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9, 2015

京都マラソン 2015

日本近畿四大城市馬拉松,就剩下京都馬拉松還沒參加過,去年沒跟到朋友的團,聽他們講述京都馬的體驗,深感後悔不已。於是今年的賽事一開放報名時就毫不猶豫的上網登記,後來也順利中籤了。由於今年的比賽日期在農曆年前的週日,以往來日本跑馬都是先玩幾天,跑完就回台灣。今年為了接續年假,決定先比賽再旅遊,週六才出發。

兩個月前的奈良馬跑出接近三個半小時的成績後,預期這場坡度較少的賽事,說不定有機會突破 330 的關卡。沒想到過年前工作特別忙碌,出發前一晚還忙到凌晨兩點多才能休息。眯了一會五點半從羅東開車,前往桃園機場。趁年假出國的遊客實在很多,整個機場鬧哄哄的好像逃難一樣,報到通關都是大排長龍,起飛前十分鐘才趕到登機門。

抵達關西機場後,也是需要耐心等候通關,花了一個小時排隊才踏入日本國門。兌換 ICOCA 和 Haruka 車票也是排很久,直到搭上一點四十分的電車後,緊繃的心情才得以放鬆。前一天京都馬官方網站宣布,由於氣象預報將有暴風雪,所以延後報到時間到晚上十點鐘。不過看到車外晴空萬里,平白賺到多三個小時的報到時間,心情更是輕鬆多了。


はるか号車窗外

抵達京都後,到車站附近的旅館辦理入住手續,再回到車站,搭乘地鐵前往報到會場。會場位於京都市勧業館,就在馬拉松路線終點的平安神宮附近。搭乘地鐵烏丸線再轉東西線,在東山站下車後,跟著人潮前往會場。


路跑終點:平安神宮的大鳥居

進入勧業館內,迎面而來的是一排人形娃娃,原來已經是快到日本的女兒節了。繞到人形後方,就是報到地點,持報到單驗過護照後,到海外跑者專屬的窗口領號碼布。京都馬拉松比較特別的是沒有送 T-shirts,而是以 Buff 的魔術頭巾代替。


人形


報到窗口

接著來去逛展覽會場,共分一樓和三樓兩層,一樓是主要贊助商 Omron 和 CW-X 的攤位,前導車的車廠 Toyota 也展示新上市的氫氣車。三樓則有運動用品、東北各縣的美食和京都馬的紀念商品。由於已經接近報到尾聲,許多商品的尺寸都不太齊全。不過眼尖發現 Adidas 的跑鞋大特價,新推出的 Boston Boost 5 只要七千日幣,就手癢帶了一雙回家。


大家專心研究明天的比賽路線

晚餐在車站的地下街解決,回到旅館整理好明天的比賽用品,忙了一週加上奔波的一天,累的躺上枕頭就睡著了。早上六點半鬧鐘響起,吃過早餐後離開旅館前往比賽起跑點所在的西京極體育館。從火車站搭乘地鐵烏丸線,在四条站換乘京阪電車抵達體育館,整輛列車都是滿滿的跑友,站方還特別加開臨時出口讓我們順利離站。

由於這場比賽的起跑點與終點位置不同,所以必須及早將行李寄放在指定的貨櫃車,賽前四十五分鐘就截止寄物了。大會管制相當嚴格,進入更衣空間與賽道,都要出示號碼布。排隊上過兩次廁所後,來到出發點的田徑場,這次比賽被安排到 C 區起跑。


田徑場

這時氣溫只有五度,一半的天空被烏雲覆蓋,不時飄下雨絲,即使躲在人堆之中也是不停打顫。沒有長官致辭,再替東北大地震的災民默禱之後,輪椅選手先出發,十分鐘後換我們起跑了。由於賽道狹窄,即使 C 區距離起跑點只有兩百公尺左右,也走了一分四十秒才通過出發點的地墊。剛起跑的擁擠路段無法加速,前三公里慢慢地以五分十秒的配速當成暖身。


緩慢地前往起跑點

跑到五公里前,被 3:30 的配速員超越,想說跟緊他們應該就可以跑進預設目標。沒想到他們的配速竟然快到 4:40 左右,大概是為了追上起跑浪費的時間才加速。跟了兩公里左右,覺得腳步跟不太上,加上路窄要一直超車也很累,就放慢速度,與配速員維持在看得到氣球的距離,一路欣賞桂川的風景。


遇見 3:30 的配速員

經過渡月橋的前方右轉,跑上跨越山陰本線的陸橋,經過嵯峨野的広沢池後,開始來到路線主要的上坡區。


桂川遙望渡月橋

經過仁和寺的山門時,沒看到和尚先生出來觀賽,通過龍安寺前方後,往南折到平野神社前,在一路往鴨川的方向前進。這段路即使上坡也維持在四分五十秒的配速,漸漸地將起跑點落後的一分四十秒補足。


仁和寺山門

跑到鴨川旁往北跑一小段,再折返往下游跑。背後傳來打招呼的聲音,竟然在國外遇到跑友 C 君也來比賽。我們並肩前進聊天,發現我只能回答單詞,無法跟上 C 君的跑速,就揮手請他先走,降回自己預設的四分五十秒速度。


鴨川

跑到京都府立植物園前方左轉過橋,往修學院的方向前進。經過中間點時剛好用時一小時四十五分,而配速員也在視線可及的前方,所以就將跑速再降到五分速。今年的路線將通往國際會館的長上坡取消,改跑植物園中的步道,從側門離開植物園後,回到鴨川右岸。過 29K 的標誌後,往左跑下河灘地再往下游跑。這段長約四公里的沙地雖略有起伏,但是一路下坡又是舒服的硬質沙地,雖然開始疲倦了跑速仍能維持得住,只是賽道相當狹窄,必須不斷地超越開始掉速度的跑友,也是有點累人。


離開河灘地之後,又有兩處折返,分別在京都御苑和京都市役所。再度進入熱鬧的市區,加油群眾與表演團體的擂鼓吶喊中,雖然進入撞牆期但仍能維持五分速前進。回到鴨川後往上游跑到今出川通,在抵達銀閣寺前折返。這段緩上坡路段終於開始支撐不住,速度掉到五分二十秒左右,與配速員的距離也越拉越大。路線不斷的轉彎、折返,不停的減速再加速,更是消耗相當多的體力,只能不停的內心喊話,激勵自己不要慢下來。經過京都大學後剩下最後兩公里,高牆終於撞破力氣又回到兩腿,漸漸加速回到五分速,最後右轉看見高大的鳥居,擠出最後的力氣拔腿衝向終點,大會時間是三小時三十二分半,晶片成績更是只差五十秒就可突破三個半小時了。


終點

雖然再度創下個人記錄,但進步幅度並不明顯,這或許說明了跑步實力只能循序漸進,在短短兩個月內,是無法有太多的突破。然而賽前一週休息不夠,比賽前半段速度太快,導致 35~40 公里這段路明顯失速。可見賽前體力調節與比賽配速方面,仍有改進的空間。以往 Mizuno 的跑鞋緩衝性不佳,兩個小時後就會腳麻。這次改穿 Adidas 的跑鞋參賽,果然改善腳麻的問題,看來我的實力仍無法駕馭薄底的馬拉松鞋。

身為千年古都的京都,辦起馬拉松來也毫不含糊,比賽嚴格遵守 IAAF 的規則,賽道里程標準丈量,號碼布也給前胸後背兩塊,更禁止奇裝異服,少了日本馬拉松頗具特色的變裝秀。路線設計方面,順時針方向繞過京都市的郊區,起終點位置不同。經過嵐山、嵯峨野、仁和寺、鴨川、植物園、御苑、平安神宮等知名景點,風景優美多變。路面有經過柏油路、植物園中的砂土步道,與河灘地的硬質沙地,路感也頗具變化。

為了避免實力落差選手的混雜,導致比賽動線的推擠,也採用大型比賽常見的分區起跑,並且嚴格實施管制進入不同分區。除了根據報名時填寫的預設時間來分組,更參考個人最佳成績來微調,似乎更加科學化。交管則相當確實安全,京都市甚至將比賽日定為 No My Car Day,鼓勵市民少開車。這次也見識到京都馬特有的行人鐵籠,讓路人可以順利過馬路又不會干擾到跑者的動線。

大會更有許多貼心的舉措,專門為台灣人設計的中文報名網站,連比賽簡章也全部翻譯。網頁資訊更新迅速,還有提供攻略訣竅和防寒應變方法。補給方面則是中規中矩,日本比賽向來到中後半段才有食物補給,而我這次為了追求速度,刻意不進水站減少喝水,香蕉、柳橙、鹽糖等也是拿了就走,因此完全沒有用到流動廁所。

觀眾號稱有五十萬人,但或許是嚴寒天雨,加油聲比較矜持。私設補給也比較少見,但有吃到路人提供的美味紅豆麵包。會場佈置方面,更衣空間位於室內,避免寒風中脫衣的痛苦。獎牌的採用繩結設計,雖然特別但品質有點粗糙,大毛巾也沒有特別的圖案。這次比賽更是取消了紙本證書的發放,全部改用網路下載,這點就頗有爭議了。

日本人舉辦活動,井井有條又貼心,市民也耐心配合活動,更踴躍觀賽應援,雖然舟車勞頓又所費不貲,依舊讓人樂此不疲。雖然近畿四馬每場比賽成績都有進步,但跑馬年資進入第六年後,也開始擔心前輩所稱的七年瓶頸即將到來。接下來除了維持八十公里的周跑量之外,也應該慢慢加進速度的訓練,希望今年底能夠突破三個半小時的關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