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5, 2010

巴博庫魯山

巴博庫魯山又名馬望來山(日語的漢字拼寫),山名得自泰雅語,意義不詳。巴博庫魯山海拔 2101 公尺,位於台北縣烏來鄉、宜蘭縣大同鄉與桃園縣復興鄉的交界,屬於雪山山脈的主脊,是雪山山脈自北而南第一座超越兩千公尺的山頭。雪山主稜以此山為交點,向西北方向延伸出塔曼山系,連接拉拉山、南北插天山,構成北桃屋脊。主線往東北連接棲蘭山、拳頭母山、阿玉山等,形成蘭陽溪與淡水河的分水嶺。雪山山脈自此降到北橫公路後,往南爬升經唐穗山、馬惱山、邊吉岩山後,接上武陵四秀而躍上三千公尺的雪山地壘。

巴博庫魯山上有一顆一等三角點,擁有三百六十度傲人的視野,往北可以眺望大屯火山群、往東是蘭陽平原和龜山島、往西插天山連稜連綿不絕,往南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北二段,以及雪山山脈之聖稜線,狀闊的百岳山容,可到 Blue JOE 前輩的網誌欣賞。

攀登巴博庫魯山的路線,傳統路徑由明池森林遊樂區接廢棄的 110 線林道,可一日單攻來回。也有從塔曼山經玫瑰西魔山縱走路線,稱為塔魔巴縱走。或從此山經棲蘭山縱走松蘿湖,稱為明巴棲松縱走。也可納入復興尖山,組成巴尖縱走,或是塔魔巴尖縱走。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的林蒼淯先生,於今年踏察出南稜路線,從林道的鐵皮工寮旁,開發出一條陡峭的捷徑,接上巴尖稜線。今年七月又有基隆市朝陽休閒健行協會協助清路並加強布條,路況尚稱良好,有賴山社多加走動,可與傳統路線組成 O 形縱走,避免原路來回的單調。

去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南橫沿線柔腸寸斷,沿途的南橫三星、南一段和南二段都長期封閉,而熱門的嘉明湖難得可以生養休息。終於經過一年的整修後,玉山國家公園宣佈於九月底開放南二段的入園申請,我們一群好友,決定搶先在十月秋高氣爽的時節,造訪這顆中央山脈的明珠。無奈林務局步道的整理進度嚴重落後,又有凡那比颱風來攪局,向陽步道的開放又告無限期延後,真是山永遠在,路卻不開,讓多少愛山人望山興嘆呀!

早在走過插天山系的主要名山後,往南走拉拉山、夫婦山、塔魔巴尖等山,就成為下一階段的目標,其中的巴博庫魯山,擁有一等三角點又有絕佳的視野,是我心儀已久的目標,只是當時還沒購車,只好將計畫暫時延後。後來遷居宜蘭後,拜訪北橫沿線的諸多名山計畫,又被繼續擱置。直到要準備攀登嘉明湖,才想到可以來巴博庫魯山進行重裝訓練。後來嘉明湖雖然爬不成了,在這個颱風剛走天候晴朗的中秋佳節,還是決定照原訂計畫來拜訪巴博庫魯山。

行程記錄:

雖然嘉明湖去不成,原定計畫的重裝訓練還是照常執行,所以還是打包了十五公斤的重裝,大清早四點五十從羅東出發。車行在熟悉的道路上,滿月正要西垂,才想到今天原來是中秋節,天空雲氣朦朧,希望太陽出來後,可以將之蒸散,以免阻擋山頂的展望。開上北橫後,兩線道縮減成單線雙向通行,沒多久進入陰溼的森林,連綿不斷的髮夾彎,連自己開車都差點七暈八素,路面堆積著風災過後的落葉,松針吸飽雨水更是險象環生,只好減慢車速,六點十分來到明池森林遊樂區的停車場。車停好了之後,整裝出發,停車場旁被四周高聳的群山圍繞,雲霧漸漸散去,一些早起的遊客正在舒展筋骨。
停車場的展望

沿著明池山莊平緩的坡道前進,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一株紅檜神木,正是高齡一千五百歲的明池神木。繞過神木後,兩旁蓋滿了度假小木屋,往高處爬到終點是倒車道,旁邊就是森林步道的入口。
明池神木
小木屋

森林步道一開始是之字形的階梯步道,上到高點後變成碎石坡道緩下,沒多久就來到 110 線林道的入口,有指標通往巴博庫魯山。林道入口被鐵柵欄擋住,前方空地平坦,似乎可以紮營,越過柵欄後,雖然雜草叢生,但林道寬敞路況應仍可行車。卸下背包喝水休息片刻,竟發現又中標了,還好該螞蟥應是剛吸附上去,用手就可以取下。
林道入口

近了林道後,地面流著一條水塔溢流的小河,真是慶幸有穿雨鞋來,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陽光隱約從樹後照進來,心情為之一振。到了兩大段崩塌地,蒸汽被陽光的熱力帶往高空,南方的天空漸漸清爽起來。崩塌路段只能容一人通行,撥開芒草前進,再跨過梵梵溪的上游後,林道荒廢的程度越來越明顯。
崩塌地
展望

沒多久右手邊出現廢棄的鐵皮工寮,單薄的壁板似乎風吹就倒,屋頂也破損的無法遮雨。研究紀錄,南稜入口位於工寮前方約三十公尺處,果然續行沒多久,兩旁矮樹上綁滿紅色布條,往左方緩坡望去,地上隱約有條路徑,斜坡上方樹上也有掛著布條,應該就是新開發的路線了。
廢棄鐵皮工寮
新路入口有密集路條標示

看看時間才七點十分,高度計顯示為 1280 公尺,距離山頂還有八百多公尺。雖是初秋,中級山大約十點多就霧氣升騰沒有展望了,若是輕裝或許有機會在十點之前登頂,但重裝又走新路,展望的機會大概不大了。吸了口氣,朝著陡峭的斜坡前進,若非前輩綁了密集的路條,真不敢相信這裡有路。颱風剛過,地面滿是落葉,吸附了露水更加溼滑,踩在腐植土上,經常進一步滑下兩步,即使有登山杖,也無法穩住腳步。只好慢慢的尋找路跡,小心翼翼的上攀,沒多久越走越慢,展望期待也越來越遠了。
讓人進退失據的泥土陡坡

山坡長滿了新植的柳杉,中間夾雜著許多紅檜的樹頭,奇異的造型,有些像章魚的觸手,有些像大象的長鼻,陽光從樹後透射入森林,朝霧標示著光線的路徑,四周靜的出奇,惟有遠方北橫公路的車聲。
沐猴而冠的柳杉
樹頭
光路

一路上倒木處處,經常要邁步跨過去,陡上一段後,隱約有上稜的感覺,山路比較緩和了。上到大約一千五百公尺,開始出現低矮的箭竹,還好有前輩整理過路徑,配合密集的布條,還不至於迷路。上到一千六百公尺的高度,又要開始爬坡,邊走邊罵自己自不量力,不選傳統路線又愛背重裝,只好用登頂後的盛宴來激勵自己。不過累歸累,森林內的巨木、樹頭、枯木還算大有看頭。
鏤空朽木
枯木逢春?

我以每小時爬升約 180 公尺的龜速前進,走到接近海拔 1960 公尺後,稜線終於比較平緩,爬升到紀錄裡的轉折點,從兩株大樹中間穿過,必須立刻左轉下切鞍部。接下來的箭竹十分密集,還要越過兩面樹根牆,此時原本紅色的布條改成藍色,視線上容易和綠色的箭竹混淆,必須特別緊盯著布條前進,前方已經隱約可以望見主稜線了。
樹根牆

此時時間已經接近正午,雲氣變化十分迅速,時而白雲飄過轉成陰天,時而烈日當空。過了一片白木林,前方箭竹十分密集,沿著路條前進,千萬不要硬鑽,經過幾株倒木,高度剛好及胸,要爬上去嫌太高,鑽底下又被背包卡住,好不容易擠過去後,翻過一片小丘,終於接回了傳統巴尖的稜線路。
白木林

傳統路線的箭竹林比人還高,地勢十分溼滑,接近山頂時還小迷了一下,終於在十二點半抵達三角點。山頂地勢狹小,有顆一等三角點和對空標誌,四周矮樹不致於遮蔽展望,但是霧氣已經升起,期待已久的絕佳展望已成泡影,不過我也累得不想計較這些了。
一等三角點
濃霧中的展望

辛苦背上來的午餐有:筍香豬油拌飯、蔬菜蛋花湯、摩卡壺煮的義大利濃縮咖啡、一整顆水梨、和應景小月餅。

其中的筍香豬油拌飯,是坊間有售的乾燥飯,沖泡後就可以食用,風味彷彿現煮,可以取代吃膩的泡麵。而且重量只有 85 克,可以減輕背包的負擔。只是一小包只有半碗的份量,只能略微充飢,且每包 65 元,比泡麵貴上不少。

在山頂上摸了一個多小時,這才準備下山,雖然沒有展望,但也還好少了陽光曝曬。選擇傳統路徑下山,先在箭竹林穿梭,一路經過玫瑰西魔山和棲蘭山的叉路,傳統路徑沒有比較不陡,只是路跡比較明顯而已。過了海拔約 1900 公尺的小鞍部後,是一大片紅檜墳場,復育的柳山林中,許多數人合抱的神木只剩下根部靜靜的矗立在薄霧之中,隱隱散發著馨香。這片斜坡幾乎是一路滑下,路跡被颱風過境後掃落的樹葉蓋住,還好有密集的路條引路。繼續往下俯衝,雨鞋的鞋墊可能失去緩衝效果,撞擊的頗為疼痛,不到兩個小時就下到傳統路徑的登山口了。

登山口堆放著一些獵人的工具,林道有指標說續行可抵達松蘿湖。轉身往反方向前進,見天色逐漸陰暗,深怕下雨急急趕路,頭上求偶的雄蚊喧鬧不休,實在非常惱人。陰暗中忽見前方有隻寶藍色的大鳥,背部一片白毛非常亮眼,從林道往山坡跳躍,只可惜沒有拍到清楚的照片。

繼續前進遇到一位原住民,熱烈寒暄後分手。經過崩塌地不須高繞,研判崩塌狀況尚可,小心下切通過。繼續往前行,右側山壁處處有水源,一路經過南稜入口、鐵皮工寮、梵梵溪、終於回到了林道入口,風中傳來遊樂區的薩克斯風,正式將我引回了文明之境。

簡要時程紀錄:
06:18 出發 -> 06:37 110 線林道入口柵欄 -> 07:08 鐵皮工寮 -> 07:12 南稜入口 -> 11:22 轉折點 -> 12:13 巴尖稜線 -> 12:27 巴博庫魯山 -> 13:45 午餐結束繼續動身 -> 15:29 傳統路徑登山口 -> 16:39 停車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