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03, 2023

大山背山

「大山背山」又稱「大崎崠」,以山的形狀得名,海拔 705 公尺,山頂原三等三角點已遺失,改設置一顆仿製的基石。從山腰的樂善堂,有條步道通往山頂,稱為「大崎崠古道」。樂善堂的前身,是十九世紀末期,屯墾的漢人為了預防泰雅族人干擾所建立的隘寮,古道即為隘勇巡邏及採集山產的小徑。隘勇線撤除後,隘寮改建為供奉觀音的小廟。日治時期,再度改建為供奉附近無主牌位的樂善堂。目前古道也修築成完善的階梯步道,提供大眾健行休閒。

連假最後一日,妻因公務繁忙,命我將小童帶出去玩,以免干擾她在家辦公。想起古道達人 Tony 先生有篇大山背山的遊記,描述古道平緩好走,五十分鐘即可攻頂。就決定帶小兒來走此山。

竹 34 縣眺望大山背山(圖片取自 Google 街景圖)

行程紀錄:

  • 日期:2023 年 02 月 28 日星期二
  • 天氣:晴
  • 人員:A 君與庸人
  • 嚮導:古道達人 Tony 前輩詳實的行程記錄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距離與高度差: 5 公里,+260m -260m
  • 航跡圖:

早餐後,小子開心地一起打包,切水果、準備餅乾飲料,快十點才從家裡開車出發。走 68 快速道路往東,到底後左轉往橫山方向,過橋沒多久,在第一間 7-11 便利商店右轉,進入橫山街。抬頭就可看見顯目的大山背山,心想這山似乎有點高,不曉得小朋友吃不吃的消。車行半小時後,抵達古道口的農夫市集,這時路旁的停車空間都已客滿,還好一台車剛好要下山,才搶到最後一個車位。

古道起點是樂善堂,因供奉的無主牌位越來越多,移到廟左新建的平房安放。廟前廣場可眺望飛鳳山連稜,與山腳的橫山、芎林地區。

樂善堂
樂善堂前的展望

十點半起登,從新廟左邊的公廁後方進入古道。兩旁的櫻花新綠,平緩的石板路沒多久就是一連串的階梯。兩歲的稚兒平常帶去十八尖山特訓,已經可以一口氣爬上三百多層階梯。這一點緩坡對他來說還不困難,只是小孩專注力不足,爬沒多久就開始撿樹葉、追蝴蝶、抓瓢蟲。比較陡的階梯爬完後,緩坡石板路從右側腰繞,再一大段階梯,爬上高頂農莊。農莊側門口的樹林裡有個涼亭,邊走邊玩,爬了半小時才上升了約七十公尺的高度,在此休息喝水吃水果。

階梯步道

怕身體冷掉,小休十分鐘後就催促小童出發,回到農莊旁繼續爬樓梯。一開始階梯的跨距較高,短腿小童爬得辛苦,拒絕前進要討抱。我看了一下地圖,才爬了約三分之一,一路抱上山頂可要我的老命。還好此時有遊客路過,稱讚小朋友很厲害。誇獎之下,小童有如神助,一步一步往上爬,表現給叔叔阿姨看。大段陡上後來到一小段平路,之後左轉在竹林中繼續往上爬。左側匯入水泥車道,車道中央設有階梯。路旁籬笆後方,幾隻放山雞悠閒的啄食,第一次看到雞的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

爬上水泥車道頂端後,平緩的石板上下起伏,再接著長段連續爬升,左側樹縫可欣賞比來山尖銳的山頭。已經爬升了約 150 公尺,小童有點體力不濟,走走停停休息時間拉長,還好這時兩隻黑狗路過,愛狗的小孩拔腿追狗,終於爬上這道陡坡。

繼續爬樓梯

坡頂是平緩的石板路,左邊匯入稱為櫻花步道的產業道路,再來到一小片亂石區。到此小童終於後繼無力,無法再往上爬,看了一下地圖,只剩下約五十公尺的落差,就不勉強讓他搭個便車,抱著爬上山頂。總共走了兩個半小時,約成人的三倍時間。

海拔 705 公尺的大山背山山頂,設置一座涼亭和觀景平台,基石補點放在雨量計的後方,另有產業道路可開車抵達山頂。來到平台賞景,山下的油羅溪和上坪溪,會合成頭前溪後奔流入海。

基石補點
山頂展望

盡情享用水果餅乾後,問小童想走古道還是產業道路下山,他選擇原路回去。便牽著爬下陡峭的階梯,來到櫻花步道的岔路口。小孩已經到了午覺時間,且也實在走不動了,就抱著往櫻花步道接產業道路的方向下山。一開始還有精神聊天唱歌,路過柑橘園後,眼睛瞇瞇終於睡著了。下午兩點鐘回到登山口,稍微整理一下就開車回家。

事先功課沒做足,沒想到大山背山的落差這麼大,超出兩歲小孩的體力負荷。也還好有車道可走,下山才沒有太辛苦。「大崎崠古道」陰涼清幽,沿途整備完善,山頂展望良好,交通也很便利,也難怪假日車位難求,沿途遊客如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