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人生清單之中重要的一項,內心相當滿足。但這次準備波士頓馬拉松的過程,由於缺乏實戰經驗,紙上談兵的結果,成績並不理想。檢討可以改進之處,整理了十個項目。
-
早點 BQ
當我 33 歲初馬時,BQ 只有三小時十五分。今年48歲,2025年的BQ也是三小時十五分!雖然BQ大約每增加五歲的年齡層就會多五分鐘,但BQ也幾乎每三到五年就要調整五分鐘。近年來,跑鞋科技的進步、科學化周期訓練的普及、加上參與跑步的人口越來越多,跑友們的成績也突飛猛進。因此期待年齡增長而放寬的BQ ,是不切實際的做法。當你進步的幅度比其他跑友還慢,就永遠無法達到越來越嚴格的 BQ。更何況年紀越大,恢復速度越慢,也更容易受傷,無法像年輕那樣操練。當年想要參加波士頓時,應該利用一兩年時間練好有氧耐力,馬上進入周期化課表,跑個兩、三個週期,一年只報名兩場指標賽事,應該可以在五年內完成波馬的心願。
-
調整時差只需要三天
美國和台灣位於地球的兩邊,時差是台灣跑者最頭痛的問題。去年芝加哥馬拉松提早三天到美國,但還是無法適應日夜顛倒的時差。於是今年的波馬就決定提早一週來美東,結果多了一週的旅遊行程,雖然時差沒問題了,卻因為玩得太過火,每天平均步行兩萬步,到了比賽當天,雙腿完全抬不起來。第一天凌晨抵達美國後,小睡片刻五點就起床晨跑,接著走一整天的戶外行程。一天下來時差就差不多快調好了。第二天也是早起晨跑,早出晚歸,完全依照美國時間調整作息。到了第三天就幾乎沒有時差了。下次再來旅遊或跑馬,也要採取積極的做法來調整時差,就不需要太早來美國,以免太多的旅遊行程,消耗過多的腿力。
-
要練爬坡但不需要報名鎮西堡
波馬雖然是六大馬之中起伏最多的賽道,但其實台灣很多山路馬的難度更高。波馬總體而言還是下降的路段比較多,而上坡的部分其實不長也不會太陡。當時為了訓練爬坡能力,故意報名了鎮西堡超馬,但波馬不需要練長上坡的耐力,大概和萬金石的難度相當而已。為了跑鎮西跑,還導致右大腿的 ITB舊傷復發。
-
第一天就去 Expo
Adidas 提前釋出的完賽夾克照片,看起來實在是難看。到了波士頓看到跑友的實穿,更是慘不忍睹的醜。雖然如此,為了他的紀念價值,銷量還是很好。任何東西只要掛上獨角獸的商標,跑友都會買單。我是星期天才去 Expo 報到,結果 M 以下的尺寸都賣光了,真是扼腕!所以如果對波馬的相關商品有興趣,一定要提早去逛 Expo 才不會搶不到。
-
不要住在太偏僻的旅館
這次我住在位於 Cambridge ,MIT 校區內的 Hyatt Regency 。到了旅館跟老爸討論,為什麼旅館會開在這麼偏僻的地方?老爸說大概是為了給有錢的學生長租吧?雖然四周都是校舍很安靜,窗外也有查爾斯河的美景,可是這間旅館地點實在不理想,要搭電車要過河去BU ,要搭巴士要去Massachusetts Avenue ,都要步行約二十分鐘,最近的超市是接近 Harvard Square 的 Whole Food,也要走快二十分鐘。吃飯或進城去景點都很不方便,更別說賽前晚餐的肝醣超補。下次如果有機會再來跑波士頓,即使貴一點,也要住在市中心或港邊。
-
儘早到選手村
雖然起跑時間以Wave 2而言,是很晚的10點多,但波馬的早上,在鳴槍之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到終點寄物,再搭乘一個多小時的校車去起跑點。我因為怕在車上不方便,上車之前還排了一次廁所,結果勉強趕上Wave 2最後一班校車,到了選手村就準備要起跑了。三萬多人的運送,時間是精算到分秒不差。所以比賽當天早上,一定要以準時甚至提早到選手村為要務,才不會像我那樣,要起跑了連鞋帶都還來不及調整好。
-
認識賽道的特色
事前做過功課,大概知道賽道可略分為四個區間,先是六公里的長下坡,到半馬前的平路,下半場的前段是Newton Hills,最後是下坡回終點。因此配速策略在於前半必須保守,保留體力撐住 Newton Hills。雖然因為賽前一週浪費太多體力在於旅遊行程,以及肝醣超補不到位,以至於成績不太滿意,但大致上配速策略還算執行的不錯。除此之外,賽道還有一些 YouTubers 沒提到小細節,比如說起跑前段離開 Hopkinton 鎮的道路非常狹窄。跑上心碎坡,過了 Boston College 之後的馬路路況不佳,要小心坑洞,還有地面電車的軌道。終點前小上坡轉入 Boylston Street 之後,還不能全開,還有八百公尺才到終點拱門。
-
補給策略:私補一定要帶夠
依照大會提供的補給地圖,半馬之後提供 Maurten 的能量凝膠。所以我只帶了三包 SIS ,打算後半馬靠大會的補給。沒想到到了半馬的補給點,居然沒有 Maurten Gel,到了 Newton 才開始提供。而且大會的補給一人只給一包,想要多拿也被拒絕。以至於後半馬都處於能量不足的狀態。
-
與其他五大馬迥異的賽道氣氛
雖然冠上波士頓的大名,但其實只有終點前的一小段才進到波士頓市區。前半馬經過鄉間,景色雖然秀麗,但人煙稀少,比賽氣氛沉悶。加油打氣的人潮,要從半馬的衛斯理學院開始才越來越熱烈,過了心碎坡後更是熱鬧滾滾。這和其他大型城市馬拉松,整段路觀賽人潮不絕的景況,是不太相同的。
-
不需要買整包照片
在台灣只要是比較大型的比賽,不但有官方合作或私人經營的攝影公司,還有許多熱心的志工,沿道幫忙跑友拍照。跑完馬拉松後,往往自然的上網搜尋自己的照片。波馬對我而言這麼重要比賽,當然也想要搜集屬於自己的照片。因此大會合作的MarathonFoto推出整包大特價,就毫不猶豫地把卡刷下去了。結果整整快兩百張,只找到一張滿意的照片。原來是波馬依照成績安排起跑順序,賽道又幾乎都是狹窄的兩線道,身旁無時不刻都擠滿了跑友,根本很難有獨照。因此不需要買大全套,挑到想要的照片再買就可以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