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0, 2010

大辞林

字典對於語言學習的重要性,當然不需要在多加解釋。即使是母語,當遇到沒見過的單字,仍然需要字典的幫助。剛開始學習日語時,以基礎文法為主,然而文法熟習之後,尤其是開始閱讀日文書籍時,字彙能力的擴充就越來越重要了。

當我開始學日語的時候,就已經在尋找合適的字典,但因為沒有迫切的需要,一直沒有真正擁有一本日語字典,而且為了攜帶方便,傾向以電子字典為主。心目中完美的日語電子字典,必須擁有三個條件:

  1. 必須有手寫輸入的功能。
    日語借用了許多漢字,但是漢字並不是表音文字,初次見到陌生的漢字時,必然不知道如何發音。而中文可以有邊讀邊,大致上猜出讀音,日文漢字則不然,所以如果沒有手寫輸入,查字典的第一步都無從下手。
  2. 必須提供讀音的重音音節。
    日語讀音的高低拍是這種語言的特徵之一,老師上課時常常糾正同學錯誤的重音,並強調錯誤的重音除了聽起來很怪之外,有時還會誤會為其他的單字。例如 はし,重音在第一拍則是筷子的意思,在第二拍就變成橋的讀音。
  3. 必須有連續查找的功能。
    只有使用日文字典才能學習正統的單字解釋,然而在字彙不足的階段,使用日文字典只是自討苦吃,連解釋都看不懂。所以如果可以就解釋內的辭彙,提供繼續檢索的功能,才能充分利用日文字典。

July 22, 2010

大霸群峰第三天:依依不捨

今天(2010/7/18)的路程就是第一天的相反,離開九九山莊後,先下到馬達拉溪登山口,再踢大鹿林道出去。


清晨,九九山莊,雲淡風輕

July 21, 2010

大霸群峰第二天:世紀奇峰

第二天(7/17/2010)的路程大約有二十公里,從步道 4.1K 處的九九山莊出發,先陡上三百公尺到三〇五〇高地,接過加利山登山口之後,還要繞行耶巴奧山、伊澤山和中霸尖山到達中霸坪,接過北稜的岔路後往南,下切到霸基,繞過大霸西面先豋小霸尖山,回程在依序登頂大霸、伊澤山和加利山。由於路程漫長,最近午後易有雷陣雨,所以領隊宣布一點鐘起床兩點鐘出發。

本來打算六月底來爬大霸,因為那時後剛好梅雨季結束,夏季形態還沒來臨,午後熱對流比較緩和,且跟過的北登剛好有舉辦大霸群峰的活動。無奈每天一百名的承載量居然沒有中籤,只好再到登山補給站找隊伍跟。連絡新的山社時,被告知必須準備六米的傘帶,原來恰好跟到專門帶隊上霸頂的山社。

可是翻遍網路的紀錄,大家都是走到霸基就算攻頂,聽說私自攀爬是違法的行為。可是上到國家公園的網站查詢,卻也找不到禁止攀爬的公告,只有林務局在九九山莊門口的舉牌告知而已。總之是否可以爬上霸頂,目前還是各自解讀,法規也沒有明令禁止。但是領隊大人告誡我們千萬別提我們要登頂的事情,以免其他隊伍聞風而來,造成大塞車。

July 20, 2010

大霸群峰第一天:試煉心志的大鹿林道

今天(7/16/2010)的目標是九九山莊,早年車輛可以通行到馬達拉溪登山口,但是林道重新開放之後,有輪子的交通工具都禁止進入,所以要爬大霸群峰,得多走一段十九公里的大鹿林道東線。還好在十七公里處有下切點,可以抄捷徑到溪底吊橋。剛開放的時候,國家公園規定第一天要在馬達拉溪登山口宿營,第二天才能上九九山莊。但經過山友的抗爭後,林道開放時間提早到五點鐘,讓登山客得以在第一天就趕到九九山莊,登山時間從四日縮短為三日。因此我們四點鐘就得起床,以便五點鐘開始踢林道。

其實大鹿林道的路況很好,路基也沒有嚴重流失,其實是以通行車輛的。而且同一天進入林道的另一個隊伍,透過關係偷偷搭乘林務局的公務車進來。也看見有其它隊伍的原住民協作員,騎乘機車運送米糧。其實林道的動植物種類相當豐富,極具教育價值,且開放車輛通行也的確會影響到生態平衡,既然已經沒有伐木的功能,禁止行車也很合理。而多踢這一大段路,也可過濾一些體力不夠的人,減少大霸的承載量。可是應該要嚴格執法,別讓有辦法的人偷鑽漏洞。

July 19, 2010

大霸群峰第零天:夜宿觀霧山莊

大霸尖山位於苗栗縣與新竹縣的交界,屬於雪山山脈,泰雅族與賽夏族都將之視為聖山。地質形成上突出的岩壁屬於堅硬的變質砂岩,外表覆蓋的頁岩風化後露出獨特桶狀的造型。大霸尖山北稜經馬洋山往鎮西堡、司馬庫斯等地,西短稜接小霸尖山,西北經中霸尖山、伊澤山、耶巴奧山、加利山,東邊連接東霸山列,往南經聖稜線接回雪山主稜。傳統攀登路線從大鹿林道東線 19K 處的馬達拉溪登山口起登,以九九山莊為基地,是較為簡易的路線。但大鹿林道經過多次颱風的催殘,路基嚴重坍方,封閉多年不得通行,山友只好從鎮西堡走大霸北稜,或從聖稜線由南往北行,都是需要長日數的困難行程。好不容易大鹿林道東線終於開放,但基於安全理由禁止車輛通行,只好多花一天來回多踢共 38K 的林道,所以不論從哪個方向拜訪大霸尖山都是山高路遠。


地圖引用自雪霸國家公園網站

July 12, 2010

見晴 ∨ 給里洛

中央山脈起自宜蘭蘇澳鎮,南抵屏東鵝鸞鼻,是台灣最長的山脈。岳界習慣上將之區分為南北兩部分,每部分再區分成三段,總共六個部份。其中最北的北一段從南湖北山才開始計算,而南湖北山往北之前的山脈稱為北北段。著名的太平山林場就位於其中,是台灣三大林場之一,也是羅東鎮發跡的起源。現在伐木業已經停止,林場也轉變成為遊憩形態,但是除了太平山森林遊樂區一帶,其他地方已經漸漸恢復為中級山的形態。早年雪隧還沒開通時,這裡的中級山還默默無名,但交通便利後,北部山友紛紛將據點拓展到北北段,尤其是被吳念真廣告加持後的加羅湖,更是每逢假日遊客如織。

加羅湖山至南湖北山這一部份,沿途經過給里洛山(2,492公尺)、西霧覽山(2,625公尺)、發徒山(2,857公尺)、拔都諾府山(3,167公尺)及南湖北山(3,536公尺),是一條攀登南湖大山的會師路線,向來少人行走。早年若想攀登給里洛山,勢必得從加羅湖縱走過來,但山界前輩開發出從嘉平林道上切的路線,只要陡上 250 公尺,就可以摸到一顆二等三角點,此山突然間知名了起來,許多山社也陸陸續續將它納入行程之中。

自從入手了新玩具 m. zd 14-150mm 之後,就在規劃到郊外試試它的能耐。剛好讀到前人的紀錄,發現嘉平林道上的展望良好,可以眺望南湖群峰和聖稜線,於是計劃來走走林道,順便攀登給里洛山。至於這座給里洛山,還有個別名叫做見晴山,這個很日本化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棒的感覺,可惜被太平山遊樂區裡的那座見晴山挪用了。不過撿三角點向來不是我爬山的目標,此行的重點在於展望。

July 03, 2010

M4/3 之旅遊鏡簡易開箱

喜好旅遊的我,一直少了顆旅遊鏡,一顆鏡頭就可以涵蓋廣角到望遠,減少旅行的負擔。三年前去東澳自助旅行的時候,報了個 local tour,搭乘四輪傳動車遨遊在世界上最大的沙島:Fraser Island。導遊帶我們到一處淡水湖旁叫我們仔細看,原來好多小烏龜看到遊客前來,紛紛遊過來給我們照相,但我們謹遵導遊的勸戒,沒有餵食它們,於是小烏龜們就悻悻然的游走了。同遊有位英國女生拿了台 Canon 單眼,把她拍的照片用 LCD 放出來給我們看,她拍的小烏龜,兩個小鼻孔冒出水面,實在好可愛。我也拿出相機播放照片,結果我拍的小烏龜,最大只能把烏龜佔滿四分之一的畫面,放到最大檢視,鼻孔都糊成一團,害我好羨慕她的鏡頭可以拍這麼遠。

所以當聽到 Olympus 推出 14-150mm 的鏡頭藍圖時,就天天期待它的上市,今天終於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