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7, 2015

Epson MZ-500B 測試

如果只是登山錶外加紀錄 GPS 航跡的功能,也不會讓我想買這個手錶,Epson 在小錶面又要省電的限制下,還是做到了簡易導航的功能。經過了三次郊山的測試,當然手錶還是無法取代手持式的 GPS,然而在導航上卻仍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並添增登山的樂趣。

怎樣在手錶上實現登山導航的目的呢?主要可以分成出發前的準備、行進間的使用,與健行後的整理三方面。

出發前的準備

首先要讓手錶裡有航跡檔,它才能幫你導航。而手錶有三種方法取得航跡:一是內建的昭文社日本百名山登山路徑,但很可惜目前手錶內建只有富士山的吉田線此一航跡而已。二是利用手錶已經記錄過的航跡,當然先決條件是你已經使用過且走過相同的地方,才能拿來導航。第三種是自己編輯航跡,在上傳到手錶中。

為了增加編輯航跡的功能,Epson 的 Runsense 網頁,特別開發了新的功能。首先,在網頁中選擇新增路徑檔。路徑檔的編輯,也有三種方式,其一是使用過去編輯過的檔案,其二是匯入別人的 GPS 檔案,其三是自己在地圖上打點。匯入 GPS 檔案是最簡單的方式,但缺點是不能自行編輯航點。而自己在地圖上打點的方法,雖然感覺有點笨,但其實還蠻簡單的。

第一步編輯路徑。首先打開地圖,網頁提供三種底圖,採用 Openstreetmap 的 MapQuest、日本國土院地圖和 Bing 的地圖。在台灣使用,當然無法利用日本國土院的圖資。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熱心的網友編輯 Openstreetmap,台灣熱門的山徑都已經可以顯示。以鳶山縱走為例,將地圖拉到起點鴛峰路口,在依照道路的路線開始打點,如果打錯點了,也可以取消。這裡要注意的是,MZ-500 只支援五百個以內的航點,如果要路線能夠越圓滑,自然要多打一些點,但如果超過 500 點,雖然仍然可以存檔,卻無法匯入手錶使用。

路線打點完成後,接下來要編輯事件(Event)。在 Epson 的邏輯裡,Event 有分成休息、吃喝、住宿、山頂和其他這些種類。以地圖選單下方,左邊數來第三個按鈕來新增事件,在為之命名,表示走到那個點的時候,就要休息或住宿等等。當然如果標錯點也可以取消。

第三個步驟是編輯路程時間,替剛才標好的事件點,注明抵達時間。這個時間的選單,只有下拉式的功能,無法用鍵入的方式,真是有點麻煩。

存檔後就可以瀏覽路線的資訊,包括高度落差、行走時間等。如果超過 30 分鐘沒有存檔,網頁就會自動登出,前面的編輯就會前功盡棄,所以在編輯時要隨時按下暫存鈕。

將地圖放大來看,左邊是自己打點畫出來的航線,右邊是匯入前人的 GPX 檔案,由網頁畫出來的路線,兩者比較,自己畫的是不夠精細圓滑,但其實也不可能邊盯著手錶邊走路,只要不要偏離太多,由自己繪圖,一來可以熟悉路線,二來也才有編輯事件的選擇,匯入的檔案是不能編輯事件的。

最後再將手錶以 USB 連接個人電腦,在將編輯完成的航跡檔匯入手錶中。

行進間的使用

到達起點後,即可按下手錶的記錄鈕,開始記錄航跡。首先手錶會問說要新建立航跡,還是用導航模式。選擇導航模式後,可再選擇欲行走的路線。在此選擇鳶山縱走的航跡,可先瀏覽路線概要。有四個畫面,可顯示路線簡介、高度變化:

路線簡圖以及行程時間:

選好路線後,開始記錄航跡。有兩個畫面可以切換,分別是路線圖、和高度圖。路線圖上以箭頭表示目前位於路線的位置,高度圖以黑線表示目前的位置,空白線表示下一個事件點的位置。

行進途中檢查目前位置:

路線圖的畫面,可以放大縮小,這裡顯示放到最大的程度:

到了事件點時,手錶可發出警示。

如果迷路了偏離路線,可利用路線圖的畫面,顯示偏離的程度。手錶也有記錄航點的功能,Epson 的邏輯裡,記錄航點有兩種,第一種是事件點 (Event),表示行進中發生必須停下來的事情,例如進食、抵達山頂等等。另一種則是我們平常常用的 Waypoint,奇妙的是在手錶上記錄的 Waypoint 是無法匯出的,也無法事先編輯再匯入手錶。只能在手錶上打點,再提供之後的導航使用。推測這個功能,在於如果迷路了,可以讓手錶帶你回到先前記錄的 Waypoint。

除此之外,結束一天的活動後,可以選擇讓手錶暫停或終止記錄。選擇暫停的話,第二天就可以再開啟原先的檔案繼續記錄,方便多日數縱走時的使用。

健行後的整理

回家後,可利用 USB 連接個人電腦,或用藍牙連接手機,上傳這次的行進航跡,但要提醒的是藍牙傳輸一向是 Epson 的罩門,速度相當緩慢。將手錶的航跡上傳到 Epson 的 Runsense 網頁後,首先可查看這次健行的地圖和基本資訊。包括距離、標高差和心率。這裡的距離有兩種,2D 是指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3D 是坡度也計算在內,實際上走過的距離。地圖上的路線,可顯示手錶所登記的事件點,但這事件點無法單獨匯出,也無法更改或命名。

再下拉可顯示各種折線圖,包括高度變化、心率變化、海平面氣壓變化和行進間氣壓變化。

繼續往下看詳細的資訊。有各個事件點之間的距離、時間。總升降高度、步數、氣溫等資料。升降高度有點奇怪,不知道是不是每秒打點,將細微的高度變化都算在內,實際上鳶山縱走應該沒有爬升到 1800 公尺的程度。氣溫的資訊也很有問題,我猜測是用手錶的溫度計來記錄的,但手錶測得的溫度,應該會受到人體體溫的影響吧?

當然,在缺乏詳細的地圖資訊下,以手錶作為導航用途,仍然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手持式 GPS 機器。但如果以登山錶的角度來思考,一隻除了可以提供羅盤、氣壓計、高度計、溫度計的手錶,還有記錄航跡的功能和簡易且直覺的導航機能,續電力也相當強悍,在山徑越野跑步或自助超馬等場合,以及需要極度輕量化的目標下,仍有相當的實用性。目前網頁編輯航跡,及事後分析活動的資訊,功能仍然相當陽春。航點的編輯與匯出也不夠直覺,功能尚缺完整。希望 Epson 在收到使用者的回饋後,能夠將這方面完善起來。希望未來還可以建立社群機能,讓大家分享航跡檔案,免除各自在地圖上打點劃線的時間成本。

2 comments:

  1. 終於看到台灣有測試文章,謝謝您的詳細說明。
    我現在使用的是400T手持機,然後戴的還是最便宜的ABC登山表。一直在觀望Epson這支跟Fenix3,但遲遲沒有決定,您的詳盡分析非常具有參考價值,過一陣子絕對要去日本實際看一下質感才行。

    ReplyDelete
    Replies
    1. 祝您早日找到喜愛又好用的登山錶。借這個機會,補充幾點半年多來的使用心得。

      首先是報告一個重大的缺點,長天數縱走的記錄,若是過夜時選擇暫停記錄,隔天繼續記錄。下山後再匯出檔案時,都會檔案損毀匯出失敗。推測可能是 Epson 的雲端,無法接受太大的檔案。如果要記錄超過一天的航跡,過夜休息時,還是選擇中斷記錄,隔天再開新紀錄,比較保險。

      另外,導航的功能較沒彈性,如果事先規劃 A -> B -> C -> B -> A。實際行走時跳過 C,改走 A -> B -> A。手錶因為遲遲偵測不到 C 點,過了 B 點就無法繼續導航回到 A 點。

      當然最大的優點就是電力,北二段走四天,每天都記錄航跡,晚上則關機,電力還有 30%。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