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9, 2010

錐麓古道

根據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日本人於 1914 年發動太魯閣戰役,鎮壓太魯閣族的原住民,因此修築了「合歡越」,從花蓮太魯閣通往霧社。之後為了加強管理太魯閣族,將道路擴建,全長 70 公里,沿途每隔四公里設置一個駐在所。1933 年之後,原住民已經不再構成威脅,這條道路漸漸轉變為遊憩功能,為當時熱門的健行路線,現稱之為合歡越嶺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主要的古道。其中位於三角錐山山麓的古道,稱之為錐麓古道,由燕子口通往慈母橋,全長 10.3 公里,乃合歡越嶺古道保存最完整的部份。錐麓古道通過錐麓大斷崖,海拔約 750 公尺,在堅硬的大理石山壁開鑿出一條寬約 90 公分的步道,相當驚險刺激,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玩,所以國家公園特別採用總量管制,假日限員 72 人,必須事先上網申請才能進入。

一般行走古道,多從慈母橋進入燕子口出來,但是今年颱風季過後,古道多處坍方,經國家公園整修後,仍只開放古道的東段,即燕子口到 5.6K 錐麓駐在所。預計要到明年一月底才能全線開放,所幸東段已經包含古道最精華的斷崖部份,雖然基於歷史情懷,無法走完全程仍留有遺憾,但若是為了體驗古人修築棧道的艱險,東段部份已經足夠了。

L、K 君夫婦邀我與 D 君共四人,預計上個月要來此古道遊歷,無奈網路申請馬上就額滿了,以至於搶不到名額,上個月再試一次,申請網頁剛剛好空出四個名額,真是天賜良機。連日來的陰雨,到了週末就轉晴了,一切都非常的順利。只可惜 D 君臨時有事,只剩下我們三位成行。L、K 君夫婦星期六一早就從台北下來,他們先走大同大禮步道,撿了一顆小百岳「立霧山」,我下午下課後,才回到羅東搭加開的區間車抵達新城火車站。我們住在天祥的天主堂,晚餐沐浴後,不到十點鐘就床上躺平了,因為明天可要起個大早呢。

鬧鐘三點四十五分就把我們喚醒,將 K 君煮的一大鍋麵吃光後,趕緊整理行裝出發。外頭天色陰暗而星光燦爛,將近五點車子就到了登山口。為何需要這麼早到登山口,是因為 K 君昨天來探路,發現登山口只有一個車位,斜插停放頂多只能停兩台車,所以必須早點來搶車位。還好只有我們一台車,順利停近登山口旁的位置,不然就只好停在兩公里外的布洛灣了。後來才知道,今天共有野訊、樹林的登山會、台中的登山會各約二十餘人的團體來訪,他們都開大巴士過來,所以自組隊只有我們三人,不必擔心沒有車位。

行程記錄:

  • 日期:2010 年 12 月 19 日星期日
  • 天氣:晴
  • 人員:L 君夫婦與庸人
  • 嚮導:太魯閣國家公園詳實的指標和 GPS
  • 交通工具:休旅車、雙腿

«6:05» 出發

車子停妥後,三人在車上假寐,只是睡神遲遲不肯光臨,天色也漸漸明亮,六點不到野訊的大隊人馬也到了,為了怕步道塞車,我們也趕快下車整裝出發。太管處的工作人員一大早也來到登山口,拿著名單一一核對身分才放行。越過木柵欄後沿階梯往下走幾步來到錐麓吊橋,天色朦朧景物不清,只聽到立霧溪淙淙的水聲。
錐麓吊橋
太魯閣峽谷

過橋後迎面而來的是塊太管處設立的告示牌,解釋古道的興衰由來,接著陡上山徑,沿途每隔 100 公尺有個里程標示,有些埋在地上,有的釘在石壁。山路寬大好走,除了過 0.3K 後一小段路被亂石沖毀,其餘路段枕木步道與石階步道交替,雖然陡峭卻整理的很完善,看得出清理過芒草的痕跡。南國沒有冬天,野花四處開放,和著割過的芒草草莖,傳來淡淡的清香。山路雖陡,走起來卻是輕鬆愉快,應該是豐盛的早餐帶來的元氣。雖然早上想說為了煮麵還得早起忙碌,若是簡單吃些乾糧,還可多睡一會,但事後回想,這頓早餐提供能量,讓人步履輕盈呢。
步道寬大好走

«6:44» 巴達岡駐在所遺跡

1K 的指標釘在一塊大石上,山徑右轉就是巴達岡駐在所了。巴達岡是太魯閣族語中麻竹的意思,三層的台地,在日治時期建有警察局、學校、宿舍、俱樂部等,現只剩下兩根石柱和殘餘的地基,讓人遙想當年的繁華。台地邊緣有株大榕樹,枝葉繁茂造型優雅。右邊地基有個小石缸,過去一瞧積水處還有蝌蚪游泳呢。此時已過日出時間,但太陽還峽谷外面,將山頭鑲上一條金邊。
駐在所遺址

«7:00» 巴達岡二號橋

因為野訊的大隊人馬壓境,我們趕緊動身出發,過了 1.2K 的指標就是巴達岡二號橋了,一號橋目前已經毀損。這座嶄新的二號橋跨越深邃的溪谷,橋下細小的溪水切割著堅硬的大理石,露出一圈圈細緻的紋理。
巴達岡二號橋
橋下溪谷

過橋後沒多久,太陽從峽谷東側的山頭露出來,霎時間日光充盈在整座峽谷裡,整條步道突然間生機盎然起來。
日出
光滿峽谷

«7:57» 石隧道遇火紅楓樹

山路越爬越高,植物也越來越稀疏,堅硬的石壁上斑斑都是古人辛苦開鑿的痕跡。鑽過一處小山洞後,棧橋旁邊一株楓樹,正好是最紅的時候。
石隧道
楓紅

«8:06» 錐麓大斷崖

出了森林線後,2.4K 開始,眼前一片絕壁,海拔 1667 公尺的大斷崖山,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落入立霧溪谷,潔白的大理石岩壁上,細細的一條小縫,就是古人一斧一鑿挖出來的古道。古道海拔約 800 公尺,往上看天空只剩下一條細縫,往下看腳邊的溪水只剩下一條白帶,對岸的中橫公路,路上行走的遊覽車就像玩具車一樣。站在斷崖旁邊,落差將近一座一零一大樓,即使是最大膽的人也不敢久視。


小玩具車
再往前一步就粉身碎骨了

«8:27» 斷崖駐在所遺跡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公尺,因為奇景當前也因為道路險峻,不想也不敢走太快,L 君夫婦童心未泯,還頑皮的做出大鵬展翅的姿勢,要拍些驚險的照片回去留念。古道經過太管處的整理,岩壁打入鋼釘,將包覆橡膠的鋼索串成扶手,前人形容過斷崖只能捫壁而過的驚險,因而安全多了。走到 3.1K 來到一小片平台,是斷崖駐在所的遺跡,也是錐麓大斷崖的終點。
保護措施
駐在所遺址

«9:44» 錐麓駐在所遺跡

因斷崖駐在所冷風颼颼,不久留續前行,右手邊有塊故巡查「持館代五郎」的紀念碑。接下來的步道越行越低,進入闊葉林裡,所以雖然左邊仍是斷崖,視覺上的驚險程度就稍微降低。我們在 3.9K 附近的小空地補充能量,繼續往下走的里程標示似乎不太可靠,幾乎一兩分鐘就經過 0.1K 的指標,很輕鬆的就來到 5.6K 的錐麓駐在所的遺址。此處向西展望良好,可以看到畢祿山與合歡群峰,南岸的無名山峰,尖銳的造型相當奇特。休息玩耍了約 15 分鐘,野訊的人馬壓境,我們也起身回程,再往前走的步道坍方,還沒開放通行。
心情可以稍微放鬆了
錐麓駐在所遺址
展望

«10:49» 斷崖駐在所遺址

回程的步道正對著大斷崖山而行,高聳的山勢與垂直的山壁讓人驚歎,讓人回想當年遊歷優勝美地,若是美國人來此,定會對攀岩極有興趣。山腰的一道細線,就是著名的古道,真難想像前人是怎麼開鑿出這樣的路來。
大斷崖山
山腰的古道

過了斷崖駐在所後,又可以回味剛才經歷過的驚險,這就是原路來回的好處,也因此發現為何大家都從慈母橋開始走,原來是從回程的角度,更能體會古道的險峻。此時 K 君發現山壁上竟然有一隻山羊,這麼可怕的峭壁也能居住,真是服了它了。

«11:40» 巴達岡駐在所遺址

一路貪玩賞景,慢行到了巴達岡駐在所遺址時也接近中午了,在大榕樹下野餐休息,舒服到 L 君都說真想住在這裡,但回到現實面還是要早點下山,以免回台北路上塞車。休息了將近 40 分鐘後才依依不捨的動身。

«12:40» 燕子口

下山的路頗為陡峭,奇萊連峰傷到的小腳趾仍是隱隱作痛,過了吊橋後,登山口有位志工核對名冊,真是辛苦他了。
錐麓吊橋

感謝老天賜給我們一個完美的天氣,無風無雨氣溫適中,讓我們可以盡興的享受行走古道的樂趣。若是全線開放後,更要找個機會再來一遊。

2 comments:

  1. 想起當初向朋友提到這條古道時,朋友誤以為是「追鹿」古道,還以為有什麼典故之類的呢。

    ReplyDelete
  2. 小龍您好,小站的流量太少,要打廣告好像效益不佳,所以我把您的來文轉寄給 Spam Report,希望站方可以幫您想辦法。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