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 2011

蘇花古道之大南澳越嶺段

中央山脈橫亙在宜蘭花蓮之間,形成天然的屏障,阻擋人類南北的交通,從古至今,如何跨過這道阻礙,仍然是個難解的課題。早在清領的同治年間,為了管理後山的原住民,曾經有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先生,短暫打通了一條從蘇澳通到花蓮的步道,但沒有積極經營下,迅速的埋沒在深山野嶺之中。日治其間,也曾開闢一條行車的公路,稱為臨海道路,乃現今蘇花公路的前身。古道歷經漫長的歲月,也沒有積極維護,大部份的路段已經無法辨認,近年來在專家的探查下,找出三段路跡較為明顯的路段,整修為國家步道,以供後人憑弔當年先人開路的辛勞。

這三條路段分別為大南澳越嶺段、和中段與石硿仔段,其中的大南澳越嶺段全長 4.087 公里,北口位於烏石鼻戰備道路約 3.2K 處,南口位於大南澳朝陽社區的天后宮。蘇花古道出現的時間既短,也沒有積極維護,理論上應該難以辨認,個人推測,先民利用大南澳越嶺段,運送樟腦、私酒、私鹽,多有走動,或許才被保留下來吧。所以此路段又稱為腦丁路或酒保路。

一般行程安排,以北進南出為主,因為地勢北高南低,走起來比較輕鬆。若無車輛接駁,可搭乘火車到達東澳火車站,再改搭計程車到新澳隧道,烏石鼻戰備道路就在隧道北口的右方。走完步道後,可續遊朝陽國家步道,再搭公車或步行回到南澳火車站。

近期準備攀爬大山,同伴中的 K 君尚無重裝的經驗,想說此步道長短適中,上升約七百公尺,路跡鮮明路況良好,應是理想的重裝訓練地點,就選擇來此走走,為了配合訓練,就決定從南口來回,將車子暫放在朝陽社區天后宮。

行程紀錄:

  • 日期:2011 年 3 月 20 日星期日
  • 天氣:多雲時晴
  • 人員:D 君、K 君與庸人三名
  • 嚮導:Tony 先生詳實的行程紀錄和林務局完善的指標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March 12, 2011

Olympus XZ-1

上個月中,訂了台最近很熱門的相機,等了兩個禮拜,終於在花蓮下山後收到了。

March 07, 2011

行修宮登白雞三山

根據古道達人 Tony 先生的考證,新北市三峽區的白雞地區,為金圳、嘉添、添福、竹崙各里的一部份,位於大豹溪和三峽溪之間。白雞這個奇怪的地名是取自附近「白石垵山」、「雞罩山」兩座山的首字合稱。白石垵山(白石鞍山)即是「鹿窟尖」,因山地多白色的石頭得名,雞罩山則因外型遠觀如雞罩而稱之。鹿窟尖、雞罩山、白雞山,合稱「白雞三山」。

白雞山海拔 740公尺,位於雞罩山與鹿窟尖山中間向北突出,其上有野牛五號基石,山頂擁有三百六十度的展望。雞罩山海拔 780 公尺,位在熊空山列的主稜,其上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山頂展望受限,但附近的前峰,海拔 770 公尺,有總督府圖根補點,往北的展望絕佳。鹿窟尖山又名湊角山,海拔 643 公尺,其上有總督府圖根補點,基點不在最高處,位於密林間無展望。三山成犄角之勢鼎足而立,白雞在北、雞罩在東、鹿窟在西。登頂之路四通八達,大多數山友採用由行修宮出發的路徑。沿途經過土地公廟、海山煤礦忠義坑(裕峰煤礦)與日本人監督原住民的碉堡遺址,充滿豐富的人文特色,與峭壁、瘦稜、溪谷等自然景觀。是既可欣賞風景又能發思古之幽情的路線。只是山徑陡峭,溪谷陰溼,且會經過危崖峭壁,須有萬全的準備才能盡情遊樂。

行程紀錄:

  • 日期:2011 年 3 月 6 日星期日
  • 天氣:陰時多雲偶細雨
  • 人員:D 君與庸人
  • 嚮導:小李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小李前輩取右線先上鹿窟尖山)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March 05, 2011

初春之砂卡礑三雄:千里眼山

日期:2011 年 2 月 28 日
天氣:晴

昨天的清水大山山頂上,見到砂卡礑另兩雄矮小的姿態,深深覺得三雄比較像母雞帶著兩隻小雞,也因此對今天的千里眼山感到略為興致缺缺。但是此山地勢偏僻,未來想要再來拜訪,又要花上兩天時間(有前輩紀錄一日單攻千里眼山,真是超人的體力),且未必有如這幾天的好天氣,所以還是打起精神,準備挑戰最後一雄。經過昨日的辛勞,C 君覺得體力稍微不繼,決定放棄千里眼之行自行下山,昨天一夜都沒有其他的隊伍從水源地回來,看來他們今天會直接下山,所以今日的千里眼只有我們一隊五人來訪。

雖然昨天吃素的 K 君,恐嚇公雞們不准喧嘩,不然要將它們烤來吃,但不懂人語的公雞,還是盡責的在凌晨三點鐘準時的啼叫,一時間,山谷各處農家的雞群彼此唱和,好不熱鬧,我們也不必睡了,起身出帳,外頭星光正燦爛。
凌晨四時的星與月

March 04, 2011

初春之砂卡礑三雄:清水大山

日期:2011 年 2 月 27 日
天氣:晴午後起霧

睡到半夜被窸窸窣窣的雨聲驚醒,有點擔心最重要的一天天公不肯賞臉,又怕出帳篷會被螞蟥親吻,只好棄晾在帳頂的雨褲手套而不顧,轉身倒頭繼續睡,好在清晨起床,外頭不但雨停,還有燦爛的星空和初升的眉月,真是太開心了。由於昨天沒有推進到第二水源區,所以今天趁天微亮之際,五點四十分就出發了。

一開始走就發現,昨天停在第一水源區是正確的決定,離開營地沒幾步路馬上遇到斜坡要拉繩過去,下過雨更是險象環生,若是昨天重裝加上體力不佳,可真是危險。
拉繩過崩壁

林道時而寬大好走,時而必須踩在岩石上地細縫拉繩過去,感謝許多前輩的辛勞,讓我們摸點早黑也不怕。
落點很窄的崩壁

走過最危險的崩壁後,眼尖地 W 君發現山壁上長滿了好幾株台灣一葉蘭。
一葉蘭山壁

March 03, 2011

初春之砂卡礑三雄:立霧山

日期:2011 年 2 月 26 日星期六
天氣:陰時多雲午後起霧

凌晨四點鐘,天還沒亮,下了一整夜的雨已經停歇,樹梢上抖落的露珠,滴滴答答地打在車頂。夜裡一台接一台的轎車駛入太管處的停車場,我窩在後座,盯著 iPhone 的小遊戲,睡神一直不肯光降。翻個身嘆口氣,既然睡不著那就出發吧。囫圇將三明治吞下,整理好行裝將 GPS 打開,踏出車外,也是睡不著的山友紛紛在外頭踱步。大地正在休憩中緩緩地呼吸,小鳥靜靜地棲在樹梢,整個世界都在睡夢中,只有我孤獨地朝著光亮地公廁前進。

沿著坡道轉了幾個彎,不遠處中橫公路的路燈穿透稀疏的叢林,18 公斤的重裝包含三天的糧食和帳棚,只之字緩坡就已經氣喘吁吁,踱著沉重的腳步,來到流籠索道的岔路,垂直向上的箭頭,令人啞然失笑,開始大戰吧!

初春之砂卡礑三雄:行前

千萬年前,海底的石灰岩經過高溫高壓的變質後,形成堅硬的大理石,在板塊的擠壓下,逐步隆起於海面,再經過無數年立霧溪溪水的雕刻,形成全球馳名的太魯閣峽谷。立霧溪的支流砂卡礑溪,發源於二子山與曉星山之間,向南切穿峽谷,注入立霧溪中。由於大理石堅硬的質地,讓峽谷不易崩塌,形成兩岸距離不到幾十公尺,高度卻都是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的奇特景象。其中砂卡礑溪左岸的清水大山、千里眼山與立霧山合稱砂卡礑三雄,山勢陡峭,由海上觀之,斷崖從短短四、五公里的水平距離,由兩千多公尺的高度一瀉而下,垂直插入海裡,壯觀的地形使得清水斷崖被尊為台灣八景之一。由千里眼山稜線眺望清水大山的姿容:

清水大山屬於中央山脈,是南湖大山往東南延伸的支脈,標高海拔 2408 公尺,一等三角點。山頂展望達三百六十度。千里眼山又名石硿山,位於清水大山稜線之南,標高海拔 1624 公尺,有三等三角點第 4290 號,山頂雖密林無展望,但近山頭的岩稜上視野十分良好,幾乎可以一躍而下太平洋。立霧山又名崇德山,在千里眼山之南,標高海拔 1274 公尺,有二等三角點第 1221 號,列名體委會制定的台灣小百岳之一,山頂密林無展望。

清水山區位於雲霧帶,豐沛的雨量與複雜的地形孕育了無數以清水為名的台灣特有種植物,如清水圓柏、清水小蘗、清水馬蘭、清水女貞、清水石楠、清水金絲桃等。當然螞蟥也是惡名昭彰的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