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1, 2010

我的相機巡禮之一:Minolta DiMAGE F300

當兵的時候,就已經在計畫準備一退伍,就到美國自助五十天,徹底地將家財散盡。當時(2003 年)數位相機已經漸漸的流行起來,但比起底片的傻瓜相機,還是屬於高價位的奢侈品。所以本來只打算借台底片機,再帶一大堆底片到美國流浪。但是準備一起去玩的朋友,分析了許多數位相機的好處,諸如節省底片沖洗的費用,可以馬上預覽拍照結果,數位資料不易因歲月而消失等等,讓我非常心動。於是到書店翻閱各攝影雜誌做功課。大學出遊時,同學手上最吸引目光的相機,非 Olympus 的 Mju 系列莫屬,流線的造型,滑蓋的設計,可以生活防水,又可以 Zoom,讓其他人手上的相機當場變成醜小鴨,所以當要選擇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的時候,看上的是號稱世界最小台的數位相機:Olympus C40z。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 Olympus 太冷門了,從光華商場逛到漢博區,只找到一家店面在賣,老闆拿出 C40z 借我們看,矮矮胖胖的造型,和它瀟灑的 Mju 前輩們,完全不能比,老闆也很驕傲的不讓我們試機,所以只好再逛逛其他店比較看看。後來走到一家相機店,從玻璃櫃台下面發現這一台 Minolta DiMage F300:

老實說,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其實不佳,但是朋友大力推崇 Minolta 這家相機公司,加上我也感受到他陪我逛了好幾個小時的相機店,耐心已經在下降中,竟然就去提款機領了兩萬塊,把這台相機抱了回來,這筆錢對小小的義務役少尉來說,可是很心痛的呢!

我帶著它走了一趟五十天的美國:


買了防水袋帶它去帛琉浮潛:

也一起去了冰河和峽灣的紐西蘭南島:

和開滿櫻花的京都:

當與它相處越久,越是欣賞它的優點:

頂級機種才有的機頂資訊顯示。

電池和記憶卡分開的艙室,且位於側邊。

腳架孔是金屬螺牙,最重要的 Made in Japan

雖然它的外層是塑膠材質,卻是非常的堅固。有一次我們在曼哈頓的上西區騎協力車的時候,我把相機放在外套的口袋裡,忘了將拉鍊拉上,結果騎到一半,相機就飛了出去,掉到二十公尺外的水泥地上,當時嚇得臉都綠了,回頭去撿相機,更發現電池和記憶卡都震的與機體分離了,結果機身只有一些小擦傷,裝上電池後還是可以正常拍照,只有觀景窗裡多了一道水平的裂痕,剛好可以當作取景的參考線。還有一次在奈良的春日大社散步的時候,一手撐著傘,一手拿著相機,正準備照一張神社的相片,慢慢的後退取景,沒想到後面有個階梯,一腳踏空跌倒,剛好就是拿相機的那隻手撐在地上,鏡頭直接撞擊地面擠歪了,心急的都快哭了出來,關掉電源,鏡頭扭了幾下還是收了回去,再打開電源,居然還可以拍照,只有鏡頭前面的鍍鉻面板掉了下來。這台相機真是無敵鐵金剛般的勇健呀,直到今日,裝上兩顆三號電池,還是可以工作呢,這麼棒的公司,居然倒閉被 Sony 收購了,真是可惜。

2 comments:

  1. Minolta真的是命運多桀,先是被Konica在2003給併了,再於3年後的的2006再一次賣給了SONY,而你手上這台也是我手上的這同一台也正是被併那一年最後所出廠還掛Minolta招牌的,十年人事滄桑而這台如今卻依然健康頭好壯壯,再一次証實【日本製造】的無雙威名,還有一件事,Konica Minolta並不是倒閉了,印象中我有看到新聞稿,它其實是把個人影像事業群賣出而已,它轉做事務和醫療影像去了,這家公司還在,為了印証我剛才還去維基翻查了一下,結果老人家的記憶果然沒錯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