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0, 2014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15-Inch, Mid-2014

一直在想把使用三年的 Macbook Air 換掉。雖然只是文書工作為主,但是照片批次縮小尺寸、軟體接環景圖等,都會慢到可以去煮杯咖啡。邊打字邊聽音樂,也是常常跳針。網頁出現 Flash 程式風扇就會像飛機起降一般。硬碟的容量也剩下不到 10G,常常跳出警示叫我清理硬碟的空間。本來想要將 Mac Mini 轉移為專門播放音樂的 Server,買一台 iMac 以供家用,畢竟 MBA 還是有移動方便的優勢。但這樣還是無法解決 MBA 的速度問題,因為不想把工作分在兩台電腦處理。還是決定再買一台新的筆電,舊的 MBA 可以專職音響的工作。

自從 Macbook Pro 用上視網膜顯示器之後,機型也從新設計,重量大幅減輕,MBA 除了價格之外,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當然這次換機的目標就放在 MBP 了。只是 MBP 卡在 INTEL 的處理器推出進度落後而久未更新,預計可能要等到 2015 年中以後才有新的處理器可供使用。但等不到明年了。又聽說在日本買蘋果比較便宜,到官網查詢一下果然如此,台灣的筆電加稅價,和日本的未稅價相比,大概可以差到一萬元,且越貴的機種價差越大,這下不好好利用來日本旅遊的機會,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所以昨天才剛從下山,就立刻搭車回東京,就是要利用最後一天來血拼一番。早上先去恵比寿的某家強盜窟被搶劫一番,下一站就到銀座的 Apple Store 參觀。

August 09, 2014

御嶽山(下):再登剣ヶ峰,走黒沢口下山

今天預計從黒沢口下山,到七合目搭乘纜車,預計大約兩個小時的路程。下山的巴士十點發車,就算纜車沒開,走到六合目也只要多四十分鐘,因此時間相當寬裕,不必早起。


ニノ池

August 08, 2014

御嶽山(上):走開田口上山,遊遍五個火山口後登剣ヶ峰,住宿於ニノ池新館

「御嶽山」位於日本長野県與岐阜県的交界,就在地圖上長野県往西突出的尖角上。海拔標高 3067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為獨立峰,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御嶽山」是一座活火山,東西寬度超過三十公里,為擁有廣大基部的成層火山,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獨立山塊。御嶽山的噴發始於第三紀(6600 萬年前〜258 萬年前)的初期,最早起源自摩利支天山的噴火,接著擴展到「三ノ池」、「二ノ池」與「一ノ池」的火山口爆發,形成複式火山。三ノ池火口的活動減緩下來之時,「四ノ池」與「五ノ池」接著噴發,最後一ノ池再度活躍,形成中央火口丘。「御嶽山」廣大的山頂部,略呈直線地散佈著這五大火山口,最高點在一ノ池南邊的「剣ヶ峰」。三ノ池西南則有高度 2959 公尺的「摩利支天山」。四ノ池的北邊則是「継子岳」,高度 2859 公尺。廣大的山麓搭配山頂部多個火山口,有如皇冠般的造型,無論從哪個地方眺望,無不能感受其王者的氣勢,也難怪得到「御嶽」的尊稱。


自甲斐駒遠眺「御嶽山」

日本有歷史記錄以來,都不曾觀察到「御嶽山」的火山活動,本來已被歸類為死火山,但 1979 年 10 月 28 日的凌晨,剣ヶ峰西南山麓突然大爆發,震驚全日本,火山灰甚至遠播及關東地區。後來火山活動逐漸停止,登山的限制到 1983 年才解除。

在自然生態方面,由於是高聳的獨立山塊,植物的垂直分佈清楚分明,受惠於自古木曽地區禁止伐木的規定,山麓的原始森林鬱鬱蔥蔥。直接攔截南來的水汽,雨量十分豐富,形成多達 1200 條瀑布,更孕育了許多特有種的動植物。夏季雪解注入各大火山口,其中海拔 2905 公尺的二ノ池,是日本最高的湖泊。

如同日本各地的名山,「御嶽山」也有深厚的信仰傳統,甚至有將「立山」或「白山」擇一代換,納入日本三霊山的說法。登山道上,不時可遇見神道教的分支,「御嶽教」的信徒,其特殊的白衣、斗笠與金剛杖。兩百多年前尾張國出身的「覚明行者」,是個相當喜歡爬山的和尚,木曽地區的名山大川,都有他的足跡。無奈想要攀登御嶽山的時候,卻得不到教會的許可,就與山下的居民共謀,偷偷開了一條新路,從黒沢口上山。翌年在整修山道時,染病而在二ノ池畔往生。可說是解放「御嶽山」的登山限制,開啟信仰參拜的先行者。

「御嶽山」的攀登路線眾多,共有五線六個登山口,南方的「王滝口」起登於王滝村的田ノ原,海拔 2160 公尺,是距離山頂最短的路徑。東側的「黒沢口」由「覚明行者」開闢,是歷史最悠久的路線,沿途密佈著石碑佛像,充滿宗教氣息。纜車開通後,起登點提高到七合目附近的飯森駅,大幅減輕登山的辛勞。東北邊的「開田口」,登山口位於開田高原的滑雪場,海拔只有 1300 公尺。是沿著舊時営林署的巡山路線,所開闢的登山小徑,也是唯一與信仰登山無關的路線。這條登山道是御嶽登山之中最長大的一條,需要正統的登山技術,是以利用者較為稀少。位於北方日和田高原的「日和田口」,攀登「御嶽山」最北邊的山頭「継子岳」。西北邊的濁河溫泉有兩個登山口,「胡桃島口」與「小坂口」,攀登五ノ池旁邊的「飛騨頂上」。


「御嶽山」眾多的登山路線

這次日本之旅整整放自己兩個禮拜的假,專程全部都拿來爬山,週日就要回台灣了。原本剩下的這兩天是預備日,結果計劃執行進度百分百,完全沒有動用到預備日,正好拿來爬御嶽山。由於交通十分便利,又有纜車可供利用,其實是可以選擇當日來回的。但搜集資料時,發現山頂附近分佈著許多間山小屋,尤其是位於日本最高湖泊旁的ニノ池本館,感覺是非住不可。新館雖沒有面臨湖水但可以網路預定,只好退而求其次改訂新館。路線選擇上,由於心裡有點想挑戰一下困難一點的路線,就挑選最長大的開田口上山。測試一下自己經歷過「黒戸尾根」、「大樺沢二俣」、「池山尾根」等等動輒兩千公尺左右的長陡上之後,還有沒有餘力挑戰這條上昇一千七百公尺的路線。下山後還要搭電車回東京,就選擇交通最便利的「黒沢口」,給路線帶來一些變化,避免原路上下山的無趣。最後就定案為從開田口上山,住宿於ニノ池新館,登頂剣ヶ峰之後,從黒沢口下山,成為兩天一夜的行程。

August 07, 2014

中央アルプス中部縱走(三):攀登木曽駒ヶ岳,走「福島Bコース」下山

「木曽駒ヶ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上松町、木曽町與宮田村的交界,海拔標高 2956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是日本中央アルプス(木曽山脈)的最高峰,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日本以駒ヶ岳為名的山岳相當多,最高的兩座「甲斐駒」與「木曽駒」,隔著伊那谷地相望,因此「木曽駒」另有「西駒ヶ岳」的別名。山頂附近眾多高度超過 2800 公尺的山頭,木曽前岳、中岳、伊那前岳、宝剣岳等等,簇擁著主峰,遠望顯得氣象雍容。


自仙丈ヶ岳眺望木曽駒ヶ岳

攀登木曽駒ヶ岳的路線眾多,最短路徑利用全年無休的纜車,從海拔已達兩千六百公尺的千畳敷出發。縱走的路線,從北方的桂小場起登,經将棊頭山走馬ノ背登頂。南方的縱走路已於昨日稍作介紹。從木曽地區則有四條路線上山,分別是兩條起於木曽町的福島A與B路線,與另兩條起於上松町的上松A與B路線。四線於山頂西側的鞍部「玉ノ窪」會合。由於下一站「御嶽山」的登山口位於木曽福島,所以選擇通往木曽地區的路線下山。而四條路線只有福島B路線的登山口有巴士抵達,就選擇此路線作為下山之路。

August 06, 2014

中央アルプス中部縱走(二):攀登空木岳,續往北縱走至木曽頂上山荘

「空木岳」位於日本長野県駒ヶ根市與大桑村的交界,海拔標高 2864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屬於日本中央アルプス(木曽山脈),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初夏時節從伊那谷的方向眺望,山頂部分殘雪初融,露出的岩石肌理,恰似盛開的「空木」白花,因此而得名。相傳日本平安時代的武將木曽義仲,曾從稱為「木曽殿越」的鞍部,翻越木曽山脈,鞍部附近的湧泉,因此命名為「義仲の力水」。

空木,或稱卯木的花朵:
Deutzia crenata for. plena's flowerage 02.JPG
"Deutzia crenata for. plena's flowerage 02" by Dalgial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Licensed under CC 表示-継承 3.0 via ウィキメディア・コモンズ.

空木岳坐鎮在中央アルプス的中部,是南北縱走時必經的山岳。從縱走之外,單登空木岳的登山口有二,其一位於駒ヶ根高原,從東邊走池山尾根而登頂,是我昨天利用的途徑。另一從JR中央本線的倉本駅出發,循西側支稜爬上木曽殿越,再往東登頂。山頂附近的山小屋有兩間,分別是西側鞍部的「木曽殿山荘」與東側山頂附近的「駒峰ヒュッテ」,前者採預約制,後者無水源且不供餐。


自本谷山眺望空木岳,依稀可想像山頂「空木」的雪形

從空木岳至木曽駒的縱走路,東有南アルプス,西有御嶽山、白山、乗鞍岳等,這些名山時時相伴。花海、危崖、圈谷、眺望等目不暇給。以半路上的「檜尾岳」區分為前後兩段。前段從「東川岳」之後,需翻越「熊沢五峰」等大小五座山頭。後段將經過「濁沢大峰」的三片峭壁,與攀登「宝剣岳」危險的岩場。如果遭遇惡劣的天候,撤退的路線可選擇,從檜尾岳往東走支稜下山,或從極楽平下切至千畳敷。

August 05, 2014

中央アルプス中部縱走(一):自駒ヶ根高原出發,走池山尾根,抵達駒峰ヒュッテ

日本的中央アルプス,原名為「木曽山脈」,位於長野県南部,左右被木曽川與天竜川包夾,南北長 90 公里,東西寬 20 公里,主峰的木曽駒ヶ岳海拔 2956 公尺。在日本三大阿爾卑斯山脈之中,規模最小高度也最矮。中央アルプス位於中央構造線的東側,是板塊褶曲隆起的山脈,細長的形狀與其餘兩座阿爾卑斯山脈不同,沒有複雜的支稜,顯得較為單純。分為三大部分:北部山地、中央山塊與南部山地。其中的中央山塊,從主峰開始往南經中岳、宝剣岳、檜尾岳、空木岳、南駒ヶ岳、越百山,高度超越森林線之上,岩峰、圈谷、殘雪、花海、草原,一派阿爾卑斯的風致。但從遠處眺望,除了尖銳的宝剣岳刺穿天際之外,其餘的山頭大多圓潤平緩,缺乏個性化的特徵。


自本谷山往西眺望中央アルプス的中央山塊

由於距離首都圈很近,且纜車開通後,單憑大眾交通工具,就可抵達海拔兩千六百公尺的千畳敷,方便老弱力衰者,也能輕鬆享受高山的風景。但卻因為太過平易近人,反而使人輕易忘記登山活動的風險,導致山難事件層出不窮。去年七月一團二十人的韓國山友,不顧山莊莊主的警告,執意在惡劣的天候之下攀登宝剣岳,因為裝備不足而發生意外,三名山友不幸失溫凍死。

中央アルプス擁有「木曽駒ヶ岳」、「空木岳」、「恵那山」三座百名山,「恵那山」已於日前利用兩天的時間重裝完登,其餘的兩座位於中央山塊,打算利用縱走的方式,以三天兩夜的時間來完成。一般縱走中央山塊的行程,多半利用纜車抵達「木曽駒ヶ岳」山頂下方的圈谷底部「千畳敷」,再往南縱走經過「空木岳」從「越百山」下山。但由於我的目標只放在「木曽駒」與「空木岳」,並不打算走完全程,便計劃從「池山尾根」攀登「空木岳」,往北縱走至「木曽駒」,往「木曽福島」的方向下山。而「木曽福島」 正是攀登「御嶽山」的門戶,方便繼續下一趟行程。

這個計劃最辛苦的是第一天,從海拔 880 公尺的「駒ヶ根高原」出發,走「池山尾根」抵達海拔 2864 公尺的「空木岳」,是連續將近兩千公尺的陡上。雙腿經過一週在南アルプス山脈的跋涉,又重裝走了兩天的恵那山,已經疲憊不堪。昨天連在「駒ヶ根高原」上漫步,都覺得舉步維艱。兩腳後跟的水泡與右大腳趾的撞傷,也擔心引發感染,還沒出發就充滿變數。

August 04, 2014

恵那山(下):走神坂峠路線下山,回到富士見台高原

今日預計繼續逆時針方向前進,走北方的稜線,經過大判山與鳥越峠之後,在抵達神坂峠之前,接回林道回到纜車站,大約需要四個小時的路程。入夜後氣溫降低,大雨也停歇了,帶著對好天氣的渴望入夢,但山屋的毛毯有點單薄,屢屢冷醒而無法熟睡,但不想收拾卻也懶得爬起來換睡袋,以至於整夜都很淺眠。


自北荒川岳眺望恵那山

接近天亮時刮起一陣狂風,降下短暫的大雨,打在屋頂上十分嘈雜。雨勢倏來倏去,黎明時又恢復寧靜,只是撥開窗上的水珠,外頭濃霧籠罩,灰濛濛地粉碎了欣賞日出的可能性。

August 03, 2014

恵那山(上):自園原搭乘纜車抵達峰越林道,經広河原登山口攀登恵那山,住宿於山頂避難小屋

恵那山位於日本長野県阿智村與岐阜県中津川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2191 公尺,設置一等三角點,屬於日本中央アルプス山脈(木曽山脈)。山名由來自神話故事,相傳天照大神誕生的時候,胎盤(日語為「胞衣」,與「恵那」同音)就是埋在此山之中。中央アルプス山脈走至南段之後,高度下降直到恵那山才又超過兩千公尺,因此從南方的平原眺望,此山顯得十分雄偉。山形為塊狀,扁平的山頂,遠望有如倒扣的船底。(其實根據個人猜測,這扁扁的山頭看起來有點像胎盤,才因此流傳出天照大神誕生的傳說吧?)


從本谷山遠眺恵那山

在西元5〜6世紀的時候,聯繫大和國與東國的東山道,就是從恵那山北邊的神坂峠,翻越高聳的木曽山脈。相傳日本武尊與佛教的最澄大師等都曾翻越這個埡口,万葉集也收錄了多篇歌詠此處的和歌,相傳源義経曾經將坐騎繫在一棵櫻花樹的「駒繋の桜」等等,屬於恵那山的無數故事流傳至今。開闢御嶽山登山路徑的覺明行者,實際上也是在恵那山的道場修行。由於山勢雄奇,附近濃尾平原的居民,將之視為寄託了深厚信仰的對象,相傳是天孫之妻「木花咲耶姫」居住之所。

恵那山的登山路徑有四,分別是登山口位於山頂南方的黒井沢ルート(Route),從岐阜県中津川市經恵那山林道,從林道終點起登,沿著黒井沢上遡。其二是登山口位於北側的神坂峠ルート,從中津川市開車走林道,或從長野県阿智村步行攀登古代東山道抵達神坂峠,再往南經過鳥越峠及大判山登臨。其三是登山口在東邊的広河原ルート,從長野県阿智村的月川温泉開車走峰越林道,從広河原起登,是最短的登山路線。其四是登山口在西側的前宮ルート,從位於中津川市川上的恵那神社出發,是最長大難走的路線。恵那山的攀登歷史悠久,明治時代推廣日本現代登山的英國傳教士 Walter Weston 先生,就是從恵那神社踏上恵那山,經過神坂峠下達園原。撰寫『日本百名山』的深田久弥先生也是從這條路徑登山。

早在三年前遊歷中山道的妻籠宿與馬籠宿時,就常發現歌詠恵那山的遺跡,而對此山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當時天候不太理想,且尚未興起收集日本百名山的念頭,因此沒有攀登的計劃。今年從塩見岳下山後,抵達長野県南部的飯田市住宿,正好恵那山登山口就在附近,於是計劃順道前往攀登。由於恵那山的兩個登山口,「広河原」和「神坂峠」就在阿智村,因此打算從前者起登,從後者下山,來一趟O形縱走路線。雖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路線,但登山口只能開車抵達,缺少大眾交通工具可供利用。還好參閱地圖,發現兩處登山口中間的富士見台高原,有個度假勝地ヘブンスそのはら(園原天堂),可以搭乘纜車抵達高原的展望台。於是計劃先搭乘巴士抵達園原天堂,換乘纜車爬上富士見台高原,再步行至広河原開始登山。由於查詢巴士班次,最早抵達園原站都已經十點以後,勢必無法當天往返恵那山,只好在山頂的避難小屋住宿。因為小屋無人經營,就如同台灣的山屋一樣,必須自炊並攜帶睡袋睡墊。別人是輕鬆的輕裝單攻行程,因為缺少代步工具,只好修改為兩天一夜的重裝之旅了。

August 02, 2014

白峰三山縱走塩見岳(四):經三伏峠下山,出鳥倉林道

塩見岳的登山口有四個地點,塩川和塩見新道目前封閉,蝙蝠尾根則路況不明,只剩下鳥倉林道這個選項。從塩見小屋出發,往南繼續沿著稜線前進,經過本谷山和三伏山之後抵達三伏峠。接著離開主稜,沿著豊口山的支稜離開,抵達位於鳥倉林道終點的登山口。全程大約要走五個小時。


於塩見小屋

夏季的鳥倉林道登山口,有巴士行駛林道,往返最近的火車站,伊那大島駅,但是一天只有兩班車,分別是 9:10 與 14:25 發車。同行的母女檔和老公公,為了趕上九點鐘的巴士,打算凌晨三點鐘就出發。我因為不趕時間,也不想摸黑,決定選擇下午的班次,就可以睡到自然醒再慢慢下山。

August 01, 2014

白峰三山縱走塩見岳(三):走仙塩尾根攀登塩見岳,住宿於塩見小屋

「塩見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伊那市與静岡県静岡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3047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基石,屬於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列名日本百名山之一。山頂分成相距不到一百公尺的東峰與西峰,東峰高度為 3052 公尺,略高於西峰,不過三角點則位於西峰的山頂。山名的由來,傳說古代神祇「健御名方ノ命」在鹿塩の谷(塩川)發現鹽,而在這產鹽的山谷抬頭一看,將所見到的山頭命名為「塩見岳」。

塩見岳渾圓的山頂,遠望有如日本武士的頭盔。位在南アルプス中央的位置,無論從北往南走「仙塩尾根」從「仙丈ヶ岳」登臨,或從南邊經「荒川三山」抵達,都是長大的稜線縱走路線。近年來巴士行駛到達西側山麓的鳥倉林道,從林道終點的登山口走「豊口山」的支稜抵達日本最高的鞍部「三伏峠」,是登頂最短的路線。山友另外開闢了從三峰川林道出發,以及經塩川上遡的路線,但因為去年的颱風造成林道坍方,目前都是封閉的狀態。另外從山頂的東側,也可走蝙蝠岳的稜線,下降到大井川上游的二軒小屋,此路線少人行走,路跡不太清楚。


從北荒川岳遙望塩見岳

順利完成了白峰三山之後,今日的行程計劃走仙塩尾根,往南攀登塩見岳,下山後住宿於山頂下方的「塩見小屋」。由於前兩天超前進度,今天就可鬆一口氣,走的必較輕鬆些。塩見岳附近的山小屋有兩處,一是位於山頂下方的「塩見小屋」,另一是位於「三伏峠」的「三伏峠小屋」,前者水源取得不易,山屋也較為狹小,且需要事先預約,但距離山頂較近,為了怕長大的縱走時間難以掌控,就事先在台灣請信用卡公司代為預定塩見小屋的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