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多年來的網路經驗,寫部落格的網友,最常出現的毛病有以下十點:
- 背景音樂
使用背景音樂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只要打開部落格,聽到背景音樂,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按叉叉關掉畫面。想要留住觀眾的網友,千萬不要在部落格裡面嵌入背景音樂!
近年來 Olympus 漸漸的把重心轉移到無反光鏡系統,原先的 4/3 系列只剩下一款高級的型號,入手 E-PL1 一年多來,也理解小感光元件去掉反光鏡後輕便的優勢。但是偶爾拿起 E-510,還是欣羨於真正的單眼相機,那種真實反應人眼的光學觀景窗,與迅速確實的相位差對焦系統,即使 E-510 是多年前已經停產的型號,比起所謂無反光鏡的相機,攝影的快感仍是 E-PL1 難以比擬的。
自從為了輕量化登山裝備,將相機換成 XZ-1,隨手從口袋取出的方便性,和稱職的光學表現,都能勝任登山的攝影紀錄。尤其是它的大光圈與超微距,最適合光線幽暗的中級山叢林了。但是講到一般旅遊,還是得依靠 E-PL1,畢竟從等效 18mm 到 300mm 的可換鏡頭優勢,與較大感光元件帶來的細膩畫質與立體感,還是小 DC 所比不上的。只是比起同一陣營的 Panasonic G 系列,對焦速度仍是 Olympus 的一大罩門,即使數度更新軔體,加上推出 MSC 技術加持的鏡頭,對焦的速度仍只是差強人意,有時真恨不得兩家合併,以期截長補短。
如果第一代的新產品,石破天驚的讓人一新耳目,但總是有些創新之餘難免的小缺陷,這就有待第二代產品來補正,建立口碑。在兩代研發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出的第三代產品,是更加成熟且穩定的打開市場。軟體如 Windows 作業系統,硬體如 iPhone,都一再見證這個新產品的發展歷程。所以當年初開始,謠言紛傳之際,喜愛 Olympus 相機的朋友,莫不猜測第三代的 E-Pen 會有哪些重大更新,其中言傳 Olympus 將推出自行研發的感光元件,讓粉絲們紛紛猜測,有人說或許是 Olympus 決定採用三層感光系統?還是決定要跳脫小片幅的局限?當謎底揭曉,大家都猜錯了,新的感光元件是針對對焦性能重新設計的。這一步棋下的十分正確,片幅已經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可能輕易更動,畫質在多年來的改進,已經將這片 12M 畫素的 CMOS 搾得乾乾淨淨,而 E-Pen 最令人頭痛的對焦系統,才是當前最必須改善的方向。
在片幅侷限難以突破的之下,Olympus 利用日新月異的電子技術,使用更新率提高一倍的 CMOS,配合速度更快的處理器,打造出號稱對焦速度當今第一的 E-P3,而且利用同樣的對焦系統,同時推出 E-PL3,和入門級的 E-PM1,可見 O 家對新系統的信心不小。雖然很滿意 E-PL1 的表現,即使在 E-PL2 電子性能有大幅度的進步之下,仍然沒有換機的欲念。但是出國旅遊時,時常必須在 9-18 與 14-150 之間頻頻換鏡頭,甚至不小心讓 9-18 摔傷了,讓我興起若攜帶兩機兩鏡,不就可以解決換鏡頭的不便?而 E-Pen 系列的輕巧,即使攜帶兩個機身,也不致於增加太多負擔。剛好在 E-P3 推出之際來到日本旅遊,在相機店裡把玩了 E-P3 之後,卻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相機。固然迅速的對焦系統讓人眼睛一亮,觸控螢幕卻只有點選對焦的陽春功能,細小的按鈕與轉輪雖然很多,但密集塞在背板卻常常不容易操作。最令人詬病的是它龐大的身軀,和沈甸甸的重量。反而旁邊展示的 E-PL3 工程樣機,更加吸引目光,在沒有安裝鏡頭的情況下,正面的面積居然和 XZ-1 相當,若要體積更小,還有 E-PM1 可以選擇,但是後者的實體按鈕實在太少,操控性不佳。所以在眾人紛紛選擇 E-P3 的情況下,我反而偏愛較為中庸的 E-PL3。
與 XZ-1 比較
自從上大學之後,就很少在用側肩背包了,但在平常使用的 Eagle Creek 背包送人之後,身邊就缺了個平時使用的背包。如果拿登山背包來代替,為了負重而加強的背負系統顯得十分累贅。但如果再買一個平常用的背包,又因為使用機率不高而顯得浪費。偶然來到 Osprey 的網站,發現今年推出了很多款非登山使用的背包,看來他們漸漸把觸手伸展到城市使用的領域,但是很多款式看起來還是很怪,設計層面還是以登山健行的角度來切入,或許他們想要進入的市場,是提供平常有較多戶外活動的朋友,在城市旅行時可能想要使用的背包。
趁著保養車子的機會,到維修廠附近的百岳逛逛,發現了 Comet 這個款式,其中如提把、耳機洞、筆電袋等等,多承襲普通背包的設計,然而卻保留了諸如大型水壺側袋、掛鉤等健行背包才有的特徵。可說是兼容兩家之長,既可以在都會區使用,郊山健行時也可應付背包的功能。於是就入手啦!
夫婦山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由兩座緊鄰的尖峰構成,遠望猶如相互依偎的夫婦,故名。其中位於西邊較矮的山峰稱為婦山,海拔 1780 公尺,其上無基點。東邊較高的山峰稱為夫山,海拔 1870 公尺,其上有二等三角點第 1534 號。夫婦山位於塔曼山系,由拉拉山向西延伸的支棱上,北邊隔著雪霧鬧溪與南插天山相望,南邊隔著三光溪和雪白山塊相對,西邊緊鄰大漢溪,南北邊的山勢被溪水切削,為一落千丈的峭壁,因山形尖銳而列名於「復興三尖」之一。(另外兩尖分別是「復興尖山」與「那結山」)
攀登夫婦山的路徑有四,其一由雪霧鬧部落產業道路終點起登,登山口高度約海拔 1440 公尺,循稜線走婦山至夫山,為最短且落差小的途徑。其二由高義部落起登,經鷹山、夫婦山西峰而至雪霧鬧部落登山口。其三經由卡拉部落,直登夫山而至婦山。其四則由拉拉山循稜縱走而至。一般單攻夫婦山者,多經由雪霧鬧部落起行,若要縱走拉拉山,則多安排兩地接駁,也有健腳勇者採原路來回夫婦山與拉拉山。攀爬夫婦山的基地,雪霧鬧部落,名字聽起來頗具詩情畫意,引人遐想,其實是泰雅語 Sibunao 的漢字音轉,為猴子所喜歡的一種樹果,因以而得名。又一說 Sibunao 是指落花生。(資料來源:中研院之地名檢索系統)
年初走過復興尖山後,便興起完成復興三尖的念頭,夫婦山的大名早有耳聞,據說是條大眾化的路線,上週洛克颱風在琉球海面滯留,遲遲不肯移動,台灣受惠於颱風前緣的沈降氣流,一直都是好天氣。便打算利用週末來爬夫婦山,由於登山口路途遙遠,只爬一座山有點浪費,決定加料縱走拉拉山,順便替即將到來的遠行進行一下重裝訓練。
行程紀錄:
話說 D 君嫌棄他當年重金羅致的 Leica D-Lux 3 拍出來的效果不好,想要換台厲害一點的相機。想當年這台相機可是夢幻逸品,又有小紅標的加持,一點都低調不起來,說他畫質差我可是半信半疑,於是就借來試用看看。
圖片借至 Dpreview.com
唐穗山位於桃園縣復興鄉與宜蘭縣大同鄉的交界,山名由來不詳,海拔 2090 公尺,其上有三等三角點第 6294 號基石。唐穗山屬於雪山山脈主稜,往東北經稜山、尖山,接上巴博庫魯山,往西南沿東丘斯山、東保津寒山、眉有岩山等山,續接喀拉業山,往西經東丘斯山連接雪白山區,山南就是著名的司馬庫斯部落。攀登唐穗山的路徑有三,最短登頂路線從 100 線林道進入,但林道經常性管制,進入不易。另外也可從雪白山縱走而至,組成挑戰性很高的大 O 形路線。主流路徑由嘎拉賀部落下三光溪,渡溪後沿獵徑開闢的步道登頂,沿途經過嘎拉賀神木區,是可以當天來回的路線。有紀錄說三光溪水,午後遇雨經常暴漲,不宜夏季光臨。但秋冬日照較短,又怕時間不夠。據說春季山頭附近杜鵑盛開,是最佳拜訪的季節。
雖然心儀已久,但每每閱讀山友的遊記,總是會引用「年輕人的挑戰,中年人的磨練,老年人的惡夢」來形容唐穗山,而它又與稜山並列為「復興雙障」,讓人始終不敢輕易嘗試。但研究過多篇紀錄後,發現主流路徑上升約 1100 公尺,單程約六公里,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便開始安排時間前往。由於上週末颱風剛過,近幾天水氣也漸漸稀少,氣溫略微下降,隱隱約約有初秋的感覺,氣象預報拉拉山一帶,這週日將是晴時多雲的好天氣,就敲定行程來爬這座山。
行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