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閂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本名為「椚山」,日本人所命名,「椚」與「櫟」的日語同音,是樹木的名稱。但「椚」為日本人自造漢字,日本人退出台灣後,就被改寫為「閂」字。閂山海拔標高 3168 公尺,其上有二等三角點第 1467 號基石,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閂山」不在中央山脈的主脊上,是平行於主脈西側的支稜。山坡因伐木後喪失森林覆蓋,形成箭竹短草原,山形和緩登頂容易,列名百岳「八秀」之一。
「鈴鳴山」位於台中市和平區與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山名由來不詳,但「鈴鳴」語法近似日語,說不定也是日本人所命名。鈴鳴山海拔 3272 公尺,其上有三等三角點第 6373 號基石,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全山也是覆蓋著箭竹短草原,同為百岳「八秀」之一。
閂山
閂山為深邃溪谷環繞的獨立支稜,鈴鳴山北以無明斷崖銜接無明山,南以畢祿斷崖與畢祿山相望,兩山都是難以縱走而至。所幸早年起自環山清泉橋的 730 林道,道路開闢到達兩山的山腳下,閂山登山口位於林道 23.2K,鈴鳴山登山口則在 27.5K,登頂變得十分簡易。但是結束伐木之後,林道逐漸回歸自然,目前林道前半段因為還有果園經營,路況尚有維護,高底盤車輛可通行至 11.7K。但此後的林道仍需步行,增加了不少路程,原本可以單日往返的行程,拉長到至少需兩天一夜才能完登兩山。借道 730 林道,除了可以攀登閂山與鈴鳴之外,也可與無明山、甘藷峰一併來個 O 形縱走。
去年七月畢羊縱走時,在畢祿山頂欣賞到「閂山」與「鈴鳴山」的英姿,因而心生嚮往,但研究紀錄之後,發現必須踢漫長的林道才有辦法登頂,徵詢爬過此山的朋友,都形容林道全程佈滿恐怖的咬人貓、刺藤、芒草而寸步難行,不免令人氣沮。因此想說既然一定要克服這麼惱人的林道,不如一口氣排個北二段 O 型縱走。但北二段全程少水源、缺山屋、無撤退路線,實在不適合獨行,不知要到幾時才能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同遊,只好自己先來趟閂山鈴鳴之旅。
所幸「登山補給站」張貼了一則路況報導,國家公園正好近期派員清理林道,正是適合拜訪北二段的好時機。該報導並指出林道車況不佳,低底盤小轎車最多只能開到 7K,這下單程可多了將近五公里的路程。也由於林道路況不佳,摸早黑開車進入林道似乎不太安全,於是計劃提早一天出發,利用白天開車進林道,停在 7K 處,再步行到 11.7K 紮營。
行程紀錄:
- 日期:2013 年 07 月 26 日星期五至 07 月 28 日星期日
- 天氣:晴時多雲午後雷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基隆朝陽隊林前輩、李俊民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