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斐駒ヶ岳」位於日本長野県伊那市與山梨県北杜市的交界,海拔標高 2967 公尺,山頂設置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屬於日本南阿爾卑斯山脈(赤石山脈)。名稱來自神話中,居住在此山稱為「天津速駒」的白馬,從長野方向眺望,山頂的花崗岩閃亮有如殘雪,又稱為「白崩山」。日本有 18 座冠名為駒ヶ岳的山岳,甲斐駒ヶ岳為其中高度最高者,因為與西側屬於中央阿爾卑斯山脈的「木曽駒ヶ岳」相對,故也稱作「東駒ヶ岳」。
「甲斐駒ヶ岳」的山形為端正的三角錐,撰寫「日本百名山」的深田久弥先生,讚譽為日本阿爾卑斯之中,最典型的金字塔。由於南阿爾卑斯山脈主要為沈積岩,森林界限的海拔也較高,因此外觀大多是深綠色的濃厚山頭,但「甲斐駒ヶ岳」的山頂是火成岩的花崗岩,其明亮的白色尖塔,在南阿群山之中,顯得十分引人注目。
從「馬ノ背ヒュッテ」眺望「甲斐駒ヶ岳」
自古以來此山即為日本信仰的對象,登山崇拜者絡繹不絕,自從江戶時代由信州諏訪的小尾権三郎開山以來,表山道黒戸尾根,成為多數信仰登山者攀爬「甲斐駒ヶ岳」的路徑,當年信仰登山者的遺跡,石塔、祠堂、鐵劍、石碑、鳥居等,散佈在登山道的沿線。但從登山口到達山頂,落差高達達 2200 公尺,近來南阿林道開通後,由於為了避開連續陡上的黒戸尾根,多數登山者選擇落差較小的北沢峠往返。除了這兩條路線外,也有從西北方經鋸岳,或東南方經早川尾根的縱走路線。
黒戸尾根的登山口有兩處,分別是位於尾白渓谷的「竹宇駒ヶ岳神社」,與位於横手的「横手駒ヶ岳神社」。兩者都沒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經過,只能自駕或是搭乘計程車抵達。所幸查詢到毎日新聞社的「毎日あるぺん号」,可從東京搭乘夜車抵達尾白渓谷,於是就決定從尾白渓谷走黒戸尾根入山,住宿在半山腰的七丈小屋,第二天翻越「甲斐駒ヶ岳」之後,往北沢峠下山。
行程紀錄:
- 日期:2014 年 07 月 27 日星期日
- 天氣:晴午後多雲短暫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山と渓社出版之「南アルプス」、昭文社出版之「山と高原地図 北岳・甲斐駒 2014」
- 交通工具:毎日あるぺん号、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8.2 公里,+1700m -105m
- 航跡圖:
夜行巴士午夜在八王子載上最後一名山友之後,就關燈讓我們在車上入眠,但是狹窄的座位無法完全躺平,相當不舒服。我調整姿勢尋找最舒適的角度,座位因而發出細微的吱咯聲,旁邊的山友生氣地拉下眼罩,叫我安靜一點。害我只好僵直地坐定位不敢亂動。還好在暈車藥的作用下,打了幾個哈欠也昏昏沈沈的睡著了。司機每隔一個小時放我們在休息站下車,我看全車睡得著的也沒幾位,大家每到一站都下車透透氣。車掌先生知道我是外國人,特別用英語關照我,三點半抵達尾白渓谷的停車場之後,下車的只有連同我在內的四位山友,其餘都是要去攀登「八ヶ岳」,車掌先生用關心的口氣,特別單獨告訴我廁所和登山口的方位,並囑咐我要注意安全,真是令人感動。
夜行巴士經過的其中一個休息站
這個停車場的容量中等,約可停放近百台車輛。因為尾白渓谷是著名的消暑勝地,平時遊客也不少,但清晨的此時停車場居然也將近全滿,可見週末的登山客也蠻多的。有些開車來的山友已經在煮早餐,有些已經整裝出發。和我同來的其他三位山友,獨行的山友已經動身,另兩位結伴的則找了地方躺下來補眠。我利用自動販賣機的亮光吃完早餐,上了廁所換好衣服之後,還不到四點鐘,天色還是一片黑暗。
04:06 尾白渓谷駐車場出發原本計劃等到五點天亮再走,但四點多見天空已經泛白,再等下去也是無聊,就點亮頭燈出發。停車場的內部有座大型的石碑,紀念德仁皇太子攀登「甲斐駒ヶ岳」,從石碑再往內部進入,來到鋪設碎石的參道,入口有甲斐駒ヶ岳登山口的猴形立牌。沿著溪水的左岸緩下坡,沒多久左邊分出岔路通往營地,右邊則是攀登日向山的入口。
登山口的猴形立牌
繼續往參道深入,一位山友迎面而來,用我破爛的日語理解,他似乎是第一次來爬此山,想問我正確的道路,但發覺我不太會說日語,就道歉離開了。
04:16 竹宇駒ヶ岳神社根據書本說明,登山口在神社內部,許多人走到神社都很訝異,以為自己走錯了路,搭乘夜車比較先出發的山友,這時也在神社的燈光下研究地圖,顯然也是不知道登山口在哪裡。這座稱為「竹宇駒ヶ岳神社」的神社是歷史悠久的建物,但可惜本殿在 2003 年時,被用火不慎的山友給燒燬了,目前的建築已經復原,雖然壯觀嶄新,卻少了歷史氣氛。神社四周被高大的神木級杉木包圍,殿前左邊的尾白荘,前方也有一座德仁太子的登頂紀念碑。穿越鳥居,從新建的神社本殿右側繼續深入。
「竹宇駒ヶ岳神社」
從神社右側經過,來到溪水之旁,接著跨越吊橋,渡過「日本名水百選」的尾白川。這裡是此行海拔最低處,只有 770 公尺,而七丈小屋的高度 2400 公尺,也就是今天必須上昇超過 1600 公尺。到了對岸之後右轉,正式進入登山步道。
04:21 岔路右往尾白川渓谷道先從倒木之下鑽過,緩上行不久,步道往右分出通往尾白渓谷的步道。選左邊的步道開始之字陡上,攀登不久腳邊出現一張護背的紙牌,上面說明近日天候不佳,七丈小屋糧食不足,無法供餐,但是卻小字註明「ビールはあります」。日本人真奇怪,啤酒豈能當飯吃,不能供餐的影響比較嚴重吧?還好我有攜帶兩餐的備糧,不然看到這張紙牌,只好掉頭下山了。
岔路口的指標
之字攀登快到坡頂時,坡度較為和緩,天色也逐漸明亮。此時再度出現兩條岔路,右邊是通往尾白渓谷的另一條步道,往左轉繼續攀登「甲斐駒ヶ岳」。左轉後坡度平緩,腰繞山腹直到稜線後,再右轉循稜前進。稜線路為雜木林圍繞的寬稜,左邊依稀通過幾處崩塌地,接著路面轉變為有點循著山溝前進的意味,日出之後陽光照入密林之中,化成無數圓點光斑。
稜線路的雜木林
路旁發現小鋁牌,註明里程,由於實在很小,若不注意就會錯過。
里程牌
這步道真是清爽好走,天亮之後的樹林顯得朝氣蓬勃,四處鳥鳴婉轉,心情真是愉悅。
步道
走了一個多小時坡度轉化為寬闊的小平台,來到稱為笹ノ平的地帶,右後方是從横手登山口過來的道路,合流點的右側有座小型石造神社,在此休息喝水五分鐘。
笹ノ平分岐
繼續動身之後,陸陸續續有許多山友超車而過,看他們有一大部分穿著越野鞋,或只背負水袋的極輕裝,顯然是越野路跑的裝束。這趟直達山頂落差 2200 公尺的山路,是越野路跑愛好者所喜愛的挑戰,ヤマレコ上頭也有許多單攻的記錄。地圖上說明岔路口往上不久,有通往「粥餅石」的腰繞路,但仔細尋找卻沒有發現任何岔路。書上說「粥餅石」附近有水源,本來計劃在此補充水分,還好在山下時防範未然有事先將水壺裝滿,若照計劃在此裝水可就不妙了,因為從登山口到達七丈小屋之前,可是一路缺水的呢。繼續往上行,從稜線右方的斜坡緩上,這一帶樹下的斜坡長滿了稱為「クマザサ」的矮箭竹,高度比台灣品種矮小,葉子也比較大。也由於這片矮竹草坡,此地被稱為「笹ノ平」。
「笹ノ平」
天亮之後,沿路路旁發覺許多字跡模糊的石碑,以及面容模糊的地藏菩薩雕像,讓人遙想當年信仰登山者,不絕于途的盛況。有些斑駁鏽蝕的路牌,已經被生機盎然的樹木吞噬,令人深刻體會這條步道悠久的歷史。通過稜線右側長滿矮竹的斜坡後,平緩的步道再度轉變為之字陡坡。開始大段攀爬,林相也逐漸從闊葉林轉變為高大的針葉林,這是一段落差約 250 公尺的攀登,稱為「八丁坂」。
樹木吞噬的路標
面容模糊的菩薩浮雕
今天的時間相當充裕,也不想在第一天就把力氣耗盡,於是這段連續大段陡上之路,儘量調勻呼吸慢慢前進。陡坡結束來到一塊樹林間平坦的小空地,是為「前屏風ノ頭」。左側面臨懸崖的小片樹林間隙,可以展望鳳凰三山,地蔵岳頂上方尖碑一般的巨石十分明顯。
「前屏風ノ頭」展望鳳凰三山
坐地休息吃顆飯糰,十分鐘後再度出發,從「前屏風ノ頭」前方稜線的右側繞上坡。其實先前就發現沿途地上冒出水晶蘭,進入針葉林後光線較為充足,拍照起來比較漂亮。上稜之後樹木空隙,發現富士山在鳳凰山左側稜線旁探出頭來。
日語稱為「銀龍草」的水晶蘭
富士山出現了
不久出現有如刀刃般銳利的岩場,是稱為「刃渡り」的困難地形,抓緊鎖鏈蹲低姿態,小心翼翼地通過,岩場共分兩段,其實並不長,曝露感也不強烈。越過尖銳的岩石後,兩旁樹林夾雜出現許多盛開的石楠花,北國春遲,台灣的杜鵑應該都已經結果了吧?接著從稜線右邊的峭壁通過,艱難之處架設著穩固的木橋,小心通過即可。台灣許多山道的便橋,往往是志工山友用樹枝搭建,不一定都很穩固,有時難免年久失修而腐朽。日本人在這些需要輔助的路段,經常是架設半永久性的鋁製或鐵製便橋,安全性較有保障,經費則來自山友樂捐,這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
刃渡り
便橋通過峭壁下方
爬過梯子之後,岩石下方散佈著「刀利天狗」的石碑,從左側爬上一塊小空地,右邊路旁則安置著石碑與祠堂。接著左轉,從祠堂的正前方攀登稜線,再慢慢地轉移到稜線的右側,從黑戶山的北方腰繞。回到稜線之後再度下坡,前方可眺望高聳的稜線,「甲斐駒ヶ岳」的山頂還躲在重重山頭的後方。
刀利天狗
黑戶山西側山麓之展望
下降到達鞍部是稱為五合目的平坦空地,曾經蓋著五合目小屋,但現今已經找不到任何遺跡了。峭壁下方搭建著幾座小神社,一些佛像,和幾柄鐵劍,暗示著濃厚的宗教氣息。從右側開始攀登峭壁,危險的岩壁次第出現,垂直長大的木梯與鏤空的棧橋屢屢出現,必須時時繃緊神經,提高警覺謹慎通過。
五合目
長大的木梯
木棧橋
渡過木棧橋,來到屏風岩的垂直岩壁,從下方繞過不需登頂,巨岩的底部擺放著好幾把鏽蝕的鐵劍。再來仍是連綿不絕的陡峭岩場,稱為不動岩。危險之處架設著鐵鏈,光滑的岩面也有釘入穩固的踏點,可以有驚無險的通過。
屏風岩下方
鎖鏈場
翻上峭壁後往左鑽出樹林,岩石稜線的左側,蓋著尖銳三角屋簷的七丈第一小屋,小屋前方水龍頭不斷流出冰涼的冷水。通過小段棧橋後,廁所的隔壁則是七丈第二小屋。第一小屋是正常營業的山小屋,第二小屋則只供宿不供餐,若無攜帶睡袋睡墊,還要加錢租棉被。營地則在岩石峭壁的上方。
七丈第一小屋
七丈第二小屋
才走了六個多小時就到達今天的目的地,爬昇了將近一千七百公尺的落差,竟然也不覺得特別疲憊。可見七月份冒著炎熱高溫的慢跑訓練,在此發揮了成效。這時有些已經登頂的越野跑者,竟然已經回程,他們的腳程真是令人讚嘆。第一小屋的大門深鎖,敲門叫嚷一陣都沒人回應,想必主人應該外出巡查了。由於體力尚有餘裕,心念一動或許今日可以試圖登頂,再下山到「北沢峠」住宿,既可縮短行程,也可免掉自炊的辛勞。但見山谷水汽漸漸上湧,或許登頂後已無展望,也不想第一天就耗盡體力,於是在水源旁的長凳上趴著休息,等待主人回來。
休息一個小時之後,四周漸漸起霧,也找到了七丈小屋的主人。老闆說今日無法供應食物,叫我去第二小屋住宿。第二小屋是只有一間房間的單層通鋪,約可容納二十人,冬季則開放為避難小屋。
七丈第二小屋的內部
登記住宿時發現我是今日第一個住宿的登山客,想必打算住宿在此地的山友也不會這麼早到來。老闆提來幾桶熱水瓶,還有一個紙箱的泡麵,只要自助投錢就可享用。由於昨天夜車上睡眠不足,辦理好住宿手續後就鑽進被窩補眠了。睡夢中依稀聽到屋簷上的雨滴聲,還好沒有決定繼續登頂,不然這時可要冒雨前進了。睡醒後陸續有山友進駐,逐漸填滿狹小的山屋,午後雨過天青,小屋右側的陽台,東南方的鳳凰三山被雨水刷洗得更加青翠。煮了泡麵加乾燥飯飽餐一頓,日本製造的乾燥飯,比起台灣買到的產品口感更接近現煮。晚餐後大家坐在陽台上吹著涼風,欣賞著晚霞,樹林縫隙甚至可以俯瞰華燈初上的甲府盆地呢。
第二小屋旁陽台展望鳳凰三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