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8, 2010

坪頂古圳步道接瑪礁古道上擎天崗

台北市士林區的平等里古稱「坪頂」,先民引內雙溪之水,建立了三條平行的圳道,由西向東分別是「坪頂古圳」、「坪頂新圳」和「登峰圳」,距今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卻維持的相當良好,仍扮演引水的角色。沿坪頂古圳步道拾級而上,依序和這三條圳道交會,再沿坪頂古圳而行,最後抵達清風亭。若沿著這些水圳溯源而上,還可以探訪上游的取水口。

根據 Tony 先生的記載,從平等里上擎天崗有數條古道,是魚路古道的南支線,其中的瑪礁古道,自清風亭經瑪礁山而抵達擎天崗,山徑和緩,兩旁竹林夾道,沿稜線而行卻少日曬之苦,平常時候登山客絡繹不絕。

這條路線我耳聞已久,大學時候上擎天崗總是走涓絲瀑布,至少去過四五趟,頂山路線也走過一次,而這條古圳路卻從沒來過。然而去過的朋友都大力稱讚,讓我很早以前就想來造訪。於是兩個禮拜前就約了 K 君,一起來抓住夏天的尾巴。沒料到梅姬颱風逼近加上東北季風增強,氣象局對北部山區發佈豪雨特報,本想取消行程,但 K 君興致勃勃,表示風雨無阻,便還是如計畫出發,反正古道四通八達,若路況不佳隨時可找撤退點下撤。

早起出門發現天空一片藍,還好沒有小題大作取消活動,來到捷運劍潭站的一號出口,許多登山隊伍在此集結,看來大家都無視豪雨特報的警告。K 君一身休閒,帶了滿背包的零食,一派郊遊的興致。正確的站牌在一號出口的左邊,我們排到右邊的站牌,經司機先生提醒,才沒有錯過巴士。車上幾位零星的乘客,都是登山裝束,行經外雙溪的時候,外頭竟然開始飄雨,且雨勢還真不小,車上的乘客都戲稱乾脆原車遣返算了。

下車後發現其實雨勢不大,撐起雨傘順著 370 巷緩緩上坡,內雙溪從右邊潺潺而下,涼風習習吹來,雖是天陰有雨但也不氣悶。走到 29 號民宅的門前,右邊有條石板小徑,有指標告示此為步道的起點,地上也有親山步道的標誌。

石板步道彎彎曲曲的走在民宅之旁,右邊竹影婆娑的深處,傳來內雙溪的水聲,沒多久就來到了田尾仔橋。

過橋後是陡上的石階,雖然天雨但幸石無青苔,走起來不會太滑,階梯旁偶有標數字,K 君雖然少在爬山,但腳步輕捷一馬當先。一口氣來到一交會點,左邊岔路向下方為正途,地圖上判讀前行通往萬溪產業道路,但記得有山友紀錄可以通往登峰圳的源頭。

我們取左下,天雨不敢太快,沒多久來到挑仔腳橋。過橋後有一涼亭,已有兩位山友在此休憩,他們本來要走頂山上擎天崗,但怕天雨路滑,改來這裡吸收負離子。我們也進亭休息,海苔、蔓越莓、薯條擺滿桌子,只差沒帶爐具來生火泡茶。等到零嘴一掃而空,小雨也停了,亭外隱約透著淡淡的日影,趁著雨歇趕緊收傘出發。

接下來一路拾級而上,溼涼的微風順著溪谷,清爽的吹拂著,路旁還發現一隻小螃蟹,被我們嚇呆的不敢動彈。一路和登峰圳、坪頂新圳交會,越爬越高直到抵達坪頂新圳。圳水清澈冰涼,若是天氣晴朗,真想順著這些圳道往上游方向探尋源頭,但天陰路滑只好作罷。

沿著坪頂古圳往下游走去,沒多久圳水過山洞,階梯則繼續爬升,直到清風亭的打印台。

此時才九點半左右,太陽也露臉了,兩人商量還是照計畫進行,順瑪礁古道上擎天崗。離開石板路踏上泥土古道,路跡清晰偶有路條,兩旁濃蔭蔽日,偶爾風動樹梢使得露水滴落,漸行約二十分鐘,左邊樹上掛著新圳頭山的指標,此山腹地狹小,四周密林無展望,地勢並不突出,極易錯過。

過了新圳頭山後山勢趨緩,雖然兩旁樹木濃密,但東北季風風勢驚人,古道走在稜線上極易受風,但也是有驚無險。偶有開闊地,朱紅色的芒花搖曳生姿。過了內寮古道的岔路,地上有一楐碑,不幸遭受笑臉怪客的塗鴉。接著來到左右兩條岔路,根據紀錄,右邊應是通往坪頂古圳上游取水口的內雙溪古道,下回天氣好再來探勝,我們選擇左邊陸路陡上。陡上沒多久來到陰溼的鞍部,地勢較平坦但泥濘處處,此時又開始落雨,樹林也漸漸轉換成芒草,兩手必須蛙泳撥開尖銳的芒草,兩腳又要一步一步的從泥濘裡拔出來,沒多久就全身溼透了,真是狼狽不堪。好不容易爬上擎天崗後,狂風大作又夾帶著豆大的雨點,風中還帶著牛隻排放的沼氣,真是難受。辛苦的走到步道後,順著石板路,趕緊到遊客中心換下溼衣。沒多久雨勢緩和,破出幾片展望,回想剛才的辛苦,真是恍如昨日。搭乘小 15 路公車下山,山下不但地面乾燥,還陽光耀眼呢。

想起小時候曾在竹子湖生活了兩年,冬日的草山總是見不到幾天的陽光。但也是拜天候不佳所賜,熱門的古道少了一些塞車的情況。或許下回可以利用風和日麗的非假日,再來一一踏查這三條古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