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4, 2014

奈良マラソン 2014

為了體驗身為跑者的尊榮待遇,每年都到日本跑馬拉松,今年計劃參加第五屆的奈良馬拉松。這場馬拉松採先報先得制,雖然外國人另計名額,不必跟日本人搶報名,但也是開放沒幾天就額滿了。確定報名成功後立即著手安排機票與住宿,星期三就飛到了日本,這幾天都住在奈良。這個古都早在九年前就已經來過,但季節不同感受也不同。每天晚起四處輕鬆地漫步,讓這幾週訓練的疲勞慢慢的恢復。

週六下午午餐之後,步行前往會場所在的鴻ノ池陸上競技場與 K 君夫妻會合,辦理報到手續,再到旁邊的 Expo 參觀。這個展覽會場以奈良土產為主,路跑裝備為輔,雖然提供不少的折扣,但我們都沒有添購器材的需要,晃了一圈就回旅館休息了。


鴻ノ池陸上競技場

December 13, 2014

若草山

若草山位於日本奈良県奈良市,海拔標高 342 公尺,由三層斗笠形狀的山頂構成,又俗稱為「三笠山」。山麓覆蓋著青翠的草地,可鳥瞰奈良市街,山頂所見的奈良夜景,被封為新日本三大夜景之一。這次日本之行,除了要參加奈良馬拉松之外,原本還打算攀登近畿最高峰「大峰山」。雖然帶全了雪地裝備,但今年日本的降雪異常豐富,參考多篇最近的記錄,一些山友回報積雪及腰而登頂困難,只好打消攀爬大峰山的計畫。

既然無緣攀登「大峰山」,想起上回來到奈良,因為下大雨而取消「若草山」的行程,這次正好可以補回來,也彌補無山可爬的遺憾。就決定改爬這座奈良市郊的名勝。原本打算賽後再來遊歷,作為跑完馬拉松排乳酸之用,但氣象預報今天的天氣較佳,就挪到今日出發。

早上九點鐘從飯店 check-out,將行李拖到下一家旅館寄放,再到火車站東邊等公車,搭乘開往春日大社的班次,在東大寺前方下車。往公会堂的方向前進,再左轉從其右側繞過,來到連結春日大社與東大寺之間的小路,若草山的登山口就在路右的階梯上方。


若草山的登山口

November 24, 2014

2014 屏東單車國道馬拉松

涼風吹起,又到了跑馬的季節,查閱路跑行事曆,十一月份的比賽選項很多。屏東這場賽事舉辦多年,向來評價不錯,年初在高樹鄉參賽的經驗,難忘屏東鄉親的熱情,就拉著 D 君一起報名。週六下午搭乘高鐵從臺北出發,在左營轉台鐵抵達屏東市。比賽會場就在火車站左前方的慈鳳宮媽祖廟,還沒到比賽時間,會場附近就已經封路在佈置場地了,探勘了出發點的地理位置後,轉往預定的飯店休息。


比賽會場舞台所在地:慈鳳宮


廟門佈置的 Q 版媽祖

November 08, 2014

南湖群峰:第四日,自南湖下圈谷出七一〇林道

今天要從南湖山莊下山,除了爬上下圈谷頂端的南湖北山北峰,和多加屯山這兩道陡坡,幾乎都是下坡的路程。國家公園在山莊設立的里程樁為 21K,就把回程當成一場半馬吧。


告別溫暖的小屋

行程紀錄:

November 07, 2014

南湖群峰:第三日,東峰、馬比杉山

「南湖大山東峰」位於宜蘭縣南澳鄉、花蓮縣秀林鄉與台中市和平區的交界,屬於中央山脈北一段。海拔標高 3632 公尺,也是宜蘭縣最高峰,未設置基石。板岩構成的山體寸草不生,西側面臨南湖上圈谷,南北兩側分別被大濁水南溪與北溪侵蝕而形成斷崖,形勢相當險惡,故列名百岳「十巖」之一。「馬比杉山」又名「麻眉山」,位於宜蘭縣南澳鄉與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屬於中央山脈北一段,也是百岳之中地理位置極東者。海拔標高 3211 公尺,設置一顆三等三角點第 6336 號基石。山頂平坦寬闊,山徑無巨石攔路,故列名百岳「九平」之一。


馬比杉山

攀登馬比杉山有兩條路線,其一走稜線路,從東峰經過亂石堆疊的陶塞峰與東南峰,而降至馬比杉山前鞍而後登頂。另一條路線,走稜線南側的大濁水南溪河床,下搠至石洞獵寮附近,再腰繞至前鞍。也可走稜線路去河床路回,或相反,以形成 O 型路線。由於通往馬比杉山的道路漫長又危險,曾發生多起山難,除了有志完百的山友,人氣不如南湖其餘群山。但路線上或有積石磊磊的岩場、淺草如茵的鞍部、大濁水南溪上游的阿爾卑斯風情,其實相當值得遊歷。今日計劃從上圈谷出發,攀登東峰之後,走稜線路抵達馬比杉山,再從大濁水南溪上攀東峰鞍部,回到上圈谷。

行程紀錄:

November 06, 2014

南湖群峰:第二日,南湖北山、南湖大山主峰、南峰、巴巴山

「南湖北山」又稱為「巴油山」,屬於中央山脈北一段,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的交界,海拔標高 3536 公尺,設置有三等三角點第 6330 號基石。因為山體遼闊而山頂平廣,尤其從蘭陽平原眺望,更顯得氣勢崇高,故列名百岳的「十崇」之一。「南湖大山南峰」,屬於中央山脈北一段,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與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海拔標高 3505 公尺,無基石。山頂積石磊磊,遠望尖銳的岩峰突刺入天際,形勢相當險惡,故列名百岳的「十巖」之一。「巴巴山」屬於中央山脈北一段,位在主稜略偏東側的位置,行政區劃為花蓮縣秀林鄉。海拔標高 3449 公尺,置有三等三角點第 6339 號基石。因山勢和緩,容易順路攀登,故列名百岳的「八小巒」之一。


位於中央尖山前排的鋸齒稜線,右邊為南湖大山南峰,左邊為巴巴山

今日的行程,預計從審馬陣山屋出發,上切回主步道後,經審馬陣草原抵達南湖北山,再翻越五岩峰至南湖大山北峰,爬下下圈谷將重裝放置在南湖山莊,輕裝前往攀登南湖大山,再往返南峰與巴巴山之後,回到南湖山莊住宿。

行程紀錄:

November 03, 2014

南湖群峰:第一日,思源埡口至審馬陣山屋

「南湖大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屬於中央山脈北一段,海拔 3742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南湖大山的山形雍容雄偉,眾多副峰簇擁薈萃,從任何角度眺望都顯得氣勢磅礡,深具帝王之相,列名台灣百岳中的「五嶽」之一。南湖大山最特別的地形在於擁有許多冰河遺跡,尤其是主峰東北側與東峰之間並列的兩個圈谷,每個通過五岩峰考驗的登山客,站在圈谷上緣親眼目睹這優美又遼闊的 U 形谷地時,無不讚嘆於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由於正面迎接冬季盛行的東北季風,南湖大山在台灣山岳中以豪雪著稱,春夏之交冰雪消融,滋養了無數高山植物,圈谷宛如天堂的花園,更擁有許多以南湖為名的特有種植物。


南湖上、下圈谷

群山簇擁的南湖大山,彙集眾多山峰,除了主峰之外另有六座也被列入台灣百岳之中,規模堪比玉山群峰。這廣義所稱的「南湖群峰」分別是「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南湖大山東峰」、「馬比杉山」、「南湖大山南峰」與「巴巴山」。由於南湖大山的基體龐大,傳統攀登路線從「思源埡口」走七一〇林道,於 6.8K 處上切至南湖的西稜,經「多加屯山」、「審馬陣山」、「南湖北山」,再翻越「五岩峰」後抵達南湖下圈谷,要走到第三天才能登頂。若要遍臨群峰的全部七座百岳,一般要安排五天的行程。「南湖群峰」加上「中央尖山」,就是岳界所稱的「北一段」,是至少要走七天的高級艱難行程。

五年前攀登南湖大山時,結識的一班山友,相約有朝一日要一起來走這「北一段」。雖然日後一起爬山時,總是會提到這個約定,但要約到大家都有空的一週空擋,實在相當困難,是以夢想中的北一段一直無法實現。今年初遊歷羅葉尾山、平岩山等台七甲沿線的中級山時,近距離欣賞到南湖群峰雄壯的姿容,心中一股想要再次造訪的念頭實在難以遏抑,便計劃今秋要來重遊舊地。由於是獨行且沒有搠溪的經驗,也不曾在台灣走過超過四天的縱走,就決定去掉中央尖山,只走南湖群峰這七座百岳。因為一個人走比較容易控制時間,研究一般「南湖群峰」五天的行程,似乎可以壓縮成四天,網路上也不乏走四天的紀錄。後來也順利申請到山屋的床位,少了帳篷的重量走四天應該不難。就決定在秋高氣爽的十月底,來走這趟南湖群峰的四日之旅。

預計行程:

  • Day 1:710 林道入口 → 6.8K 登山口 → 松風嶺 → 多加屯山 → 木杆鞍部 → 雲稜山莊 → 審馬陣山 → 審馬陣山屋
  • Day 2:審馬陣山屋 → 南湖北山 → 五岩峰 → 南湖大山北峰 → 南湖山屋 → 主東鞍部 → 主南鞍部 → 南湖大山主峰 → 主南鞍部 → 南湖南峰岔路口 → 往返南峰、巴巴山 → 原路回到南湖山屋
  • Day 3:南湖山屋 → 上圈谷 → 南湖東峰鞍部 → 南湖東峰 → 陶塞峰 → 南湖大山東南峰 → 岔路口 → 馬比杉山 → 岔路口 → 大濁水南溪 → 陶塞山屋遺址 → 東峰鞍部 → 南湖山屋
  • Day 4:南湖山屋原路回到 710 林道入口

航跡圖:

行程紀錄:

October 15, 2014

基隆山

基隆山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海拔 588 公尺,安置一顆三等三角點 1109 號基石,列名台灣小百岳之一。原名為「雞籠山」,相傳因形似雞籠而得名,某些角度觀之也像橫躺的孕婦,而有「大肚美人山」的別名。基隆山屬於基隆火山群但並未噴發,乃是侵入岩體受侵蝕而露出於地表。由於地質堅硬,加上東北季風盛行,高大樹木不易生長,此山植被以芒草為止。登頂之後四面展望毫無阻隔,依山傍海披襟當風,自是十分快意。登山口位於九份的隔頂,鋪設完備的石階,一路通往山頂,落差約兩百六十公尺。另有支線步道從西側腰繞通往反射板,再往上爬接回主線步道。由於登山口的停車場容量較小,攀登此山當以搭乘公車為宜。


大學時期曾多次遊歷九份、金瓜石,此山獨特的造型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因為其他地方都玩過了,反而不想為了爬階梯,專程到此爬山。九份紅起來之後,假日遊客滿溢,更不想來此人擠人。不過最近讀到藍天隊的記錄,從青雲殿起登,可走遍基隆山西峰、主峰和東峰,免除一路爬階梯的無聊,今日氣象預報東北季風稍緩和,便起心按圖索驥來走一番。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10 月 12 日星期日
  • 天氣:陰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藍天隊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September 16, 2014

2014年第三屆『臺灣至善盃』光橋夜跑全國馬拉松賽

由臺灣至善路跑協會舉辦的光橋夜跑馬拉松,今年已經邁入第三年了,是和台南安平的星光馬拉松並列的南北兩大夜跑盛會。與安平的港灣夜色不同,而以城市夜景與橋樑光廊為號召,但卻因為臺北炎熱的夏夜,讓我猶豫不敢參賽。今年的比賽特別延後到中秋節過後才舉辦,心想氣溫應該比較涼爽,就拉著 D 君一起報名。

比賽的會場位於光復橋堤外公園,路線是往南跑到華中橋後折返,跑上新北環快後一路往北跑到三重龍門路,再折返回到華中橋,來回兩趟再回到會場。搜尋去年的比賽記錄,許多跑友都反應里程似乎少了兩公里,但我用 Google Map 丈量路線,應該是有滿 42.195 公里,再到協會的臉書上詢問,確認里程應該無誤,這才放心報名參加。

September 08, 2014

Poems By Heart from Penguin Classics

一直想像朗誦中文詩一樣,偶爾也可以落一兩句英詩,曾買了本簡易的詩集來學習,但只背了一兩首就放棄了。直到最近發現一個相當好用的背詩程式:Poems By Heart,裡頭內建男聲與女聲的朗讀,多聽別人念幾遍,利用克漏字學習的方式,很快的每天抽個空,不到兩週就學會十來首詩了。

界面相當簡單,右邊的側欄可挑選詩,左邊的側欄則區分沒學過、正在學、已會背和推薦的詩。底下的選項則可購買新的詩,以及依照作者來排序。每首詩都分成 easy、moderate、hard、very hard 四種難度。

September 04, 2014

モンベル ダウンハガー900 #3 (Montbell Down Hugger 900 #3)

今年的日本登山之旅,順利完登南阿與中阿九座百名山,欣喜之餘當然要到 Montbell 血拼一番來犒賞自己。之前逛過位於東京的 Montbell 直營店,有新宿南口店、渋谷店和品川店,都嫌面積太小,逛得不過癮。原本預計要去位於南町田,號稱有 900 坪的直營店朝拜,但電車去一趟就要花掉將近一小時,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展示面積達 280 坪的恵比寿店。
 

 

August 30, 2014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15-Inch, Mid-2014

一直在想把使用三年的 Macbook Air 換掉。雖然只是文書工作為主,但是照片批次縮小尺寸、軟體接環景圖等,都會慢到可以去煮杯咖啡。邊打字邊聽音樂,也是常常跳針。網頁出現 Flash 程式風扇就會像飛機起降一般。硬碟的容量也剩下不到 10G,常常跳出警示叫我清理硬碟的空間。本來想要將 Mac Mini 轉移為專門播放音樂的 Server,買一台 iMac 以供家用,畢竟 MBA 還是有移動方便的優勢。但這樣還是無法解決 MBA 的速度問題,因為不想把工作分在兩台電腦處理。還是決定再買一台新的筆電,舊的 MBA 可以專職音響的工作。

自從 Macbook Pro 用上視網膜顯示器之後,機型也從新設計,重量大幅減輕,MBA 除了價格之外,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當然這次換機的目標就放在 MBP 了。只是 MBP 卡在 INTEL 的處理器推出進度落後而久未更新,預計可能要等到 2015 年中以後才有新的處理器可供使用。但等不到明年了。又聽說在日本買蘋果比較便宜,到官網查詢一下果然如此,台灣的筆電加稅價,和日本的未稅價相比,大概可以差到一萬元,且越貴的機種價差越大,這下不好好利用來日本旅遊的機會,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所以昨天才剛從下山,就立刻搭車回東京,就是要利用最後一天來血拼一番。早上先去恵比寿的某家強盜窟被搶劫一番,下一站就到銀座的 Apple Store 參觀。

August 09, 2014

御嶽山(下):再登剣ヶ峰,走黒沢口下山

今天預計從黒沢口下山,到七合目搭乘纜車,預計大約兩個小時的路程。下山的巴士十點發車,就算纜車沒開,走到六合目也只要多四十分鐘,因此時間相當寬裕,不必早起。


ニノ池

August 08, 2014

御嶽山(上):走開田口上山,遊遍五個火山口後登剣ヶ峰,住宿於ニノ池新館

「御嶽山」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岐阜県的交界,就在地圖上長野県往西突出的尖角上。海拔標高 3067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為獨立峰,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御嶽山」是一座活火山,東西寬度超過三十公里,為擁有廣大基部的成層火山,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獨立山塊。御嶽山的噴發始於第三紀(6600 萬年前〜258 萬年前)的初期,最早起源自摩利支天山的噴火,接著擴展到「三ノ池」、「二ノ池」與「一ノ池」的火山口爆發,形成複式火山。三ノ池火口的活動減緩下來之時,「四ノ池」與「五ノ池」接著噴發,最後一ノ池再度活躍,形成中央火口丘。「御嶽山」廣大的山頂部,略呈直線地散佈著這五大火山口,最高點在一ノ池南邊的「剣ヶ峰」。三ノ池西南則有高度 2959 公尺的「摩利支天山」。四ノ池的北邊則是「継子岳」,高度 2859 公尺。廣大的山麓搭配山頂部多個火山口,有如皇冠般的造型,無論從哪個地方眺望,無不能感受其王者的氣勢,也難怪得到「御嶽」的尊稱。


自甲斐駒遠眺「御嶽山」

日本有歷史記錄以來,都不曾觀察到「御嶽山」的火山活動,本來已被歸類為死火山,但 1979 年 10 月 28 日的凌晨,剣ヶ峰西南山麓突然大爆發,震驚全日本,火山灰甚至遠播及關東地區。後來火山活動逐漸停止,登山的限制到 1983 年才解除。

在自然生態方面,由於是高聳的獨立山塊,植物的垂直分佈清楚分明,受惠於自古木曽地區禁止伐木的規定,山麓的原始森林鬱鬱蔥蔥。直接攔截南來的水汽,雨量十分豐富,形成多達 1200 條瀑布,更孕育了許多特有種的動植物。夏季雪解注入各大火山口,其中海拔 2905 公尺的二ノ池,是日本最高的湖泊。

如同日本各地的名山,「御嶽山」也有深厚的信仰傳統,甚至有將「立山」或「白山」擇一代換,納入日本三霊山的說法。登山道上,不時可遇見神道教的分支,「御嶽教」的信徒,其特殊的白衣、斗笠與金剛杖。兩百多年前尾張國出身的「覚明行者」,是個相當喜歡爬山的和尚,木曽地區的名山大川,都有他的足跡。無奈想要攀登御嶽山的時候,卻得不到教會的許可,就與山下的居民共謀,偷偷開了一條新路,從黒沢口上山。翌年在整修山道時,染病而在二ノ池畔往生。可說是解放「御嶽山」的登山限制,開啟信仰參拜的先行者。

「御嶽山」的攀登路線眾多,共有五線六個登山口,南方的「王滝口」起登於王滝村的田ノ原,海拔 2160 公尺,是距離山頂最短的路徑。東側的「黒沢口」由「覚明行者」開闢,是歷史最悠久的路線,沿途密佈著石碑佛像,充滿宗教氣息。纜車開通後,起登點提高到七合目附近的飯森駅,大幅減輕登山的辛勞。東北邊的「開田口」,登山口位於開田高原的滑雪場,海拔只有 1300 公尺。是沿著舊時営林署的巡山路線,所開闢的登山小徑,也是唯一與信仰登山無關的路線。這條登山道是御嶽登山之中最長大的一條,需要正統的登山技術,是以利用者較為稀少。位於北方日和田高原的「日和田口」,攀登「御嶽山」最北邊的山頭「継子岳」。西北邊的濁河溫泉有兩個登山口,「胡桃島口」與「小坂口」,攀登五ノ池旁邊的「飛騨頂上」。


「御嶽山」眾多的登山路線

這次日本之旅整整放自己兩個禮拜的假,專程全部都拿來爬山,週日就要回台灣了。原本剩下的這兩天是預備日,結果計劃執行進度百分百,完全沒有動用到預備日,正好拿來爬御嶽山。由於交通十分便利,又有纜車可供利用,其實是可以選擇當日來回的。但搜集資料時,發現山頂附近分佈著許多間山小屋,尤其是位於日本最高湖泊旁的ニノ池本館,感覺是非住不可。新館雖沒有面臨湖水但可以網路預定,只好退而求其次改訂新館。路線選擇上,由於心裡有點想挑戰一下困難一點的路線,就挑選最長大的開田口上山。測試一下自己經歷過「黒戸尾根」、「大樺沢二俣」、「池山尾根」等等動輒兩千公尺左右的長陡上之後,還有沒有餘力挑戰這條上昇一千七百公尺的路線。下山後還要搭電車回東京,就選擇交通最便利的「黒沢口」,給路線帶來一些變化,避免原路上下山的無趣。最後就定案為從開田口上山,住宿於ニノ池新館,登頂剣ヶ峰之後,從黒沢口下山,成為兩天一夜的行程。

August 07, 2014

中央アルプス中部縱走(三):攀登木曽駒ヶ岳,走「福島Bコース」下山

「木曽駒ヶ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上松町、木曽町與宮田村的交界,海拔標高 2956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是日本中央アルプス(木曽山脈)的最高峰,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日本以駒ヶ岳為名的山岳相當多,最高的兩座「甲斐駒」與「木曽駒」,隔著伊那谷地相望,因此「木曽駒」另有「西駒ヶ岳」的別名。山頂附近眾多高度超過 2800 公尺的山頭,木曽前岳、中岳、伊那前岳、宝剣岳等等,簇擁著主峰,遠望顯得氣象雍容。


自仙丈ヶ岳眺望木曽駒ヶ岳

攀登木曽駒ヶ岳的路線眾多,最短路徑利用全年無休的纜車,從海拔已達兩千六百公尺的千畳敷出發。縱走的路線,從北方的桂小場起登,經将棊頭山走馬ノ背登頂。南方的縱走路已於昨日稍作介紹。從木曽地區則有四條路線上山,分別是兩條起於木曽町的福島A與B路線,與另兩條起於上松町的上松A與B路線。四線於山頂西側的鞍部「玉ノ窪」會合。由於下一站「御嶽山」的登山口位於木曽福島,所以選擇通往木曽地區的路線下山。而四條路線只有福島B路線的登山口有巴士抵達,就選擇此路線作為下山之路。

August 06, 2014

中央アルプス中部縱走(二):攀登空木岳,續往北縱走至木曽頂上山荘

「空木岳」位於日本長野県駒ヶ根市與大桑村的交界,海拔標高 2864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屬於日本中央アルプス(木曽山脈),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初夏時節從伊那谷的方向眺望,山頂部分殘雪初融,露出的岩石肌理,恰似盛開的「空木」白花,因此而得名。相傳日本平安時代的武將木曽義仲,曾從稱為「木曽殿越」的鞍部,翻越木曽山脈,鞍部附近的湧泉,因此命名為「義仲の力水」。

空木,或稱卯木的花朵:
Deutzia crenata for. plena's flowerage 02.JPG
"Deutzia crenata for. plena's flowerage 02" by Dalgial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Licensed under CC 表示-継承 3.0 via ウィキメディア・コモンズ.

空木岳坐鎮在中央アルプス的中部,是南北縱走時必經的山岳。從縱走之外,單登空木岳的登山口有二,其一位於駒ヶ根高原,從東邊走池山尾根而登頂,是我昨天利用的途徑。另一從JR中央本線的倉本駅出發,循西側支稜爬上木曽殿越,再往東登頂。山頂附近的山小屋有兩間,分別是西側鞍部的「木曽殿山荘」與東側山頂附近的「駒峰ヒュッテ」,前者採預約制,後者無水源且不供餐。


自本谷山眺望空木岳,依稀可想像山頂「空木」的雪形

從空木岳至木曽駒的縱走路,東有南アルプス,西有御嶽山、白山、乗鞍岳等,這些名山時時相伴。花海、危崖、圈谷、眺望等目不暇給。以半路上的「檜尾岳」區分為前後兩段。前段從「東川岳」之後,需翻越「熊沢五峰」等大小五座山頭。後段將經過「濁沢大峰」的三片峭壁,與攀登「宝剣岳」危險的岩場。如果遭遇惡劣的天候,撤退的路線可選擇,從檜尾岳往東走支稜下山,或從極楽平下切至千畳敷。

August 05, 2014

中央アルプス中部縱走(一):自駒ヶ根高原出發,走池山尾根,抵達駒峰ヒュッテ

日本的中央アルプス,原名為「木曽山脈」,位於長野県南部,左右被木曽川與天竜川包夾,南北長 90 公里,東西寬 20 公里,主峰的木曽駒ヶ岳海拔 2956 公尺。在日本三大阿爾卑斯山脈之中,規模最小高度也最矮。中央アルプス位於中央構造線的東側,是板塊褶曲隆起的山脈,細長的形狀與其餘兩座阿爾卑斯山脈不同,沒有複雜的支稜,顯得較為單純。分為三大部分:北部山地、中央山塊與南部山地。其中的中央山塊,從主峰開始往南經中岳、宝剣岳、檜尾岳、空木岳、南駒ヶ岳、越百山,高度超越森林線之上,岩峰、圈谷、殘雪、花海、草原,一派阿爾卑斯的風致。但從遠處眺望,除了尖銳的宝剣岳刺穿天際之外,其餘的山頭大多圓潤平緩,缺乏個性化的特徵。


自本谷山往西眺望中央アルプス的中央山塊

由於距離首都圈很近,且纜車開通後,單憑大眾交通工具,就可抵達海拔兩千六百公尺的千畳敷,方便老弱力衰者,也能輕鬆享受高山的風景。但卻因為太過平易近人,反而使人輕易忘記登山活動的風險,導致山難事件層出不窮。去年七月一團二十人的韓國山友,不顧山莊莊主的警告,執意在惡劣的天候之下攀登宝剣岳,因為裝備不足而發生意外,三名山友不幸失溫凍死。

中央アルプス擁有「木曽駒ヶ岳」、「空木岳」、「恵那山」三座百名山,「恵那山」已於日前利用兩天的時間重裝完登,其餘的兩座位於中央山塊,打算利用縱走的方式,以三天兩夜的時間來完成。一般縱走中央山塊的行程,多半利用纜車抵達「木曽駒ヶ岳」山頂下方的圈谷底部「千畳敷」,再往南縱走經過「空木岳」從「越百山」下山。但由於我的目標只放在「木曽駒」與「空木岳」,並不打算走完全程,便計劃從「池山尾根」攀登「空木岳」,往北縱走至「木曽駒」,往「木曽福島」的方向下山。而「木曽福島」 正是攀登「御嶽山」的門戶,方便繼續下一趟行程。

這個計劃最辛苦的是第一天,從海拔 880 公尺的「駒ヶ根高原」出發,走「池山尾根」抵達海拔 2864 公尺的「空木岳」,是連續將近兩千公尺的陡上。雙腿經過一週在南アルプス山脈的跋涉,又重裝走了兩天的恵那山,已經疲憊不堪。昨天連在「駒ヶ根高原」上漫步,都覺得舉步維艱。兩腳後跟的水泡與右大腳趾的撞傷,也擔心引發感染,還沒出發就充滿變數。

August 04, 2014

恵那山(下):走神坂峠路線下山,回到富士見台高原

今日預計繼續逆時針方向前進,走北方的稜線,經過大判山與鳥越峠之後,在抵達神坂峠之前,接回林道回到纜車站,大約需要四個小時的路程。入夜後氣溫降低,大雨也停歇了,帶著對好天氣的渴望入夢,但山屋的毛毯有點單薄,屢屢冷醒而無法熟睡,但不想收拾卻也懶得爬起來換睡袋,以至於整夜都很淺眠。


自北荒川岳眺望恵那山

接近天亮時刮起一陣狂風,降下短暫的大雨,打在屋頂上十分嘈雜。雨勢倏來倏去,黎明時又恢復寧靜,只是撥開窗上的水珠,外頭濃霧籠罩,灰濛濛地粉碎了欣賞日出的可能性。

August 03, 2014

恵那山(上):自園原搭乘纜車抵達峰越林道,經広河原登山口攀登恵那山,住宿於山頂避難小屋

恵那山位於日本長野県阿智村與岐阜県中津川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2191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屬於日本中央アルプス山脈(木曽山脈)。山名由來自神話故事,相傳天照大神誕生的時候,胎盤(日語為「胞衣」,與「恵那」同音)就是埋在此山之中。中央アルプス山脈走至南段之後,高度下降直到恵那山才又超過兩千公尺,因此從南方的平原眺望,此山顯得十分雄偉。山形為塊狀,扁平的山頂,遠望有如倒扣的船底。(其實根據個人猜測,這扁扁的山頭看起來有點像胎盤,才因此流傳出天照大神誕生的傳說吧?)


從本谷山遠眺恵那山

在西元5〜6世紀的時候,聯繫大和國與東國的東山道,就是從恵那山北邊的神坂峠,翻越高聳的木曽山脈。相傳日本武尊與佛教的最澄大師等都曾翻越這個埡口,万葉集也收錄了多篇歌詠此處的和歌,相傳源義経曾經將坐騎繫在一棵櫻花樹的「駒繋の桜」等等,屬於恵那山的無數故事流傳至今。開闢御嶽山登山路徑的覺明行者,實際上也是在恵那山的道場修行。由於山勢雄奇,附近濃尾平原的居民,將之視為寄託了深厚信仰的對象,相傳是天孫之妻「木花咲耶姫」居住之所。

恵那山的登山路徑有四,分別是登山口位於山頂南方的黒井沢ルート(Route),從岐阜県中津川市經恵那山林道,從林道終點起登,沿著黒井沢上遡。其二是登山口位於北側的神坂峠ルート,從中津川市開車走林道,或從長野県阿智村步行攀登古代東山道抵達神坂峠,再往南經過鳥越峠及大判山登臨。其三是登山口在東邊的広河原ルート,從長野県阿智村的月川温泉開車走峰越林道,從広河原起登,是最短的登山路線。其四是登山口在西側的前宮ルート,從位於中津川市川上的恵那神社出發,是最長大難走的路線。恵那山的攀登歷史悠久,明治時代推廣日本現代登山的英國傳教士 Walter Weston 先生,就是從恵那神社踏上恵那山,經過神坂峠下達園原。撰寫『日本百名山』的深田久弥先生也是從這條路徑登山。

早在三年前遊歷中山道的妻籠宿與馬籠宿時,就常發現歌詠恵那山的遺跡,而對此山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當時天候不太理想,且尚未興起收集日本百名山的念頭,因此沒有攀登的計劃。今年從塩見岳下山後,抵達長野県南部的飯田市住宿,正好恵那山登山口就在附近,於是計劃順道前往攀登。由於恵那山的兩個登山口,「広河原」和「神坂峠」就在阿智村,因此打算從前者起登,從後者下山,來一趟O形縱走路線。雖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路線,但登山口只能開車抵達,缺少大眾交通工具可供利用。還好參閱地圖,發現兩處登山口中間的富士見台高原,有個度假勝地ヘブンスそのはら(園原天堂),可以搭乘纜車抵達高原的展望台。於是計劃先搭乘巴士抵達園原天堂,換乘纜車爬上富士見台高原,再步行至広河原開始登山。由於查詢巴士班次,最早抵達園原站都已經十點以後,勢必無法當天往返恵那山,只好在山頂的避難小屋住宿。因為小屋無人經營,就如同台灣的山屋一樣,必須自炊並攜帶睡袋睡墊。別人是輕鬆的輕裝單攻行程,因為缺少代步工具,只好修改為兩天一夜的重裝之旅了。

August 02, 2014

白峰三山縱走塩見岳(四):經三伏峠下山,出鳥倉林道

塩見岳的登山口有四個地點,塩川和塩見新道目前封閉,蝙蝠尾根則路況不明,只剩下鳥倉林道這個選項。從塩見小屋出發,往南繼續沿著稜線前進,經過本谷山和三伏山之後抵達三伏峠。接著離開主稜,沿著豊口山的支稜離開,抵達位於鳥倉林道終點的登山口。全程大約要走五個小時。


於塩見小屋

夏季的鳥倉林道登山口,有巴士行駛林道,往返最近的火車站,伊那大島駅,但是一天只有兩班車,分別是 9:10 與 14:25 發車。同行的母女檔和老公公,為了趕上九點鐘的巴士,打算凌晨三點鐘就出發。我因為不趕時間,也不想摸黑,決定選擇下午的班次,就可以睡到自然醒再慢慢下山。

August 01, 2014

白峰三山縱走塩見岳(三):走仙塩尾根攀登塩見岳,住宿於塩見小屋

「塩見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伊那市與静岡県静岡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3047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基石,屬於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山頂分成相距不到一百公尺的東峰與西峰,東峰高度為 3052 公尺,略高於西峰,不過三角點則位於西峰的山頂。山名的由來,傳說古代神祇「健御名方ノ命」在鹿塩の谷(塩川)發現鹽,而在這產鹽的山谷抬頭一看,將所見到的山頭命名為「塩見岳」。

塩見岳渾圓的山頂,遠望有如日本武士的頭盔。位在南アルプス中央的位置,無論從北往南走「仙塩尾根」從「仙丈ヶ岳」登臨,或從南邊經「荒川三山」抵達,都是長大的稜線縱走路線。近年來巴士行駛到達西側山麓的鳥倉林道,從林道終點的登山口走「豊口山」的支稜抵達日本最高的鞍部「三伏峠」,是登頂最短的路線。山友另外開闢了從三峰川林道出發,以及經塩川上遡的路線,但因為去年的颱風造成林道坍方,目前都是封閉的狀態。另外從山頂的東側,也可走蝙蝠岳的稜線,下降到大井川上游的二軒小屋,此路線少人行走,路跡不太清楚。


從北荒川岳遙望塩見岳

順利完成了白峰三山之後,今日的行程計劃走仙塩尾根,往南攀登塩見岳,下山後住宿於山頂下方的「塩見小屋」。由於前兩天超前進度,今天就可鬆一口氣,走的必較輕鬆些。塩見岳附近的山小屋有兩處,一是位於山頂下方的「塩見小屋」,另一是位於「三伏峠」的「三伏峠小屋」,前者水源取得不易,山屋也較為狹小,且需要事先預約,但距離山頂較近,為了怕長大的縱走時間難以掌控,就事先在台灣請信用卡公司代為預定塩見小屋的床位。

July 31, 2014

白峰三山縱走塩見岳(二):攀登間ノ岳、農鳥岳,經巻道抵達熊ノ平小屋

「間ノ岳」位於日本静岡県與山梨県的交界,地圖上静岡県往上突出最北邊的尖角,就是「間ノ岳」了。其山海拔標高 3189 公尺,以高度論排名日本第四,屬於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間ノ岳的山體龐大,山頂平緩遼闊,設置有三等三角點,由於為於白峰三山中間的位置而得名。位置在縱走的途中,不容易單攻登頂,在日本困難攀爬的百名山之中排名第五位。攀登間ノ岳的途徑,大多採用白峰三山的行程,也可於縱走南アルプス主稜時,從相鄰的三峰岳順路登頂。


自西農鳥岳山麓眺望間ノ岳

「農鳥岳」位於日本静岡県與山梨県的交界,海拔標高 3026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屬於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列名日本二百名山之一。春天山頂附近積雪開始溶解,露出底部的岩石,遠望有如小鳥。山下的農民見到這樣的「雪形」出現,就知道播種的時節到了,因此將此山命名為「農鳥岳」。西北側的「西農鳥岳」,高度 3051 公尺而超越主峰,然而三角點則設置在東南側高度較低的主峰。攀登「農鳥岳」的路徑,大多採用白峰三山縱走,從「大門沢下降点」離開稜線,往奈良田的方向下山。


自塩見岳眺望農鳥岳與西農鳥岳

今天的行程,預計往南攀登「間ノ岳」、「農鳥岳」,再回到間ノ岳與西農鳥岳之間的鞍部,走巻道從間ノ岳的南麓腰繞,接上主稜「仙塩尾根」,再往南住宿於「熊ノ平小屋」。從山莊的工作人員得知,今日天氣為陰天偶晴,天候似乎比昨天不穩定,擔心會有午後雷陣雨,就決定及早出發,不向山屋預訂早餐了。

July 30, 2014

白峰三山縱走塩見岳(一):從広河原起登,經大樺沢二俣上小太郎尾根,攀登北岳後住宿於北岳山荘

白峰三山是南アルプス當中,北岳、間ノ岳、農鳥岳這三座山峰的總稱。由於山頭冬期積雪,銀白的山頂遠望十分顯目,因而被稱為白峰三山,隔著野呂川與之相鄰的鳳凰三山,是欣賞三山的最佳地點。雖不在南アルプス的主稜線上,僅以間ノ岳緊鄰主脈的三峰岳,但由於外型壯麗,高度皆超過三千公尺,北岳更是日本第二高峰,向來是登山者嚮往的殿堂。稜線高度超越森林界限,且與富士山相距不到六十公里,可說是欣賞富士山最理想的展望台。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終年不消融的大樺沢雪渓,幽玄的原始森林,與山巔附近百花繚亂的草原花海,風景可說是美不勝收。從北岳的広河原入山,依序攀登三山,下山處就是歷史悠久的奈良田溫泉,可以泡湯紓解疲勞,是三天兩夜的熱門路線。

順利完成了甲斐駒ヶ岳與仙丈ヶ岳,接下來的目標就是白峰三山了。但我還計劃將旅程延長,走遍白峰三山之後,從間ノ岳南麓腰繞接回南アルプス的主稜:仙塩尾根,把縱走路線拉到塩見岳,最後從塩見岳的登山口鳥倉林道下山。起初有想過,或許繼續往南縱走,可以走破南アルプス,收集南阿全部的百名山。但這計劃需要一倍的時間,在夏天要考慮颱風的因素,且南阿南部的山小屋系統較不發達,就仍維持原定計劃,只走到塩見岳為止。因此這四天三夜的行程定案為:第一天從広河原入山,走大樺沢二俣經小太郎尾根,行至北岳肩の小屋住宿。第二日依序攀登白峰三山,再回到間ノ岳與西農鳥岳之間的農鳥小屋住宿。第三日從間ノ岳南麓腰繞回到仙塩尾根,再往南縱走至塩見岳,住宿於塩見小屋。第四日續往南行,從三伏峠下山,出鳥倉林道。這種安排最大的問題,在於第三日的行程過於長大,預計耗時超過九個小時,中途缺乏撤退路線與山屋,且登頂塩見岳已接近傍晚,有可能遇到午後雷陣雨。不過這幾天走下來,發現我的腳程比地圖標示的時間還快,大約每小時少十分鐘,所以或許前兩天可以多走一些,讓第三天的路程可以縮短。

北岳位於日本山梨県南アルプス市,海拔標高 3193 公尺,設置一顆三等三角點,屬於南アルプス山脈(赤石山脈),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北岳高度僅次於富士山,是日本第二高峰(其實也只比第三高的奥穂高岳多出一公尺),也是南アルプス的主峰。由於是白峰三山最北邊的山峰,因此稱為北岳。三角錐形狀的山容與盛夏時節也不消融的冰雪,蘊含莊嚴的氣品。尤其是東側從山頂垂直落下,約六百公尺的大峭壁,被小島烏水先生尊稱為北岳的バットレス(buttress),極為壯觀。山頂週邊殘雪消融滋養的草原,每到了初夏百花競放,是高山植物的寶庫,還有生育此地特有的品種,以此山為名的北岳草。


自甲斐駒ヶ岳眺望北岳

北岳的攀登路線眾多,最熱門的登山口位於南アルプス林道上的広河原。從林道靠近奈良田這一側,也可經由池山吊尾根登頂,但此路線路跡不清,連登山口都沒有標示,是冬期巴士停駛時的替代路線。從西側野呂川搠源,經両俣小屋也有路線上山,但此線常因溪水暴漲而中斷。山頂往南是縱走白峰三山的路線。東側北岳バットレス則是高難度的攀岩或冰攀的挑戰。從広河原入山而登頂的路線再分成三條,其一是走陸路,經白根御池接上小太郎尾根,從北側登頂。另兩條走水路,沿著大樺沢上搠,在二俣分開,一往西北走右俣接小太郎尾根,另一往東南走左俣爬上八本歯的鞍部,從南邊登頂。後者由於會經過雪溪,需要準備冰爪與冰斧等裝備。

由於是熱門的登山路線,山屋的選擇也很充足。登山口有「広河原山荘」,路線一會經過「白根御池小屋」,可作為無法及早抵達登山口,前一日先行休息的地點。北側斜坡山頂下方有「北岳肩の小屋」,南側與「中白根山」之間的鞍部有南阿規模最大的山屋「北岳山荘」,方便計劃在山頂欣賞日出的山友。

至於抵達登山口的方式,由於南阿林道的交通管制,不准許自駕車進入,必須停放在林道北線入口的夜叉神峠、南線入口的奈良田或西線入口的戶台,再搭乘低公害巴士入山。山梨交通也有登山巴士,從新宿或甲府市出發,直達広河原。但由於七月中的浣熊颱風造成林道北線坍方,巴士只好改道南線,經奈良田入山,比原本北線多出兩個小時的車程。

July 29, 2014

仙丈ヶ岳(下):登頂後走小仙丈尾根回到北沢峠

今天的路程,從山屋出發,爬上「馬ノ背」的稜線之後,走到「藪沢カール」的底部,再爬上圈谷的上緣,登頂「仙丈ヶ岳」。之後經「小仙丈ヶ岳」,走小仙丈尾根下山,抵達「北沢峠」。上山約一個半小時,下山約三個半小時。下山之後,從「北沢峠」轉乘巴士回到「甲府市」,需要在「広河原」轉車。

從広河原抵達甲府市的南阿林道,月中才剛遭到浣熊颱風的破壞,豪雨造成坍方,目前還無法通行。必須從広河原走林道往南抵達「奈良田」,在從奈良田繞路回甲府市。多轉一趟車,多花一個小時的時間。明天緊接著要攀登白峰三山,登山口位於「広河原」,原先計劃在広河原山荘住宿,這樣就可以免除舟車勞頓。但考量到広河原位於林道深處,宅配公司恐怕無法抵達,且山莊可能不方便盥洗或是充電,糧食補給也是個問題。若是選擇住在「奈良田」也是可行的方案,但溫泉小鎮的資源畢竟不如縣治所在,就還是照原定計劃,回到甲府市補給。

從北沢峠開往広河原的巴士一天只有四班,車程約二十分鐘,發車時間為 7:25、9:45、13:30、16:00。今天的路程預計需要五個小時,為了要趕上 9:45 的巴士,就決定四點鐘從山屋出發,如此可預留 45 分鐘在路上玩耍。山屋其他的山友大多是昨天就已經登頂,今天可以悠哉下山,但我要在供應早餐前出發,因此昨天就請廚房幫我先把早餐做成便當。


於中白根山附近眺望仙丈ヶ岳

July 28, 2014

仙丈ヶ岳(上):自北沢峠入山,沿小仙丈尾根攀登,折出至馬ノ背ヒュッテ

「仙丈ヶ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伊那市與山梨県南アルプス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3033 公尺,山頂設置二等三角點,屬於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仙丈ヶ岳」原名為「千丈ヶ岳」,意思為高度有一千丈(約 3030 公尺)的高山,明治時代以後才被改稱為同音的「仙丈ヶ岳」。「仙丈ヶ岳」位於南阿爾卑斯山脈的主稜線上,隔著北沢峠與「甲斐駒ヶ岳」相望。對比於甲斐駒雄偉男性化的山容,「仙丈ヶ岳」山形和緩,優雅的稜線環抱著三個圈谷,初夏時融雪滋潤而繁花盛開。這些女性化的特徵,使之得到「南アルプスの女王」的綽號。

「仙丈ヶ岳」往西側延伸出地蔵尾根,往北延伸出馬ノ背的稜線。主稜則往東北經「小仙丈ヶ岳」延伸出「小仙丈尾根」,下降至北沢峠。往南則經「大仙丈ヶ岳」延伸出「仙塩尾根」,與「塩見岳」相連。稜線東側由這些支稜包圍著三個圈谷,由北向南分別是「藪沢カール」、「小仙丈カール」、「大仙丈カール」。圈谷上緣的稜線,由於雨雪侵蝕岩石的節理而陷落,形成波浪起伏般的群峰。


從「甲斐駒」欣賞「仙丈ヶ岳」的圈谷

攀登路線也是依循上述眾多稜線而登頂,其中「地蔵尾根」使用者極少,經由「馬ノ背」的「丹渓新道」最近因為整備完畢,使用者開始增加。但大多數山友選擇交通最為便利的「北沢峠」登山口,走「小仙丈尾根」登頂,由於落差只有一千出頭公尺,可以當日往返,山道無困難地形,又可欣賞繁花似錦,可說是南阿入門的山岳,充滿人氣。若是無法及早抵達登山口,也可先在北沢峠一帶眾多的山小屋擇一住宿,隔天再上山。或是登頂後,選擇住宿在圈谷底部的「仙丈小屋」或「馬ノ背ヒュッテ」,第二天再下山。從「北沢峠」附近的「大平山荘」,也有一條步道,沿著薮沢上升,連結馬ノ背,稱為「薮沢新道」。可與「小仙丈尾根」結合成O形路線。但初夏時節薮沢的殘雪仍多,要注意「薮沢新道」開放的情報。

當初規劃行程時,想說從「甲斐駒ヶ岳」下山到達「北沢峠」之後應該已經中午,只有半天的時間無法當日往返「仙丈ヶ岳」,便計劃走「薮沢新道」先到「馬ノ背ヒュッテ」住宿一晚,隔天再登頂。由於「馬ノ背ヒュッテ」採預約制,就拜託信用卡公司幫我打電話預定床位。出發前再次查詢「薮沢新道」的路況,發現今年雪害嚴重,「薮沢新道」還沒開通,只好走「小仙丈尾根」,從五合目橫切腰繞,繞路前往山屋。

甲斐駒ヶ岳(下):自七丈小屋登頂,往北沢峠下山

今日的行程計劃先登頂甲斐駒ヶ岳,之後再經過駒津峰、双児山,往北沢峠下山。預計中午前抵達北沢峠,悠閒地享用午餐之後,再前往下一個目標「仙丈ヶ岳」。由於甲斐駒ヶ岳高度超越森林線,又是近乎獨立峰的存在,山頂的展望自然值得期待。黒戸尾根是歷史悠久的古道,越往高處宗教遺跡愈是豐富,也很值得慢慢品味。


自小太郎尾根眺望甲斐駒ヶ岳

July 27, 2014

甲斐駒ヶ岳(上):自尾白渓谷駐車場出發,沿黒戸尾根攀登,抵達七丈第二小屋

「甲斐駒ヶ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伊那市與山梨県北杜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2967 公尺,山頂設置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屬於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名稱來自神話中,居住在此山稱為「天津速駒」的白馬,從長野方向眺望,山頂的花崗岩閃亮有如殘雪,又稱為「白崩山」。日本有 18 座冠名為駒ヶ岳的山岳,甲斐駒ヶ岳為其中高度最高者,因為與西側屬於中央阿爾卑斯山脈的「木曽駒ヶ岳」相對,故也稱作「東駒ヶ岳」。

「甲斐駒ヶ岳」的山形為端正的三角錐,撰寫「日本百名山」的深田久弥先生,讚譽為日本阿爾卑斯之中,最典型的金字塔。由於南阿爾卑斯山脈主要為沈積岩,森林界限的海拔也較高,因此外觀大多是深綠色的濃厚山頭,但「甲斐駒ヶ岳」的山頂是火成岩的花崗岩,其明亮的白色尖塔,在南阿群山之中,顯得十分引人注目。


從「馬ノ背ヒュッテ」眺望「甲斐駒ヶ岳」

自古以來此山即為日本信仰的對象,登山崇拜者絡繹不絕,自從江戶時代由信州諏訪的小尾権三郎開山以來,表山道黒戸尾根,成為多數信仰登山者攀爬「甲斐駒ヶ岳」的路徑,當年信仰登山者的遺跡,石塔、祠堂、鐵劍、石碑、鳥居等,散佈在登山道的沿線。但從登山口到達山頂,落差高達達 2200 公尺,近來南阿林道開通後,由於為了避開連續陡上的黒戸尾根,多數登山者選擇落差較小的北沢峠往返。除了這兩條路線外,也有從西北方經鋸岳,或東南方經早川尾根的縱走路線。

黒戸尾根的登山口有兩處,分別是位於尾白渓谷的「竹宇駒ヶ岳神社」,與位於横手的「横手駒ヶ岳神社」。兩者都沒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經過,只能自駕或是搭乘計程車抵達。所幸查詢到毎日新聞社的「毎日あるぺん号」,可從東京搭乘夜車抵達尾白渓谷,於是就決定從尾白渓谷走黒戸尾根入山,住宿在半山腰的七丈小屋,第二天翻越「甲斐駒ヶ岳」之後,往北沢峠下山。

July 26, 2014

2014 夏日之日本百名山朝聖:南アルプス北部、中央アルプス、御嶽山

日本有三座阿爾卑斯山脈,分別為北、中央、南アルプス。其中的南アルプス,原名為「赤石山脈」,位於日本山梨県、長野県、静岡県的交界,南北長 120 公里,東西寬 40 公里。主峰的「北岳」海拔標高 3193 公尺,為日本第二高峰。南アルプス東邊為富士川,西邊有天竜川,山脈被兩大河流的支流切割,因此地形十分複雜,主脈起自入笠山,經過鋸岳、甲斐駒ヶ岳,下降至北沢峠,再爬升到仙丈ヶ岳,經仙塩尾根而抵塩見岳,再經荒川岳、赤石岳、聖岳而至光岳。主稜的東側有兩條支稜,東北邊的支稜從甲斐駒ヶ岳分出,稱為早川尾根,連結鳳凰三山。東側的支稜是以「北岳」為核心的白峰三山,經広河内岳而往南蜿蜒,一路與主脈平行。

南アルプス再以「塩見岳」為中心,分成南北兩部分。南アルプス由於地形複雜,登山口位置偏僻而不易接近,是以人潮不如北アルプス,但日本政府特地興建「南アルプス林道」,從長野県伊那市跨越北沢峠而至山梨県南アルプス市,專為登山者使用,於是南アルプス北部的交通不再險阻難近,北部的登山者也因而遠比南部眾多。

去年元旦前往日本攀登「鳳凰三山」跨年,算是淺嚐了南アルプス的風采,當時隔著野呂川眺望雄偉的白峰三山,白雪覆蓋的山頭顯得氣品十分高潔,因而心生親近之念,於是決定今年夏天的日本之旅,就安排來攀登南アルプス北部的群山。


自「鳳凰山」的薬師岳眺望白峰三山

去年一連縱走了九天,深受不能洗澡、睡眠品質不佳、糧食與備用電池增加背負重量等辛苦,於是今年決定分段縱走。將南アルプス的北部分為「甲斐駒ヶ岳、仙丈ヶ岳」三日與「白峰三山、塩見岳」四日兩部分,中途下山到「甲府市」做補給。由於塩見岳的下山會到達長野県伊那大島,正好就在中央アルプス旁邊,心想可以接著攀登中央アルプス的三座百名山。(中央アルプス容後再做介紹)「御嶽山」就在中央アルプス的西北側,若有時間也可順便遊歷,於是原本只有一週的登山行程,擴充為兩週,預計攀登「甲斐駒ヶ岳」、「仙丈ヶ岳」、「北岳」、「間ノ岳」、「塩見岳」(以上五座屬於南アルプス),「恵那山」、「空木岳」、「木曽駒ヶ岳」(以上三座屬於中央アルプス)與「御嶽山」(獨立峰)。

July 12, 2014

Epson SF-710S 之 GPS 測試

iPhone 搭配記錄跑步的軟體,幫助自己明瞭目前經過的里程以及配速的資訊。在台灣許多賽事缺乏里程標示的現況之下,這些資訊尤其重要。但是手機的攜帶方式卻令人頭痛,使用臂套會造成甩臂不平衡,拿在手上又嫌手酸,放在短褲口袋中跑動中不時與大腿撞擊,放在腰包中又覺得拿取不變,不容易及時讀取資訊。所以一直想要找一隻 GPS 腕錶來取代手機,作為慢跑時記錄之用。最近同學入手了一隻 Garmin FR620,三不五時就在網路上張貼練跑的資訊,不但具備基本的時間位置,還能分析心率、步頻、步距,使用一段時間後,還能計算最大攝氧量 (VO2Max),功能真是應有盡有。唯一讓人卻步的是電量只能支持十個小時,使用頻繁的話還要經常充電,總是有點麻煩,若是未來有跑超馬的計劃,十小時也不太夠用。

前一陣子網路上忽然密集出現 Epson 推出的 GPS 腕錶的廣告,號稱擁有 30 個小時的電力,外觀低調沈穩,看似傳統電子錶的外形,加上又是日本製造,頗令人心動。但印象中 Epson 最有名的產品當然是印表機,對於他們的 GPS 手錶不太有信心,果然 Google 使用心得,一些前一代款式都有 GPS 嚴重飄移的缺點。不過新推出的款式,有針對定位的技術加以強化,號稱每秒鐘定位一次,在衛星死角難以取得訊號之處,例如隧道內或天橋下,還能自動切換的記步模式來推估距離,雖然台灣剛引進而較少網友的使用心得,但 Google 到的日本跑友的使用報告,都覺得距離蠻精準的。現在購買不但有降價促銷,回函還送藍牙心跳帶,一時衝動就把它帶回家了。


一次攻頂,這是目前 Epson 最高規的 SF-710S,希望有朝一日能跑出錶面上的成績。

June 09, 2014

太平山雲端漫步活動

大學時曾和社團朋友遊覽太平山,從太平山莊健行至翠峰湖住宿,隔天再原路走回來。當時的林道沒有柏油鋪裝,還是碎石產業道路,但沿途的風景,遠山雲海與森林,仍是令人難忘。後來搬到宜蘭後,得知宜蘭鐵人三項協會,利用這段林道舉辦路跑活動,稱為「太平山雲端漫步」,由於里程只有三十三公里,雖想回味當年的風景,卻因為不是標馬而沒有報名參加。後來協會在途中增加折返路段,將里程延伸為 42 公里,但卻因為颱風造成道路中斷,或是舉辦時間無法配合,而失之交臂。今年特地將舉辦時間提早到颱風季節開始之前,於是很早就將這場比賽列入必跑的行程,也幸運地在秒殺的熱烈報名氣氛中,搶到了一個參賽資格。

由於擔心沒有體力應付自行開車,就在報名的時候選擇由羅東發車的接駁。前一天雖然住在家中,但竟然還是失眠了,只睡了約半小時就要出門,到火車站後站等待四點鐘發車的接駁車。遊覽車先開到土場讓我們下車休息,再走太平山公路上山。清晨時羅東還下了一場大雨,車子越爬越高後,超過雲霧帶的上緣,陽光照射進入車內,跑友們見到雲海上的山巒美景,都紛紛拿起相機拍照。但由於大車走山路無法開快,到達會場已經六點十五分了。匆匆忙忙整裝寄物,抵達起跑點剛好是預計鳴槍的六點半,還好主辦單位考量到接駁車的遲到,延遲十分鐘開跑。

May 15, 2014

土城承天禪寺

五月是賞桐花的季節,我們幾位好同事商量要去哪裡賞花,宜蘭已玩遍,沒有新鮮感,苗栗又嫌太遠,不易當天來回,就折衷決定去土城的桐花公園。由於時間拿不定,要到五月中才能大家都有空,但行前已知最近幾場大雨,已將桐花摧殘殆盡,可能無花可賞了。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5 月 15 日星期四
  • 天氣:陰偶雨
  • 人員:同事與庸人共四名
  • 嚮導: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由於土城較遠,加上天氣預報午後有鋒面接近,所以早上八點就從羅東出發,走國五轉國三,在土城交流道離開高速公路後,右轉在捷運永寧站旁右轉進入承天路。承天路有些部分只有單線,要小心會車。開到了南天母路的岔路口,右邊是廣欽老和尚紀念步道的路口牌樓。南天母路兩旁都已經停滿車輛,就從岔路口右邊的一條小路進入,開上了修車場前方的收費停車場停車,這個停車場平常日是免費的。

停好車後,旁邊有階梯步道,連接到紀念步道。同事 C 問大家要不要往回走到牌樓拍照,結果沒人復議。


廣欽老和尚紀念步道

April 30, 2014

布拉克桑山三日行:第三日,布新營地回向陽森林遊樂區,順遊三叉山、向陽山

今天的行程是將第一天的路程倒過來,原路走下山。雖然距離依舊遙遠,但至少是下降的部分居多,且沿途若走累了,可以在嘉明湖避難山屋或向陽山屋落腳,反正我有多申請一天預備天。前天走來的時候,覺得路跡清晰且無危險地形,於是預計三點起床,四點之前出發。早上起床後發覺頭燈昏暗,趕緊換上備用電池,但由於備用電池被備用太久了,居然也快要沒電,只好節約使用,在黑暗中用瓦斯爐的火光吃早餐。打包行李時天空星光燦爛,應該可以將前天霧中漏掉的風景撿回來。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04 月 26 日星期六
  • 天氣:陰時多雲有霧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A-Ben 前輩slowpaced 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April 29, 2014

布拉克桑山三日行:第二日,輕裝往返布拉克桑山

今日的行程計劃由布新營地輕裝往返布拉克桑山,單程距離約八公里,雖然有點長度,但由於起伏不大,預計八個小時左右可以完成。昨日從南二段岔路口走過來的時候,沿途發現有許多平坦的營地。有動念今日若早點回營,可以拔營往回走,明天就可以少走一些。但那些營地都沒有水源,也不想增加拆搭帳篷的麻煩,決定今天還是輕鬆點,只要走回布新營地就結束。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04 月 25 日星期五
  • 天氣:晴時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A-Ben 前輩slowpaced 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April 28, 2014

布拉克桑山三日行:第一日,向陽森林遊樂區至布新營地

「向陽山」又稱「紅葉山」,位於台東縣海端鄉與高雄市桃源區的交界,海拔 3602 公尺,其上設置有三等三角點第 7529 號基石,列名百岳「八秀」之一。向陽山屬於中央山脈的南二段,東北接三叉山,西南連關山嶺山。向陽山西南麓為垂直下落約 800 公尺的斷崖,即為著名的向陽大崩壁。攀登向陽山的方式,可由南橫公路上的向陽森林遊樂區出發,往北上切接上中央山脈主稜線。由於位於「南二段」與「新康橫斷」的路線上,也可於縱走途中順便登頂。至於從關山嶺山經溪頭山、魔保來山走主稜線的路線,則較少人利用。

「三叉山」,位於台東縣海端鄉、高雄市桃源區與花蓮縣卓溪鄉的交界,海拔 3496 公尺,其上設置有一等三角點,列名百岳「十崇」之一。三叉山屬於中央山脈的南二段,北接南雙頭山,西南連向陽山,往東延伸出新康山列。或許是因為三條稜線交會,或是身為三縣市的界山,而得名。

「嘉明湖」位於三叉山的東側山麓,海拔 3310 公尺,為台灣第二高的湖泊。因形狀呈橢圓形,又名為「蛋池」。水源得自雨水,並無泉水溪澗注入,色呈寶藍,故有「天使的眼淚」之雅號。形成原因有隕石坑或冰斗湖兩種理論。


天氣陰沈,是以不如網路流傳的照片

「布拉克桑山」位於台東縣海端鄉與花蓮縣卓溪鄉的交界,海拔 3025 公尺,設置有山字森林三角點,列名百岳「九嶂」之一。布拉克桑山位於中央山脈自三叉山往東南延伸的稜線上,為秀姑巒溪與卑南溪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由於地屬偏遠,不在一般縱走的路線上,多半與「新康橫斷」縱走時順道照訪,也有探勘級路線,從霧鹿或長良林道起登。

「嘉明湖」遠近馳名,網路上流傳的美麗照片,吸引許多從未爬過高山的朋友的目光,嘉明湖順訪三叉向陽,是許多人攀登百岳的入門途徑,自然也是我夢想已久的目標。四年前縱走奇萊連峰之後,當時我們四位好友就相約接下來要去嘉明湖,但大家都工作忙碌,難得有相同時間的假期,是以遲遲未能成行。若要自行前往,又覺得交通實在不便,南橫路斷之後必須從台東進入,從羅東開車到向陽森林遊樂區,至少也要七個多小時。因此一直等到北部的短日數高山百岳都爬得差不多了,才開始規劃這趟期待已久的嘉明湖之行。

一般走嘉明湖有兩個基地:向陽山屋與嘉明湖避難山屋,為三日行程。第一日從向陽森林遊樂區出發,爬上向陽山後住宿於山腰的嘉明湖避難山屋。第二日走訪嘉明湖與三叉山,再從原路回到向陽山屋。第三日再回到森林遊樂區。由於是自行開車,不想讓自己太累,決定將三日行程的第一天拆成兩半,開車到向陽後約為中午,只要爬上向陽山屋即可。

但是在申請山屋時遇上了麻煩,林務局的網站一定要填入兩位以上的成員才能過關,由於不想讓虛擬隊員占用山屋的床位,也不想多了抽籤沒抽中的變數,決定自行攜帶帳篷。設營的地點也很頭痛,山屋附近與嘉明湖畔都禁止紮營。由於我是上山休閒,不想讓人家說閒話,研究地圖看適合的宿營地點,發覺可以去拉庫音溪山屋或布新營地,還可以順便爬「南雙頭山」或「布拉克桑山」。由於南雙頭山未來若走南二段就一定會經過,但布拉克桑山較為偏遠,這次先撿起來,未來走新康橫斷時就可少了一段繞道之行。查閱網路記錄,也有許多記錄走相同的行程,研究了一下他們的航跡記錄,第一天從向陽森林遊樂區直接奔向布新營地,路程為 18 公里,上昇約 1600 公尺,下降約 800 公尺。感覺只是遠了點,好像並不會太累。就決定改為三日布拉克桑之行,回程順撿三叉向陽,第四天作為預備天。原本計劃中的四日逍遙糜爛之旅,竟然變成三日的精實操練之行,實在始料未及。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04 月 24 日星期四至 26 日星期六
  • 天氣:第一日,陰有霧;第二日,晴時多雲;第三日:陰時多雲有霧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A-Ben 前輩slowpaced 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April 19, 2014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42mm F3.5-5.6 EZ

隨著 OMD 系列的成功,Olympus 又推出了第三個型號,E-M10,新機的上市並沒有特別心動,比較引人注意的是附帶推出的新 Kit lens: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42mm F3.5-5.6 EZ。號稱保留原本的架構,但將體積雖小成餅乾鏡的模樣,還有電動變焦的功能,我想是最適合拿來搭配 E-PM 系列了。我的 E-PM2 一向是搭 Panasonic 的 14mm 餅乾鏡,該鏡不但輕巧,畫質也相當銳利,太大顆的鏡頭配上 E-PM2 總覺得頭重腳輕,若是配合餅乾鏡,就可以塞進比較大一點的口袋,攜帶性大幅增加。但是 O 機配 P 鏡的缺點,就是少了色散的矯正,有時紫光充滿畫面,實在令人苦惱。這次 Olympus 推出的變焦餅乾鏡,不但解決色散的困擾,體積還與 14mm 近似,當然要買來與 E-PM2 配對看看。

與一代 kit lens 對照,架構相同但體積大幅縮水:

April 12, 2014

福山植物園

福山植物園位於新北市烏來鄉與宜蘭縣員山鄉的交界,年雨日達 240 日,年平均雨量超過四千毫米,因而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保存著台灣稀有的原始闊葉林,從 1990 年成立以來,以此為研究基地而發表的學術論文已經超過兩百篇。整片林區劃分為「水源保護區」、「植物園區」及「哈盆自然保留區」,只有植物園區開放一般民眾參觀,採總量管制,入園需行前提出申請,三月份為動物繁衍的季節,整個月休園。

我們四位同事組成的週四踏青團,這個月計劃到福山植物園旅遊。原本氣象預報是晴天,但早起時天色有點陰沈。九點鐘從公司開車出發,從運動公園旁,經北成橋、葫蘆堵大橋抵達台七線後右轉,到達員山鄉公所後左轉台九甲線。往山裡開車深入時,開始飄下細雨,經過雙連埤後轉福山產業道路,在還沒抵達管制站時,路旁一群台灣獼猴正在散步,一隻猴媽媽胸前還掛著小寶寶,真是可愛。到達管制站後檢查身分證,再開四公里的山路才會到達植物園。


感謝 C 君提供

April 09, 2014

平岩山(二等)縱走多加屯山

「平岩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海拔 2827 公尺,其上設置有二等三角點第 1466 號基石,屬於中央山脈。「多加屯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與宜蘭縣大同鄉的交界,海拔 2795 公尺,設置有三等三角點第 6326 號基石,隸屬中央山脈。中央山脈的主脊,從「南湖北山」往西延伸出一條支稜,經過「審馬陣山」之後轉往西南,經「多加屯山」與「平岩山」而降至南湖溪注入大甲溪的所在,這條支稜隔著南湖溪與中央山脈主脈相望。此支稜的尾端也有一座也叫做「平岩山」的山頭,設有三等三角點,通常在山名前冠以二等或三等來區別兩座同名的山岳。

傳統攀登南湖群峰的路線,都會經過多加屯山,而平岩山因為不在熱門路線上,來訪的山友就比較稀少了。攀登平岩山的路徑有三,最短路線由台七甲線 52.5K 的香菇橋頭起登,往東沿防火巷登頂。也可從青葉農場出發,往東北方走稜線而至,也可從南湖大山的主步道位於「多加屯避難山屋」的岔路口,走稜線上的防火巷抵達平岩山。

一月份羅馬縱走時,下馬佐野武群山的防火巷,圖中遙望大甲溪對岸的中央山脈,平岩山的稜線護衛在南湖群峰前方,有如大山的裙擺一般,因而好奇有無該支線行走的記錄。回家搜尋網路,果然去年底曾有夢想家自組隊前去探堪,但記錄上香菇橋上去的防火巷已然失效,沿線芒草叢生通行不易,因而躊躇不敢出發。三月底又讀到新的一篇記錄,雲行的天空前輩也有組二十人小隊造訪,心想經過他們的行走,芒草林的路跡應該比較清楚了,就打算趕緊趁前輩剛開完路的時機,利用清明連假來走這一趟平岩山縱走多加屯山的路線。雖然獨行無法接駁,但下山地點的張良橋勝光登山口,位於台七甲線 50K 處,與香菇橋相距只有 2.5 公里,應不構成困擾。

行程紀錄:

April 01, 2014

2014 八卦山台地馬拉松

今年的馬拉松普查頒獎,春季賽事定在八卦山馬拉松,跑友 L 君為了領六十馬獎、T 君三十馬獎,我十馬獎,而相約報名了這場比賽。賽前公佈領獎名單,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在去年的春季普查頒獎的櫻花馬就應該要領取十馬獎了,獎品只保留到下一季去年秋季,所以雖然報名了這場比賽已經無獎可領了,真是扼腕。週六下午開車回臺北,再轉乘國光客運抵達南投市,與 L 君、T 君會合,當天市區正在舉辦廟會,還有施放煙火,可說是熱鬧滾滾。

回到旅館後輾轉難眠,只睡了兩個小時就要起床了,五點鐘離開旅館,L 君的轎車左後輪竟然消風,還好遇到早起的鄰家,借用打氣機應急,順利地及時到達會場。這場比賽的路線很單純,以西嶺國小、鳳鳴國中的校址為會場,先往北跑十五公里後折返,接著往南跑六公里再回到會場。賽前向跑過這場比賽的 L 君詢問路況,他說名字有個山的比賽都是很多上下坡的,果然我們的車子停在南側,走到會場前就是一段長約五百公尺的陡坡,居然在進終點前還有這道菜色。

March 22, 2014

朝陽國家步道

朝陽國家步道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朝陽里的龜山,海拔 181 公尺的龜山為獨立山,其上有三等三角點第 4269 號。朝陽步道原為先民入山墾植的山徑,後經林務局整理成為設施完善的步道。龜山形勢險要,緊鄰太平洋,沿途可眺望山海勝景,並藉由沿線豐富的解說牌,認識闊葉林相與野生動物。


圖片取自林務局網站

朝陽國家步道的入口有三,分別在南澳漁港旁、建國路口、與朝陽社區天后宮對側小巷中。若走最大圈的步道,里程約 2.2 公里,須時約 90 分鐘。朝陽步道雖然行政區劃屬於蘇澳鎮,但其實緊鄰南澳鄉,距離羅東約要一個小時的車程。三年前走蘇花古道的大南澳越嶺段時,曾計劃時間加走朝陽步道,但當時時間不足而無法多走這段步道。同事知我喜愛登山健行,都慫恿我帶隊出遊,但同事們多半四體不勤,不敢帶他們走困難的路線,以免打壞接近自然的興致,就想到這條步道,打算利用半天的時間來此散心,下山還可到漁港品嘗新鮮的海味。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03 月 20 日星期四
  • 天氣:多雲
  • 人員:同事與庸人共四名
  • 嚮導: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March 08, 2014

Bowers & Wilkins Zeppelin Air (With Lightning Connector)

一直有計劃要在臥室放音響,看上了這台齊柏林飛船已經很久了,卻遲遲沒有入手,就是因為覺得太貴了。但最近工作極度不順,心情無比鬱悶,急需血拼一番以療癒內傷,於是把心一橫就手滑刷了下去,今天黑貓先生送到家來。

設定十分簡單,用 iphone 下載程式,加入家中的無線網路後,就成為一台 Airplay 的喇叭,午後的書桌一角,假掰一下文青,心情舒爽不少。

開聲一聽,怎麼朦朧的有如隔層薄紗?有辱它高貴的身價!再下載 iTunes 外掛的音效程式 Amarra 來聽,聲音才豁然開朗,悅耳嘹亮地在隔壁房間也可以將音符聽得一清二楚,真是太享受了。

March 03, 2014

飛揚的黃絲帶~2014 首屆南科生態人文馬拉松

春寒料峭的三月,向來是驗收冬天練跑成效的最佳時節,大部份跑友會選擇萬金石馬拉松,而我因為四年前已經跑過那場比賽,就改報同一天在台南舉行的南科馬拉松。雖然是第一屆比賽,但相信以主辦單位台積電愛跑社的名聲與財力,應該是一場優質賽事,就號召了 D 君與 J 君報名參賽。

自從神戶馬成功突破 Sub 4 的關卡後,接下來的目標就放在站穩四小時,嘗試衝擊 345 的成績。從去年十二月開始,月跑量連三個月超過 200K,二月也跑了兩次 30K 的 LSD,以 Yasso 800 來測試,也可以連跑十趟 3:45,對於賽事達標可說是信心滿滿。唯一的隱憂南台灣的高溫,也在週日鋒面南下而可望降溫,而南科馬的賽道平坦寬大,天時地利人和可說是全面到齊。

原本計劃週六一早就要南下,無奈臨時需要加班,忙到了晚上七點才離開羅東,經過巴士、高鐵、台鐵、步行的長途跋涉,直到十二點半才抵達旅館,才剛入夢沒多久四點鐘就要起床,囫圇吞下三個麵包和著咖啡當早餐,三人搭乘小黃抵達西拉雅廣場,摸黑寄物與上過廁所之後,到起跑點集結等待出發。

February 25, 2014

姜子寮古道登姜子寮山

姜子寮山位於基隆市暖暖區,海拔標高 729 公尺,其上擁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第 1047 號基石。此山以西側的姜子寮聚落而得名,「姜子寮」為「羌寮」之意。(出自於陳國章教授所著之台灣地名辭典)有一說五分山西側的 740 峰比姜子寮山更高,但該山無基石也無命名,一般還是認定姜子寮山為基隆市最高峰。姜子寮山山頂被芒草所覆蓋,原本登頂困難,但自從 2004 年基隆市政府從泰安產業道路底,鋪設枕木階梯步道直達山頂,攀登此山變得十分容易,更被列入新版的小百岳名單之中。

去年十二月攀登四分尾山時,在山頂上往東眺望,雄偉的姜子寮山令人心生嚮往,計劃要找時間來拜訪它。上週末原本打算留在宜蘭攀登拳頭母山,但週六凌晨發生大地震,震央就在大同鄉,加上氣象局針對宜蘭縣發佈大雨特報,地震加上下雨的因素讓山區路況生變,就改變主意換來爬這座基隆最高峰姜子寮山。


於四分尾山山頂展望姜子寮山

攀登姜子寮山最方便的方式,是採用泰安路底的枕木階梯步道,約一個小時就可登頂。但我爬山向來喜愛原始的山徑,查閱記錄發現去年藍天隊整理出姜子寮古道,可從姜子寮越過山頂西麓抵達平溪,是前人在汐平路開拓之前,往來汐止與平溪之間的途徑。於是打算來走這條古道,登頂姜子寮山之後,再走枕木步道下山。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02 月 23 日星期日
  • 天氣:陰轉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上篇下篇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February 07, 2014

大同崙埤賞櫻

年前就與同事相約,想利用剛開工生意較清淡的時候,請個半天假到宜蘭附近的賞櫻名所來一趟春遊。過年期間 Facebook 上頭都被四處盛開的櫻花洗版,更讓人期待週四的出遊。不料週二開始倒春寒,氣象局甚至發佈豪雨特報,真讓人擔心花朵會不會綠肥紅瘦?幸好週四早起天氣好轉,藍天白雲正是出遊的好天氣。

早上九點鐘從羅東出發,第一站先到大同鄉公所所在的崙埤村。這幾年賞櫻大為流行,大同鄉也在崙埤溪匯入蘭陽溪附近的河濱高灘地,種滿了櫻花。由於種植才沒多久,花樹還沒長高,支架都還沒拆除,因此花朵也比較稀疏。前兩天的雨水也將花瓣打落不少,有些櫻花樹也開始抽芽長葉,花況不如預期。但這一大片河灘地都種滿櫻花,遠觀有如青山的粉紅腰帶,再過幾年樹木長高之後,一定更加壯觀。


崙埤河濱公園的年輕櫻花

February 05, 2014

Café de Flore (2011)

朋友推薦找來這部影片的 DVD,打算利用過年閒暇來觀賞。DVD 背面洋洋灑灑列舉了無數影評的好評,然而看完卻是有點失望。故事採用雙線併行的手法,發生在 1969 年巴黎的 Jacqueline 母子與現代加拿大蒙特婁,Anton 周旋於妻子與情婦之間。電影其實沒什麼故事性,借由許多小片段的剪接,在最後將兩個看似無關的故事串連在一起。

-- SPOILER --

一些影評讚賞導演善用音樂融入劇情,由於對西洋音樂不太熟悉,以至於難以理解音樂在劇情串連上的巧妙暗示,喪失了欣賞本片的一大樂趣。過多的蒙太奇手法,十分考驗觀影的專注,還好只有兩線故事,時空背景不同,經由衣著、背景城市的辨識,還能勉強追上導演的腳步。

然而失望的地方在於電影背後的寓意,輪迴的概念應該不是重點,只是用來點出兩個故事的共同之處。但將母親過度溺愛兒子而不願放棄控制權,類比為 Anton 前妻失婚後的種種精神上折磨,似乎有點不倫不類。而 Anton 與情婦之間,被比喻為心靈的伴侶,兩個個半的靈魂,結合為一體,卻是利用一連串各種姿勢的性愛來呈現。相對於 Anton 與前妻,以對音樂的欣賞與了解,而相知相習,層次上是否更高?所謂心靈伴侶是肉體的欲望滿足,被比喻為非心靈伴侶的夫妻關係卻是心靈上對音樂的感知,這兩種情境是否互相矛盾?

January 26, 2014

The Club of Queer Trades

這本小書不知道何時買的,已經靜靜地在書櫃上站衛兵很久了,去年十一月去日本旅遊時,為了找一本薄一點的小說,可以在路途中消磨時間,才注意到它的存在。最近慢慢地將它翻完,想說很久沒發表讀書心得了,就來寫寫書評。本以為這是本冷門小說,沒想到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篇心得,原來這本書已有中文翻譯本。

G.K. Chesterton 是一位英國作家,畢業於藝術學校,本來計劃以商業藝術為生,但後來才發覺寫作才是他的專長。這本小說是他的第八本書,發表於三十一歲(1905 年),這個版本收錄了當時出版時,G.K. Chesterton 親筆所繪的三十二幅插畫。

--- SPOILER ---

January 25, 2014

中嶺池、中嶺山、中嶺古道

「中嶺山」位於宜蘭縣大同鄉與新北市烏來區的交界,海拔 1059 公尺,原有之陸IV基石已遺失。中嶺山位於雪山山脈的主稜,東北接紅柴山,西南連拳頭姆山,登山口有兩處,分別位於宜蘭側山腰的「中嶺古道」上。其西南方稜線兩側的山坳中,有兩座湖泊分別為「中嶺池」與「崙埤池」,是目前台灣蓴菜僅存的野外生育地。


中嶺池

攀登中嶺山,順遊崙埤、中嶺二池的計劃已久,去年八月曾嘗試來此遊歷,但因為時間不夠,只走到中嶺古道口就回程了。其後宜蘭進入雨季,濕冷的天氣之下,一直苦無再訪的時機。直到這個月份雨勢漸漸緩和,這波寒流走過後,連續兩天都有好天氣。週四上午看窗外晴空萬里,剛好工作也不忙碌,就告假利用難得的晴天,再來拜訪中嶺山。

行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