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峰山脈位於奈良縣南部,屬於紀伊山地,因產金礦而原名為「金峰山」。此山很早就出現於史書,早在公元 655 年就有修行者入山修煉的記錄,此後皇族與公卿也常上山參拜。中世紀之後登山信仰更加盛行,從吉野一路翻山越嶺抵達熊野,沿路走在大峰山的稜線上,翻越無數高聳的山脈,攀爬陡峭的山路與棧道,此修煉的道路稱為「大峯奥駈道」,路上有七十五個修行的行場,悠久的歷史讓這條步道,被登錄在世界遺產之中,是第一條被列入世遺的朝聖步道。
狹義的大峰山是指「山上ヶ岳」,山頂有做大峰山寺。特別的是此寺廟為男性僧侶的修煉道場,登山口有座「女人結界門」,禁止女人進入,以免干擾男性的修行。相對的鄰近也有座「稲村ヶ岳」,則為提供女性修煉者修行的道場,又叫做「女人大峯」。如此男女有別的登山規制,在古代相當普遍,但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後,目前只剩下大峰山等少數地方還有這種限制。
因其悠久的歷史與登山信仰上的重要性,大峰山為「深田久弥」先生列入「日本百名山」之一。雖然深田先生所指的大峰山,涵蓋整條山脈,但由於主峰「山上ヶ岳」存在著女性規制,因此山友改以攀登最高峰「八経ヶ岳」作為代表。八経ヶ岳海拔 1915 公尺,設置二等三角點,是近畿地區的最高峰,相傳山頂埋藏著八卷法華經而得名。北有標高 1895 公尺的「弥山」緊鄰,南邊是海拔 1894 公尺的「明星ヶ岳」相鄰,因此雖然貴為近畿最高峰,但遠望其實山頭並不明顯。
從観音峰展望台眺望,八経ヶ岳為正中最遠處,稜線上冒出來的小山頭
由於八経ヶ岳位於大峰山脈中央的位置,因此走「大峯奥駈道」從南或北而至,都需要漫長的路程,深田先生就是從洞川溫泉出發,先攀登山上ヶ岳之後,再往南循稜縱走而登頂。從西側的天川村出發,則可走頂仙岳的支稜,爬上弥山而後登頂,此路線較長,難以當日往返,多半以位於弥山東麓的「弥山小屋」為基地,為兩天一夜的行程。在國道 309 線貫通大峰山脈的「行者還岳」後,山友從行者還隧道的西口,開發出捷徑爬上「大峯奥駈道」,接著往西可登頂弥山與八経ヶ岳,使得當日往返得以實現。只是每年冬季,國道 309 線因路面凍結而封路,這條捷徑冬季就無法使用了。今年道路開放的日期是四月十八日,因此安排在路通後就來攀登此山,一圓延遲了兩年的夢想。
行程紀錄:
- 日期:2016 年 04 月 21 日星期四
- 天氣:陰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昭文社出版之「山と高原地図 大峰山脈 2014」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10.4 公里,+1105m -1105m
- 航跡圖:
相對於昨天的好天氣,氣象預報今天將有鋒面由西往東橫掃日本,近畿地區預計午後將會降雨。由於行程緊湊,無法等到明天放晴,也只好利用今天上半日的空檔登山,希望能在下雨之前下山。五點鐘天剛亮就從洞川溫泉鄉出發,走 20 號縣道往南抵達天川川合,左轉進入 309 線國道,往上北山村前進,地圖上說明車行約半小時的路程,但沒想到雖號稱國道,但卻是只有單線雙向通行的小路,左邊是緊迫的山壁,右邊就是川迫川的溪谷,沿途都是小心落盤的標語,只好切低檔慢慢開,還好清早對向沒有來車,減輕會車的壓力。接近大川口的路段因為邊坡崩塌,目前正在整修中,一天有四個時段封閉。過了大川口後過橋改行溪谷的左岸,路幅才稍微寬闊,開了將近五十分鐘才抵達隧道口。
行者還トンネル西口
隧道西口的北側有個收費停車場,約可容納四十台小車。原本以為這麼偏僻的地方,應該不會有人駐守,沒想到車子才剛開進停車場,工作人員就走出來指揮停車,並且收取一千日元的停車費。這位先生還警告我天氣即將變差,要我小心注意。停車場的對側往回走幾步就是登山口,入口有填寫登山届的信箱。
收費停車場
登山口
登山口
經由鐵板橋跨過小片崩塌地之後,進入小溪右岸的高地,在雜木林中往上游前進,靠近攔沙壩的旁邊地勢平坦,地圖標為良好的營地,但實際上卻立著私人土地禁止露營的標語。緩上坡後下到溪床,經由木橋到達小溪左岸。地圖上有標明繼續沿著小溪上遡的路線,但實際上找不到路跡可循。
木橋
這條小溪是登頂前的最後水源,不然就要來回兩小時到弥山另一邊的狼平去取水了。過溪後藉由鐵梯爬上岸,再沿著兩溪之間的分水嶺稜線往上爬。這條稜線路是連綿不絕的極陡上,踩著樹根與石塊辛苦的攀爬,下山若是下雨濡濕步道,可就不好走了。兩旁是杜鵑花樹,有些已經開花,靠近主稜線時,地面轉為矮竹草坡。
杜鵑花
土石木根路
接近稜線的矮竹草坡
爬上主稜線的地方稱為出合,是個狹小的斜坡。左轉往東是大峯奥駈道的北段,通往行者還岳,右轉前往弥山。緩坡爬升走在杜鵑花樹中,可惜花期未至。此時對向一位山友正要下山,想必前晚應是在弥山小屋留宿吧。緩坡起伏爬上一個石塊堆積的小山頭,有指標說明是石休宿跡,是古代行場的遺址。
大峯奥駈道出合
稜線上
石休宿跡
通過石休宿跡後稍微下坡,再小段攀爬抵達海拔 1600 公尺的弁天ノ森。
弁天ノ森
這是個樹林圍繞的小山頭,設置有一顆三等三角點。接著爬下石塊斜坡,來到平緩的寬稜。兩旁是光禿的山毛櫸,透過枝幹的縫隙,可以欣賞到大峰山北段的稜線,在雲海中漂浮著。地面鑽出許多芭蕉的新葉,若是再晚一些,應是花海滿路的美景。平緩的上下起伏,沒多久來到一處小山坳,右邊石壁下方立著一尊理源大師的座像,有些記錄雪季來此,大師只剩下頭部露出,其餘皆埋在雪下呢。左側步道下方的窪地,是聖宝の宿的遺址。聖宝是古代的高僧,理源大師為其諡號。
光禿的山毛櫸
理源大師像
聖宝の宿跡
理源大師像位於岩石小山頭的下方,從山頭的左側腰繞而過,再爬回稜線上,改到稜線的右側腰繞。漸漸的坡度越來越陡,出現一連串的枕木階梯,越爬越高視野也越來越開闊,北側可欣賞山上ヶ岳、稲村ヶ岳。接著再左轉,攀爬枕木階梯,之字往稜頂靠近。最後再經由鐵板梯越過小片岩壁,爬上了弥山小屋所在的平台。
階梯
北邊的展望
弥山小屋
弥山小屋有許多木造建物,目前仍未營業。往南走穿越樹林是往八経ヶ岳的方向,往西則通往弥山山頂,再往天川川合下山。剛到達小屋時,巧遇一位山友,看來即使天候不甚理想,百名山的登山熱潮依舊。先往弥山山頂的方向探訪,穿越兩個鳥居後,來到一片白木林,往南終於看見今日的目標,尖聳的八経ヶ岳。再往上幾步就可爬上弥山。
鳥居與皇太子光臨的紀念碑
海拔 1895 公尺的弥山,被天河弁財天的奥宮給佔據,門前還插著一根錫杖,真是古代神佛習合的寫照。神社前的小廣場上,隔著白木林可以清楚看見八経ヶ岳的山形。原路退回小屋,準備前往八経ヶ岳。
弥山山頂
八経ヶ岳
回到小屋後,走門前的小徑,穿越森林來到一片白木林的斜坡,步道走在滑溜陡峭的岩面上,小心謹慎地爬下鞍部,是古今宿的遺址。此鞍部小窪地位於稜線的西側下方,往前可眺望八経ヶ岳,後方緊貼著弥山,西邊隔著溪谷是頂仙岳的支稜。沿途許多古碑與紀念修行的木牌,顯示過去信仰登山的盛況。從鞍部往上爬不久,步道被圍籬擋住,打開繩索當門栓的柵欄即可進入,這是為了保護オオヤマレンゲ(大山蓮華)而設置的鹿柵,避免鹿群進入啃食珍貴的高山植物。
穿越森林
白木林斜坡
八経ヶ岳
鹿柵
穿越鹿柵後,在繩索攔住的步道之間陡上石塊路,在此追上剛才在小屋遇見的山友,上行不久後再從鹿柵的另一頭打開柵欄離開保護區。
8:19 鹿柵離開柵欄後繼續在岩石路上攀升,左側漸有展望,露出大片雲海。最後再小段攀岩就可登頂八経ヶ岳。
最後陡上
海拔 1915 公尺的八経ヶ岳,是個石塊堆積的狹小山頭,有顆水泥修補過缺角的二等三角點。除了山名鐵牌之外,另一側地面還插著一根錫杖。
二等三角點
錫杖
山名鐵牌
山頂雖然狹窄,但四周無高大樹木阻擋,視野相當遼闊。往南隔著鞍部的白木林是明星ヶ岳,接著在雲海上沈浮的大峰山南段,北邊就是圓潤的弥山。理論上東邊應可欣賞另一座百名山「大台ケ原」,但今日天氣陰沈,視線無法即遠。
明星ヶ岳
大峰山南段
弥山
這是我所攀登的第四十八座日本百名山,休息賞景沒多久,剛才遇見的山友也登頂了,此時天空突然飄下幾絲雨滴,就把山頭讓給別人,趕緊走原路下山。
8:55 弥山小屋回到小屋後,見左斜前方有個国見八方覗的指標,穿越樹林前去探訪。
8:56 国見八方覗來到一個小平台,可作為營地之用,往東有不錯的展望。
国見八方覗
回到小屋後,往隧道口方向下山,大段階梯陡下,天空時陰時雨,但都未到需要穿著雨衣的程度。
9:25 理源大師像爬下到達理源大師像後才比較平緩,向大師道謝之後,續行遍地芭蕉新芽的緩坡。
理源大師像
芭蕉
翻越弁天の森與石休宿跡後,在彎彎曲曲的杜鵑枝幹之間緩下坡,來到大峯奥駈道出合。
杜鵑枯枝
出合
接著左轉陡下山徑,沒有登山杖的輔助,只好小心慢行以免受傷。途中與一四人隊相遇,他們這麼晚才要上山,應該是會在弥山小屋住一晚吧?耐心地爬下陡坡,經過底部的開花的杜鵑林後,藉由鐵梯下降到溪谷。
陡下
稜線上的杜鵑
過木橋後,走小溪右岸緩下坡,回到登山口。
隧道口
剛好這時雨勢開始明顯,真是老天眷顧,沒淋到幾滴雨。由於大川口的交通管制要到十二點才放行,就在車上享用昨天旅館老闆娘準備的便當,再緩緩開車離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