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9, 2012

東勢格越嶺步道登臭頭山、中央尖、慈母嶺

平溪的孝子山與慈母峰遠近馳名,垂直光滑的岩壁為其特徵,因為山體已經鑿出石階釘上鋼釘,登頂不難,是以假日遊客絡繹不絕。然而附近還有中央尖、臭頭山等山頭,因為較為偏遠而遊客稀少。東勢格越嶺步道,連接平溪與東勢格地區,為先民往來的通道,步道靠近平溪的部份,為舊採礦台車道改建,十分平緩寬敞,還有舊事務所、廢礦坑等遺跡。後半段沿著瓜寮坑溪上游翻過山嶺,步道溼滑崎嶇,但有完備鋼纜與鋼釘輔助,通行不難。步道沿線有石燭尖、峰頭尖、慈母嶺、中央尖、臭頭山的登山口。漫步於清幽的步道後,還可順便爬幾顆山頭,是個人十分推薦的優質步道。

四月份攀登峰頭尖時,在九龍山附近眺望造型雄偉的中央尖,心想假以時日要來拜訪。入手新相機後,正好想找個機會出門試機,原本計畫前往台七甲線附近的中級山避暑,無奈這週工作太累,週六早上按掉鬧鐘再睡,醒來已經八點多了。只好更改計畫,到平溪把還沒爬過的中央尖、臭頭山收集起來。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7 月 28 日星期六
  • 天氣:晴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沿途完善的指標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
  • 時程紀錄:11:00 平溪國中 → 12:15 步道越嶺點 → 12:20 臭頭山登山口 → 12:30~40 臭頭山 → 13:00~10 溪底鞍部三岔路 → 13:30~45 中央尖 → 14:25 普陀山 → 14:45 慈母嶺 → 15:00 東勢格步道之慈母嶺登山口 → 15:20 平溪國中

July 23, 2012

新玩具

想買個東西慶祝自己換新工作滿三年,卻覺得單價有點高,後來把心一狠,還是給他刷下去了。

外盒:

漂亮的蒙皮,看似相機的把手,沒錯,我又買新相機了。

當然還是習慣的 micro 4/3 系統啦!

好多轉盤唷,很專業的感覺:

為了復古故意留下來的軍艦部,看到這裡應該就知道是哪一台了吧:

July 11, 2012

畢羊縱走:鋸齒連峰

雖然可以少走將近九公里的林道,但是一天內要爬上畢祿山加上縱走到羊頭山再下山,想起來仍是令人頭皮發麻,更何況還要重裝。所以此行儘量將裝備輕量化,食物也帶的很精簡。參考上河地圖的時間,預估今天大約需要行走 12 小時,營地的山友也告誡我最好在中午以前抵達羊頭山,所以預定早上四點半出發。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7 月 8 日星期日
  • 天氣:晴午後雷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諸位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July 09, 2012

畢羊縱走:八二〇林道

畢祿山位於南投縣與花蓮縣的交界,海拔 3371 公尺,其上有三等三角點第 6368 號,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畢祿山因山脊瘦長削立,故列名百岳的「八瘦」之一,山頂展望絕佳。羊頭山位於花蓮縣,海拔 3035 公尺,擁有三等三角點第 6354 號,屬於中央山脈北二段往東延伸的支棱上,亦是八瘦之一,展望也是絕佳。從畢祿山山脊南緣向東連結羊頭山,這條稜線為高低起伏的岩稜,共有七座山頭,由西往東逐漸降低且由密而疏,在北台灣的百岳上,都可清楚辨識這條宛如鋸齒狀的特殊景觀,稱之為鋸齒連峰,其中主峰鋸山,海拔 3330 公尺,無基點。
鋸齒連峰

D 君與我,去年十月就計畫到此遊歷,無奈遇到惡劣天候,只走了畢祿山就倉皇而歸,此後就時時找機會再來挑戰。然而上回攀登畢祿山時,從登山口直上 800 公尺而達稜線,這段陡坡實在是有夠累人,想到要重裝背水,更是令人畏懼。雖然有許多隊伍採用輕裝單攻的模式,一日內完成鋸齒連峰縱走,但是我既然沒有走過,路況不熟悉之下,萬一需要迫降,可是十分危險。加上一日走完勢必一路趕路,也沒有閒情雅致欣賞美景,還是決定重裝分成兩日完成較為妥當。

參考許多前輩的紀錄,兩日的行程大多宿營在稜線上,但稜線缺水,必須從登山口背上去,後來讀到桃園縣龍潭山岳協會的紀錄,他們宿營在畢祿山登山口營地,第二天再走鋸齒連峰。這種走法的好處是第一天不必太早到達大禹嶺,所以前一天還可以睡在家中,而第二天則只要攜帶行動水,減少飲水與食物的重量。原本計畫白天時間最長的六月就要來走,但是接連遇到超強梅雨及颱風,連續申請了三週的入山入園,直到上週才能成行。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7 月 7 日星期六 ~ 7 月 8 日星期日
  • 天氣:晴午後雷陣雨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諸位前輩詳實的行程紀錄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
  • 時程紀錄:7:50 林道入口 → 9:14 4.3K 坍方 → 11:05 8.2K 工寮 → 11:30 登山口營地

July 02, 2012

石底觀音山

石底觀音山,海拔 519 公尺,位於新北市石碇區,其上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山名得自山腰的石觀音洞,也是基隆河的源頭。攀登路徑有三,最短路徑由觀音禪寺出發,只要 25 分鐘就可登頂,也可從耳空龜山縱走而至,或由五坑登山口進入。

從石底觀音山縱走耳空龜山,接四分尾山到汐止大尖山,是條經典的縱走路線,沿途都是上下起伏的岩稜,是喜歡手腳並用的我計畫已久的口袋行程。雖然縱走路的兩端都有大眾交通工具,但若是開車前往,還要再搭火車回來取車,也是有點麻煩,因此計畫走到四分尾山後,從耳空龜產業道路走回五坑。入夏後這一週天氣無比良好,連午後雷陣雨都沒有,打算來此遊歷,無奈前一晚熬夜觀賞網球比賽,打完已經凌晨四點,睡醒也快要中午了。看到天氣這麼晴朗,決定還是依照計畫出發,印象中沿途有很多岔路可供撤退下山,即使走不完全程也沒關係。

行程紀錄:

  • 日期:2012 年 6 月 30 日星期六
  • 天氣:晴時多雲
  • 人員:庸人一名
  • 嚮導:藍天隊沿途詳細的路標和 GPS
  • 交通工具:小轎車、雙腿