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8, 2010

加里山賞花

我的朋友單攻夫妻檔幾乎每個週六都會去爬山,之前有邀約過幾次,但因為週六上午都必須上班,很難得可以和他們一起出去玩。這次他們要去挑戰大小劍,安排到加里山作負重訓練,久聞清明前後的加里山上繁花盛開,於是就特別請了假,準備上山賞花。

本來深怕以他們的腳程,我可能會被丟在後面,還好他們一群朋友裡面,有三個辨認植物的高手,其他人也多愛拈花惹草,每每見到特別的植物,就會停下來品頭論足一番,所以步調不快,走起來還蠻輕鬆的,加上夫妻檔準備了超級豐盛的午餐,大家都吃的笑顏逐開。下山我們特別從另一條路徑下切到舊台車軌道回來,渡過了非常充實的一天。

  • 日期:2010 年 3 月 28 日星期六
  • 天氣:晴午後起霧
  • 人員:庸人等十一人,加上一條號稱台灣爬過最多三角點的馬爾濟斯神犬
  • 嚮導:除了我以外,每個人都來過
  • 交通工具:朋友的休旅車、雙腿

March 22, 2010

春分遊池有品田

去年爬南湖大山的時候,認識一對專門單攻的夫妻檔,翻開他們的功績簿,志佳陽,西巒大山,畢祿山,羊頭山等等熱門單攻路線都走過,甚至連屏風山也挑戰成功,要不是去年莫拉克颱風導致玉山封山,連玉山東峰也會給他們攻陷呢。其他人爬武陵四秀需要三天,他們偏偏分兩次單攻,當時我心想說,何不請個三天假,悠悠哉哉的欣賞風景,就算給我一百萬,也不要來單攻。沒想到時間不到一年,我也學他們來單攻池有山和品田山了。

有人說武陵四秀應該改名叫武陵四恰,沒錯,這四座百岳個個都不太好惹,光是上池有山步道,短短的 3.5K 就上升了將近 1000 公尺。上個月過年期間,特地請了三天假,準備來好好的品味一下,沒想到受阻於近年來最大的風雪而黯然下山,內心難掩失望。但是檢討起來,即使天候良好,我也沒有能力重裝上這條步道。光是 1.2K 到 2.0K 這段路就走了兩個小時,負重走這條步道,沒有練過簡直是場折磨。所以在撤退的時候,內心就在盤算輕裝來單攻這條路的想法。

四秀的單攻路線,大多分成池有品田和桃山喀拉葉兩組,也有只單攻桃山,或是池有桃山這種組合。研究過前人的紀錄,發現以池有品田這條路線最耗時間,台南金龍隊用時 12.5 小時,而單攻夫妻檔花了 14.5 小時。評估個人實力,大概需要至少 15 小時,所以摸早黑在所難免。雖然單攻桃山的紀錄較多,且不用摸黑,但我想留到五月杜鵑盛開的時候再來照訪。而且上個月走過池有山步道的前半部,覺得路況良好,摸早黑的危險性不大,就決定先來試試單攻池有山和品田山。

March 14, 2010

Olympus E-PL1

掛著龐大的相機走在路上,總是引人側目,實在很想把相機塞進口袋裡。既不是攝影高手,實在愧對手上的器材。而且和朋友出去玩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認為我拍的照片一定比較好。於是漸漸的開始不喜歡帶相機出門,而且重裝爬山的時候,斤斤計較的情況下,快要一公斤的相機實在是不小的負擔。

說這些只是要替自己買一台隨身相機找藉口吧?但是用慣了 DSLR,無法信任一般相機的畫質和性能,直到去年七月,在東京的秋葉原,見到了預售的 E-P1,將 E-510 大小相同的感光元件,放入取消反光鏡的機身內,達到了小型輕量的目標,稱之為 Micro Four Third 系統,可惜售價卻令人退避三舍:

March 13, 2010

我的相機巡禮之三:Olympus E-510

人稱准單眼相機是 DSLR 的跳板,使用者遲早會掉入這個錢坑,果不其然,早在 S3IS 掛點之前,我就已經在研究數位單眼相機了。由於第一台相機的良好印象,那位勸我買 F300 的朋友,也是帶了台 Minolta 的單眼到美國一同旅遊,他那台相機有感應式握把,眼控對焦等等新奇的高科技,所以優先考慮的是 Minolta 這個廠牌。只可惜後來 Minolta 被 Konica 收購,再賣給 Sony,由於對 Sony 的相機的印象不佳,於是考慮的對象就跟著轉移了。

在京都旅行的時候,有機會接觸到 Canon 的 300D,卻嫌它太重,後來迷上了 Olympus 的發色後,焦點整個轉移到這家公司上面。研究之下才發現,Olympus 真是個特立獨行的公司,自創了三分之四這個奇怪的系統,感光元件的片幅只有全幅機種的四分之一,號稱可以達成直射光,改善邊角畫質的目的。當時對於片幅的了解不深,也沒有鏡頭的包袱,卻對於 Olympus 聲稱的較輕重量、超音波除塵和機身防手震等功能感到非常實用。就在藉口送自己生日禮物之下,E-510 就到了手上:

March 12, 2010

我的相機巡禮之二:Canon S3IS & Olympus mju-770SW

耐用的 F300,讓我們一起培養了四年的革命情感,一直沒有理由拋棄它,可是科技一日千里,F300 過時的技術讓人越來越難以接受,雖然使用三號電池非常方便,但是電池的續航力只能照約五十張,每次出門都要帶一堆充電電池。相片的寫入時間約一秒鐘卻是難以忍受的漫長。LCD 螢幕如此迷你,幾乎沒有預覽成相的功能。雖然有全手動的功能,卻隱藏在重重選單下,操作不便。閃光燈也因為年紀大了,只是聊勝於無。於是就在 06 年底準備到埃及自助旅行的時候,替自己買了台 Canon S3IS:

March 11, 2010

我的相機巡禮之一:Minolta DiMAGE F300

當兵的時候,就已經在計畫準備一退伍,就到美國自助五十天,徹底地將家財散盡。當時(2003 年)數位相機已經漸漸的流行起來,但比起底片的傻瓜相機,還是屬於高價位的奢侈品。所以本來只打算借台底片機,再帶一大堆底片到美國流浪。但是準備一起去玩的朋友,分析了許多數位相機的好處,諸如節省底片沖洗的費用,可以馬上預覽拍照結果,數位資料不易因歲月而消失等等,讓我非常心動。於是到書店翻閱各攝影雜誌做功課。大學出遊時,同學手上最吸引目光的相機,非 Olympus 的 Mju 系列莫屬,流線的造型,滑蓋的設計,可以生活防水,又可以 Zoom,讓其他人手上的相機當場變成醜小鴨,所以當要選擇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的時候,看上的是號稱世界最小台的數位相機:Olympus C40z。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 Olympus 太冷門了,從光華商場逛到漢博區,只找到一家店面在賣,老闆拿出 C40z 借我們看,矮矮胖胖的造型,和它瀟灑的 Mju 前輩們,完全不能比,老闆也很驕傲的不讓我們試機,所以只好再逛逛其他店比較看看。後來走到一家相機店,從玻璃櫃台下面發現這一台 Minolta DiMage F300:

March 08, 2010

萬金石馬拉松

記得去年一跑到富邦馬拉松的終點後,我累的跟朋友說,從此再也不要參加任何馬拉松了。結果朋友馬上吐說,保證我一定會再報名,果然才不到三個月,我又出現在另一場馬拉松的賽會上了。並不是已經忘掉了初馬的痛苦,而是正如另一位朋友所說,跑過馬拉松之後,對於其他較短距離的長跑已經不屑一顧了。他說:以前第一次跑完半馬,得意的不得了,想說兩個半馬加一加就等於一次全馬了,還在部落格上炫燿。結果跑完初馬才知道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再多匹半馬也湊不成一匹馬的呀!

上次的馬拉松,前半段跑的相當愉快,可是跑到 30K 之後就跑不動了,變成走走停停,之所以如此,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配速不均,一開始跑的太快了,另一是肌耐力不足。由於工作繁忙,無法像其他的選手那樣,每週至少跑 100K 來訓練肌耐力,所以這次的目標,就放在如何配速讓自己可以不停下來走路完成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