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09, 2016

十八尖山

「十八尖山」位於故鄉新竹市,是由十八個山頭構成的低矮丘陵地,主峰海拔 129 公尺,山頂設置聯勤三等三角點,編號陸補 179 號,原二等三角點已遺失。十八尖山東峰海拔 110 公尺,設聯勤三等三角點,編號陸補 56 號。十八尖山從日治以來,就已規劃為森林公園,主要有博愛街與寶山路兩個入口,進入繞行山腰的環山公路,並有多條步道通往山頂。

十八尖山一向是新竹市人喜愛的郊遊地點,可說是新竹市的後花園。外婆家就在山腳下的博愛街,小時候媽媽帶我們回娘家時,摩托車載著兩兄妹來回經過山腳。只是此山被逢迎拍馬的統治者改名為介壽山,常常讓長輩們暗自痛罵批評。上小學後舉家遷居臺北,但偶爾回外婆家拜訪兩老時,外公也曾帶我去走十八尖山的步道,從博愛街出發,走稜線步道登頂,再沿著環山公路繞下山。後來外公健康每況愈下,過世至今也快二十年了,但同遊十八尖山的印象,仍是我最珍視的回憶之一。

大年初二陪媽媽回娘家探視外婆,下午見天氣晴朗,就決定到十八尖山走走。開車進入博愛街五巷,隨即抵達路底的停車場。下車走到停車場對面的獅子亭。


免費停車場

獅子亭

走稜線登頂的階梯步道就在獅子亭後方,稱為變葉木步道。印象中沿途有十二生肖的圖片,但只找到入口的鼠圖。步道兩旁是茂密的植物,這三百多階的階梯,小時候走來氣喘吁吁,現在悠哉慢行,不到十分鐘就走完了。


變葉木步道

步道

越爬越高樹梢漸有展望,最後爬上幸福亭的後方。這座涼亭與其他常見的涼亭長相大不相同,是樸素的水泥六角形,屋頂還有一隻白鶴。


漸有展望

幸福亭

幸福亭前方的車道,就是環山車道的最高點,有飲水機可使用。穿越車道的對側小平台也有個涼亭,稱為介壽亭,展望相當不錯。沿著山頂的稜線離開涼亭,再走幾步就可抵達主峰山頂,也有個涼亭稱為國父百年紀念亭。新竹市對於獨裁者的阿諛奉承向來不遺餘力,台灣第一條經國路就是新竹市長命名的。


介壽亭之展望

前往主峰山頂

海拔 129 公尺的主峰,山頂除了涼亭,還有座廣播電塔,兩者之間有棟廢棄的碉堡。印象中十八尖山的基石,放在碉堡的屋頂,爬上花台張望,果然看見基石的頂部。


主峰山頂的廣播電塔

放在碉堡屋頂的基石

爬上屋頂仔細端詳,果然是陸補 179 號的聯勤三等三角點。拍照後爬下碉堡,上涼亭眺望,四周樹木高大,展望受限。


陸補 179 號

經過廣播電塔旁的階梯,回到環山公路。往博愛街入口方向下山,不久右側有條階梯小徑,通往梅花亭。拾級而上,途中步道右側發現一尊觀音石佛。這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浮雕,共有三十三座,散佈在十八尖山四周,目前已發現其中的二十四座。這座位於梅花亭階梯旁的石佛,是其中的編號第二十一座。觀音身上的金漆與塗裝,不知道是原始模樣,還是後人任意塗色的。


前往梅花亭途中的石佛

爬上屋頂鏤空的梅花亭,四周眺望毫無阻礙,十八尖山綠野的裙擺後方,是新竹市的水泥森林。


梅花亭

展望

回到環山車道後,往博愛街入口下山,切過左側的階梯捷徑,再度回到車道。續行下山,左側再度出現長串階梯步道,入口的右側,有條土石小徑。推想應是通往東峰的山徑,就決定前去探訪。在相思樹圍繞的原始山徑步行,稍微上下起伏,經過右側一小塊空地後,發現東峰的基石就在步道旁的樹下。由於半被賁起的樹根遮蔽,若不注意可能會錯過。


前往東峰途中

東峰之基石就在路旁

東峰之基石

續行開始下坡,不久轉為階梯步道,回到環山車道。


東峰南側的登山口

趁著天晴走春的遊客眾多,經過重力基準戰後,回到入口的停車場。


環山車道的入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