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埃及,那麼去了一次還會想去第二次嗎?
我在回台灣的飛機上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會再來埃及嗎?我會跟別人推薦到埃及玩嗎?
當然,我忘不了,第一眼看到 Abu Simbel 神殿前那四座拉米西斯的巨像時,那種快要屏息的感覺;在 Aswan 的黃昏坐在風帆船裡從夕陽前滑行,那種靜謐的閒適;徜徉在 Karnak Temple 的大列柱室裡,那股莊嚴肅靜的感動;還有在埃及博物館的圖唐卡門陳列室裡,那種目瞪口呆的恍惚;以及在 Sakkara 的 Mastaba 裡,見識到四千年前的文明生活;更不用提在 Abydos 的神殿裡,那種強烈克制自己不要撫摸牆上細緻的浮雕的掙扎。
尤其是路上遇到一大群放學的小孩時,他們熱情地湧上來問候 "Hello!"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那時就好恨自己為什麼沒有從台灣帶兩打鉛筆來。
雖然剛開始時,對埃及人處處伸手要錢感到相當困擾,但是當我看到我的埃及導遊遞給幫他開車門的路人小費,還有在開羅動物園裡,年輕的媽媽拿錢給小朋友,叫他把小費送給讓小朋友餵山羊的職員時,我忽然領會到,原來這就是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古諺說到羅馬就要學羅馬人,我們用自身的價值觀衡量別人的習俗的同時,不就是一種自大傲慢以及偏見的展現嗎?
當我發現我已經在規劃下一次來埃及的行程,於是已經不知不覺地回答了心裡的問題。
今天下午像趕進度一般,我飛快地把這本小說的一半看完了。唉,就像 AC 早期的小說一樣,例如 Murder on the Links or The Big Four,令人失望。
早在朋友去米國留學前就跟我推薦這部電影,我都沒有去找來看,直到最近幾次在日統客運上,看了兩遍這部電影的前半段後,心癢難搔之餘,才去唱片行買了 DVD 來欣賞。
我花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把這本 Agatha Christie 的小說看完了。這是她四本中東系列裡我覺得最不好看的一本,其他三本分別是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Death on the Nile, Murder in Mesopotamia。第一本震撼地拋出 Who not done it 的概念,第二本則提出巧妙的不在場證明,第三本有高明的密室謀殺佈局。除了第一本外,其他兩本的異國風情都相當引人入勝。
鞍馬車站



De los Angeles 是我喜歡的 Manon,她的 Manon 是最天真且惹人憐愛的,只有她的聲音能讓別人輕易地原諒她的過去,Manon 是十六歲左右的小女生,任性自私喜歡物慾,但絕對不是個蕩婦,她的性感是天生而不做作,絕對不可以唱得像 Carmen 一樣。只可惜在第三幕重新勾引男主角的段落,De los Angeles 還是唱得太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