寮山的基點,三等第 1011 號,腹地十分狹窄,四周芒草圍繞,僅北、西、南三面略有展望。

北面俯瞰七兄弟山稜線

15:50 下山

天色漸黑且風勢凜冽,稍微休息後繼續往前,循路條泥土路陡下。

15:55 小鞍部

陡下到一個小鞍部,指標註明前行通往叢雲山,左轉接先前 15:32 的岔路。看來是錯過了下 1.6K 的稜線。研究地形發現右邊是條乾溪溝,決定右轉過去探路。溪溝的石塊長滿青苔,小心落腳慢慢下行,下降約一百公尺後,發覺地面有藍色塑膠布條碎片,心情更加篤定。於是繼續沿溪溝下行,只是沒多久石縫間開始冒出泉水,溪溝漸漸變成小河,一些冒然下溪而遇難的舊案開始浮上心頭,不禁有點擔心。於是上到小溪右岸找路,還好沒多久發現地上有黑色塑膠水管,便順著水管前進。

16:30 農地

水管路帶領我來到一塊農地,前進有防止野獸進入的繩網圍住,只好爬上矮樹越過繩網。進入竹林後走一小段,又遇到另一片繩網,前方宜一縣道已經隱約可見,只好再爬樹一次以越過繩網。

16:40 接回宜一縣道,明山寺 164 號電桿,右轉踢馬路。

16:45 1.6K 登山口

路過 1.6K 登山口,有指標和路條,看似康莊大道,早知道就從這裡上下山。

16:50 回到停車處,將身上大小割傷整理好,驅車回家。

這趟窖寮山,上下山都沒找到傳統路徑,只好自己亂開路,還好山神眷顧,沒有送掉小命。這條路線還有 0K 上叢雲山、窖寮山下橋板湖山、宜一縣道上外大溪山等路徑還沒探訪。但我想若沒有前輩來清路,是不會再來亂走了,畢竟好運氣不是常常有的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